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口口口■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一年级七校联考(0512-0513)(历史)(3)(8分)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铅笔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将条形码正确粘贴到指定的条形码粘贴区域。2.保特卡面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条形码粘贴区3.考生不得填涂缺考。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正确墳涂■缺考标记口32(1)、(10分)一、客观题(60分)1 CA]CB]CC]CD]6 CA]CB]CC]CD]11 CA]CB]CC]CD]16 CAJ CB]CCJ CD21 CA]CB]CC]CDI2 CA]CB]CC]CD]7 CA]CB]CC]CD]12 CAJ CB]CCJ CD]17 CA CB]CCJ CDJ22 CA]CB]CC]CD]3 CA]CB]CC]CD8 CA]CB]CC]CD]13 CAJ CB]CCJ CD18 CAJ CBCCD23 CAJ CB]CC]CD]4 CA]CB]CC]CD]9 CA]CB]CC]CD]14 CAJ CB]CC CD19 CAJ CB CCCD24 CA]CB]CC]CD]5 CA]CB]CC]CD]10 CA]CB]CC]CD]15 CAJ CB]CCJ CD20 CAJ CB CCJ CD25 CAJ CB]CC]CD]26 CA]CB]CC]CD]27 CA]CB]CC]CD]28 CAJ CB]CCJ CDJ29 CA]CB]CC]CD]30 CAJ CB]CC]CD]二、解答题40分)31(1)、(6分)(2)(10分)(2)(6分)口口口■■■第1面共1面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一年级七校联考(0512-0513)(历史)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号: (3)(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铅笔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将条形码正确粘贴到指定的条形码粘贴区域。2.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3.考生不得填涂缺考。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条形码粘贴区一、客观题(60分) 32(1)、(10分)1 ∞ ∞ ∞ m 2 ∞ ∞ ∞ m 3 ∞ ∞ ∞ m 4 ∞ ∞ ∞ m 6 ∞ ∞ ∞ m 7 ∞ ∞ ∞ m 8 ∞ ∞ ∞ m 9 ∞ ∞ ∞ m 1 1 ∞ ∞ ∞ m 1 2 ∞ ∞ ∞ m 1 3 ∞ ∞ ∞ m 1 4 ∞ ∞ ∞ m 1 6 ∞ ∞ ∞ m 1 7 ∞ ∞ ∞ m 1 8 ∞ ∞ ∞ m 1 9 ∞ ∞ ∞ m 2 1 ∞ ∞ ∞ m 22 ∞ ∞ ∞ m 2 3 ∞ ∞ ∞ m 24 ∞ ∞ ∞ m5 ∞ ∞ ∞ m 1 0 ∞ ∞ ∞ m 1 5 ∞ ∞ ∞ m 2 0 ∞ ∞ ∞ m 2 5 ∞ ∞ ∞ m2 6 ∞ ∞ ∞ m2 7 ∞ ∞ ∞ m2 8 ∞ ∞ ∞ m二、解答题(40分)31(1)、(6分)(2)(10分)(2)(6分)第 1 面 共 1 面第 1 面 共 1 面|东莞市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七校联考试题高一历史命题:虎门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耶莫遗址,被考古学家誉为“世界古代最典型的公社”,当地已经种植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旱作作物,驯养山羊、绵羊、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并制作陶器,出现了陶像。据此可知( )A. 人类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革 B. 西亚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C. 世界农耕文化呈现多元特征 D. 西亚地区已经初具国家雏形2.《摩奴法论》是印度教伦理规范的经典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其规定:“造物主创造了有用的动物之后委托吠舍来照管,而将整个人类置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保护之下……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该规定旨在( )A. 宣扬法律权威 B. 合理进行社会分工C. 冲击种姓制度 D. 维护婆罗门的特权3.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以下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 亚历山大东征将古代希腊文明带到东方 B. 希腊的神话传入西亚丰富了西亚神话内容C. 阿拉伯人将其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D. 罗马商人于西汉时期到达洛阳与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4.古罗马帝国时期,土葬的成本要远低于火葬。帝国初期流行土葬;公元 1 世纪后期,火葬达到鼎盛;从 3 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要流行的葬式。这种葬俗的变化( )A. 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B. 体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C. 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D. 是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5.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整个课程设置只有文法、算学、几何等几门基础学科。阿拉伯帝国文化传入欧洲后,英国、德国等公立学校的学科设计均与阿拉伯专科大学有内在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高等学校的课程更是受阿拉伯大学影响加入了天文学、逻辑学、修辞学等课程。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A. 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 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历程 D. 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6.据统计,1774 年至 1852 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 470 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 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A. 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C. 社会观念出现变化 D. 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第 1 页 共 7 页7.新罗崛起,日本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不断受挫,形成内忧外患的局势。随即日本向优秀邻国唐朝学习先进制度,兴起社会变革运动。该社会变革运动( )A. 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 B. 旨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C. 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 D. 树立了幕府的绝对权威8.1069 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A. 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 稳定封建主从关系C. 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 加强朝廷经济基础9.有学者指出,当西班牙和葡萄牙 15 世纪末开辟新航路时,欧洲沿大西洋东岸的航线已经被他们熟悉,而当他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岸航行时,不过是航行在早已由中国、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开辟的航线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航路开辟( )A. 是古代文明与西欧扩张的共同结果 B. 源于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C. 取决于西欧的航海技术和航线探索 D. 主要是因为亚洲商人对财富的追求10.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 100 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这位航海家最大的成就是( )A. 发现美洲大陆 B. 发现了好望角C. 到达印度西海岸 D. 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1.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下,中国澳门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葡萄牙人利用澳门的地理位置,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往来,将大量的丝绸、瓷器等运往欧洲。同时,澳门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前来。澳门的变迁折射出( )A. 中国人口结构重大改变 B. 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C. 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D. 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12.1517 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后,仍想维持其在转口贸易中的优势,同葡萄牙人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等几个地区进行了长期战争。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的意图是( )A. 阻挠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B. 建立并扩展海外殖民地C. 维护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D. 构筑新的世界贸易格局13.15、16 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同时还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与世界地图的这一“发展轨迹”密切相关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国际贸易发展 ④垄断组织的出现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第 2 页 共 7 页14.“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打破了旧的天堂,使《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并且认为人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认识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材料意在强调( )A. 18世纪理性化思维方式成熟 B. 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C. 神学对抗科学中彻底瓦解 D. 王权加强源于近代科学兴起15.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深入发展而取得的突破 B.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发现自然规律C.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D.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一种新的宇宙观16.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多位启蒙思想家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这说明( )A. 儒家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 启蒙思想家普遍推崇中国文化C. 中学西渐影响启蒙运动 D. 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西方青睐17.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制度的阻碍 B. 资本主义发展受阻C. 启蒙思想的鼓舞 D.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18.1803 年,在拿破仑授意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帝国代表重要决议》,将德意志教会的财产转移到了德意志世俗君主手上。同时,撤销了大批昔日的教会诸侯领地以及帝国直属自由市。这说明,拿破仑战争( )A. 促进了欧洲各民族间的融合 B. 为德意志统一奠定基础C. 推动了王权至上的重新确立 D. 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19.1830 年后,英国煤炭的产量和消耗量增长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大量使用C. 石油化工迅速发展 D. 飞机制造业的兴起20.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平均增长率(%)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1861—1873 年 (1851—1873) 5.0 (1870—1890) 3.83.3 2.11874—1890 年 1.7 5.2 2.1 3.5第 3 页 共 7 页1891—1900 1.6 3.5 2.6 4.8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 英国成为当时工业发展最迅速国家C.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D. 美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德国21.1868~1886 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 9 名是土地贵族,另有 15 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 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 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 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22.1824 年欧文成立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且平等的民主权利,但 4 年后却走向失败。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A. 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 B. 意识到理论与现实的脱节C. 使全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联合 D. 未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23.16 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 18 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 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 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24.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指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不管英国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意在说明( )A. 殖民主义者犯下的罪行 B.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技术和思想C. 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本性 D. 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25.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写道:“19 世纪 80 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旨在说明( )A. 资本主义生产时代曙光到来 B.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C. 西方殖民改变世界发展走向 D. 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26.玻利瓦尔在 1799 年至 1806 年的欧洲之行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生活和心灵之旅。他写到“波旁王朝时代的马德里,虽然表面光鲜,但西班牙当时正深陷衰退泥潭,除了对权力的迷恋,没什么可以传授给美洲人的”。这反映出当时( )A. 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崩溃 B. 西班牙的专制王权进一步加强C.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出现契机 D. 拉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27.下表是西方学者对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分析,据此可知( )第 4 页 共 7 页经济与科技重大事件 战争或剧变 新世界格局地理大发现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 拿破仑战争(1803—1815) 维也纳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雅尔塔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 苏联解体(1991) 多极化趋势加强A. 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结束 B. 战争是推动新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C.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爆发 D. 经济与科技革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28.1918 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据此判断,威尔逊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 B. 谋取世界霸权C. 建立公正开放的贸易 D. 推进民族解放29.一战期间,英国政府通过《国土保卫法》,赋予政府征用土地、管控企业、限制民众迁徙等权力;法国将全国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置于国家管制之下;德国成立“战时工业委员会”和“战时原料管理处”,全面干预经济。这些举措反映出(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建立 B. 战争推动政府职能发生变化C. 政府干预经济逐渐成为常态 D. 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同30.“他们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战胜国之间如何分配等”。这反映了当时( )A. 美国掌握世界霸权 B. 国际联盟存在明显不足C. 大国强权统治世界 D. 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二、材料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第 5 页 共 7 页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在这场民族危机之中,法兰西民族以英勇的革命精神,奋起保卫革命,保卫民族,终于打退了外敌进攻。在这场斗争中,法兰西人民表现出高昂的民族热情和爱国精神。——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中古西欧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观发生的变化。(6 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有哪些?(8 分)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到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摘编自晏绍祥《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材料二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相距遥远,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如下表所示:模式名称 代表型殖民地 具体内涵公司模式 印度 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移民模式 北美 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国家模式 非洲 英国政府全程掌握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政治治理评析》材料三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赋予欧洲帝国世界霸权,让它们的势力能渗透全球。欧洲的陆军和海军、武器和军事组织、工业和交通通信手段——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赋予了欧洲统治地位。挑战摆在了各国人面前:要么接受和适应欧洲的方式,要么维持软弱和落后的现状。——摘编自【美】克里尚·库马尔《千年帝国史》(1)指出材料一中“矛盾集合体”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所学概括波斯帝国统治措施的影响。(10 分)第 6 页 共 7 页(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的殖民地治理进行简要评析。(10 分)第 7 页 共 7 页2024-2025 第二学期七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C A C A D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B A C B B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A D B C C D B B C二、材料题31.(1)现象:中世纪西欧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基督教徒,国家、民族观念淡薄。(2 分)原因: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它掩盖了国家观念和民族特性;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得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概念相对淡薄。(4 分)(2)变化:15 世纪,法国成为专制王权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18 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否认封建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法国大革命促进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增强,法国从专制王权国家转变为近代民族民主国家。(6 分)(3)因素:王权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强化;民族战争的激励;进步思想的传播;民族意识的觉醒。(每点 2 分,答出四点得 8 分。)32.(1)内涵: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4 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整合了境内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后世帝国治理有一定影响。(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2)分析:经过殖民扩张,英国获得了世界殖民霸权,为统治幅员辽阔、文化各异的殖民地,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2 分)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加了英国的统治手段。(2 分)评价:对世界:密切了全球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英国:巩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殖民地: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现代化,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道路。(每个角度 2 分,答出三个角度得 6 分)第 1 页 共 1 页东莞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校联考试题高一历史命题:虎门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耶莫遗址,被考古学家誉为“世界古代最典型的公社”,当地已经种植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早作作物,驯养山羊、绵羊、狗等家畜,过若定居生活,并制作陶器,出现了陶像。据此可知()A,人类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革B,西亚地区己经进入文明时代C.世界农耕文化呈现多元特征D.西亚地区己经初具国家雏形2.《摩奴法论》是印度教伦理规范的经典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规定:“造物主创造了有用的动物之后委托吠舍来照管,而将整个人类置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保护之下…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该规定旨在()A.宣扬法律权威B.合理进行社会分工C.冲击种姓制度D.维护婆罗门的特权3.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以下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将古代希腊文明带到东方B.希腊的神话传入西亚丰富了西亚神话内容C.阿拉伯人将其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D.罗马商人于西汉时期到达洛阳与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4.古罗马帝国时期,土葬的成本要远低于火葬。帝国初期流行土葬;公元1世纪后期,火葬达到鼎盛;从3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要流行的葬式。这种葬俗的变化()A,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B,体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C,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D.是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5.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整个课程设置只有文法、算学、几何等几门基础学科。阿拉伯帝国文化传入欧洲后,英国德国等公立学校的学科设计均与阿拉伯专科大学有内在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高等学校的课程更是受阿拉伯大学影响加入了天文学、逻辑学、修辞学等课程。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A.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历程D.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6.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A,摒弃闭关锁国政策B,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C.社会观念出现变化D.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第1页共6页2024-2025第二学期七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23568910答案A0AADA题号1112131415617181920答案DCABACB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BCDBB二、材料题31.(1)现象:中世纪西欧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基督教徒,国家、民族观念淡薄。(2分)原因: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它掩盖了国家观念和民族特性: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得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概念相对淡薄。(4分)(2)变化:15世纪,法国成为专制王权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否认封建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法国大革命促进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增强,法国从专制王权国家转变为近代民族民主国家。(6分)(3)因素:王权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强化:民族战争的激励:进步思想的传播:民族意识的觉醒。(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8分。)32.(1)内涵: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整合了境内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后世帝国治理有一定影响。(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2)分析:经过殖民扩张,英国获得了世界殖民霸权,为统治幅员辽阔、文化各异的殖民地,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2分)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加了英国的统治手段。(2分)评价:对世界:密切了全球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英国:巩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殖民地: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现代化,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道路。(每个角度2分,答出三个角度得6分)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25学年七校联考高一历史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一年级七校联考历史_答题卡.docx 24-25学年七校联考高一历史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一年级七校联考历史_答题卡.pdf 24-25学年七校联考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七校联考答案.docx 24-25学年七校联考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七校联考答案.pdf 24-25学年七校联考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七校联考试题.docx 24-25学年七校联考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七校联考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