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体液调节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中设计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及调节特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本课时从“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动物激素功能的相关实验探究”两个角度进行解读突破,帮助考生攻克重难点,提高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题型(一)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典例导析] (2025·衡水模拟)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甲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乙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丙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A.由甲、丙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B.由甲、乙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C.由甲、乙、丙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含胰岛细胞分泌物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听课随笔:[思维建模](一)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实验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对照组 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组 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二)激素研究的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1)实验过程公鸡雄性性征消失特征恢复(2)经过不断的实验,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睾酮,经证实,睾酮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应用体验]1.(2024·温州二模)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不能说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D.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来调节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49“思维训练”素材挖掘)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如下假说。假说1: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假说2: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科学家用家兔进行部分组织摘除手术后得出实验结果如下: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未做手术 手术后XY 雄性 雌性XX 雌性 雌性关于上述实验操作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需要在生殖器官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B.该实验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说1C.如果假说2成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家兔胚胎,术后发育出雄性器官D.为进一步验证假说1,在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题型(二) 动物激素功能的相关实验探究[典例导析] (2024·重庆高考)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平衡。为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1)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通过 运输到肝细胞,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ER激活肝细胞内的下游信号。 (2)研究者构建雌激素激活肝细胞模型鼠,将肝细胞置于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如图1。为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的原因是 (答一点)。如图1处理,Ⅱ组用胰高血糖素处理,除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 由实验可以得出,在降低血糖上,雌激素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是 。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者进行体内实验,如图2。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即使不考虑其他激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得出雌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 。[思维建模](一)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一般思路(二)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3种常用实验方法切除法 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饲喂法 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或脂质类激素,而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则不能采用饲喂法注射法 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三)动物激素调节生理实验的常用方法及实例1.针对小分子激素及其分泌器官如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性激素和性腺。(1)常用实验方法:饲喂法,切除法和注射法。(2)实例: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发育的影响。①饲喂法②切除法和注射法2.针对大分子激素及其分泌器官如生长激素和垂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腺。(1)常用实验方法:切除法、注射法。(2)实例:探究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实验组 A 饥饿处理 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 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 B 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四)探究激素功能实验成功的四个关键点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若干只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随机均匀分组。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3.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饲喂蒸馏水。4.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确定是否会被消化酶水解,从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应用体验]1.(2025·咸阳高三质检)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处理 切除 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D.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低于丙组2.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B.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C.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恢复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D.手术但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第二课时 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题型(一)[典例导析] 选B 甲和丙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了胰岛提取液,注射的狗不出现糖尿,不注射的狗出现糖尿,说明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A正确;由甲、乙实验不能得知胰腺的组成,B错误;综合分析甲、乙、丙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中含胰岛细胞分泌物,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C、D正确。[应用体验]1.选C ①与②的实验结果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的结果;②与④对照可以排除稀盐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直接原因不是稀盐酸,而是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该物质由血液进行运输,A、D正确;该实验能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分泌的某种物质的调节,但无法说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B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内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促进胰液合成和分泌,胰液中没有促胰液素,C错误。2.选D 为了排除生殖器官传递相应的信号刺激,本实验需要在生殖器官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A正确;该实验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如将相应的组织切除,从而减去了相应的信号来源,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说1,B正确;如果假说2成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家兔胚胎,术后发育出雄性器官,C正确;为进一步验证假说1,在摘除即将发育为睾丸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D错误。题型(二)[典例导析] 解析:(1)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可通过血液(或体液)运输到肝细胞。(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为提高葡萄糖含量,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但本实验是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因此为控制单一变量,Ⅱ组单用胰高血糖素处理,可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对比图1中Ⅱ组与Ⅲ组的数据信息可以发现,Ⅲ组激活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雌激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降糖作用。(3)实验动物体本身的胰岛B细胞也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本实验(题图2)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答案:(1)血液(或体液) (2)促进肝糖原分解(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 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 雌激素促进胰岛素的降糖功能 (3)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的影响[应用体验]1.选D 为减小实验误差,应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需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可通过测定耗氧量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丙组小鼠用甲状腺激素灌胃,则丙组小鼠体内的外源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抑制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低于乙组,D错误。2.选C 要想让实验更严谨,还要再添加相关激素,即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得到结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共65张PPT)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第二课时体液调节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中设计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及调节特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本课时从“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动物激素功能的相关实验探究”两个角度进行解读突破,帮助考生攻克重难点,提高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录题型(一)题型(二)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课时跟踪检测动物激素功能的相关实验探究题型(一)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典例导析](2025·衡水模拟)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甲、丙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B.由甲、乙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C.由甲、乙、丙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含胰岛细胞分泌物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甲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乙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丙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解析] 甲和丙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了胰岛提取液,注射的狗不出现糖尿,不注射的狗出现糖尿,说明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A正确;由甲、乙实验不能得知胰腺的组成,B错误;综合分析甲、乙、丙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中含胰岛细胞分泌物,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C、D正确。[思维建模](一)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实验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假设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实验 对照组 稀盐酸注入静脉 胰腺不分泌胰液实验组结论 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二)激素研究的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1)实验过程公鸡 雄性性征消失 特征恢复(2)经过不断的实验,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睾酮,经证实,睾酮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应用体验]1.(2024·温州二模)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不能说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D.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来调节√解析:①与②的实验结果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的结果;②与④对照可以排除稀盐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直接原因不是稀盐酸,而是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该物质由血液进行运输,A、D正确;该实验能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分泌的某种物质的调节,但无法说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B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内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促进胰液合成和分泌,胰液中没有促胰液素,C错误。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49“思维训练”素材挖掘)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如下假说。假说1: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假说2: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科学家用家兔进行部分组织摘除手术后得出实验结果如下: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未做手术 手术后XY 雄性 雌性XX 雌性 雌性关于上述实验操作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需要在生殖器官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B.该实验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说1C.如果假说2成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家兔胚胎,术后发育出雄性器官D.为进一步验证假说1,在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解析:为了排除生殖器官传递相应的信号刺激,本实验需要在生殖器官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A正确;该实验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如将相应的组织切除,从而减去了相应的信号来源,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说1,B正确;如果假说2成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家兔胚胎,术后发育出雄性器官,C正确;为进一步验证假说1,在摘除即将发育为睾丸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D错误。题型(二) 动物激素功能的相关实验探究[典例导析](2024·重庆高考)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平衡。为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1)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运输到肝细胞,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ER激活肝细胞内的下游信号。 [解析] 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可通过血液(或体液)运输到肝细胞。血液(或体液)(2)研究者构建雌激素激活肝细胞模型鼠,将肝细胞置于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如图1。为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促进肝糖原分解(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如图1处理,Ⅱ组用胰高血糖素处理,除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以得出,在降低血糖上,雌激素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 雌激素促进胰岛素的降糖功能[解析]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为提高葡萄糖含量,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但本实验是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因此为控制单一变量,Ⅱ组单用胰高血糖素处理,可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对比图1中Ⅱ组与Ⅲ组的数据信息可以发现,Ⅲ组激活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雌激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降糖作用。(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者进行体内实验,如图2。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即使不考虑其他激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得出雌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动物体本身的胰岛B细胞也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本实验(题图2)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的影响[思维建模](一)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一般思路(二)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3种常用实验方法切除法 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饲喂法 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或脂质类激素,而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则不能采用饲喂法注射法 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三)动物激素调节生理实验的常用方法及实例1.针对小分子激素及其分泌器官如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性激素和性腺。(1)常用实验方法:饲喂法,切除法和注射法。(2)实例: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发育的影响。①饲喂法②切除法和注射法2.针对大分子激素及其分泌器官如生长激素和垂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腺。(1)常用实验方法:切除法、注射法。(2)实例:探究胰岛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实验组 A 饥饿处理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 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 B 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四)探究激素功能实验成功的四个关键点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若干只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随机均匀分组。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3.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饲喂蒸馏水。4.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确定是否会被消化酶水解,从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应用体验]1.(2025·咸阳高三质检)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D.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低于丙组√解析:为减小实验误差,应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需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可通过测定耗氧量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丙组小鼠用甲状腺激素灌胃,则丙组小鼠体内的外源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抑制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低于乙组,D错误。2.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B.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C.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恢复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D.手术但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解析:要想让实验更严谨,还要再添加相关激素,即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得到结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课时跟踪检测(本课时配有重难点加练题,以电子文档形式推送,供学优生选用)12345678910一、选择题1.(2024·湖北高考)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C.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D.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12345678910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其能减少机体水分排出,若切除下丘脑,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A正确;下丘脑有多个调节中枢,可通过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来确定不同中枢的具体部位,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若损毁下丘脑,则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通过下丘脑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15678102342.促胰液素可通过介导肠道—褐色脂肪组织(BAT)—大脑轴,刺激小鼠的饱食中枢。研究发现,小鼠进食后,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以激活脂解作用(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通过与大脑皮层SCTR特异性结合刺激小鼠产生饱腹感B.推测小鼠进食后,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C.若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D.促胰液素是在胃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91567810234解析:促胰液素能够与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SCTR位于褐色脂肪组织(BAT)中,而信号可传至大脑皮层引起饱腹感,A错误;小鼠进食后,促胰液素能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通过介导肠道—褐色脂肪组织(BAT)—大脑轴激活BAT的产热作用,说明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B正确;由题意可知,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后,激活脂解作用,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故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C正确;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分泌,其是在胃酸的刺激下由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多肽,D正确。915678102343.(2025·北京模拟)科研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以下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9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甲 给蝌蚪饲喂甲状腺组织碎片 提前发育成“微型蛙”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 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 蝌蚪正常发育为青蛙1567810234A.甲组实验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能正常发育为青蛙C.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D.该实验只应用了“减法原理”研究甲状腺的作用9√1567810234解析:甲组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为没有对照组,A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是在甲状腺中合成的,乙组蝌蚪切除甲状腺,即使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也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B错误;题干表格中,乙、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C正确;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这种处理是摘除法,应用了“减法原理”;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与乙组相比应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915678102344.(2025·广东茂名一模)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胰岛素的分泌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正常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胰岛细胞活着,但尿液中没出现葡萄糖。实验二: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获得滤液X,然后分别将胰岛B细胞放在含滤液X低糖培养液中培养(甲组)和不含滤液X低糖培养液中培养(乙组),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大于乙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91567810234A.实验一可以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实验一中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岛素可缓解高血糖症状C.实验二证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实验二中滤液X注射给低血糖小鼠,小鼠血糖会升高9√1567810234解析:根据实验一分析,正常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胰岛细胞活着,但尿液中没出现葡萄糖,说明胰岛细胞与胰岛素分泌有关,但不能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A错误。实验一中患糖尿病的狗是因为胰腺被切除不能产生胰岛素而引起的,因此给它注射胰岛素可缓解高血糖症状,B正确。根据实验二分析,低糖能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对照实验结果发现甲组(含胰高血糖素)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大于乙组(不含胰高血糖素),说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滤液X中含有胰高血糖素,注射给低血糖小鼠,小鼠血糖会升高,D正确。915678102345.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出现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旁腺中CaSR表达下降时,PTH高水平分泌,并可利用特定的技术调节甲状旁腺细胞,抑制PTH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91567810234A.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中会有组织液、血浆的参与B.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为实验组D.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9√1567810234解析: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甲状旁腺细胞上存在钙敏感受体,因此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信号,B正确;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可选择摘除甲状旁腺细胞的动物为实验组,但是不能摘除甲状腺,C错误;如果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避免骨流失,利于骨骼的重塑,D正确。915678102346.药物Ⅰ能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药物Ⅱ、Ⅲ分别能抑制、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如下实验可以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9组别 给实验小鼠注射的药物 测定小鼠体内TSH的含量甲 X和生理盐水 T1乙 药物Ⅰ和药物Ⅱ T2丙 药物Ⅰ和药物Ⅲ T3A.下丘脑细胞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给甲组实验小鼠注射的X应是药物ⅠC.药物Ⅰ可排除TRH对垂体功能的影响D.预期TSH的含量关系是T3>T1>T2√15678102349解析: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分泌TRH,故下丘脑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下丘脑细胞上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A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因此需要排除下丘脑的影响因素,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各组小鼠均需注射药物Ⅰ,排除TRH对垂体功能的影响,故给甲组实验小鼠注射的X应是药物Ⅰ,B、C正确。甲组为对照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1567810234分泌TRH,而甲状腺激素正常分泌,则垂体分泌的TSH含量下降;乙组中药物Ⅰ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则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的TSH含量较甲组高;丙组中药物Ⅰ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则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TSH含量下降,且低于甲组,故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乙组>甲组>丙组,即T2>T1>T3,D错误。9156781023497.某科研小组为观察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小鼠处理方式如表所示,观察小鼠行为的活跃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号 1 2 3 4 5处理 方式 注射适量生理 盐水 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溶液 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 切除垂体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 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溶液15678102349A.1、2、3组小鼠行为活跃度无明显差异B.根据1、3、4组可推测TRH能作用于垂体C.第4组小鼠的活跃度增强且要高于第1组D.第5组小鼠的行为活跃度明显高于第4组√15678102349解析:由于2、3两组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均上升,两组小鼠活动能力较1组小鼠增强,A错误;与1组对照,3组处理可提高小鼠的活跃度,而4组不能,据此推测TRH能作用于垂体,4组小鼠的活跃度不会增强,B正确,C错误;5组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并不能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含量并未增加,结合上述分析,推测第5组小鼠的行为活跃度不会明显高于第4组,D错误。15678102349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8.(8分)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解析:胰岛B细胞受损会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转化和储存的过程受阻,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15678102349(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_____,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__。 解析:若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会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大鼠的排尿量增加。高 增加15678102349(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会造成大鼠体重下降。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15678102349(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分)。 解析:题中实验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156781023499.(7分)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5678102349(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一定量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经体液运输到甲状腺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15678102349(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大于不相同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15678102349解析: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1567810234910.(10分)(2025·东莞模拟)应激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过度应激可引起海马脑区(H区)损伤,进而表现出抑郁症状。(1)大脑中枢接受刺激后,信号传至下丘脑,其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经_____运输作用于垂体,最终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GC)。高浓度GC与H区中的受体结合,通过一定途径抑制下丘脑中CRH的产生,H区通过这种_____________机制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活性。 解析:CRH是一种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CRH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高浓度GC与H区中的受体结合,通过一定途径反过来又抑制下丘脑中CRH的产生,属于(负)反馈调节。体液(负)反馈调节15678102349(2)为进一步探究过度应激如何影响H区结构及功能,研究者以大鼠为材料进行相关研究。①SYN-I与PSD95分别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研究者用CRH处理H区,检测SYN-I与PSD95表达量,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说明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 ②已知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存于H区,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LIX可促进SYN-I和PSD95的表达。研究者为进一步探究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的机理,对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SYN-I与PSD95表达量下降15678102349并在一段时间后收集上清液,检测LIX含量(见图),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组别 添加物质A组 无B组 C组 CRH、R1拮抗剂D组 R1拮抗剂E组 CRH、R2拮抗剂F组 R2拮抗剂B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为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CRHCRH只通过R1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分泌LIX 15678102349解析:①如果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则突触的结构会受损,即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SYN-I与PSD95表达量下降。②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为CRH。分析表格可知,CRH只通过R1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分泌LIX。15678102349(3)另有实验发现,长期应激状态下,大鼠H区GC受体表达量明显下降。综上可知,过度应激引发抑郁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过度应激引起CRH分泌增多,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H区结构和功能受损;过度应激使H区GC受体减少,使得H区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CRH分泌进一步增多使H区受损加重,最终引发抑郁症状。过度应激下,一方面持续刺激导致CRH分泌增多,另一方面GC受体减少,使得H区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CRH分泌进一步增多,而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H区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引发抑郁症状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体液调节(对应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2024·湖北高考)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 )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C.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D.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促胰液素可通过介导肠道—褐色脂肪组织(BAT)—大脑轴,刺激小鼠的饱食中枢。研究发现,小鼠进食后,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以激活脂解作用(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同时信号可传至大脑并引起饱腹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通过与大脑皮层SCTR特异性结合刺激小鼠产生饱腹感B.推测小鼠进食后,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C.若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D.促胰液素是在胃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3.(2025·北京模拟)科研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以下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甲 给蝌蚪饲喂甲状腺组织碎片 提前发育成“微型蛙”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 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 蝌蚪正常发育为青蛙A.甲组实验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能正常发育为青蛙C.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D.该实验只应用了“减法原理”研究甲状腺的作用4.(2025·广东茂名一模)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胰岛素的分泌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正常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胰岛细胞活着,但尿液中没出现葡萄糖。实验二: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获得滤液X,然后分别将胰岛B细胞放在含滤液X低糖培养液中培养(甲组)和不含滤液X低糖培养液中培养(乙组),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大于乙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可以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实验一中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岛素可缓解高血糖症状C.实验二证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实验二中滤液X注射给低血糖小鼠,小鼠血糖会升高5.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出现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旁腺中CaSR表达下降时,PTH高水平分泌,并可利用特定的技术调节甲状旁腺细胞,抑制PTH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中会有组织液、血浆的参与B.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为实验组D.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6.药物Ⅰ能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药物Ⅱ、Ⅲ分别能抑制、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如下实验可以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给实验小鼠注射的药物 测定小鼠体内TSH的含量甲 X和生理盐水 T1乙 药物Ⅰ和药物Ⅱ T2丙 药物Ⅰ和药物Ⅲ T3A.下丘脑细胞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给甲组实验小鼠注射的X应是药物ⅠC.药物Ⅰ可排除TRH对垂体功能的影响D.预期TSH的含量关系是T3>T1>T27.某科研小组为观察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小鼠处理方式如表所示,观察小鼠行为的活跃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号 1 2 3 4 5处理 方式 注射 适量 生理 盐水 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溶液 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 切除垂体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 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溶液A.1、2、3组小鼠行为活跃度无明显差异B.根据1、3、4组可推测TRH能作用于垂体C.第4组小鼠的活跃度增强且要高于第1组D.第5组小鼠的行为活跃度明显高于第4组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8.(8分)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 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 ,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 。 (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 (3分)。 (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 (答出1点即可,2分)。 9.(7分)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分)。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3分)。 10.(10分)(2025·东莞模拟)应激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过度应激可引起海马脑区(H区)损伤,进而表现出抑郁症状。(1)大脑中枢接受刺激后,信号传至下丘脑,其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经 运输作用于垂体,最终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GC)。高浓度GC与H区中的受体结合,通过一定途径抑制下丘脑中CRH的产生,H区通过这种 机制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活性。 (2)为进一步探究过度应激如何影响H区结构及功能,研究者以大鼠为材料进行相关研究。①SYN I与PSD95分别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研究者用CRH处理H区,检测SYN I与PSD95表达量,发现 (2分),说明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 ②已知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存于H区,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LIX可促进SYN I和PSD95的表达。研究者为进一步探究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的机理,对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并在一段时间后收集上清液,检测LIX含量(见图),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组别 添加物质A组 无B组 C组 CRH、R1拮抗剂D组 R1拮抗剂E组 CRH、R2拮抗剂F组 R2拮抗剂B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为 ,实验结果表明, (2分)。 (3)另有实验发现,长期应激状态下,大鼠H区GC受体表达量明显下降。综上可知,过度应激引发抑郁症状的原因是 (3分)。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1.选C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其能减少机体水分排出,若切除下丘脑,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A正确;下丘脑有多个调节中枢,可通过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来确定不同中枢的具体部位,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若损毁下丘脑,则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通过下丘脑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2.选A 促胰液素能够与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SCTR位于褐色脂肪组织(BAT)中,而信号可传至大脑皮层引起饱腹感,A错误;小鼠进食后,促胰液素能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通过介导肠道—褐色脂肪组织(BAT)—大脑轴激活BAT的产热作用,说明BAT中促胰液素受体(SCTR)基因表达增强,B正确;由题意可知,促胰液素通过与BAT中的促胰液素受体(SCTR)结合后,激活脂解作用,进而激活BAT的产热作用,故给食源性肥胖小鼠注射人促胰液素,可能会提高其能量的消耗,C正确;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分泌,其是在胃酸的刺激下由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多肽,D正确。3.选C 甲组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为没有对照组,A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是在甲状腺中合成的,乙组蝌蚪切除甲状腺,即使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也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B错误;题干表格中,乙、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C正确;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这种处理是摘除法,应用了“减法原理”;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与乙组相比应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4.选A 根据实验一分析,正常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后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胰岛细胞活着,但尿液中没出现葡萄糖,说明胰岛细胞与胰岛素分泌有关,但不能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A错误。实验一中患糖尿病的狗是因为胰腺被切除不能产生胰岛素而引起的,因此给它注射胰岛素可缓解高血糖症状,B正确。根据实验二分析,低糖能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对照实验结果发现甲组(含胰高血糖素)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大于乙组(不含胰高血糖素),说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滤液X中含有胰高血糖素,注射给低血糖小鼠,小鼠血糖会升高,D正确。5.选C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甲状旁腺细胞上存在钙敏感受体,因此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信号,B正确;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可选择摘除甲状旁腺细胞的动物为实验组,但是不能摘除甲状腺,C错误;如果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避免骨流失,利于骨骼的重塑,D正确。6.选D 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分泌TRH,故下丘脑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下丘脑细胞上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A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因此需要排除下丘脑的影响因素,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各组小鼠均需注射药物Ⅰ,排除TRH对垂体功能的影响,故给甲组实验小鼠注射的X应是药物Ⅰ,B、C正确。甲组为对照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而甲状腺激素正常分泌,则垂体分泌的TSH含量下降;乙组中药物Ⅰ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则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的TSH含量较甲组高;丙组中药物Ⅰ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则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TSH含量下降,且低于甲组,故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乙组>甲组>丙组,即T2>T1>T3,D错误。7.选B 由于2、3两组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均上升,两组小鼠活动能力较1组小鼠增强,A错误;与1组对照,3组处理可提高小鼠的活跃度,而4组不能,据此推测TRH能作用于垂体,4组小鼠的活跃度不会增强,B正确,C错误;5组切除甲状腺,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并不能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含量并未增加,结合上述分析,推测第5组小鼠的行为活跃度不会明显高于第4组,D错误。8.解析:(1)胰岛B细胞受损会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转化和储存的过程受阻,最终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若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会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大鼠的排尿量增加。(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会造成大鼠体重下降。(4)题中实验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答案:(1)胰岛B (2)高 增加 (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4)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9.解析:(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一定量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经体液运输到甲状腺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2)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答案:(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10.解析:(1)CRH是一种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CRH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高浓度GC与H区中的受体结合,通过一定途径反过来又抑制下丘脑中CRH的产生,属于(负)反馈调节。(2)①如果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则突触的结构会受损,即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SYN I和PSD95表达量下降。②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为CRH。分析表格可知,CRH只通过R1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分泌LIX。(3)过度应激引起CRH分泌增多,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H区结构和功能受损;过度应激使H区GC受体减少,使得H区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CRH分泌进一步增多使H区受损加重,最终引发抑郁症状。答案:(1)体液 (负)反馈调节 (2)①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SYN I和PSD95表达量下降 ②CRH CRH只通过R1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分泌LIX (3)过度应激下,一方面持续刺激导致CRH分泌增多,另一方面GC受体减少,使得H区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CRH分泌进一步增多,而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H区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引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讲 第二课时 体液调节 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docx 第3讲 第二课时 体液调节 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pptx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体液调节(对应第二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