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1 填空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01 填空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专题
01 填空题
1.(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的计时工具,在中国被称为 。
2.(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前后经历的阶段有卵、 。
3.(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鸟类、鱼类的繁殖方式是 ,人、马、猫等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 。
4.(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当生物无法 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5.(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地球绕着 转,月球绕着 转。
6.(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收集证据时,要认真、如实地做好实验 ,不可更改实验 。
7.(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有生命的物体称为 。它们会 ,会 ,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8.(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家族”是( ),他们的身体分为( )、( )、腹三部分。
9.(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在地球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 ),黄色表示山地和( )。
10.(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子叶的作用是 ,胚芽的作用是 。
11.(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月球表面有众多的 、 和 。
12.(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 与 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13.(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太阳系中, 目前已知唯一有高级生物的行星是 。
14.(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古代的计时工具是 ,也叫 。
15.(23-24四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在自然界中,水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到达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 )。
16.(23-24四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太阳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 )。
17.(23-24四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 )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
18.(23-24四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化栖居地区的习性叫迁徙,巢穴是动物( )的地方。
19.(23-24四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石笋 生物(填“是”与“不是”)。
20.(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蚕宝宝喜欢住在 的地方。(选填“昏暗”或“明亮”)
21.(23-24四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
22.(23-24四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 是小鸡孵化最重要的条件。
23.(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物体的 用温度来表示,常用 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
24.(23-24四年级下·山西吕梁·期末)冰、水、水蒸气虽然 不同,但都是同一物质。
25.(23-24四年级下·江苏宿迁·期末)种子分为种皮和 ,孕育着新生命。
26.(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小华发现小区门口的大树影子很 ,这是因为此时太阳的高度很 。
27.(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种子的内部构造包括 、胚芽和胚根。
28.(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燕子是一种候鸟,当季节发生变化时,燕子就会迁徙,春天时飞回 方。
29.(23-24四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植物的繁殖方式很多样,它们可以用( )繁殖,也可以用( )、( )、( )繁殖。
30.(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当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 。
31.(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这句话体现了大雁的 行为。许多动物都和大雁一样具有应对 的本领。
32.(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刚孵化出的蚕呈黑褐色,一般只有3~4毫米,像蚂蚁,所以叫 。
33.(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每当夏季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柳絮开始生长出来,伴着风吹就会在空中飘飞。柳絮飘飞是柳树在 。
34.(23-24四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一些岩石上面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种岩石被称作 。
35.(23-24四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水蒸气( )以后从气态变为液态,这种现象叫作( )。
36.(23-24四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种子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 ),长成新的植物。
37.(23-24四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它是太阳的( ),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 )。
38.(23-24四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 )率领他的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A.达尔文 B.法拉第 C.麦哲伦
39.(23-24四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同学们生活、学习的校园一定很漂亮,请找一找并写出校园里的生物( )、( )。校园里的非生物 ( )、( )。
40.(23-24四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 ) 以及( )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41.(23-24四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 )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 )
42.(23-24四年级下·辽宁沈阳·期末)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阳光、( )、( )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43.(23-24四年级下·广东揭阳·期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需要用到测量工具是( )。
44.(23-24四年级下·广东揭阳·期末)植物除了用( )繁殖,还可以用( )繁殖。
45.(23-24四年级下·广东揭阳·期末)环境的变化,除了( )原因以外,还有( )的原因。
46.(23-24四年级下·贵州铜仁·期末)月球进行( )时,会引起“月相”的变化。
47.(23-24四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植物主要靠( )繁殖后代,还可以靠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48.(23-24四年级下·山西大同·期末)昆虫的身体分( )、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或两对翅。
49.(23-24四年级下·贵州铜仁·期末)植物除了用( )繁殖,还可以用( )器官繁殖。
50.(23-24四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 ),我们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将乒乓球复原。
51.(23-24四年级下·山西运城·期末)给水加热时,水中有 产生,说明水中有空气;一般情况下,水温达到 ℃时会沸腾。
52.(23-24四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 ,电线就容易断。
53.(23-24四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测量水的温度时,要在温度计的液柱不再 或 时读数,水结冰时,体积会 。
54.(23-24四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体温计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写出一条)。
55.(23-24四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昆虫的共同特点是:头部有 ,身体分 、 和 三部分,胸部有 对足。
56.(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有( )的物体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 ),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阳光、( )、水、适宜的( ) 等。
57.(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本质都是( ),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不同,水是( )(选填“液体”“固体”或“气体”)、冰是( ) (选填“液体”“固体”或“气体”)、水蒸气是气体。
58.(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 )。月球围绕( )运行,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 )太阳光。
59.(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很多:蒲公英借助( )传播种子,野樱桃靠( )传播种子,凤仙花靠( )传播种子。
60.(23-24四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看到如图所示的湖中景色,萌萌有感情地诵读了《小池》这首古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这首诗以及湖中的景色中,生物有( )、( );非生物有( )、 ( )。
61.(23-24四年级下·山西临汾·期末)墙体的伸缩缝是利用到了 原理。
62.(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 (填“恒星”或“行星”)。我们已知太阳系中有 颗行星。
63.(23-24四年级下·四川雅安·期末)水蒸气是一种 (选填“气态”或“液态”)的水,没有固定的 和体积,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遇冷”或“遇热”)时,会凝结成小水滴,常见的雨就这样形成了。
64.(23-24四年级下·山西长治·期末)日晷上长长的针叫 。
65.(23-24四年级下·四川雅安·期末)当杯里的水开始沸腾时,继续加热,在较长时间内,温度计读数为 (选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66.(23-24四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冬天室外的水管很容易冻裂,因为水管里的水在结冰的过程中 变大而撑破了水管壁。
67.(23-24四年级下·湖北孝感·期末)望天树生长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 重点保护植物。它果实奇特,外面有 。
68.(23-24四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生物与环境相互( )、相互( )。
69.(23-24四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铜球受热时,体积 ;遇冷时,体积 。(选填“膨胀”或“缩小”)
70.(23-24四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在研究“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的问题时,实验方案步骤有( )。
①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健康的蚕宝宝
②然后把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
③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
参考答案
1.日晷
【解析】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2.幼虫、蛹、成虫
【解析】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3.卵生 胎生
【解析】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两大主要方式,繁殖过程不同都有各自的特征。鱼和鸟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4.适应
【解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5.太阳 地球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肯定是绕着地球转的,而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小星系,又绕着太阳转,也就是说:月球绕着地球转,同时地球与月球又绕着太阳转,两者是同时进行的。
6.记录 数据
【解析】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必须采取严谨和诚实的态度。具体来说,当进行实验时,应当认真、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不可更改实验数据。
7.生物 生长 繁殖
【解析】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等。
8.昆虫 头 胸
【解析】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一般卵生。
9.海洋 森林 沙漠
【解析】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白色表示冰川,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上的高原和山地。
10.提供养料 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解析】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种子的胚根可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种子中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11.环形山 高地 月海
【解析】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撩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12.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 地平面
【解析】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13.地球
【解析】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的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14.日晷 日规
【解析】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日晷”指的是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日晷是人类计时的重大发明,被沿用了几千年。
15.状态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到达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16.高度
【解析】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它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17.三
【解析】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动物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一般卵生。
18.栖息
【解析】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化栖居地区的习性叫迁徙,巢穴是动物栖息的地方。
19.不是
【解析】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石笋会“长高”,会长出小石笋,是因为石灰岩积累形成的,石笋本身没有生命,是非生物。
20.昏暗
【解析】在研究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还是黑暗的地方时,我们保持同样的实验条件是温度、湿度、食物,改变的条件是亮度。研究发现,蚕宝宝喜欢住在昏暗的地方。
21.相反
【解析】一天中的影子方向、长短都会随着太阳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2.温度
【解析】小鸡孵化的基础是种蛋,种蛋的质量对小鸡的孵化起着主要的作用。小鸡孵化发育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
23.冷热程度 摄氏度(或℃)
【解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温度计进行测量。
24.状态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式不同。
25.胚
【解析】不同种子的形态各异,但都有种皮和胚。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它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6.长 低
【解析】一天中阳光下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在变长,这是因为太阳高度在不断地变化,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
27.子叶
【解析】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28.北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当季节发生变化时,燕子这种候鸟就会迁徙,冬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回北方。
29.种子 根 茎 叶
【解析】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大多数植物是利用种子繁育后代的,这属于有性繁殖;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有的植物是利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根、叶、茎来繁殖后代的,这属于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繁殖。
30.太阳高度角
【解析】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31.迁徙 环境变化
【解析】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燕子靠迁徙来度过冬天。“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这句话体现了大雁的迁徙行为。许多动物都和大雁一样具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
32.蚁蚕
【解析】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刚从蚕卵里孵出来的蚕我们称为蚁蚕,用肉眼看,蚁蚕的身体颜色是褐色的,极细小,且大阔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
33.传播种子
【解析】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柳絮飘飞是柳树通过风力传播种子的方式。
34.化石
【解析】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在地质历史时期经过自然过程保存下来的物质。岩石中保存的这些生物遗迹或遗体被称为化石。
35.遇冷 凝结
【解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需要受冷。
36.生根、发芽
【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种子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37.行星 月球
【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38.C
【解析】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39.小鸟 小草 石头 课桌
【解析】我们的校园很漂亮,里面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属于生物,比如小鸟、小草等。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土壤、石头、课桌都属于非生物。
40.生产 哺育
【解析】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新个体都是通过雌雄结合产生的,动物的繁殖行为丰富多样,除了产卵外,还包括孵化、求偶、交配、育婴等,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41.100℃ 沸点
【解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
42.空气 水
【解析】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个体或群体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环境和其他生物。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物质。
43.温度 温度计
【解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温度,需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44.种子 营养器官
【解析】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进行无性繁殖。
45.自然 人为
【解析】环境的变化可以由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引起,也可以由人为原因(如工业污染、城市化等)引起。
46.绕地球公转
【解析】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导致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月相。
47.种子
【解析】植物主要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这是植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式。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进行无性繁殖。
48.头
【解析】蝴蝶、蜜蜂、蚂蚁都属于昆虫。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
49.种子 营养
【解析】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种子繁殖是通过种子发芽生长成新植物,而营养器官繁殖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
50.膨胀
【解析】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把压瘪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乒乓球自然就鼓起来了。
51.气泡 100
【解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水中有空气。
52.冷缩
【解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大多数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会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会收缩。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遇冷收缩变短,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53.上升 下降 增大
【解析】我们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玻璃先受热膨胀,它的容积变大,所以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会略有下降。但很快水银受热膨胀,就会出现水银柱上升的现象。我们要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会占据更大的空间。
54.饮料瓶里的饮料不会装满
【解析】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绝大多数物体遇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生活中为了减少物体热胀冷缩性质带来的不好影响,采取的措施有饮料瓶不装满、混凝土地面切块、建筑物留有伸缩缝等。
55.一对触角 头 胸 腹 3
【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有的有3个单眼和1对复眼,一对触角,触角是感觉器官;胸部是由翅和足为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牵动这些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适于跳跃。
56.生命 生长 空气 温度
【解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等。
57.水 液体 固体
【解析】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本质都是水,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
58.卫星 地球 反射
【解析】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
59.风力 动物 弹射
【解析】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它们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种子的自然传播方式大体是四种方式,水力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蒲公英依靠风力传播种子,野樱桃依靠鸟类或其他动物来传播种子,凤仙花靠自身“弹射”传播种子。
60.树 荷 泉眼 水
【解析】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是指没有生命的物体。根据《小池》这首诗和湖中的景色,诗中提到的生物包括树、荷、蜻蜓;非生物包括泉眼和水。
61.热胀冷缩
【解析】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膨胀或收缩的现象。建筑材料在温度升高时会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会收缩。如果墙体没有伸缩缝,那么在温度变化时,墙体内部会产生应力,可能导致墙体出现裂缝或结构损坏。
62.恒星 八
【解析】太阳是位于我们太阳系中心的一颗恒星,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因为它提供了必要的光和热。在宇宙中,恒星是能够通过核聚变过程产生能量的天体。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它们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63.气态 形状 遇冷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常见的雨和雪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64.晷针
【解析】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日晷上长长的针是晷针。
65.保持不变
【解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水的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66.体积
【解析】冬天室外的水管很容易冻裂,是因为水管里的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而撑破了水管壁。水在0°C以下结冰时,其密度会减小,这是因为冰的晶体结构比液态水更加开放,导致相同质量的水在结冰后体积增大。
67.一级 翅
【解析】望天树,又称龙脑香科望天树,是热带雨林中的特有树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望天树可以生长到80米以上,是亚洲热带雨林中最高的树种之一。望天树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望天树的果实呈椭圆形,外面有一对翅膀,这种结构有助于果实通过风力传播种子。
68.依存 影响
【解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当天气特别干旱,池塘干枯时,鲫鱼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水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9.膨胀 缩小
【解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铜球也有这样的特性。
70.①②③
【解析】由于研究的是莴笋叶能否代替桑叶喂蚕,所以唯一的变量是食物,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健康的蚕宝宝,然后把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然后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观察实验现象。放10条蚕宝宝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故实验方案步骤有①②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