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2 选择题1.(23-24三年级下·山西长治·期末)下列厚底的雨量器中,刻度条正确的是( )。A. B. C.2.(23-24三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是向着( )的。A.四周 B.上下 C.四面八方 D.前后3.(23-24三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探究小组在学校记录了一周的天气情况,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在2月1日这天学校国旗向( )方飘动,风向标箭头指向( )方1月30日 1月31日 2月1日 2月2日 2月3日 2月4日 2月5日18℃西南风3级 22℃南风1级 23℃西南风3级 21℃西南风3级 18℃西南风3级 19℃西南风3级 西南风1级A.西南、东北 B.东南、西北 C.东北、西南4.(23-24三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 )属于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声音。A.风声 B.青蛙叫声 C.汽车喇叭声5.(23-24三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声音不能在以下哪种物体或环境中传播( )。A.水 B.真空 C.钢管6.(23-24三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下列声音属于噪音的是( )。A.餐厅里的背景音乐 B.走廊里的尖叫声 C.电视里主持人讲话的声音7.(23-24三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被压弯的钢尺没有发声(如图),是因为( )。A.没有弯曲 B.没有振动 C.没有变形8.(23-24三年级下·江苏徐州·期末)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描写的天气是( )。A.多云 B.雨天 C.晴天9.(23-24三年级下·山西长治·期末)2023 年 5 月 19 日,宇宙中发生了超新星大爆炸,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剧烈的振动,但是 在地球上的人却没有听到一点点声音,这是因为( )。A.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B.爆炸不会发出声音C.宇宙中没有传播声音的媒介10.(23-24三年级下·山西晋城·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 B.两岸猿声啼不住 C.两个黄鹂鸣翠柳11.(23-24三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发生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会选择用硬物敲击就近的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关于这一自救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差B.墙壁等固体能传播声音C.地震后空气浑浊不能传播声音12.(23-24三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上课时,小可打哈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讲课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A.耳郭的振动 B.听觉神经的振动 C.鼓膜的振动13.(23-24三年级下·山西阳泉·期末)能够比较准确描述台州气候的词语是( )。A.四季分明 B.终年酷暑 C.长年严寒14.(23-24三年级下·福建三明·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大B.蝙蝠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D.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是因为成年女子的声带更长15.(23-24三年级下·浙江台州·期末)下列关于天气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B.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天气肯定不一样C.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16.(23-24三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下面要在学校测量气温,气温计放在哪一个地点合适?( )A.教室里面 B.升旗台阳光直射处 C.操场大树下17.(23-24三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比成年女子发出的声音( )。A.低 B.弱 C.高18.(23-24三年级下·吉林白山·期末)用普通气温计测量学校气温,最合适的场地是 ( )。A.教室内 B.树荫下 C.操场上19.(23-24三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描述天气的是( )。A.潍坊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B.“潭美”台风在越南岘港市沿海登陆,中心最大风力18~23米/秒C.欧洲西部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D.去年潍坊年平均气温约为13.5℃,最高温度为39℃,最低温度为﹣14℃20.(23-24三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朝·王维《使至塞上》)根据诗中情境推测当时的风力是( )。A.零级 B.二级 C.三级21.(23-24三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右图是维维在家里用气温计测量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位置读数大于实际值 B.B位置读数等于真实值C.C位置读数小于真实值 D.测出的温度就是当天的气温22.(23-24三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通常根据一个地方( )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A.8小时 B.16小时 C.24小时23.(23-24三年级下·河南焦作·期末)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与气温无关的是(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小鸟觅食24.(23-24三年级下·四川广元·期末)下面哪个地方最适合测气温( )。A.教室内 B.操场上 C.走廊 D.校园大树下25.(23-24三年级下·河南焦作·期末)要想让琴弦发出音调更高的声音,可以( )。A.使劲弹拨 B.使琴弦变松 C.拉紧琴弦 D.添加琴箱26.(23-24三年级下·福建三明·期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A.蛙的嘴唇在振动 B.蛙的声带在振动C.空气在振动 D.蛙的肚子在振动27.(23-24三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塑料杯由( )制成。A.石油 B.木头 C.棉花28.(23-24三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蟋蟀是利用( )振动发声的。A.声带 B.翅膀 C.尾部29.(23-24三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某天一共下了三场雨,则这天的降雨量是指( )。A.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 B.最大那场雨的降雨量 C.平均每场雨的降雨量30.(23-24三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下图是小科同学某日测得的降雨数据。他此次测量的降雨量为( )。A.9毫米 B.9毫升 C.9克31.(23-24三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小科用自制的“风向旗”观测风向。当“风向旗”飘向东北方向时,他记录的风向应该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32.(23-24三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滨州某天陆续下了四场雨,我们应该根据( )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A.最大的那场 B.最少的那场 C.四场累加33.(23-24三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我们的家乡滨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这是描述的( )。A.气候 B.气温 C.降水34.(23-24三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气象站一般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给气温计提供的环境是( )。A.温暖、遮阳 B.通风、遮阳 C.向阳、通风35.(23-24三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下列哪种物品能模拟鼓发出声音?( )A.铁罐 B.试管 C.橡皮筋36.(23-24三年级下·广东茂名·期末)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物体可以让现象更明显,以下哪种做法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A.吹试管时放黄豆 B.敲打音叉后放入沙中 C.敲打音叉后放在水中37.(23-24三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下面的叉子、雨衣、插座外壳都是塑料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塑料的( )特性。A.柔韧、吸水性好、导电性好B.柔韧、吸水性差、导电性差C.柔韧、吸水性差、导电性好38.(23-24三年级下·河南商丘·期末)“校园小小升旗手”在升旗时发现旗面正向东面飘动,由此可以推断此刻的风向为( )。A.东风 B.南风 C.西风39.(23-24三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下表是几座城市在12月11日的温度,当天气温最高的城市是( )。城市 武汉市 洛阳市 兰州市气温 4℃~10℃ -2℃~3℃ -4℃~4℃A.武汉市 B.洛阳市 C.兰州市40.(23-24三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妙妙同学用简易雨量器收集24小时的总降雨量,雨量器中水的高度是16毫米,共有60毫升,这一天的降雨量应记录为( )。A.60毫米 B.44毫米 C.16毫米41.(23-24三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当落叶向南飞时,此时的风向是( )。A.南风 B.北风 C.西风42.(23-24三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天空中只有几朵云,基本全是蓝天时,这时的天气是( )。A.晴天 B.多云 C.阴天43.(23-24三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我们听到小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 )A.它的翅膀振动产生的 B.它口器中发出的叫声 C.以上都不是44.(23-24三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气温计的读数是零下8℃的是( )。A. B. C.45.(23-24三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贵州六盘水被誉为“中国凉都”,冬暖夏凉,紫外线辐射适中,有利于身体健康,这说的是六盘水市的( )特征。A.天气 B.气温 C.气候46.(23-24三年级下·江苏南通·期末)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A.340米/秒 B.350千米/小时 C.3千米/秒47.(23-24三年级下·江苏徐州·期末)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A.棉线 B.纸杯 C.空气48.(23-24三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下列不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①木头 ②玻璃 ③塑料杯 ④石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9.(23-24三年级下·安徽六安·期末)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由于月球没有空气,假设是你和同伴行走在月球上,你们如何交流( )。A.不需要借助工具直接交流 B.不能交流C.使用无线通讯设备交流 D.只能手语交流50.(23-24三年级下·安徽六安·期末)拨动紧绷的橡皮筋会发出声音,这表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A.振动 B.拉紧 C.空气 D.拨弦51.(23-24三年级下·安徽六安·期末)耳朵紧贴木桌面,轻轻抓挠桌面听到的声音变得有什么不同( )。A.声音更大 B.声音更小 C.听不到声音 D.没变化52.(23-24三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下列不属于合金制品的是( )。A.金项链 B.不锈钢勺 C.铝合金53.(23-24三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同一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处测得空气温度是10℃,在阳光下测得的温度是14℃。此时应该记录的气温是( )℃。A.10 B.12 C.1454.(23-24三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我国传统文化中,许多诗词与天气或气候有关,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人间四月芳菲尽55.(23-24三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2025年春节即将到来,室外游玩时我们看到树叶动,红旗展,此时风力可能是( )。A.1级 B.3级 C.5级56.(23-24三年级下·山东青岛·期末)某地晴天14时测得气温是30℃,那么当天20时的气温可能是( )。A.高于30℃ B.低于30℃ C.等于30℃57.(23-24三年级下·江苏徐州·期末)小明观察到操场上的国旗飘向东南方,则此时刮的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58.(23-24三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向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A.瓶子 B.空气 C.无法确定59.(23-24三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今天阴有小雨 B.神都洛阳四季分明 C.明天有大风60.(23-24三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下列方法中,( )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A.把里面的硬币用铁盒子装起来 B.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C.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 D.B和C的方法都有效参考答案1.A【解析】厚底雨量器应从厚底与容器内实际蓄水空间的分界处标“0”刻度,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容器内雨水的深度。图A中刻度零线与厚底上缘平齐,符合要求。故选A。2.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3.C【解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在2月1日学校国旗往东北方飘动,风向标箭头指向西南。故选C。4.C【解析】风声、青蛙叫声都和人类活动无关,汽车的喇叭声是由于人类让汽车喇叭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所以下列声音中,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是汽车的喇叭声,故答案选C。5.B【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故B选项正确。6.B【解析】噪声是指听起来让人不舒服或者干扰人的正常生活的声音。餐厅的背景音乐和电视里主持人的讲话声不属于噪声。走廊里的尖叫声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属于噪声。7.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用力弯曲钢尺,钢尺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没有振动。8.C【解析】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日当午”指正午时分,即太阳直射头顶的时段,此时阳光最强烈,气温最高,诗中通过“汗滴禾下土”生动刻画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分析此诗句描写的天气是晴天。9.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宇宙中处于真空环境,因此宇宙中发生了超新星大爆炸,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剧烈的振动,但是在地球上的人却没有听到一点点声音。故选C。10.A【解析】A.“谁家玉笛暗飞声”:这句诗描述的是笛子的声音。笛子是一种管乐器,其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当吹笛子时,气流通过笛子内的空气柱,引起空气柱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因此,这个选项描述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这句诗描述的是猿猴的叫声。猿猴的叫声是由其声带振动产生的,而不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C.“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描述的是黄鹂的鸣叫声。鸣管是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当气流通过鸣管时,鸣管壁的振动就产生了声音。故选A。11.B【解析】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通常比气体中要好。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能量损失较小,传播距离较远,且声音较为清晰。B.墙壁、管道等固体结构都是声音的良好传播介质。当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时,产生的声音会沿着这些固体结构传播出去,有可能被营救人员听到。C.虽然地震后空气可能变得浑浊,但这并不影响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来传播的,只要介质存在(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声音就可以传播。浑浊的空气只是增加了空气中的杂质和颗粒物,但并不会阻止声音的传播。故选B。12.C【解析】A.耳郭是我们外耳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打哈欠”不会影响耳郭的功能。B.听觉神经是将声音信号从内耳传递到大脑的神经纤维。它本身并不振动,而是传递由内耳(特别是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这些冲动代表了声音的信息。“打哈欠”不会影响听觉神经的传递功能。C.鼓膜是中耳的一部分,位于外耳道和内耳之间。当声波进入外耳道时,它们会引起鼓膜的振动。这些振动随后被中耳的听骨链放大,并最终传递到内耳。“打哈欠”时,咽喉部的肌肉活动会改变耳道和鼓膜周围的气压,从而影响鼓膜的振动。故选C。13.A【解析】台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春秋季气温适中。虽然冬季不会像北方那样寒冷,但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相对温和)。故选A。14.B【解析】A.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A选项错误。B.蝙蝠是一种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动物。它们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在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蝙蝠通过接收这些回声,可以判断周围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B选项正确。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C选项错误。D.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这是因为成年男子的声带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带更长、更厚。声带的长度和厚度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声带越长、越厚,发出的声音就越低。D选项错误。故选B。15.B【解析】A.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会变化(如上午晴、下午雨)。A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相同。B选项符合题意。C.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天气可能带来灾害(如台风、暴雨)。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解析】测量气温时,需避免阳光直射,否则会导致温度偏高,也要远离密闭空间,可能受人为因素干扰。正确做法是将气温计放在室外通风、阴凉处(如操场大树下),既能避免阳光直射,又能反映真实气温。故选C。17.A【解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比成年女子发出的声音低。因为女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得快,声音高。男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得慢,声音低,所以A符合题意。18.B【解析】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符合的是室外树荫下。故选B。19.B【解析】A.潍坊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描述的不是天气,而是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反映了该地区长期的天气模式和特征;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的状态,它是不断变化的。“潭美”台风在越南岘港市沿海登陆,中心最大风力18~23米/秒描述的是天气;C.欧洲西部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描述的是气候;D.去年潍坊年平均气温约为13.5℃,最高温度为39℃,最低温度为﹣14℃描述的是潍坊市去年的气温情况;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B选项描述的是天气,故选B。20.A【解析】风力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风速是零级。故选A。21.D【解析】气温计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液体在容器中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是个凹弧面。所以仰视读到的值会比标准值小,俯视读到的值会比标准值大。所以A位置读数大于实际值,B位置读数等于真实值,C位置读数小于真实值。一天中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气温计测出的温度是当前的气温,不是当天的气温。故选D。22.C【解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所以C符合题意。23.D【解析】A.青蛙冬眠是由温度因素决定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当温度降低时,小狗机体代谢速度加快,小狗呼吸加快,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当环境温度升高,兔子为了适应高温度而褪去旧毛,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小鸟觅食是生存的需要,与温度无关,故选项D符合题意。24.D【解析】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教室内和走廊在室内,操场没有遮挡物,阳光会直射到,所以应该在校园大树下测量。故选D。25.C【解析】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可以将琴弦变紧一些,也可以改变减少琴弦发声部分长度,这样可以让琴弦振动加快,音调就会变高。故选C。26.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生物体声音的产生更多依赖于专门的发声结构,我们称之为声带。蛙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发声器官,笼统称之为声带在振动。嘴唇和肚子的振动可能是由蛙的喉部或相关结构振动产生的。空气在这里是传播蛙发出的声音。故选B。27.A【解析】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尽可能重复利用。塑料颗粒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材料。28.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蟋蟀的叫声并不是来自口腔和尾部,而是它的左右翅膀摩擦产生的振动,所以蟋蟀发声振动的部位是翅膀。故选B。29.A【解析】某天一共下了三场雨,这天的降雨量通常是指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因此,正确答案是“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这个概念是指在这一天中所有降雨事件的总量,而不是单场降雨的量或者平均量。故选A。30.A【解析】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图中每一小格代表1毫米,所以此次降水量为9毫米。31.B【解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向旗向东北飘动时,风向应该是红旗所指方向的相反方向,即西南风。32.C【解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因此,应根据一天四场累加的雨量来确定降雨量等级。33.A【解析】天气是指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形容天气的词语主要有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等;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形容气候的词语主要有四季如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等。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四季分明”,这是形容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34.B【解析】百叶箱是安置温度、湿度仪器并使其免受太阳直接辐射,而又保持适当通风的白色百叶式木箱,百叶箱给气温计提供的环境是通风、遮阳。35.A【解析】铁罐能够模拟鼓发出声音。当敲击铁罐时,铁罐的金属壁会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这种振动和鼓皮被敲击时产生的振动原理相似,因此铁罐可以用来模拟鼓的声音。试管和橡皮筋也可以发出声音,但它们的声音特性与鼓不同。试管通常用于实验操作,其发出的声音较为清脆,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则较为单调,都不太适合模拟鼓的声音。故选A。36.C【解析】敲打音叉后放在水中这种做法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当音叉被敲打后,它会振动并发出声音。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的振动会传递给水,导致水产生波动,甚至可能溅起水花。这种视觉上的变化使得音叉的振动现象更加明显和直观。而吹试管时放黄豆主要是用来模拟声音的产生,并不直接增强实验现象的明显性。敲打音叉后放入沙中也可以观察到沙粒的跳动,但通常不如水中的波动那么明显。故选C。37.B【解析】塑料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性的材料,不同的塑料制品根据其用途会利用塑料的不同特性。叉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弯曲和承受一定的力量,因此塑料叉子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以便在夹取食物时不会轻易折断。雨衣的主要功能是防水,因此使用的塑料材料需要具有很低的吸水性,以确保雨水不会渗透进衣服内。插座外壳需要使用绝缘材料,以防止电流泄漏,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因此,塑料插座外壳的导电性必须差。故选B。38.C【解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当我们看到校园的旗面正向东面飘动的时候,说明风是由西向东吹,可以判断出当天的风向是西风。故选C。39.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当天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武汉市。武汉市的气温范围是4℃~10℃,而洛阳市的气温范围是-2℃~3℃,兰州市的气温范围是-4℃~4℃。因此,武汉市当天的最高气温(10℃)是这三个城市中最高的。故选A。40.C【解析】降雨量是指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深度,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妙妙收集了某一天24小时的降雨,收集到的雨水在杯中的高度为16毫米,因此这一天的降雨量应该记录为16毫米。41.B【解析】落叶飘的方向和风出来的方向是相反的,落叶向南飞,吹的是北风。故选B。42.A【解析】描述中提到“天空中只有几朵云,基本全是蓝天”,这表明大部分天空是晴朗的,阳光可以透过,所以可以判断是晴天。多云和阴天通常指的是云层较多,遮盖了大部分天空的情况。故选A。43.A【解析】蜜蜂飞行时,翅膀会快速振动(每分钟可达上万次),导致周围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嗡嗡声。它们的口器主要用于吸食花蜜,并非发声器官。故选A。44.C【解析】使用气温计时,首先要明确气温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气温计的零刻度通常标有“-”符号,表示温度的起点。零下8℃在零刻度线以下,观察气温计刻度,-8℃的液柱应介于0℃和-10℃之间,且距离-10℃约两格,C选项气温计正好对应-8℃,故选C。45.C【解析】这说的是六盘水市的气候特征。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趋势,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平均状况。六盘水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形成了冬暖夏凉、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这些特征是对该地区气候的描述。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状态,它是气候的一个瞬时表现。故选C。46.A【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影响,但通常默认在标准条件(15℃)下约为 340米/秒。故选A。47.A【解析】在“土电话”中,声音通过振动传递。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底部振动,这种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到另一端的纸杯,再转化为声音。棉线作为固体介质,能更高效地传递振动,而空气(选项C)传播声音的效果较差。纸杯(选项B)主要作用是收集和放大声音,并非传递的主要路径。因此,正确答案是棉线,故选A。48.B【解析】天然材料是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材料。①木头:来自树木,属于天然材料。②玻璃:由沙子(二氧化硅)高温加工制成,属于人造材料。③塑料杯:由石油加工制成,属于人造材料。④石油:自然形成,未经加工,属于天然材料。因此,②玻璃和③塑料杯不属于天然材料,故选B。49.C【解析】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声波无法传播,因此不能通过空气进行声音交流。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交流。在空间探索中,宇航员通常使用无线通讯设备来进行交流,因为这些设备不依赖于空气来传播信号。故选C。50.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轻轻拨动拉紧的橡皮筋会发出声音,这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选A。51.A【解析】当耳朵紧贴木桌面,轻轻抓挠桌面时,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大。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能量损失较小,传播效率比在空气中要高。所以,通过固体(木桌面)传播的声音会比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听起来更响亮。故选A。52.A【解析】"金项链"是指纯金制品,而不是合金制品。不锈钢勺是由铁、铬、镍等金属合金制成的,而铝合金是由铝和其他金属(如铜、镁、硅等)混合而成的合金。故选A。53.A【解析】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是因为在阳光下测量的温度会受到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大气的真实温度。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得的空气温度是10℃,这符合气温的测量标准。所以应该记录的气温是10℃。故选A。54.A【解析】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具有多变性。东边日出西边雨描述的是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中的时节是指一段时间,人间四月芳菲尽中的四月也是一段时间,所以描述的是气候。故选A。55.B【解析】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根据风级歌的描述,当我们看到“树叶动,红旗展”时,此时的风级可能是3级。故选B。56.B【解析】一天的气温从早到晚是先升高再降低。下午两点的温度最高,所以20时的气温会低于30℃。选B。57.A【解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国旗飘向东南方,说明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所以此时刮的是西北风。故选:A。58.B【解析】当向空瓶口吹气时,气流会与瓶口的边缘产生摩擦,使瓶内的空气柱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虽然瓶子本身可能有轻微振动,但声音的主要来源是空气柱的振动。例如,向不同水量的瓶子吹气时,空气柱长度变化会导致音调不同,这也说明空气振动是主要原因。故选B。59.B【解析】属于气候的叙述是“神都洛阳四季分明”。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它描述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模式,通常是多年的平均值。因此,“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洛阳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而“今天阴有小雨”和“明天有大风”描述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属于天气的范畴。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可以是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内的变化。故选B。60.D【解析】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棉花包住硬币,棉花能缓冲硬币碰撞时的振动,减小振幅,从而降低声音的响度。用棉花包裹铁罐,棉花可以吸收部分声波,减少声音向外传播,起到隔音作用。两种方法分别从“减少振动”和“阻碍传播”两个角度降低声音,因此都有效。正确答案为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