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综合模拟卷历史试卷(二)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夏征舒听闻陈灵公与两位大臣孔宁、仪行父议论其母亲,于是怒杀陈灵公。孔宁、仪行父逃亡楚国,楚国以“讨伐弑君”为名灭陈国,夏征舒被杀。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政治秩序遭破坏B.封建礼制影响犹存C.诸侯国兼并战争加剧D.卿大夫的权力膨胀2.1980年新疆楼兰考古队对楼兰古城附近的平台墓地和孤台墓地进行了发掘。从两处墓地发掘的人骨架中选择了6个头骨进行检测,结果是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于蒙古人种。两处墓地出土文物200余件,其中有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铜镜、弩机、钱币、简牍、汉文文书等。据此可知,汉代()A.人口迁徙区域广泛 B.边疆治理不断完善C.西域开发卓有成效 D.民族交融内容丰富3.下表所示为唐代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藩镇的动乱情况,这反映出此时的藩镇()动乱形式 兵士哗变 将校作乱 反叛中央 节帅杀部下数量 99起 37起 22起 14起占比 60% 20% 13% 7%A.扩张性不足 B.无意对抗中央 C.具有稳定性 D.导致武人干政4.南宋卫泾曾写道:“三十年间,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有学者统计,南宋中叶以后,太平州和宣城、上元、江宁、溧水四县的农田中,圩田、沙田的面积占60%以上。该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人地矛盾的激化B.农业精细化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宋政权建都临安5.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令州郡人民,先因兵燹遗下田土;他人开垦成熟者,听为己业”“又以中原田多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上述举措意在()A.限制人口流动B.稳定社会秩序 C.遏制土地兼并 D.扩大政权基础6.下图为晚清俗语画《臂膊打折往里弯》,画中这样写道:“伤哉此臂膊,究竟是谁之骨肉。失此不护持,被人打折何能续。”画中最右边的是葡萄牙人。该画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中国社会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清朝官员的迂腐C.中葡民族矛盾呈上升的趋势 D.西学东渐的深入7.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引进西方技术的部分情况。这反映了()项目 时间 来源 应用新式枪炮制造技术 1860年代起 主要从英法等国家 应用于陆军装备更新,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蒸汽动力技术 1860年代末 从英国等国家 应用于轮船制造、工厂生产等,如推动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的机器运转、轮船航行纺织机器设备及技术 1870年代后 从美国等国家 应用于民用纺织业领域,如助力近代纺织工厂生产布匹等产品A.洋务运动的根本目标转移 B.洋务企业依赖国际市场C.洋务运动注重技术实用性 D.技术引进体系日益完善8.据统计,1925年上海《申报》的商品广告版面占比42.7%,新闻的版面占比不足25%同时期,北京《晨报》的商品广告版面占比3.6%,天津《益世报》的商品广告版面占比62%由此可知,当时()A.报刊失去传媒价值B.国货急需市场宣传C.商品市场竞争激烈D.政府严控新闻行业9.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但到1919年,李大钊发文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这一变化()A.是对转型期社会价值的迫切关注 B.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新气象C.反映了中共对新阶段革命的探索 D.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0.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停止一切大规模破坏铁路的行动的指示》,过去需要破坏的铁路,现在一般地已无此种需要。“从现在起,除作战时因为战术上的某些需要仍可予以局部性的战术性的破坏外,一切大规模破坏铁路的行动应予停止。这一变化()A.表明人民军队掌握战场主动权 B.是维护统一战线的需要C.为全国解放作了后勤运输准备 D.是粉碎全面进攻的要求11.下图所示为1980~1998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动情况。下列对这一状况解读合理的是()A.人口减少与经济发展呈反比关系 B.国民素质提升成为影响人口缩减的主因C.传统的家庭家族观念已消失殆尽 D.社会发展面临一定人口规模紧缩的隐忧12.16世纪以后,西班牙虽然从美洲殖民地获得了大量金银,但却依赖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的制成品供应本土及殖民地市场,甚至美洲殖民地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价值远超从西班牙进口的商品。这一现象反映了()A.西班牙殖民体系的崩溃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商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的扩展 D.价格革命导致西班牙经济衰退13.15世纪初,雕版印刷开始在欧洲广泛推行,大量低价书籍出现。1470-1471年,威尼斯、那不勒斯先后出版首本印刷书。到15世纪末,意大利各地城镇已经拥有近80家印刷所。这一时期欧洲印刷事业的发展植根于()A.东西方新航线的开辟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C.教会神学束缚的解除D.“科学革命”的推动14.19世纪中叶之前,英国各级政府较少干预城市事务。1848年颁布的《公共卫生法案》首次授权各城市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承担公共卫生治理的责任,职能远大于之前的市议会。这充分说明英国()A.城市基层自治方式发生改变 B.公共卫生观念的日益深化C.工业革命促使政府职能转变 D.城市化助推社会治理转型15.1982年,美国指控日本日立和三菱公司试图窃取美国IBM的机密技术。1987年,美国指控日本东芝公司向苏联出售高技术机床,因此对日本半导体领域实施制裁。据此可知,当时()A.日本经济陷入滞胀B.西方阵营已经瓦解C.冷战对抗不断加剧D.美国秉持霸权主义16.根据美国咨询公司Kepios团队2024年发布的全球社交媒体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量为50.4亿,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62.3%结合不同数字平台用户社交媒体活动偏好,鲜明的日常生活化转向日益成为全球数字平台的共识。上述材料充分证明()A.世界文明一体化程度加深 B.世界各文明之间差异消失C.美国主导着世界文明交流 D.新技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材料二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明清 一方面延续过去的土司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15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民国时期,西安新出现的商业、交通、工业、居住等建筑,结构由传统土木架构向采用工业时代更坚固经济的砖木混合结构发生转变。1912年,英国人罗士修建了西安钟楼邮政局,其主体除了仿古的歇山式飞檐屋顶以外,立面形制与结构功能装修以及运营方式都是“洋风”建筑的典型再现。修建于 1927年的革命公园,其光明楼设计还呈现出传统建筑屋顶飞檐翘角形式的简化以及底层开设西式拱券门洞,给穿行的民众提供遮阳挡雨与短暂交往的公共空间。这是结合当时经济文化与用途等需求利用现有建材的典型案例。-摘编自史炫《影像记忆中的20世纪西安明城区建筑》材料二在纽约,充满浓重的商业气息的华尔街建有大量英式的城市房屋,每个种族形成的文化社区在美国都是最大的,例如唐人街、印度街、犹太人区等等。19世纪末,美国兴起超高层建筑,纽约就有众多的摩天大楼,如洛克菲勒中心由洛克菲勒财团建造,是代表资本主义的地标性建筑。同时,纽约还有诸多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如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像茶杯、像弹簧也像海螺,究竟像什么可以完全由观赏者决定,这些后现代建筑时刻向人们展示城市文化中张扬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崇尚。-摘编自徐卉《美国城市建筑研究》(1)据材料分别概括西安和纽约城市建筑体现的文化特征。(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和纽约城市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说明其城市建筑的史料价值。(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国际矛盾 时间 处理方式 最终结果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4-1918 一战 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国联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1939-1945 二战 确立美苏为首的雅尔塔体系,建立联合国美苏战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 1955-1991 北约和华约相继建立,美苏冷战 苏联解体,联合国中确立五大常任理事国,遵循大国一致原则中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2018年7 月6日 中美互相提高关税, 贸易战开始 问题:请根据所学和表格中的信息思考: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什么?并说出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A B A C C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B D D D17.(1)与多国接壤,地缘关系敏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交通不便;资源丰富,开发困难,经济长期落后于中原;多民族长期杂居矛盾并存;经济形式多样发展困难。(6分,3点即可)(2)政治上:地方管理逐渐增强(由时俗而治到与内地统一管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经济上:扶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由分散落后到全国一体化发展)。文化上: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使之与中华文化逐渐融为一体。(7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成因:战略位置重要;中央政府重视(政府治理政策得当);多元文化交融(民族关系的渐进融合);时局影响;生产力发展(经济开发、科技进步)等。(8分,答出四点即可)(3)坚持大一统:因时因地调整政策(政策得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18.(1)西安:中西融合;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功能化、实用化。纽约:移民文化;多元文化;具有现代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形成原因:同: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异:西安:西学东渐;国人学习西方。纽约:北美居民具有多源性、多样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史料价值:都属于实物史料;能直观展现两大城市的发展史;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遗存中会发生改变,需与其他史料佐证,对研究者的素养要求很高等。(3分)19.答案示例一:结果: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果可能是通过和平谈判达成妥协。理由:从历史经验来看,1914-1918年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暂时缓解了国际矛盾,但也埋下了新的冲突隐患。二战后,美苏冷战的爆发进一步证明了国际矛盾的复杂性。然而,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解决争端是可行的。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中,双方都意识到贸易战对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加征关税导致部分制造业成本上升,而中国出口企业也面临订单减少的压力。从经济相互依存的角度看,中美两国经济联系紧密,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因此,双方有动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减少损失。此外,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中美避免贸易战升级。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可以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同时,中美国内都有一定的和平解决贸易摩擦的政治诉求,如减少企业损失、稳定就业等。这些因素都为和平解决贸易战提供了可能。答案示例二:结果: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果可能是通过多边协调和国际合作达成一种新的贸易平衡。理由:从历史经验来看,1914-1918年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暂时缓解了国际矛盾,但也埋下了新的冲突隐患。二战后,美苏冷战的爆发进一步证明了国际矛盾的复杂性。然而,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解决争端是可行的。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中,双方都意识到贸易战对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加征关税导致部分制造业成本上升,而中国出口企业也面临订单减少的压力。从经济相互依存的角度看,中美两国经济联系紧密,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因此,双方有动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减少损失。此外,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中美避免贸易战升级。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可以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同时,中美国内都有一定的和平解决贸易摩擦的政治诉求,如减少企业损失、稳定就业等。这些因素都为和平解决贸易战提供了可能。然而,中美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则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种根本利益的冲突使得双方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全面一致。因此,中美贸易战可能进入长期对峙阶段,双方在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展开长期竞争。答案示例三:结果: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果可能是长期对峙。理由:从历史经验来看,1914-1918年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暂时缓解了国际矛盾,但也埋下了新的冲突隐患。1939-1945年二战的爆发进一步证明了国际矛盾的复杂性。二战后,美苏冷战的爆发和持续,表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可能导致长期的国际对峙。冷战期间,美苏在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展开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最终以苏联解体告终,但这一过程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负担。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中,中美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双方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全面一致。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则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种根本利益的冲突使得双方难以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