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1(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五星红旗在月背成功展开,回答1~2题。1.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2.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等,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A.硅 B.铝 C.铁 D.钙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A.清洗竹叶 B.淘洗糯米 C.竹叶包粽 D.生火煮粽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A.读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D)A.盐酸具有挥发性,常用于除铁锈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6.“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B.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C.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D.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7.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A.微粒观:铁、氮气、氦气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类观: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C.结构观:构成石墨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转化观:氢气和水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8.★硒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硒的元素符号为SeC.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9.《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X,X的化学式为(D)A.H2O B.CO C.Fe3O4 D.CO210.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镇定止咳等功效。蓝桉醇(C15H26O)为艾草的一种成分,下列对蓝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B)A.是一种氧化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C.由42个原子构成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11.★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乙为氧化物B.丙的化学式为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2.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其转化可表示为CH4CO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A.稀盐酸H2 B.CuSO4溶液CuC.MgMgO D.NaOH溶液NaCl溶液13.根据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t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大C.通过升温可使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KNO3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 探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 除去NH4Cl溶液中混有的(NH4)2SO4 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D 比较铝片和硬铝片(铝合金)的硬度 互相刻画15.★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OH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C.图中x=18.25,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4∶25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答16~18题。16.(6分)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煤气等有用物质,该过程属于物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氢能源无任何污染,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17.(6分)中国科学家提出可控核聚燃料极限的新定律,在解决能源危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图1是氢元素的信息,图2是核聚变的原料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结构图。(1)氢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2)如图中能表示氚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C(填字母序号)。(3)储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原因是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18.(6分)我国学者研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MoCxOy),通过化学循环CH4-CO2重整反应生产合成气,重整反应的示意图如下(只画出一种产物,且“”“”“”分别代表“H”“O”“C”)。(1)CH4-CO2重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且另一种产物Q为单质,画出Q的微观示意图:。(2)为检验反应后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2,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CO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19.(6分) 阅读下列科普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生物质炭是一种富碳固态物质。它是由秸秆、树枝、菌渣等生物质废弃物在无氧或限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生物质炭用于农业生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施入土壤后可以中和土壤酸性,生物质炭还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炭生产技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在小于500 ℃环境下的低温慢速热解,一类是在500~700 ℃的中温快速热解,一类是在700 ℃以上的高温闪速裂解。(1)请推测生物质炭显碱性,生物质炭结构特点是疏松多孔。(2)对比三大类生物质炭生产技术,得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0.(6分)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是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的核心部件,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目前,普遍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作原料,采用“三氯硅烷(HSiCl3)还原法”制备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生产过程中将石英砂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粗硅的主要成分是Si,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Si+3HClSiHCl3+H2。(3)生产流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盐酸(或HCl)。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1.(8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燃烧白磷(如图1)白磷开始燃烧后,可观察到装置内液面的变化情况为左侧液面先降低后升高(或右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左侧玻璃管内水面约到达刻度1处。(2)加热铜粉(如图2)用足量铜粉来消耗试管中的氧气,加热铜粉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铜粉与氧气充分反应。(3)氧化铁粉(如图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铁粉缓慢氧化消耗氧气,玻璃瓶内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若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结束后从量筒流入玻璃瓶中水的体积应为46mL。22.(12分)“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a(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钾。(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固体粉末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与反思】(5)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K2SO4与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6)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下列的不可用来代替Fe2O3试剂的字母序号C。A.Mg B.CuO C.KCl D.Na2CO3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23.(5分)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25 g,兴趣小组为研究其成分,将13.2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27.9 g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4.4g。(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设13.25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 g=x=10.6 g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20%答: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1(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五星红旗在月背成功展开,回答1~2题。1.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2.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等,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A.硅 B.铝 C.铁 D.钙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A.清洗竹叶 B.淘洗糯米 C.竹叶包粽 D.生火煮粽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A.读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D)A.盐酸具有挥发性,常用于除铁锈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6.“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B.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C.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D.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7.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A.微粒观:铁、氮气、氦气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类观: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C.结构观:构成石墨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转化观:氢气和水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8.★硒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硒的元素符号为SeC.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9.《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X,X的化学式为(D)A.H2O B.CO C.Fe3O4 D.CO210.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镇定止咳等功效。蓝桉醇(C15H26O)为艾草的一种成分,下列对蓝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B)A.是一种氧化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C.由42个原子构成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11.★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乙为氧化物B.丙的化学式为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2.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其转化可表示为CH4CO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A.稀盐酸H2 B.CuSO4溶液CuC.MgMgO D.NaOH溶液NaCl溶液13.根据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t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大C.通过升温可使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KNO3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 探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 除去NH4Cl溶液中混有的(NH4)2SO4 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D 比较铝片和硬铝片(铝合金)的硬度 互相刻画15.★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OH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C.图中x=18.25,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4∶25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答16~18题。16.(6分)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煤气等有用物质,该过程属于物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氢能源无任何污染,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17.(6分)中国科学家提出可控核聚燃料极限的新定律,在解决能源危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图1是氢元素的信息,图2是核聚变的原料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结构图。(1)氢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2)如图中能表示氚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C(填字母序号)。(3)储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原因是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18.(6分)我国学者研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MoCxOy),通过化学循环CH4-CO2重整反应生产合成气,重整反应的示意图如下(只画出一种产物,且“”“”“”分别代表“H”“O”“C”)。(1)CH4-CO2重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且另一种产物Q为单质,画出Q的微观示意图:。(2)为检验反应后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2,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CO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19.(6分) 阅读下列科普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生物质炭是一种富碳固态物质。它是由秸秆、树枝、菌渣等生物质废弃物在无氧或限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生物质炭用于农业生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施入土壤后可以中和土壤酸性,生物质炭还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炭生产技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在小于500 ℃环境下的低温慢速热解,一类是在500~700 ℃的中温快速热解,一类是在700 ℃以上的高温闪速裂解。(1)请推测生物质炭显碱性,生物质炭结构特点是疏松多孔。(2)对比三大类生物质炭生产技术,得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0.(6分)5G改变生活,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是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的核心部件,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目前,普遍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作原料,采用“三氯硅烷(HSiCl3)还原法”制备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生产过程中将石英砂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粗硅的主要成分是Si,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Si+3HClSiHCl3+H2。(3)生产流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盐酸(或HCl)。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1.(8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燃烧白磷(如图1)白磷开始燃烧后,可观察到装置内液面的变化情况为左侧液面先降低后升高(或右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左侧玻璃管内水面约到达刻度1处。(2)加热铜粉(如图2)用足量铜粉来消耗试管中的氧气,加热铜粉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铜粉与氧气充分反应。(3)氧化铁粉(如图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铁粉缓慢氧化消耗氧气,玻璃瓶内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若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结束后从量筒流入玻璃瓶中水的体积应为46mL。22.(12分)“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a(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钾。(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固体粉末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与反思】(5)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K2SO4与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一定存在。(6)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下列的不可用来代替Fe2O3试剂的字母序号C。A.Mg B.CuO C.KCl D.Na2CO3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23.(5分)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25 g,兴趣小组为研究其成分,将13.2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27.9 g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4.4g。(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设13.25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 g=x=10.6 g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20%答: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1(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湖南卷)01(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