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一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夯实基础】1. (2024连云港七校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揭示了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B. 建立者主要是列文虎克C.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2. (2024常州横林高级中学阶段测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 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C. 反光镜和物镜 D. 遮光器和反光镜3. (2024盐城清源高级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内容及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阐明了细胞的结构组成B. 指出了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C. 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 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4. (2024扬州新华中学期中)观察和测量蚕豆气孔和保卫细胞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甲 乙A. 由图甲到图乙,需要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B. 换上高倍镜后,会观察到视野变亮C. 图甲转换成图乙后应调节粗准焦螺旋D. 若观察的细胞被放大100倍,此放大倍数是指细胞的面积5. (2024宿迁北附同文实验学校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细胞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C. 转换高倍物镜观察细胞时,应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D. 观察深色材料时,视野应适当调暗,反之则应适当调亮6. (2024南京期中)下列有关细胞形态和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生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不同B. 同一种生物不同的部位,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C. 所有的细胞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D. 现已知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直径仅约 0.1 μm7. (2024泰州中学月考)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直接使用高倍显微镜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提升素养】8. (2024镇江期末)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调节③⑦⑧会改变视野的亮度B. 低倍镜观察时,应缓慢下降镜筒直至看清物像C. 更换⑤进行观察之前,应升高镜筒以防损伤镜头D. 高倍镜观察时,应逆时针旋转②④使镜筒下降9. (2024镇江丹阳学情检测)下图是我们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镜头,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1、2、3是目镜,4、5、6是物镜B. 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少C. 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图像最大D. 3与4组合看到的视野最暗10. (多选)(2024苏州吴江月考)下列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 ② ③ ④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 若图②是显微镜某视野下洋葱根尖的图像,则向右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D. 当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变为4个时,视野明显变暗11. (2024常州横林高级中学阶段测试)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1中 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 通常需最大放大倍数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________(填图2中的编号),此时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为图1中的________(填编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放大倍数是指物体放大的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2)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3) 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字母)。A. 物镜上 B. 目镜上 C. 装片上(4) 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a b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化器 ⑤移动载玻片A. ④⑤③① B. ④③⑤② C. ⑤④③② D. ⑤④①②第一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夯实基础1.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而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B错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C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细胞是先前存在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D正确。2. A3. A 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没有阐明细胞的结构,A错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发展,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B正确;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细胞学说的提出使生物学的研究由器官水平进入细胞水平,D正确。4. A 甲到乙是切换高倍镜的结果,A正确;换上高倍镜之后视野会变暗,B错误;换上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D错误。5. A 6. C 7. C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或反光镜,A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时,应先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B错误;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目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物镜上,C正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 1~2滴生理盐水,然后盖玻片先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如果滴加清水,会使口腔上皮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提升素养8. A 调节③(转换器)可换用不同的物镜,不同物镜通光量不同,⑦为调节遮光器可以调节通光量,⑧为反光镜,因此,调节③⑦⑧会改变视野的亮度,A正确;低倍镜观察时,应首先缓慢下降镜筒接近装片,而后反方向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看清物像,B错误;更换⑤高倍物镜进行观察之前,不需要升高镜筒,只需要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C错误;高倍镜观察时,只需要旋转④细准焦螺旋即可,不需要转动②粗准焦螺旋,D错误。9. C 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4、5、6有螺纹是物镜,A正确;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中3放大倍数最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中4放大倍数最大,因此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细胞数目最少,B正确;目镜中1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中6放大倍数最小,因此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小,C错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3与4组合放大倍数最大,D正确。10. ABC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低倍镜)转换成b(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若图②是显微镜某视野下洋葱根尖的图像,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则向左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B错误;若图③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错误;当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变为4个时,说明放大倍数变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视野明显变暗,D正确。11. (1) b和c 乙 600 长度 (2) 6 (3) B (4)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