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井冈翠竹》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新增第18课,是一篇散文。文章以井冈山随处可见的毛竹为描写对象,从竹写起,以竹喻人,层层推进,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本单元主题为“生活哲理”,单元导言指出本单元主要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需要学生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教学实施的时候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作品内部不同段落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基于此,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以“翠竹连山碧 峥嵘岁月稠”为主题展开,以“最难为”为教学聚焦点,引导学生感受竹之形、概括竹之事、初探竹之意,梳理文章内容,初步感受竹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语言运用:圈画文中“倔强”“昂首挺立”等关键词,分析拟人、反复手法对塑造竹形象的作用。思维能力:通过“为竹子写简历”“竹与人的对话”活动,建立“物”与“人”的象征关联逻辑。审美创造:用简笔画绘制“竹之精神”思维导图,配诗文批注。文化自信:结合红军故事,理解翠竹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2.研读语段,全面分析井冈翠竹独有特点,理解象征意义。教学难点朗读语句,感受作者寄寓文中浓烈感情,唤醒情感共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郑燮《竹石》,齐读,说说这首诗写出了竹子怎样的特点和精神品质。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预设——特点:根基坚韧、逆境生长、刚劲不屈精神:坚韧不拔、高洁自持、无畏挑战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不同流俗的孤傲志趣,那么在现代文化中,竹子又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作家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一探究竟。二、初读,梳理“最难忘”1.文章开篇即写道“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看看作者围绕“最难忘”,写了井冈毛竹的哪些内容?预设——竹的生物外形:郁郁苍苍、修直挺拔、亭亭玉立。竹的革命履历:帐篷、梭镖、竹钉、水桶、扁担、吹火筒竹的建设功绩:滑道、竹桥、工地、矿山、高楼大厦竹的精神品质:坚贞不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结合圈画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用结构图概括主要内容。内容脉络——由眼前的翠竹,到回顾革命战争年代“人”与“竹”之间息息相关的战斗生活,再到记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者们开山辟路,把竹子运出大山的艰苦历程,最后点题,赞颂井冈翠竹和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三、研读,感受“最难忘”1.作者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井冈山的毛竹为什么令人难忘?请用以下句式回答问题:井冈山毛竹令人难忘,是因为它们 ,让人感受到了 。预设——(1)翠竹之美令人难忘远看井冈毛竹,充满了壮美:“郁郁苍苍”极写井冈毛竹颜色之苍翠,生机之旺盛;“重重叠叠”极写井冈毛竹植株之密集,林层之厚重;“望不到头”着力表现井冈翠竹范围之辽阔,气势之宏大。近看井冈毛竹,充满了秀美:“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表现了井冈毛竹修直挺拔;“好似埋伏在山坳里的奇兵”,写出了井冈毛竹无处不在;“亭亭玉立”的描述,既表现了井冈翠竹的高挑神韵,也写出了井冈毛竹形态的多样性。(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语句,感受袁鹰散文的诗化风格,并不断追问“作者是如何表现出井冈翠竹之美的”感受作者用词之美和文章修辞之妙。)(2)翠竹之功令人难忘革命战争时期,井冈毛竹帮助井冈山人取得了胜利:它们充当生活工具,盛水、蒸饭、做扁担、做吹火筒,为革命战士提供了生活保障;它们充当战斗武器,搭帐篷、做梭镖、摆过三十里竹钉阵,取得了战胜的胜利;它们成了精神图腾,提竹筒送饭送盐的军民鱼水情,领袖带头的丰功伟绩,都被井冈毛竹所记录。北上抗日时期,井冈毛竹支撑井冈山人继续抗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顽强的井冈毛竹,没有因为自然的风霜而凋零;“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顽强的井冈毛竹,没有因为人为的欺压而屈服;“压不倒、烧不光”的井冈毛竹,坚守了二十年,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毛竹代表井冈山人做出贡献:封闭的环境是最大的掣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火如荼,可是井冈山的毛竹“成年累月藏在山坳里”;条条竹滑道是井冈山人的智慧和干劲,他们翻悬崖、越峭壁、寻水路、搭竹桥,把三十万根竹子送出了山;迢迢征程是井冈山人的奉献精神,这些来自井冈山的毛竹,去了工厂矿山,去了城市农村,去了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2.除了翠竹令人难忘,还有什么令人难忘?预设——保卫红色政权的战士,井冈山的老表,毛委员,朱军长,建设井冈山的好儿女,热火朝天的革命时光和建设岁月。3.这些与竹有关的人和事为什么令人难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看?示例——建设井冈山的好儿女令人难忘,是因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竹道,把井冈山的竹子运下山,正如文中所写,他们“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和品格。四、拓展,述说“最难忘”1.有人说,井冈山的毛竹最难忘,是因为“天下的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的竹子头一名”,但从文章内容来看,“头一名”不仅有井冈山的竹子,还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天下的 数不清,井冈山的 头一名”的句式说话。2.如果井冈毛竹会说话,在乡村振兴逐步走向纵深的2025年,它们又会说什么呢?五、小结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是建设的竹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就像革命路上的灯塔,一路照耀着我们前行。六、布置作业1.文章题为“井冈翠竹”,请结合文章内容给文章另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2.小练笔:如果你要写井冈,就不要只写井冈山,你要写……第二课时一、导入如果你要写竹子,你不能只写竹子,你要写它节节生长,从不惧风欺雪压;如果你要写竹子,你不能只写竹子,你要写它向下的叶,谦虚地看向大地;如果你要写竹子,你不能……二、品竹1.讨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因其不畏严寒,在凛冬中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被称作“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不同流俗的孤傲志趣。在本文中,竹又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预设——本文中,不同时代的竹子有不同的象征意味。自然之竹,是旺盛的生命力量。无论哪个年代,井冈毛竹都“郁郁苍苍”“亭亭玉立”,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宏大的气势;“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在季节的轮转中,井冈毛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本来的样子;“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面对各种摧残,井冈毛竹一直顽强抗争。革命之竹,是红色的物质载体。革命战争年代,井冈毛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承担着不同的精神密码:战场上,竹子变成了帐篷、梭镖、竹钉,是就地取材的军民智慧和抗争精神;大后方,竹子做成了硝盐罐,运送着竹筒饭,是军民一心,齐心抗敌的军民鱼水情的代表;井冈山博物馆里陈列的“朱德的扁担”,是红色岁月里,革命领袖身先士卒精神的具象化体现。建设之竹,是时代的精神图腾。解放后,建设者们在竹林里安家落脚,是革命精神的现代传承;毛竹哗啦啦地声响,是井冈山人参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责任担当;修长的竹滑道,山间的竹桥,是井冈山人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见证;从“武器”变为“建材”,呼应新中国工业化需求,体现资源利用与时代使命的结合;这一切集合在一起,则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们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2.作者是如何把这些象征意义与竹子本身联系起来的?预设——井冈翠竹和井冈山人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积极向上,都为人民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井冈翠竹就是井冈山人和亿万中国人民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象征。3.文章语言很有特点,富于艺术感染力。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仿照示例作一些评析。示例——“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展开联想,把革命事业比作“重担”,并抓住“挑”这个动词,由近及远、由实到虚,把“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与“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联系起来,把井冈山与北京城联系起来,这就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这“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不仅仅是指实物本身,还富有更深广的含义,使井冈翠竹的艺术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中心思想。“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穿”“钻”“滑”“转”“流”“挤”“走”等动词运用得十分精当贴切,既写出了滑道曲折,山深谷幽,峰回路转之状;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祖国建设的情景,欢快而流畅,把新一代井冈山人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革命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艺术手法,如变换句式渲染浓烈情绪、巧用修辞强化表现力量、人称转化唤醒读者共鸣。)三、探竹1.回顾《爱莲说》,与本文进行比较,分析两篇作品在具体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预设——相同之处在于:两篇作品都是借写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作者的某种情志。周敦颐的《爱说》借写莲花,表达作者对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君子品格的赞美与追求;袁鹰的《井冈翠竹》莲借写竹子,表达对井冈山人和亿万中国人民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歌颂与赞美。不同之处在于:《爱莲说》侧重写莲花的外形,突出其外在之美,而其内在之美则要靠读者的心领神会;《井冈翠竹》不仅写了竹子本身的外在之美,还围绕竹子写了诸多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内容更丰富,物与人之间的内在相似点更突出,主旨更鲜明。(相机介绍托物言志相关知识: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来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手法叫托物言志。使用这种手法的时候,可以把“物”“志”的外形进行关联,也可以通过联想达成托物言志。)2.讨论:除了井冈毛竹,本文中的其他物品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请找出来予以分析。预设——竹筒:象征军民互助与生存智慧扁担:是革命重任的具象化,也是集体力量的象征竹钉阵:以弱胜强的智慧象征梭镖与竹枪:武装斗争的象征竹滑道: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效通道和新时代的“长征”象征竹桥:跨越艰险的团结象征竹笋:新生力量的希望竹根与竹鞭:革命根基的隐喻这些物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象征网络: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呼应,个体与集体的融合。四、延竹2016年2月,习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学完本文,结合今天的实际,你将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既可。)五、小结正如《青春之光》里黄文秀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井冈翠竹,愿我们如这翠竹一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让井冈山的青翠永远流淌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六、布置作业1.请在“蜡烛”“青松”“蜜蜂”这三个事物中选择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寄托自己的某种情志。2.课外查找资料,阅读与井冈山有关的革命诗词,有感情地朗诵。板书设计18井冈翠竹自然之竹 革命之竹 建设之竹托物言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