2025年中考语文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2(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语文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2(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2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诗文中描写日暮景象的佳句有很多,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落日时分水面上生机勃勃的景象;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寄托日暮怀归的思乡愁情;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出了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对空有才华的感慨。
(2)古代先贤常用蕴含哲理的诗文,总结人生智慧,传达人生理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启迪我们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敢于开拓,终究会出现光明的新境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借助庐山的形象启迪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至十七(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你这个小号手一样,áo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cǎi。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即使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甲】 【乙】 【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o( 熬 )过 发酵( jiào ) 毫不理cǎi( 睬 ) 逮捕( bǔ )
(2)【丙】文段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2分)
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性格特点。
(3)“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斯诺称这些孩子为“红小鬼”,结合选文,说说“红小鬼”令斯诺称赞的原因。(3分)
斯诺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忠心耿耿。
(4)《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西行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3分)
3.我校九(1)班正在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13分)
(1)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歌曲《健康到到令》节目令人印象深刻,歌手与虚拟大熊猫一起舞动,共打八段锦,唤醒了大家的身体。小龙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自己搜索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成以下问题。(4分)
【甲】八段锦是一套健身功法,独立而完整,起源于北宋。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乙】作为中华医学重要的健身功法,巧妙地将机体的形体运动和呼吸模式进行了结合,因此其具有诸多功效和作用。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丙】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①请你把【甲】处画线句合并为一句话:八段锦是一套起源于北宋的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1分)
②【乙】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在“巧妙地”前面加上“八段锦”。(2分)
③【丙】句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你修改: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1分)
(2)小龙的奶奶最近颈椎疼痛厉害,正好小龙从网络上看到下面几幅八段锦的招式,除了( C )(填字母)招式效果要弱一点,其他的招式都可以建议奶奶练习。(3分)
A.两手托天理三焦配合呼吸,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B.左右开弓似射雕配合呼吸,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C.调理脾胃须单举配合呼吸,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D.五劳七伤向后瞧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解析]C.依据“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可知,这一式不能锻炼奶奶的颈椎,所以不符合练习的要求。
(3)小龙也建议奶奶去中医院就诊,奶奶虽然有市民医保,但是没有去过中医院,也没办过一卡通,你能结合中医院的就诊流程示意图,给小龙奶奶一些帮助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4分)
流程图两处文字说明:①卡中余额不足到收款处及自助机缴纳预交;②就诊卡金额充足自助挂号。
奶奶,您好!首先您要去门诊收款处或自助机上建卡、交预交金并挂号。接着到相应的诊疗区分诊候诊,根据医生诊疗情况,或者做检验、检查,再由医生诊断并治疗取药;或直接治疗取药。因为您是医保患者,所以取药可在门诊收款处进行医保结算,然后您就可以离院回家或根据需要继续住院治疗。
(4)小龙在研究中医药的历史中发现,安徽的中医药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因首创全身麻醉术施行外科手术,安徽亳州的华佗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并且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创编了五禽戏,开运动医疗健身之先河。(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第①段中父亲却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这句话表明父亲根本不会靠它来赚钱。
B.第③段中作者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这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并为下文写拴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C.第⑦段“犹豫”“斩钉截铁”,写出了父亲内心经历了从不情愿到痛下决心的漫长挣扎过程,因为他也希望自家能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年。
D.文中的父亲善良憨厚、富有爱心,手艺高超,严谨细致,不图钱财。
【解析】C.结合第⑧段和第⑨段“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可知这盏灯笼是父亲留给我们自己除夕夜挂的,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但并没有“不情愿”;结合第⑦段“但听到拴柱这样说”,第⑥段“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可知,当拴柱把这灯笼当作他父亲的救命稻草时,父亲便“斩钉截铁”地决定给他了,这体现了父亲的善良和温暖。选项“父亲内心经历了从不情愿到痛下决心的漫长挣扎过程”有误。
5.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①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②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③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竹条”和“灯笼”拟人化(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制灯笼时,竹条整整齐齐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对待每一盏灯笼的认真和热情(2分)。
7.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5分)
①“灯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灯笼”,文章写了父亲对邻居们的请求有求必应,仔细做灯笼,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拴柱等事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凸显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文章主旨。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②“灯笼”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以“灯笼”象征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他就如同灯笼一样,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一点2.5分)
8.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那些被父亲赋予了灵魂的灯笼,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敬爱和回馈。文中父亲的善良和爱心对我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近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野生动植物犯罪猖獗是由偷猎者、加工者、非法贸易商等多方势力驱动的。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集团覆盖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链的各个阶段,包括进出口、中介、存储、育种和销售等。必须对贩运链的供需双方采取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犯罪动机。
②近年来,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大象、犀牛等标志性物种的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均大幅下降。不少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也取得一定成效。
(摘编自《积极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人民网)
材料二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推动形成对违法犯罪强大震慑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科普等活动,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不断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爱护野生动植物、抵制非法贸易、摒弃滥食陋习等蔚然成风。
(摘编自《为野生动植物筑牢保护屏障》,人民网)
材料三 ①可能有些人觉得,地球上几千万个物种,灭绝一两个无伤大雅。这种想法,实在大错特错。著名的生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概的意思是:人类需要蚂蚁,但蚂蚁不需要人类。蚂蚁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生态系统金字塔基座的重要一部分,蚂蚁的灭绝或将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的崩塌。
②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与其他生物种类相联系、相互作用。一种生物的丧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10~30种其他生物的丧失,10~30种生物的丧失又会导致上百种、上千种甚至上万种生物的丧失。
③这对人类健康也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就需要寻找新的宿主,人类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摘编自《野生动物,它们也在守护人类》,《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相较于以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试点以来,整合了园区内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系统开展虎豹关键扩散通道等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促进虎豹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条件。
②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证“高原精灵”藏羚羊繁衍迁徙顺利进行,青藏铁路设置33处迁徙通道,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待羊群通过后再放行。保护野生动物需遵循栖息规律、自然规律,不打扰、不惊扰、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摘编自《涵养生态文明新风尚》,《人民日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大象、犀牛等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表明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B.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制定可以让公众积极参与,让他们建言献策,这样可以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C.材料三引用爱德华·威尔逊先生关于蚂蚁与人类关系的话,是要证明野生动物起着保护人类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D.材料四列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系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的事例,证明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观点。
【解析】D.材料四列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系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各地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而不是为了证明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观点。
10.结合材料二,解释加点词语“内生动力”在文中的含义。(4分)
“内生动力”指的是社会各界因意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与全社会内部生存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而产生的自发动力。(意思对即可)
下图是对材料四第②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①提出观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

12.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出三点建议。(6分)
示例:①打击偷猎、加工、非法贸易等野生动植物犯罪;②向公众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相关知识和法规,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③各地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④减少对野生动物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写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
(三)(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由锅耳①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②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回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扶。”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而观。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③于辕外。
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
(节选自《梅庄杂著》,有改动)
【注释】①锅耳:古代地名。后文的“特里”也是古代地名。②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③鹄立:如鹄引颈而立,直立。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3)由锅耳至特里    由:从
(4)安得而不覆也    安:怎么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车 在 前 / 主 人 正 襟 危 坐 / 仆 夫 扶 辕 缓 行。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
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
16.甲、乙两文阐述事理的方法以及所阐述的事理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方法不同: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进一步提出中心论点(1分);乙文则是通过生活小故事揭示道理(1分)。事理相同: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因眼前的安乐而不思进取(2分)。
【乙文参考译文】从锅耳到特里,道路崎岖不平。这一天,车在前行,主人正襟危坐,车夫扶着车辕慢慢地走。走了数十里,道路变得平坦了,车夫回头对主人说:“从现在开始,我知道不需要(我)扶着(车)了。”于是,车夫坐在车上,主人扶着横木眺望。不久,车子左边出现一棵枯树根,右边出现一块大石头,车子倾斜之后就翻了,马躺倒在地上,不停地踢腿,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车夫伸长脖子站在车辕外。
车夫说:“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主人说:“应该是这样,在高冈上小心谨慎,所以不会翻车;在平地上,以为一定不会翻车,又怎么能不翻车呢?”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有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奋力一搏完全可以实现。有时,跳一跳,我们就可以摘到树上的桃子;跑一跑,就可以赶上即将启动的车;挤一挤,竟然读完了从图书馆借的那几本书……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5月模拟押题卷(安徽卷)02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诗文中描写日暮景象的佳句有很多,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落日时分水面上生机勃勃的景象;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寄托日暮怀归的思乡愁情;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出了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对空有才华的感慨。
(2)古代先贤常用蕴含哲理的诗文,总结人生智慧,传达人生理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启迪我们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敢于开拓,终究会出现光明的新境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借助庐山的形象启迪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至十七(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你这个小号手一样,áo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cǎi。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即使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甲】 【乙】 【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o( 熬 )过 发酵( jiào ) 毫不理cǎi( 睬 ) 逮捕( bǔ )
(2)【丙】文段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2分)
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性格特点。
(3)“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斯诺称这些孩子为“红小鬼”,结合选文,说说“红小鬼”令斯诺称赞的原因。(3分)
斯诺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忠心耿耿。
(4)《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西行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3分)
3.我校九(1)班正在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13分)
(1)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歌曲《健康到到令》节目令人印象深刻,歌手与虚拟大熊猫一起舞动,共打八段锦,唤醒了大家的身体。小龙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自己搜索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成以下问题。(4分)
【甲】八段锦是一套健身功法,独立而完整,起源于北宋。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乙】作为中华医学重要的健身功法,巧妙地将机体的形体运动和呼吸模式进行了结合,因此其具有诸多功效和作用。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丙】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①请你把【甲】处画线句合并为一句话:八段锦是一套起源于北宋的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1分)
②【乙】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在“巧妙地”前面加上“八段锦”。(2分)
③【丙】句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你修改: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1分)
(2)小龙的奶奶最近颈椎疼痛厉害,正好小龙从网络上看到下面几幅八段锦的招式,除了( C )(填字母)招式效果要弱一点,其他的招式都可以建议奶奶练习。(3分)
A.两手托天理三焦配合呼吸,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B.左右开弓似射雕配合呼吸,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C.调理脾胃须单举配合呼吸,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D.五劳七伤向后瞧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解析]C.依据“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可知,这一式不能锻炼奶奶的颈椎,所以不符合练习的要求。
(3)小龙也建议奶奶去中医院就诊,奶奶虽然有市民医保,但是没有去过中医院,也没办过一卡通,你能结合中医院的就诊流程示意图,给小龙奶奶一些帮助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4分)
流程图两处文字说明:①卡中余额不足到收款处及自助机缴纳预交;②就诊卡金额充足自助挂号。
奶奶,您好!首先您要去门诊收款处或自助机上建卡、交预交金并挂号。接着到相应的诊疗区分诊候诊,根据医生诊疗情况,或者做检验、检查,再由医生诊断并治疗取药;或直接治疗取药。因为您是医保患者,所以取药可在门诊收款处进行医保结算,然后您就可以离院回家或根据需要继续住院治疗。
(4)小龙在研究中医药的历史中发现,安徽的中医药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因首创全身麻醉术施行外科手术,安徽亳州的华佗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并且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创编了五禽戏,开运动医疗健身之先河。(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第①段中父亲却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这句话表明父亲根本不会靠它来赚钱。
B.第③段中作者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这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并为下文写拴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C.第⑦段“犹豫”“斩钉截铁”,写出了父亲内心经历了从不情愿到痛下决心的漫长挣扎过程,因为他也希望自家能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年。
D.文中的父亲善良憨厚、富有爱心,手艺高超,严谨细致,不图钱财。
【解析】C.结合第⑧段和第⑨段“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可知这盏灯笼是父亲留给我们自己除夕夜挂的,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但并没有“不情愿”;结合第⑦段“但听到拴柱这样说”,第⑥段“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可知,当拴柱把这灯笼当作他父亲的救命稻草时,父亲便“斩钉截铁”地决定给他了,这体现了父亲的善良和温暖。选项“父亲内心经历了从不情愿到痛下决心的漫长挣扎过程”有误。
5.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①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②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③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竹条”和“灯笼”拟人化(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制灯笼时,竹条整整齐齐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对待每一盏灯笼的认真和热情(2分)。
7.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5分)
①“灯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灯笼”,文章写了父亲对邻居们的请求有求必应,仔细做灯笼,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拴柱等事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凸显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文章主旨。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②“灯笼”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以“灯笼”象征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他就如同灯笼一样,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一点2.5分)
8.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那些被父亲赋予了灵魂的灯笼,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敬爱和回馈。文中父亲的善良和爱心对我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近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野生动植物犯罪猖獗是由偷猎者、加工者、非法贸易商等多方势力驱动的。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集团覆盖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链的各个阶段,包括进出口、中介、存储、育种和销售等。必须对贩运链的供需双方采取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犯罪动机。
②近年来,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大象、犀牛等标志性物种的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均大幅下降。不少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也取得一定成效。
(摘编自《积极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人民网)
材料二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推动形成对违法犯罪强大震慑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科普等活动,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不断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爱护野生动植物、抵制非法贸易、摒弃滥食陋习等蔚然成风。
(摘编自《为野生动植物筑牢保护屏障》,人民网)
材料三 ①可能有些人觉得,地球上几千万个物种,灭绝一两个无伤大雅。这种想法,实在大错特错。著名的生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概的意思是:人类需要蚂蚁,但蚂蚁不需要人类。蚂蚁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生态系统金字塔基座的重要一部分,蚂蚁的灭绝或将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的崩塌。
②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与其他生物种类相联系、相互作用。一种生物的丧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10~30种其他生物的丧失,10~30种生物的丧失又会导致上百种、上千种甚至上万种生物的丧失。
③这对人类健康也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就需要寻找新的宿主,人类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摘编自《野生动物,它们也在守护人类》,《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相较于以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试点以来,整合了园区内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系统开展虎豹关键扩散通道等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促进虎豹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条件。
②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证“高原精灵”藏羚羊繁衍迁徙顺利进行,青藏铁路设置33处迁徙通道,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待羊群通过后再放行。保护野生动物需遵循栖息规律、自然规律,不打扰、不惊扰、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摘编自《涵养生态文明新风尚》,《人民日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大象、犀牛等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表明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B.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制定可以让公众积极参与,让他们建言献策,这样可以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C.材料三引用爱德华·威尔逊先生关于蚂蚁与人类关系的话,是要证明野生动物起着保护人类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D.材料四列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系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的事例,证明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观点。
【解析】D.材料四列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系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各地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而不是为了证明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观点。
10.结合材料二,解释加点词语“内生动力”在文中的含义。(4分)
“内生动力”指的是社会各界因意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与全社会内部生存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而产生的自发动力。(意思对即可)
下图是对材料四第②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①提出观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

12.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出三点建议。(6分)
示例:①打击偷猎、加工、非法贸易等野生动植物犯罪;②向公众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相关知识和法规,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③各地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④减少对野生动物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写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
(三)(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由锅耳①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②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回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扶。”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而观。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③于辕外。
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
(节选自《梅庄杂著》,有改动)
【注释】①锅耳:古代地名。后文的“特里”也是古代地名。②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③鹄立:如鹄引颈而立,直立。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3)由锅耳至特里    由:从
(4)安得而不覆也    安:怎么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车 在 前 / 主 人 正 襟 危 坐 / 仆 夫 扶 辕 缓 行。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
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
16.甲、乙两文阐述事理的方法以及所阐述的事理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方法不同: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进一步提出中心论点(1分);乙文则是通过生活小故事揭示道理(1分)。事理相同: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因眼前的安乐而不思进取(2分)。
【乙文参考译文】从锅耳到特里,道路崎岖不平。这一天,车在前行,主人正襟危坐,车夫扶着车辕慢慢地走。走了数十里,道路变得平坦了,车夫回头对主人说:“从现在开始,我知道不需要(我)扶着(车)了。”于是,车夫坐在车上,主人扶着横木眺望。不久,车子左边出现一棵枯树根,右边出现一块大石头,车子倾斜之后就翻了,马躺倒在地上,不停地踢腿,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车夫伸长脖子站在车辕外。
车夫说:“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主人说:“应该是这样,在高冈上小心谨慎,所以不会翻车;在平地上,以为一定不会翻车,又怎么能不翻车呢?”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有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奋力一搏完全可以实现。有时,跳一跳,我们就可以摘到树上的桃子;跑一跑,就可以赶上即将启动的车;挤一挤,竟然读完了从图书馆借的那几本书……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