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游山西村》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游山西村》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首古诗,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哲理之思”这一专题编排的。本单元教学要求是: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单元教学建议是: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诗人以一个“游”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人情美、自然美、风俗美,抒发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学习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基础,步骤可以为:诵读—理解—体悟。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再进一步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学习目标确定1、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以及其深沉的爱国之情 2、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2、感知诗人在描写田园风光背后蕴含的忧国情,爱国心。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教师活动1 播放vlog视频,引出《游山西村》学生活动1 观看并说说出游记录的内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视频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与经典的隔膜环节二预习检测 自主探学 发现问题:教师活动2 请同学上台利用希沃的投屏展示自己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对第二、三题进行讲解,纠正易错读音。学生活动2 展示导学案中字音、翻译题型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自主解决基础问题。环节三:合作助学解决问题教师活动3 这首诗题目为“游山西村”。游字交代了这首诗的题材,这是一首记游诗,游的地方正是浙江省绍兴市三山旁的西村,所以我们读的时候正确的节奏为:游/山/西村。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然你去西村游玩,你会写些什么在你的文章中呢? 请同学们找找看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其中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思考完毕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讨论,待会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学生活动3 学生回答:意象。农家、鸡豚、腊酒、山、水、柳、花、箫鼓、月、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讨论成果。 资料补充:中年的陆游生活在南宋,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满腔的爱国热情无处可施,中年的鲁迅生活在军阀混战、封建割据的落后社会里,对祖国前途怀着深沉的忧虑。他们都是汲汲于理想,却报国无门,因此只能从民间、乡村生活中汲取温暖和力量,从而暂时排遣内心的忧国之情。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情归纳小结课堂检测 赏析完全诗,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中,陆游记叙了一次愉快的出游经历,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但诗歌背后却蕴含着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热忱,也让我们看到宋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板书设计游山西村 陆游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基础作业: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进阶作业:想象你就是陆游,尝试将本诗改为一篇游记。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希沃课件制作,人物资料补充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成功点:课前布置了导学案让学生进行充分预习,课中利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组内积极发言,课后利用希沃游戏对课堂内容进行检测。总的来说整堂课采用了视频、音乐、游戏等多种信息技术,以诵读来贯穿整首诗歌,这是我的设计亮点所在。 改进点:小组合作时间有些短,学生说的少,老师说得多,语速过快等,课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希望能把小组合作落实到实处,再给学生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后续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将合作讨论的时间具体,并利用希沃进行倒计时,此外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对课堂时间的安排再合理调整,把难点讲透。易于理解的部分,学生回答后,不再做过多补充。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得与失以及改进部分进行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