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大湾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 B.C. D.2.出土于陕西的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铸有铭文共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册命盂及赐盂车、马、邦国官员、奴隶等内容。该鼎可用于佐证周朝的( )A.禅让制 B.分权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效律》对核验县和都官物资账目作了详细规定,除了对兵器、铠甲等军备物资管理严格,对度量衡的制式、误差也作了明确规定。这说明了秦朝( )A.改进农业技术 B.注重兴修水利C.强化经济管理 D.重视吏治整顿4.汉武帝时期,侯国数量剧烈变动。公元前130年西汉共有侯国90个,其中王子侯国仅有5个;到公元前104年有侯国118个,其中王子侯国增加到76个,约占侯国总数的64%。据此可知,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A.汉化政策的推行 B.休养生息的实行C.“推恩令”的实施 D.轻徭薄赋的实行5.下表表中的信息是中国官方人口统计举要中的部分数据。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时间 人口总数 南方人口占比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59594978人 22.47%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16163863人 40.11%A.北朝政权更迭 B.南方相对安定C.政治中心南移 D.自然灾害减少6.公元7世纪初,南方在全国经济中的比例已超过40%,且发展后劲强大,而此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 )A.开凿了大运河 B.统一南北币制C.打击官僚贵族 D.发动对外战争7.“赶趁人”是宋朝时期出现的靠商业性演出为生的艺人群体,他们在城市各个热闹的地方表演吹弹、投壶、蹴鞠、杂剧、散耍等节目。由此可见宋朝( )A.中央集权强化 B.尚武风气流行C.市民阶层壮大 D.奢靡之风盛行8.在北方游牧的契丹人原居住地不产茶,但《辽史》记载的60种礼节中,有13种都用到了茶,且与北宋的饮茶礼节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一现象反映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海外贸易的兴盛C.江南经济的开发 D.民族文化的交融9.元代驿站众多,还设有专门管理驿站马匹和食物的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担任站户,草原地区由牧民担任站户,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多用狗站。据此可知,当时元朝( )A.政治制度完备 B.统治区域辽阔C.君主专制强化 D.海上运输便捷10.明朝中后期,《华夷风物商程一览》等读物以阐述商业规范、经商经验、水陆交通指南等为主要内容,以商人为主要阅读群体,在民间大规模刊印并广为流传。这种“商书现象”的出现适应了( )A.海防意识的增强 B.商帮发展的需求C.政治制度的完备 D.冶炼技术的发展11.鸦片战争前,“中国”一词多指“中原”“中土”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万邦之一”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12.下图是1909年上海《图画日报》刊发的漫画《营业写真·卖西瓜》,画上有“卖国奴莫把祖国山河当作西瓜剖”的文字。该作品意在( )A.揭示民族危机深重 B.深入推进维新变法C.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宣传实业救国思潮13.1903年,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问世后迅速风行海内外,至辛亥革命前夕共翻印20多版,印数超过110万册,为清末革命书刊发行数之首。这说明当时( )A.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B.工人运动蓬勃发展C.革命思潮广泛传播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14.下表为民国八年(1919年)明德学堂部分课程安排表。这些课程安排( )课程名 课程内容伦理 人伦道德之要旨算学 代数、几何、三角术物理 力学、光学、电学、实验化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A.完全摆脱儒家思想影响 B.有助传播西方科学知识C.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标 D.旨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15.下表为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举办的公共展览的部分信息。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些公共展览的举办旨在( )类型 内容革命史展览 主要有上海文献展览会、广东文物展览会和革命史迹展览会战利品展览 在南京、汉口等地开展战利品巡展会、战地资料展览和战地艺术展览出国展览 在美国举办“抗战美术展览”、在苏联举办“中国战时绘画展览会”以及在英国举办“中国战时摄影展”A.适应北伐战争需要 B.维护一党专政统治C.进行抗战宣传动员 D.推动海外贸易发展16.台球运动起源于西欧。下图为1893年《飞影阁画报》描绘的上海女子打台球的情形,该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男女地位平等已实现 B.封建礼教已完全覆灭C.女性生活水平普遍高 D.生活方式受西方影响17.1956年9月,邓子恢强调:合作社生产经营应“大的集中,小的分散”,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自留地。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实施“大跃进”的迫切性 B.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C.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 D.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18.1980年前后,中国通过邀请西方经济学家访华交流、译介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路径,将西方经济学逐步引入中国。这些举措( )A.有助推进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C.旨在照搬西方模式 D.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19.澳门初、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澳门地方史融入中国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将“正确认识祖国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反映出澳门( )A.注重践行“九二共识” B.加强国家认同教育C.转变社会、经济制度 D.注重民生改善工程20.1972年3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尼克松政府最终书写了历史,他的对华政策引人注目地成为杰出外交的范本。”该社论评述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罗马以罗马城为中心修筑了10万千米的公共大道,20万千米的地方道路,建立起遍及欧洲、北非和中东的道路网络。这满足了当时罗马( )A.民主政治的需求 B.对外扩张的需求C.城邦经济的要求 D.传统文化的要求22.下表是11——13世纪英国国王颁布的部分商业及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据此推知,这些特许状( )颁发者 内容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和法官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集市的权利,并免关税A.巩固了封建专制 B.推动了城市自治C.强化了封建等级 D.促进了大学民主23.日本自“大化”开始,至今共使用了248个年号,这些年号大多出自中国典籍,如“明治”出自《周易》,“昭和”出自《尚书》等。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的实现 B.中国文化的影响C.明治维新的成效 D.日本文化的消失24.16世纪,《蒙田随笔集》风靡欧洲,成为“正直人的枕边书”,书中提到“欢乐,也属人生一大得益……每个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该书作者的言论强调了( )A.封建君主专制 B.自由平等思想C.人文主义思潮 D.理性主义观念25.与下图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法国画家大卫受邀记录了1804年发生在欧洲的这一重大事件。图中拿破仑站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自己给皇后加冕,教皇无力地坐在其身后,默认这一情景。A.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C.“光荣革命”胜利 D.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26.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系列”图书中阐述了历史上某一时期“工业”“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等新词汇的发明和流行。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列入四部曲系列中的( )A.《革命的年代:1789——1848》 B.《资本的年代:1848——1875》C.《帝国的年代:1875—1914》 D.《极端的年代:1914——1991》27.美国历史上有位将军在某场战争前以“我要为家乡而战”为由拒绝了联邦的任命,战后却说“收起你们的敌意,让你们的儿子继续当美国人”。这一战争最有可能是( )A.独立战争 B.“光荣革命”C.南北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28.19世纪的美洲,有位英雄坚称:“公民们,我不是你们的君主……‘解放者’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绝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这位历史人物( )A.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B.推动了卡德纳斯改革C.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领导了拉美独立运动29.1930年苏联执行的104个技术援助协议中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1932年其重工业部门中约有6800名外国专家,大部分来自美、英、德等国家。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粮食收购危机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C.苏联集体农庄的优势 D.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3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24年,世界遗产总数为1223项,分布在世界196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88项,分布在150个国家。这体现了(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二、材料题31.货币形制的演进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秦 韩 赵 魏 楚 燕 齐材料二 秦汉铸币,一般以文字形式在币面注明钱币本身重量。唐朝开始,铜钱不再用钱文标明重量,都以“宝”相称。北宋时,由于铁钱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为保证信用,宋仁宗设置益州“交子务”,自此,“交子”与铁钱并行成为川、峡四路的法定货币。——摘编自顾雅君《中国货币演进史》材料三明初,禁用金银交易,到成化、弘治以后,白银才被官方认可为合法货币,其中最重要的是赋役折银……白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嘉靖年间,白银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白银需求,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货币使用呈现的状况,并指出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历史人物。(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货币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货币能成为法定货币进行流通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朝“白银货币化”的意义。32.历史事件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来构成与展现的,历史人物的人生及所思、所为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二岁(1884年)应试学院……辄埋头钻研,顾颇喜词章(注:诗文的总称)……甲午年二十二……战事起,惋愤时局……顾益读译书,治算学、地理、历史等。——摘自梁启超《三十自述》材料二 下表为梁启超年谱(部分)。年份 主要事迹1895年 六月协助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为主要撰稿人;七月协助康有为创办强学会,任书记员。1896年 七月创办《时务报》,撰写并发表《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文章。1897年 五月所辑的《西政丛书》出版;九月创办大同译书局;十月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十一月创办女学堂。材料三 从国民自觉方面看来,意识一日比一日鲜明。自觉是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在22岁前后个人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所展现的重大时代变迁。(2)根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传播西学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国民自觉意识的内涵,并结合当时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三、综合题33.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对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为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一书的目录(部分)。第四章 现代一、更新:现代西方是怎么来的?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 三、裂教:宗教改革有没有摧毁基督教? 四、扩张:大航海只有血与火? 五、宪章:自由和强国何以兼容? 六、蜕变:英国凭什么成了世界第一? 七、生意:荷兰为什么输给了英国? 八、假象:太阳王路易十四真的风光无限? 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 十、革命:天地从此焕然一新了吗? 十一、独立:美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十二、扩展:美国凭什么成为世界霸主?(1)如果你想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历史,应该选择阅读哪一节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标题自拟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符合逻辑)《2025年广东省大湾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A2.C3.C4.C5.B6.A7.C8.D9.B10.B11.B12.A13.C14.B15.C16.D17.C18.A19.B20.B21.B22.B23.B24.C25.D26.A27.C28.D29.B30.D31.(1)状况:使用的货币形制多样(多种货币同时使用、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历史人物:秦始皇(或嬴政)。(2)新变化: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出现“交子”、“交子”与铁钱并行)。原因:政府加强管理,保证其信用;纸币便于携带;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北宋印刷技术发展的推动。(3)意义:推动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赋税改革的实施;促进全球性经济的互动。32.(1)变化:由主要研究诗文转而更多地学习西方地理、历史等书籍。时代变迁: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并撰写文章;翻译西方书籍;创办学堂并在校任教。(影响: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推动戊戌变法的兴起;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3)内涵:主权独立、人民民主、民族自决等。说明(示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而不懈斗争的爱国精神。33.(1)五、宪章:自由和强国何以兼容?(2)选择标题:“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和“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主题: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论述: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