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5年5月份九年级历史中考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5年5月份九年级历史中考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某学生的历史论文的段落中提到“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等历史事件,那么他探究的论文题目最有可能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小明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与这项科技成果相关的人物是
A.毕昇 B.蔡伦 C.华佗 D.苏轼
3.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这首《汴河怀古》诗中
A.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B.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C.指出了隋朝承上启下特征 D.描述了隋朝洛阳城繁荣
4.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若将科举制比作一棵树苗,有了光合作用,还需要人给它精心浇水和施肥。那么,以下皇帝浇水和施肥做得比较好的是
A.隋文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B.隋炀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D.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该王朝的贡献为
A.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B.开元盛世,社会开放
C.重文轻武,发展文教 D.管理西藏,巡检台湾
6.南宋辛弃疾平生渴望成就英雄伟业: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这类英雄主题源于
A.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 B.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
C.大一统的恢弘时代背景 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7.19世纪末发生了一场农民运动,“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场农民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同学们阅读《毛泽东传 (1893-1949)》时,用表格整理了他的主要革命活动。下列选项
九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4 页)
可以补充进表格的是
时间 主要革命经历
1921年 参加中共一大
1927年 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
1938年 发表了《论持久战》
1945年
A.指挥南昌起义 B.领导第四军独立团
C.在中共七大上作报告 D.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9.《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国民革命兴起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0.如图为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展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B.强调人民公社的战略地位
C.表明民众对志愿军的支持 D.宣传一五计划的发展成就
1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这里。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西欧庄园 B.自治城市 C.租地农场 D.手工工场
12.右图为中国邮电部于 1964年5月 1 日发行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纪念邮票。这一口号出自
A. 《人权宣言》 B. 《共产党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权利法案》
13.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4.某同学以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为抓手,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归纳。他还可以补充的历史人物是
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圣马丁、扎格鲁尔……
A.列夫·托尔斯泰 B.达尔文 C.罗斯福 D.甘地
15.下表内容为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这反映了苏联
九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4 页)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经济改革效果有限
C.社会主义优越性显著 D.政治局势和谐稳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0分)
第Ⅱ卷共2小题,每题10分。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
16. (10分)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意义。 (4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族的、宗教的、种族的封建权威,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确立了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观念,即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
——摘编自冉嫦《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实现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的。 (3分)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重要事件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口、自负盈亏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昆明等一批内地城市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年级历史 第 3 页 (共4 页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结合所学,再补充一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并说明其影响。(3分)
17.(10 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和平与发展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导致了欧洲……四个王朝及其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灭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九个新的国家建立起来:南斯拉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的丧失。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大战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已经能够感觉到的,发生在最强大的古老帝国主义列强身上的巨大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当1944年英国开始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时,它所加入的远征军是由美国人指挥的。尽管丘吉尔做了所有的努力,战争结束时,罗斯福依然绕过了他直接与斯大林进行谈判,尤其是计划要瓦解英帝国。
——摘编自【英】J. M.罗伯茨《欧洲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发生在“帝国主义列强身上的巨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从“冲突对抗威胁和平”和“合作共赢促进发展”中任选一个观点,并从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表述规范)(3分)
九年级历史 第 4 页 (共4 页)
2025年中考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BACD 6-10BCCDA 11-15 ABCDB
二、非选择题:
16.
(1)名称:郡县制。 (2分,错别字不给分)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分,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2)政治模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分)实现: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3)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分)补充: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分)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分) (说明:其他事例及对应的影响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也可得分)
17.
(1)名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2)表现:英国地位衰落,美国地位上升。 (1分)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的力量;美国大发战争财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其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3) 示例1:
观点:冲突对抗威胁和平。
史实:萨拉热窝事件/德国突袭波兰/杜鲁门主义出台。
论证: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德军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综上所述,冲突对抗威胁和平。
示例2:
观点:合作共赢促进发展。
史实: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万隆会议/欧洲共同体成立。
论证: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欧洲共同体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综上所述,合作共赢促进发展。 (评分说明:本小问共 3 分,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进行论述,且论述准确,得2分,有总结归纳,得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