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
说明: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答题前,请将姓名、学校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并粘贴好条形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书写(3分)
班级举行“人与工具”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带着问题参与:从第一把石斧到人工智能技术,人与工具的关系如何?
当人创造出工具,世界就变了模样……
二、认识工具(30分)
【汉字中的工具】
1. 本次活动的邀请函如下,请完成小题。
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们: “人与工具”主题研学活动开始啦!从远古先民打磨的第一把石斧,到现代工程师敲下的每一行代码,工具革新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这里你将了解“铲”“锯”“②jiǎng_______”“③tī_______”等各种工具,听它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也将乘坐时光的航船,想象未来生活的精彩。邀请你参加此次研学活动,做一个“研究生”,一起来探索工具的奥秘! 九(1)班 2025年5月8日
(1)邀请函中,从字形上看“铲”和“锯”都与①_______有关,请你根据语境写出文段中带有“木”汉字:②jiǎng_______、③tī_______。由此可以大致归纳出工具类汉字造字的一个特点:④_______。
(2)小福不理解语段中的“研究生”为什么要加引号,请你解释。
(3)汉语中有许多词汇,本义表示使用工具的劳动场景,后来衍生出新的意义,凝结着深厚的生活智慧。请从“斟酌、琢磨、锤炼”中选择一个词语,仿照示例,写一个含有哲理的句子。
示例:耕耘——从手握犁耙仔细照料庄稼的劳动过程中,人们明白,只有持续不断地热爱与付出,才能收获成果。
【文学经典中的工具】
2. 请默写与“工具”有关的古诗词。
◇日用之具
(1)小弟闻姊来,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仍怜故乡水,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雅艺之具
(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诗经·关雎》)
(5)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赵师秀《约客》)
3. “剑”作为征战之利器,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请你结合以下诗词,指出作者借“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 阅读名著时,关注人与工具有关的情节是一种阅读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获得有益的启示。请从以下三个组合中任选一组,结合名著内容和阅读体验加以阐释。
A孙悟空——金箍棒 B.祥子——人力车 C.保尔——铁锹
【想象中的工具】
5. “未来工具”互动区征集创意文具,请你借助以下提示,发挥想象,设计一个有助于学习的未来文具。
◇这个文具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文具怎样帮助我们学习?
【我理解的工具】
6. 老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工具的理解,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请你参与。
小福:简单来说工具就是咱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好帮手!
小田:艺术家也用画笔等工具来创作作品。
文文:工具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我:大家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我们创造工具是为了_______。
当工具加上人力,它就有了价值……
三、探索工具(22分)
7. 请阅读“舟船特色”展板资料,完成小题。
【甲】
凡舟古名百千,今名亦百千……四川八橹①等船,凡川水源通江、汉,然川船达荆州而止,此下则更舟矣。逆行而上,自夷陵入峡。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②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过此消退,方通往来。其舟制腹圆而首尾尖狭,所以辟③滩浪云。
(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有删减)
注释:①橹:船上划水的工具。②挽人:拉船的纤夫。③辟:通“避”,躲避。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有删减)
同学们围绕展板展开讨论,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文文:八橹船和核舟为什么放进同一个展板呢?
小福:两“舟”外形挺像的呀。八橹船“尖狭”,核舟“修狭”,“狭”的意思是(1)_______。八橹船“腹圆”,而核舟“中轩敞”,“轩”的意思是(2)_______。
小田:两文对“舟中人”的描写也都很生动!你看甲文中“鸣鼓若竞渡”写出了“舟中人”(3)_______的情状;乙文中也举一例来说:(4)_______。
文文:但它俩功能不同啊,核舟是个艺术品,八橹船更实用。水流湍急的时候,“断绝行舟数月”,就像郦道元《三峡》中所说的“至于夏水襄陵,(5)_______”。为适应这样的地理条件,人们才创造了可以用来(6)_______(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八橹船。
小田:这正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乙文中(7)“_______”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用原句回答)也许这就是两“舟”放进同一个展板的原因。
请阅读“筷子文化”展板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筷子,大文化
材料一
钻木取火的方式出现后,茹毛饮血的先民们吃上了有温度的熟食,再用手抓就不太方便,早期的筷子应运而生。筷子,古代有多种名称。笑,乃先秦筷子之名;箸,也是筷的古名,从“竹”,这说明最早的筷子为竹制,多用于从滚开的陶锅中夹取食物。《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梜。”羹是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食物,用筷子取食显然更合适。
櫡、荚、筯等,都是筷子的古称。隋唐统一以箸为名。“筷子”之名的出现在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由于“箸”和“住”同音,船家特别忌讳,改称“快儿”,希望船可以快行,讨个口彩。但那时“筷”字尚不流行,随着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使用“筷”字,它才逐渐替代了“箸”。
(选自蓝翔《筷子三千年》,有改动)
材料二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提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小细棍,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手指能做的事,筷子也能做,且不怕高温,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握筷子的具体步骤如下:食指放在上筷的中间部分,控制上筷的移动。中指轻轻支撑上筷的底部,帮助稳定。无名指夹住下筷的底部,起到支撑的作用。拇指夹住下筷的侧面,帮助固定位置。握住筷子后,筷子之间的角度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上筷与下筷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可以更容易夹取食物,同时也能保持稳定。
材料三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筷子被视作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传承几千年一直使用至今。关于筷子的礼仪或者隐喻在各地至今都还存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等等。比如,筷子代表了成双成对,新婚时,用筷子作嫁妆;留客人吃饭的时候,我们会说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添双筷子代表了添丁增口;_______。
筷子对中国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筷子主要通过分、拨、戳来分解食物,很多时候是顺着食物自然的缝隙来实现,不强行改变食物的性状,这种在餐桌上“和平”进食的方法,同中华民族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相一致,塑造了中华儿女讲究平和、顺其自然的性格。
筷子也凝结着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民族品格。两只筷子亲密无间地熟练磨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它常与团结联系在一起,俗话有“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这些都和中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磨合、相互团结、相互理解的文化品格十分契合。在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中,也会在无形中打磨耐心,洗涤戾气。
中国人食不离筷,一日,两筷,三餐,四季,所有温暖,其间的酸甜苦辣,都通过一双小小的筷子,入嘴,入怀,入心。
(选自陈大元《筷子的考古考察》,有改动)
8. 根据材料一,推测古诗《秋思》空缺处的字是( )
秋思
陆游
老子斋居罢击鲜,木盘竹_______每随缘。
邻僧不用分香钵,莲芡犹堪过半年。
A. 筷 B. 箸
9. 下图是外国友人错误的握筷姿势,请根据材料二指出他无法夹取食物的根本原因。
10. 以下使用筷子的场景中,最适合补充材料三_______处的是( )
①餐馆就餐前洗涮碗筷 ②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子
③父母教导孩子使用筷子 ④使用可降解的环保筷子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1. 同学们围绕“小筷子,大文化”的主题,对展板内容进行梳理,请根据以上材料补充完整。
材料一告诉我们①_______,材料二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原理,从材料三,我们了解到筷子不仅蕴含着传承、关爱、感恩等文化内涵,而且②_______,③_______。原来小小一双筷子,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
12.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筷子,请你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还可以收集哪些资料。(一个方面即可)
当一直依赖的工具丢失以后,会引发什么思考……
四、反思工具(20分)
手机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通讯工具。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手机
李娟
①我的山寨手机便宜、难看、笨重,碎了一角屏幕,但是极其顽强。掉到水里好几次,捞起来仍好好的。
②还有一次甚至在水里泡了好几个钟头,晾干了还能用,电池都没坏。并且它有着令人惊叹的摄像功能。拍出来的色彩略微失真,被赋予强烈的戏剧性。它的功放也相当厉害,音质清晰稳定。我一个人在野地里挖苜蓿草时,它将我喜爱的那些旋律平稳递送在大风之中。
③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吃惊自己对这部手机的依赖。
④我无时无刻不将它带在身边。哪怕从来不会有人给我打电话,哪怕所处之地没有手机信号。我拍照、听歌、翻看短信记录。我迷恋葵花地,迷恋孤独,也迷恋葵花地与孤独之外的世界。很多时候,手机对我来说是钥匙般重要的存在。
⑤但有一次却弄丢了它。
⑥那天割草回来,发现手机没了。顿时觉得与这支手机有关的过去岁月全部消失,与这支手机有关的未来也统统止步不前。
⑦庞大的过去与未来竞全交由一支小小的手机牵系。难怪自己如此脆弱。
⑧我常常去割草的那块野地里没有信号,无法凭着铃声去找。也没法循原路搜寻。那一处根本就没有路。四处芦苇丛生,野草杂乱,野地高低不平。我低头割草的时候总是头也不抬,循着苜蓿的长势越走越远。经常是割满一背篓后,一抬头,突然不知身在何处。就算在寸草不生的地方,找一支小小的手机也是海底捞针,更何况到处是草的地方。随便一丛叶子一挡一遮,就算用篦子梳一遍也没用。
⑨是的,我也知道。我带着与它永别的心,在那一带找了三天。有时会想起里面的照片,有时想起一则短信,有时想起一首下载的歌。但是再想第二遍的时候,忧伤感就开始有些模糊了。可是,这场“失去”才刚刚开始呢。
⑩唯一安慰的是,遗失在这样的地方,可能永远不会被人拾走吧。至少今年不会的。除了我们一家和不久后即将到来的牧民和他们的牛羊,此地再无外人涉足。连电站的职工没事都不会往这边跑。等葵花收了,我们的蒙古包一撤离,大雪全面覆盖。整个冬天里,此处更是与世隔绝。然后第二年,第三年……说不定最终等有人拾到它时,已经不知道它是什么了。
说不定那时,不但这款型号的手机退出了世界,连手机这种东西也退出了世界。那是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事了……拾到它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知道我爱过什么歌,不知道里面的照片记录了我多少重要的时刻,不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这世上有什么人,从此和我永远失去了联系。也许他会疑惑地看了又看,又随手扔掉。
河边的风真大。尤其在夜里的某些时刻,蒙古包都快要被掀开了。一旦进入到这样的风中,总是忍不住顺着风向踉踉跄跄往前走。满天满地的呼啸声,巨流之河正在经过天地之间。我们侥幸被系在蒙古包这块桩石之上,才不至于被冲散。
不过那样的风倒不会刮太长时间。一般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结束时,满世界的尘土,呛得人不住咳嗽。等尘埃落定,再出门去看,风已转移到天上。河流全部涌向了星空。大风令星空一片混乱,灿烂耀眼。银河流得哗啦作响。
真的,大风过后的星空比晴天的星空更锐利璀璨。
我又想起我的手机。当风吹开草叶,它仰面冲着同一面星空。它也渴望挽留美景吗?它看到星空时想要自动启动摄像功能吗?
风停后,我又担心下雨。我每天观察云层变化,又暗暗希望遮蔽它的那片叶子永远保护它,哪怕会令我永远找不到它。
找手机的过程中,倒是发现了丑丑(狗)这家伙的不少赃物。鞋子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居然还发现了全家人的毛裤……被扔在一片芦苇滩里以及河滩上的乱石堆里。有一条毛裤的裤脚还被这家伙咬得烂茸茸的……唉,幸亏发现得早,否则再过段时间降温了,我们全家人统统没得穿。
此外还捡到了许多美丽的石头,有着极不平凡的花纹和形状。
我所能占有的所有的美丽事物,统统都那么沉重。我空着手出门,沉甸甸地回家。衣袋满了,心中仍有遗憾。我一块一块把玩那些石头,越惊叹,越疑惑。
找到手机的时候,它正静静躺在石堆间,紧挨着我所见过最最美丽的一块黑白相间的石头。
——仿佛那块石头是我的手机找到的。仿佛它正是为此守候很久。
我拾起手机,已被晒得滚烫。不知这些日子里有多少蚂蚁和四脚蛇曾疑惑地经过它。
我一手握手机,一手握石头。先是激动,然后满涨幸福。最后渐渐迷茫。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
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分别从文中找到一组关键词进行阅读分享。
【第一小组关键词:失去·发现】
13. 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失去 发现
手机以及它所包含的_______ 丑丑的不少赃物、美丽的石头等
【第二小组关键词:顽强·脆弱】
14. 请从以下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赏析。
(1)我的山寨手机便宜、难看、笨重,碎了一角屏幕,但是极其顽强。
(2)庞大的过去与未来竟全交由一支小小的手机牵系。难怪自己如此脆弱。
【第三小组关键词:幸福·迷茫】
15. 文章结尾写道:“我一手握手机,一手握石头。先是激动,然后满涨幸福。最后渐渐迷茫。”请你分析作者心理变化的原因。
16. 同学们绘制了以下两幅图,你会选择哪一幅作为本文插图?请说明理由。
17. 文中还出现了星空、风、蒙古包等事物,请你选择一个,将其作为辅助元素加入以上插图中,并结合文本简述原因。
18. AI时代来临,工具越来越智能。综合全卷研学活动,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人与工具的关系?
五、写作(45分)
19. 法宝,本义是神话传说中的宝物;引申为特别有效的工具、经验或方法。
请以《当_______成为我的法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福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
说明: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答题前,请将姓名、学校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并粘贴好条形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书写(3分)
班级举行“人与工具”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带着问题参与:从第一把石斧到人工智能技术,人与工具的关系如何?
当人创造出工具,世界就变了模样……
二、认识工具(30分)
【汉字中的工具】
【1题答案】
【答案】(1) ①. 金属(金/金字旁); ②. 桨 ③. 梯 ④. 与工具的材质有关。
(2)加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研究生”本来是一种学历,在语境中指参加研学活动研究工具的学生。
(3)示例一:斟酌——从饮酒时慢慢倒酒的过程中,人们体悟到唯有细致推敲,才能让言行得当。
示例二:琢磨——从玉匠反复打磨玉石的场景中,人们懂得只有持续沉淀与修正,才能让思想深刻。
示例三:锤炼——从铁匠反复锤炼铁块的场景中,人们领悟到只有历经千百次的敲打与修炼,才能让品格坚毅。
【文学经典中的工具】
【2题答案】
【答案】 ①. 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 万里送行舟 ③. 竹杖芒鞋轻胜马 ④. 钟鼓乐之 ⑤.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⑥. 闲敲棋子落灯花
【3题答案】
【答案】都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
【4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
我选孙悟空与金箍棒或A,金箍棒是孙悟空武器,帮助他大闹天宫、取经路上除妖降魔,它更好地表现出悟空机智、勇敢、富有反抗的精神,见证了孙悟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不折不挠,在斗争中不断成长的经历。从中我懂得了人要勇于斗争,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长。
示例二:
我选祥子和人力车或B,祥子希望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为此,祥子早出晚归,省吃俭用,就算是烈日暴雨下都出车,却因为大兵强抢、孙侦探的勒索、虎妞的死等原因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人力车见证了祥子由一个质朴善良、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青年堕落为麻木、自私的行尸走肉,旧社会的末路鬼。从祥子的命运变化中,我懂得在遭受失败挫折的时候,要勇敢抗争,不能被厄运打倒。
示例三:
我选保尔与铁锹或C。铁锹是保尔在修铁路时使用的工具,保尔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与严寒、冻土、饥饿、伤病等斗争,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磨练了保尔坚强的意志,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虽然后来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面对苦难和厄运勇敢抗争,无私无畏的无产阶级战士。从中我懂得我们要不断磨练意志,克服困难,获得成长。
【想象中的工具】
【5题答案】
【答案】示例:①外形和普通笔没有区别,但是手指握住的位置内置感应系统;②书写时自动分析使用者脑波活跃度,帮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我理解的工具】
【6题答案】
【答案】示例: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解决问题和享受生活。
当工具加上人力,它就有了价值……
三、探索工具(22分)
【7题答案】
【答案】 ①. 窄 ②. 高 ③. 击鼓行船时奋力激昂 ④. 示例一:“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的豪放洒脱。
示例二:“左手抚鲁直背”“其两膝相比”写出了苏轼与鲁直的亲近熟稔。
示例三:“如有所语”,写出了鲁直的闲适自在。 ⑤. 沿溯阻绝 ⑥. 躲避险滩和巨浪 ⑦. (罔不)因势象形
【8~12题答案】
【答案】8. B 9. 外国友人没有运用到杠杆原理或没有支点。 10. C
11. ①. 中国筷子的历史悠久(由来、名称的演变); ②. 筷子塑造了中国人平和、顺其自然的性格 ③. 筷子凝结着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民族品格。
12. 示例:筷子的使用禁忌,筷子的材质种类,筷子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过程,名人与筷子的趣事,文学作品中的筷子等。
当一直依赖的工具丢失以后,会引发什么思考……
四、反思工具(20分)
【13~18题答案】
【答案】13. 照片、短信、歌曲、电话号码(或“过去与未来”)
14. (1)“顽强”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手机外表破旧却依然经久耐用,生动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
(2)这里运用“庞大”与“小小”的强烈对比,突出作者对手机依赖程度之深,也表现出作者在面对手机丢失时的无助与脆弱。
15. 作者心理变化原因:①找到失而复得的手机,作者很“激动”; ②在捡到手机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一块绝美的石头,因而“满涨幸福”; ③猛然意识到自己对工具的过度依赖,以及人生中许多“失去”与“获得”都蕴含着不确定性,因而心中“迷茫”。
16. 选择任何一图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选择乙图。理由:文章写的是“我”在荒野中寻找并最终找回了手机,作者反复写到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与情感,所以乙图中“我”正好是在拿起手机,更能突显全文主旨。
17. 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会选择将“星空”加入插图文。文章多次写到大风过后的夜晚星空更加璀璨,且作者想象着手机掉在野地里仰望星空,体现了作品中关于自然之美与孤独体验的交融,使画面更富有诗意,也呼应了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18. 示例:我们既要善用工具,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又不能过度依赖。要保持清醒、保有自我,与工具保持适度的“距离”,使人生更多地由自己主导,而不是被工具裹挟。
五、写作(45分)
【19题答案】
【答案】例文:
当微笑成为我的法宝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是个特别害羞的男孩。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同学,我总是不知所措,常常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直到那次班会表演,让我发现了微笑这个神奇的法宝。
那是开学第二周的班会课,老师突然宣布要每位同学上台做自我介绍。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手心沁出了冷汗。轮到我的时候,我低着头快步走上讲台,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我叫小明……”就在这时,我看见坐在第一排的小红正对着我微笑。那笑容像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我不自觉地也回以一个微笑,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变得清亮起来。
从那天起,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微笑。每天早晨对着镜子练习,在学校主动对同学微笑。渐渐地,我发现微笑真的有魔力。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失利,我正沮丧地趴在桌上,班长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笑一笑,下次会更好。”他的微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主动请教老师,终于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了进步。
微笑不仅改变了我的性格,还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上学期,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小刚。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看书,看起来很孤单。我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便每天主动对他微笑,邀请他一起打篮球。现在,小刚已经成为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说,是我的微笑让他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害羞的小男孩了。我学会了用微笑面对困难,用微笑传递善意。每次看到同学们回应的笑脸,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微笑这个法宝,不仅让我变得开朗自信,更让我懂得了与人相处的真谛。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会回以微笑。感谢这个简单却强大的法宝,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了勇气、友谊和快乐。我相信,只要保持微笑,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