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三)历 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世纪60年代初,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村一带出土了大量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等。21世纪初,裴李岗遗址又发掘出了大量碳化果壳,并浮选出少量植物种子,有黍、稻、粟、橡子、酸枣、枣、山核桃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 )A. 农业生产已有初步发展 B. 与江南的经济交流增多C. 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D. 以采集和渔猎经济为主2. 《史记》中司马迁认为商人是“贤人所以致富者”“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而在《汉书》中班固以为其“靡法靡度,民肆其诈,逼上并下,荒殖其货。侯服玉食,败俗伤化”。这表明( )A.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 B. 二者对经济发展认知不同C. 农业经济地位出现动摇 D. 国家统治基础发生了变化3. 综合下表信息,这说明唐代( )史料 出处诸互市:监各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诸市监掌诸蕃交易马驼驴牛之事 《旧唐书》开元二年(714年)闰三月敕:诸锦、绫、罗、縠、绣、织成绸、绢、丝、牦牛尾、真珠、金、铁,并不得与诸蕃互市,及将入蕃;金铁之物,亦不得将度西北诸关 《唐会要·关市》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丞之贰。凡互市所得马、驼、驴、牛等,各别其色,具齿岁、肤第,以言于所隶州、府,州、府为审闻,太仆差官吏相与受领,印记 《大唐六典》卷二十三《少府监·诸互市监》A. 对市场的管理逐渐规范 B. 政府重视边境贸易管理C 法律禁止民间贸易活动 D. 陆上丝绸之路长期兴盛4. 下图示意北宋时期人口户数的变化。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 杜绝了隐匿人口现象 B.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C.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 政府面临财政困境5. 元初,云南地区众多民族的部族酋长被任命为行省制下的各级官员,云南行省长官“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在各地建儒学、庙学,让当地民族上层人物的子弟入学读书,开始对其进行儒学教育。之后,“吏治文化,侔于中州”。这反映出元代( )A. 实现边疆和内地的一体化 B. 边疆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C. 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 D. 注重吏治以缓和阶级矛盾6. 186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射速可超过每分钟 200发的加特林机枪。1874年,李鸿章为淮军购入数十挺加特林机枪。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又自主生产出了加特林机枪,并根据中国战场进行了改造,在新式陆军中广泛应用。这说明晚清时期( )A. 军队武器能够进行自主创新 B. 洋务运动的内容不断深化C 民族危机严重迫使清廷自救 D. 洋务派重视增强国防力量7.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其成员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采用白话文的形式,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研究会( )A. 借助文学手段抵制新文化运动 B. 旨在推动无产阶级政党成立C. 注重整理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D. 有助于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8. 20世纪30年代初期,火柴大王刘鸿生写信提到:“我敢说,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在经济方面没有一样能使我乐观。我们确实是在黑暗中摸索,并且丝毫不知道这个黑暗路程何时能够走完。”据此反映出( )A. 中国丧失更多关税自主权 B. 国内军阀割据且彼此混战C. 民族工商业发展环境恶化 D. 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境地9. “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在工业科技领域自主攻关取得显著突破:初教-5和歼-5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造出新式机床,哈尔滨生产的第一套1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运行,核工业和航天工业起步。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市场化经济体制释放企业创新活力C. 中国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 国家战略布局下重点领域取得突破10. 2024年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通过《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同阿拉伯国家启动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同太平洋岛国持续拓展合作。由此可见,当前中国( )A. 根据世界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外交 B. 反霸活动得到第三世界广泛认可C. 重视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 D. 注意维护大国关系格局总体稳定1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工匠参与了波斯一些城市的建筑工程。波斯帝国在历法上吸收了巴比伦历法和亚述历法的特点,将一年的开始移到春分日。这可用来佐证古代( )A. 亚洲国家对希腊文化推崇 B. 波斯帝国的文化呈现多元色彩C. 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 希腊善于引进并吸收外来文化12. 11至13世纪,西欧的英雄史诗与前期史诗不同,这类史诗中的英雄不再是氏族首领,而是封建国家的臣子。这类史诗主要有法兰西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意志的《尼伯龙根之歌》,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据此推知,这些史诗的传播( )A. 促进了市民阶层壮大 B. 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C. 有利于民族意识发展 D. 冲击了民众的宗教信仰13. 据下表所列史实可以得知,16至18世纪的欧洲( )时间 传播过程16 世纪 马铃薯开始传入西班牙16 世纪晚期至 17 世纪初期 马铃薯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在英伦三岛广泛种植,并扩展至北欧各国,并逐渐被人们食用1756 年 欧洲“七年战争”爆发,马铃薯帮助普鲁士人顺利度过了食物紧缺的战争岁月1765 年 马铃薯在俄国推广种植,用以解决民众饥饿问题A. 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B. 马铃薯已是家庭必备主食C. 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D. 与美洲之间商业交往增多14. 19世纪40至60年代,是德意志铁路建设全面展开的时期。政府不仅支持私人投资修建铁路,而且直接投资铁路建设,建造国有铁路。到了1850年,德意志的大城市基本上都已有铁路相连。这反映出( )A. 私企完全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B. 德国跨入欧洲强国的行列C. 德国经济出现飞跃性的发展 D. 国家统一具备了有利条件15. 1920年2月,英国印度事务大臣在致电印度殖民政府的电报中说:伦敦当局把“防止印度遭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视为当务之急”。在其授意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还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进行歪曲报道。英国此举旨在( )A. 转嫁印度国内阶级矛盾 B. 维护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 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D. 阻止印度效法十月革命16. 1977年9月,美国和巴拿马政府签署的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底以前把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逐步交还给巴拿马。美国同意归还巴拿马运河的重要因素是( )A. 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B. 两极格局濒临瓦解C. 美国对外战略进行调整 D. 东亚经济迅速崛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料 出处两晋时,羊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魏舒“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晋书》刘宋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大旱民饥”,“晋陵延陵民徐耕以米千斛助恤饥民” 《宋书·文帝纪》南齐时,京邑发生洪涝,吴兴尤为严重,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救,并在王宅西北立廨收养“贫病不能立者”,且“给衣及药” 《南齐书》梁武帝二年(521年)“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加料理。尤穷之家,勿收租赋” 《梁书·武帝纪》北周名臣唐瑾“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乏者,又割膏腴田宅以振之。所留遗子孙者,并燒埆(土地瘠薄)之地” 《北史·唐瑾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救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其他朝代出现的一项社会救济措施,并分析其影响。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下是关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观点。观点一 国际政治形势,尤其是区域政治形势,往往对全球经济发展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观点二 科技进步与新技术推广通常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观点三 各国关税政策,尤其是大国关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否观点四 国际关系的演变,主要是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摘编自马丁·沃尔夫《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全球经济》等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或另立观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军屯、商屯再加上民间自屯,不少移民进入,形成许多新村落,唐山得到大规模开发。移民中有习制陶瓷技术者,开始生产无釉缸、盆。制瓷使采煤业也获得发展,据史书记载,“该处煤井,遍地皆是旧址”。嘉靖年间,唐山路北区境内又建成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初立仅能造大缸、瓷盆等货”,之后,陶瓷生产规模变大,作坊开始增多,一些熟悉制瓷技术的人纷纷踏至,几十人合作的手工业工场形成。唐山在明代逐渐成为“北方瓷都”。———摘编自高金山《古代唐山路北区境初探》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唐山成为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但是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唐山经济实力十分薄弱,1952年全市生产总值仅4.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0.8亿元。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两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1950年代,唐山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工业基地。———摘编自《唐山劳动日报》等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唐山在传统优势工业领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京津唐”区域也名声远扬。进入21世纪前十年,唐山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在2023年中国民企五百强中,唐山有7家企业上榜,其中6家为钢铁或钢铁相关建材企业,还有1家为煤炭企业。近年来,唐山市注意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坚持把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切入点,推动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其中,已发展机器人相关企业百余家,90%坐落于高新区,焊接机器人、消防机器人、轨道智能装备巡检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摘编自元淦恭《唐山:从废墟中崛起的工业巨城》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唐山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唐山工业新变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唐山工业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材料摘自1942年11月7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的相关文章。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庆祝红军的胜利,同时也即是庆祝自己的胜利。我们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五年多了,我们的前途虽然还有艰苦,但是胜利的曙光已经看得见了。战胜日本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是不远的了。材料二 过去一年,苏联人民在生产运动的热烈潮流下,不但支持了前线的最大消耗,并且为抗战的胜利和应付任何共同追求世界统治国家的冒险侵略确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谈谈对“胜利的曙光已经看得见了”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意义。秘密★启用前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三)历 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特点:参与力量多元;官府主导;救济方式多样;设置专门机构。(2)示例:制度: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影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灾民生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了统治秩序;推动了灾后重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18题答案】【答案】示例见解:赞成观点二,科技进步与新技术推广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的一系列技术革新,推动了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生产,逐渐地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成为生产技术史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推动了铁路、蒸汽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化学工业的兴起等,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美国和德国等国迅速崛起。新技术的应用还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竞争力,以西方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竞争激烈,矛盾突出。进入20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持续重塑并优化全球经济结构,知识经济与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总之,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推动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原卷答案:示例:论题:近现代全球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阐述:科技因素: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 起,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技革新推动了生 产力的极大提升,促使跨国公司和全球产业链的 形成。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各 国之间的物理距离,使得资源和信息得以快速流 动,促进了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国际政治形势和大国关系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尖锐,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并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显著增强。【19题答案】【答案】(1)移民带动地区开发;陶瓷业发展的推动;自然资源丰富;形成了专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2)工业体系渐趋完备;传统工业优势明显;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注重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领先。(3)适时调整工业结构;重视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要因地制宜发展工业【20题答案】【答案】(1)国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国际:美国对日宣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转入反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2)增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影响力;有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