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9天)(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9天)(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9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丝路之花”蜀葵,是锦葵科蜀葵属的草本植物(如图),茎能增粗,花冠多呈红色,果为盘状,可通过播种、扦插进行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
B.蜀葵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
C.蜀葵的繁殖方式中,播种与扦插都属于有性生殖
D.蜀葵的茎能逐年增粗,可判断它的茎中有形成层
2.科学家研究发现,某地区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酸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均是氧化物
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
3.高山跳台滑雪项目被誉为“勇敢者的游戏”,如图为运动员在比赛时空中滑行的过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中滑行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变小
B.空中滑行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不变
C.运动员能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了推力的作用
D.滑行的过程中运动员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组成雌蕊
B.受精后,③可以发育成种子
C.④⑤⑥组成雄蕊
D.若⑥被昆虫吃掉,也能结出果实
5.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6.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CO2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Ca(HCO3)2
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V
B.R2的最大阻值为20Ω
C.当滑片P位于a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6A
D.图乙中C点表示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
8.图甲与图乙分别为利用“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的手机防窥膜结构图与原理图,贴上这种防窥膜的手机,正对屏幕的使用者可看得很清楚,而与屏幕呈一定角度的旁观者看到的却是一片漆黑。在与此相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亮屏状态下的手机是光源
B.可视范围外无法看到屏幕亮光,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C.相同条件下,超细百叶窗高度越低,防窥视效果越差
D.为了使防窥效果更好,可适当增大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9.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氨气转变为液氨是放热过程
B.设备1中此反应C+H2O(气) CO+H2一定发生
C.设备2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D.设备3中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质量比为14:1
10.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用力吹气时,瓶中的水从竖直的玻璃管内上升甚至喷出
B.乙实验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会导致水银面竖直高度低于760mm
C.丙实验将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
D.丁实验为使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向外拉动活塞,减小气压,降低沸点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纳米铁粉是指颗粒小到纳米级的铁粉,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许多重金属离子。例如:利用纳米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除去重金属铜离子。
(1)写出纳米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纳米铁粉比普通铁粉去除重金属离子速率快得多,其原因是     。
(3)制备纳米铁粉的原理:FeCl2+H22HCl+Fe,如图为某次制备纳米铁粉过程中的部分质质量情况,则x=    (用数据a、b、m和n表示)。
1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拓展课上制作的杆秤。秤杆材质要选用     (选填“粗细均匀”或“一头粗一头细”)的木头,如要增大该杆秤测量精准度,应选用质量     的秤砣(选填“大”或“小”)。
13.小潘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m2,小筒和秤盘总重0.8N。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     刻度;
(2)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0.2米,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     (g=10牛/千克)
14.如图质量为50千克的小明在做俯卧撑,他所受的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点。
(1)运动时,随着人体产热的增加,散热也会增加,写出此时增加散热的一种方式     。
(2)若将图中位置,换用单手撑住,则手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次他将身体撑起,A点上升的距离为0.3米,则此次他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焦。
15.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是氯化钠,图中碱的化学式为:    。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6.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BaCl2、MgCl2、Na2CO3、Na2SO4、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资料:MgCO3常温时的溶解度很小,可以看作难溶性物质)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的溶液;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由以上实验可知:
(1)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小明取第②步沉淀部分溶解后的溶液少量,加入一定量的“某种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该物质;若无现象,则不含该物质。加入的一定量的则“某种溶液”应该是    。
A.Na2CO3 B.Na2SO4 C.NaOH D.BaCl2
17.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自2024年2月份以来,很多同学深受流感的困扰,出现发热、高温不退,咳嗽等不适症状。
(1)小科同学患流感期间,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体温一直稳定在38.8℃,这段时间内该同学的产热     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这些防护措施属于     。
(3)注射甲流疫苗也可以有效预防甲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该免疫方式属于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18.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流感重症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将其充氧后注入病人的静脉或动脉(如图甲),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中氧合器采用的是膜式氧合(如图乙),由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构成,纤维管内是气体,纤维管外是血液流动。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在挽救心脏和肺功能衰竭的病人生命时(如图甲),导管A端应连接     (填“肺静脉”或“主动脉”)。
(3)使用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而不直接用一根大纤维管的目的是     。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9.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滨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求:
(1)5.8g沉淀的成分为     。
(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     。
(3)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陕汽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企业。如图所示是它生产的某型号载重卡车,其技术参数如表,当它匀速行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分析计算(g取10N/kg):
卡车型号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轮胎个数 12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行驶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桥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压强为9×105Pa,判断该卡车满载时能否安全通过这座大桥?(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9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A D D D D 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1、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2、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3、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解答】解:A、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A正确。
B、只有被子植物能够开花结果,蜀葵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B正确。
C、蜀葵的繁殖方式中,播种属于有性生殖,扦插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木本植物的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地增粗。蜀葵的茎能逐年增粗,可判断它的茎中有形成层,D正确。
故选:C。
2.【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二氧化硫,乙是二氧化氮、丙是三氧化硫、丙是一氧化氮,都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二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故C正确;
D、丙是三氧化硫,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故D正确。
故选:A。
3.【分析】(1)运动员在空中滑行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2)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
(3)运动员能在空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离开跳台后不再受到推力作用。
(4)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A、若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在空中滑行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大小不变,故A错误。
B、运动员在空中滑行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是改变的,故B错误。
C、运动员能在空中飞行是由于具有惯性,离开跳台后不再受到推力作用,故C错误。
D、因为运动员在空中滑行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运动员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4.【分析】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胚珠、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
【解答】解:A、①花药、②花丝组成雄蕊,错误;
B、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③胚珠发育成种子,正确;
C、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组成雌蕊,错误;
D、子房发育成果实,若⑥子房被昆虫吃掉,不能结出果实,错误。
故选:B。
5.【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2)图示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②表示的结构不同,则①和③表示血管也不同。
【解答】解:A、若②为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血液中的尿素会随尿排出,因此③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会减少,正确。
B、若②为骨骼肌,则属于体循环路线,骨骼肌细胞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流经骨骼肌的血液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因此③中的氧气会减少,错误。
C、若②为肺,在肺部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则③肺静脉中氧气会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减少,错误。
D、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由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因此③肠静脉中的葡萄糖含量会增多,错误。
故选:A。
6.【分析】A、根据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D、根据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实现了固液分离,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D。
7.【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位于a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Ω,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滑片位于b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然后联立等式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
(2)根据图乙读出C点表示电压表的示数和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然后判断出图乙中C点是否表示滑片位于中点时的状态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位于a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Ω,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a=0.6A,故C正确;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U=IaR1=0.6A×R1﹣﹣﹣﹣﹣①
当滑片位于b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b=0.2A,电压表的示数Ub=4V,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故B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U=IbR1+Ub=0.2A×R1+4V﹣﹣﹣﹣﹣②
由①②可得:R1=10Ω,U=6V,故A正确;
(2)由图乙可知,C点表示电压表的示数U2c=2V,电路中的电流Ic=0.4A,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2c5Ω,
所以,图乙中C点不是表示滑片位于中点时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D。
8.【分析】(1)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相同条件下,超细百叶窗高度越低,可视范围越大,防窥视效果越差。
(4)为了使防窥效果更好,可适当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解答】解:A、亮屏状态下的手机本身可以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
B、可视范围外无法看到屏幕亮光,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B正确;
C、相同条件下,超细百叶窗高度越低,防窥视效果越差,故C正确;
D、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超细百叶窗的间距越小,防窥视效果越好,故D错误。
故选:D。
9.【分析】A、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加入物质和生成物质名称推断化学方程式;
C、根据反应特点总结反应类型;
D、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题。
【解答】解:A、氨气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液化,属于放热过程,选项A正确;
B、设备1中加入碳和水,生成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被排出,因此只有碳与水反应才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再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一定发生,才可以确保产生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选项B正确;
C、通入氮气和氢气不参与反应,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所以为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氮气和氢气质量比=(28×1):(2×3)=28:6=14:3,选项D错误;
故选:D。
10.【分析】(1)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气压相同,支撑水银柱的高度也相同。
(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解:A、用力吹气时,瓶中的水从竖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再从管口向左喷出,因为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故A正确;
B、气压相同,支撑水银柱的高度也相同,故乙实验将玻璃管略微倾斜水银面高度还是760mm,不会低于760mm,故B错误;
C、丙实验将简易气压计从山底带到山顶,山顶气压变低,玻璃管内气压不变,故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故C正确;
D、丁实验向外拉动活塞,减小气压,沸点降低,则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分析】(1)纳米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纳米铁粉比普通铁粉去除重金属离子速率快得多,其原因是纳米铁粉颗粒更小,反应时的接触面更大,反应速度更快。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纳米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纳米铁粉比普通铁粉去除重金属离子速率快得多,其原因是纳米铁粉颗粒更小,反应时的接触面更大,反应速度更快。
(3)反应的氢气质量是bg﹣ng,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是ag,反应生成氯化氢质量是m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纳米铁粉x=a+b﹣n﹣m。
故答案为:(1)Fe+CuSO4═FeSO4+Cu。
(2)纳米铁粉颗粒更小,反应时的接触面更大,反应速度更快。
(3)a+b﹣n﹣m。
12.【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的平衡。
【解答】解: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秤杆选用一头粗一头细的原因:
强度与量程提升 :粗端靠近提纽(支点),此处受力最大,加粗设计可增加抗弯强度,避免断裂;细端悬挂较轻的秤砣,通过杠杆原理平衡重物,这种结构能在材料限制下实现最大量程;
减小自重 :渐变结构减少秤杆自身质量,降低对称量精度的影响,而做成锥体,刻度之间的距离均匀,降低了制作工艺难度;
在被测物体的质量和力臂不变时,秤砣质量越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秤砣一侧的力臂变长,从而可以增大该杆秤测量的精准度。
故答案为:一头粗一头细;小。
13.【分析】(1)当不放任何物体时小筒与水面接触的地方即为0刻线;
(2)根据V=Sh求出小筒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此时小筒受到的总浮力,此时物体、小筒和秤盘总重力等于总浮力,据此求出该物体的重力,利用G=mg求出该物体的质量。
【解答】解:(1)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即物体的质量为0,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0刻度线;
(2)小筒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小筒和秤盘总重为:
G总=F浮=2N,
物体重力为:
G=G总﹣G0=2N﹣0.8N=1.2N,
物体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0;(2)0.12。
14.【分析】(1)蒸发吸热;
(2)根据p判断压强的变化;
(3)根据W=Gh,求得功。
【解答】解:(1)运动时,随着人体产热的增加,散热也会增加,汗液蒸发吸热;
(2)若将图中位置,换用单手撑住,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由公式p可知,手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3)W=Gh=mgh=50kg×10N/kg×0.3m=150J。
故答案为:(1)汗液蒸发;(2)变大;(3)150。
15.【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等反应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X是水,结合酸碱盐等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等反应生成氯化钠,图中碱应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若X是水,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所以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ABCD。
故答案为:(1)NaOH;
(2)ABCD。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6.【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镁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镁沉淀,所以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透明的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钡和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可能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所以
(1)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硫酸铜;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小明取第②步沉淀部分溶解后的溶液少量,加入一定量的“某种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该物质;若无现象,则不含该物质。加入的一定量的则“某种溶液”应该是氢氧化钠,故选:C。
故答案为:(1)硫酸铜;
(2)C。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7.【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1)小科同学患流感期间,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体温一直稳定在38.8℃,这段时间内该同学的产热等于散热,体温才不会忽高忽低。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这些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该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等于
(2)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免疫
18.【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膜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肺的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解答】解:(1)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肺的功能。
(2)ECMO技术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氧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注入病人的循环系统。因此,导管A端应连接主动脉。
(3)膜式氧合器中的一根根中空纤维管模拟的是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使用大量微型中空纤维管而不直接用一根大纤维管的原因是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
(1)肺
(2)主动脉
(3)增大气体与血液接触面积
19.【分析】(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2)根据a点时没有沉淀生成分析;
(3)根据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见5.8g沉淀的成分为氢氧化镁;
(2)a点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是盐酸;
(3)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AgNO3溶液,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4)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NaOH~Cl~HCl,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OH~Cl~HCl
40 36.5
150g×8% x
x=10.95g
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95%。
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镁;
(2)HCl;
(3)不能;
(4)10.95%。
20.【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知道卡车空载时的质量,利用G=mg求所受重力;该卡车空载时,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2倍,由于卡车匀速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
(3)求出该卡车满载时总质量,利用G=mg求总重力,对桥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求出受力面积,利用p求卡车对桥面的压强,和桥面承受的最大压强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该卡车空载时所受重力:
G0=m0g=2×104kg×10N/kg=2×105N;
该卡车空载时,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
f=0.2G0=0.2×2×105N=4×104N,
因为卡车匀速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所以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
F=f=4×104N;
(3)该卡车满载时,总质量:
m总=2×104kg+4×104kg=6×104kg,
总重力:
G总=m总g=6×104kg×10N/kg=6×105N,
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总=6×105N,
受力面积:
S=0.05m2×12=0.6m2,
对桥面的压强:
p1×106Pa,
因为p>9×105Pa,
所以该卡车满载时通过隧道会对大桥造成损坏,不能安全通过。
答:(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4×104;
(3)该卡车满载时通过隧道会对路面造成损坏,不能安全通过。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