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是(  )
A.大运河 B.赵州桥 C.北京城 D.明长城
2.2023年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风靡全国,动画情节中李白与高适相逢于前往长安求取功名的路上。唐朝时,国家施行的哪一选官制度为平民提供了求取功名的途径(  )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3.唐太宗统治时期,下令合并州县,精简地方行政机构。他还经常亲自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对政绩突出者予以提拔,对贪污腐败、无能之辈则严厉惩处。材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重视文教 C.整顿吏治 D.任用贤能
4.随着科举制的创立,官员的选拔从尊重地方官的推荐权到重视朝廷考试的成绩,官员的任用以才能为先,寒门子弟亦可凭借自身的才智与努力获取官职。据此可知,科举制(  )
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推动了民间私学的普及
C.促进了人才选拔合理化
D.造就了文化昌盛的局面
5.从表格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
名称 地位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吸收了外来文化 B.走在了世界前列
C.影响了周边国家 D.促进了农业发展
6.他生活在唐朝后期,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传诵千年而历久弥新。他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柳公权 D.白居易
7.《旧唐书》抨击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也有史学家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能为后者的结论提供佐证的是武则天(  )
A.打击敌对官僚和贵族
B.朝政日趋腐败,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D.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8.唐朝诗人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描写了一次军营中的晚宴,其中有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句诗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B.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C.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D.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9.如图所示的运河(  )
A.以长安城为中心 B.目的是开发珠江流域
C.结束了分裂局面 D.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10.“唐太宗开创了一个文治武功完美结合的盛世”,这指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科举制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材料说明科举制(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选拔人才追求公平性
12.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B.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皇之治”
D.创立三省六部制
13.对联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和艺术瑰宝。以下对联“起涿郡舳(zhú)舻(lú)相继千帆竞,达余杭物货骈(pián)阗(tián)万业兴”评价的水利工程(  )
A.便利了元朝南粮北运 B.沟通了湘江漓江水系
C.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D.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14.李明同学正在制作宋太祖的人物信息卡片,下列历史事件可以填入其中的是(  )
A.开创殿试 B.澶渊之盟 C.宋金议和 D.陈桥兵变
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在“战争中”和“航行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分别是(  )
A.火药指南针 B.火药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16.《金史》记载:“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热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材料描述的是(  )
A.弓箭的使用 B.骑马的技术
C.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D.战车的声音
17.元朝时回回人一般是指从西亚过来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据记载,元朝设置回回司天监,该机构的职责包括领导回回人进行天文观测,并推算历法。它的发展标志着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材料中表明元朝时期(  )
A.中国天文学已是世界最高水平
B.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C.中外交流促进中国天文学发展
D.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8.宋朝庆历以后,财政每年都入不敷出;到熙宁、元丰年间(宋神宗在位时期)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沛,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景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王安石变法 B.重文轻武政策
C.澶渊之盟 D.设立转运使
19.学会运用历史地图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图1、图2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造成藩镇割据局面重现
B.形成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C.加强对吐蕃诸部的管辖
D.导致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20.某同学梳理深圳历史沿革(如表)。与这两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
秦 元
隶属于南海郡 隶属于江西行省
A.分封制、行省制 B.郡县制、分封制
C.行省制、郡县制 D.郡县制、行省制
21.为了应对如表中面临的危局,北宋政府的破局之策是什么(  )
政府面临的“三冗”危机
政治危机 政治风气因循保守,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
财政危机 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收入入不敷出
军事危机 战场上屡战屡败,每年被迫输出大量钱物。
A.创立进士科,科举取士
B.合同为一家,实行和亲
C.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
D.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22.1070年(即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次年),司马光凭借给皇帝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赞扬历史上曹参遵循前任丞相的行政规范,从而维护了政局稳定。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  )
A.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 B.墨守前朝的行政经验
C.对改革没有达成共识 D.内部斗争已相当激烈
23.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元朝在如图A处设置了(  )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驻藏大臣
2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
25.学校开展“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史料实证——交往情况】
材料一 既有保障各民族自治权的“分地治理”,也有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宽容包容”,还有加强与其他民族关系的“联姻联盟”和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交流”。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唐代政府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摘编自《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2分)
材料二
——摘编自《唐朝墓葬出土文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2分)
【历史解释——人口增长】
材料三 唐朝户数变化图
古代的人口统计主要有“丁口”和“户口”两种,“丁口”是纳税单位,“户口”是全国所有的人口。
——整理自人学研究网《户口数的历史记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贞观末年到开元末年唐朝户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2分)
26.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六年级同学开展项目活动,对唐朝历史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8分)
【谈制度】
材料一: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一谈谈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话交流】
材料二:宗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唐文化更加热烈多彩,更富生命活力……黄留珠先生在《周秦汉唐文明》中说:“在秦汉与隋唐时代,道教经历了一个由生产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而佛教则走过了一段由外来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乃至壮大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的路程”,印度佛教在其发展兴盛衰败新生后融入了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推动“印度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唐朝时,谁曾受日本僧人邀请赴日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2分)
【观变化】
材料三: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速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颐、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摘编自《旧唐书 宪宗下》
(3)根据材料三思考,开元初和开元末,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何不同?(2分)
【探亡国】
材料四: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氏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巢僭位,国号大齐……
——摘编自《太平御览》
(4)材料四记载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灭亡的原因。(2分)
27.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同学围绕“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主题展开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7分)
材料一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蒙古人最初不知道儒者有什么用途,俘虏到儒士,往往让他们去做苦役。……忽必烈即位之后采取“附会汉法”的措施,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以适应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封建经济以及政治文化传统。……如果我们研究元朝社会的特点,就会发现,元朝有一些前代所没有的积极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接触,相互补充、相互汲取,出现了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特色。
——摘编自陈高华《元朝史事新证》等
材料四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三大纲领 具体措施
稍夺其权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①牵制知州
制其钱谷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财赋由②收归中央
收齐精兵 解除节度使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定期换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与辽、西夏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夏的开国皇帝是哪一位。(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出自哪项盟约,并结合材料指出这场盟约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忽必烈“附会汉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在民族方面出现的新特色。(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的“药方”的表格补充完整。据材料四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皇帝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从夏商周至秦始皇时期,是由王变为皇帝的时期;二是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 职官志》
材料三:元朝统治者打破了自然疆界,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分开,造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唐至宋时期“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措施。(1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分)
(3)材料三中元朝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与哪一制度有关?这样划分有何意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制度变革给你的启示。(1分)
参考答案
1-10 ADCCB DDCDC
11-20 DBDDA CCABD
21-24 CCCC
25.(1)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等。
(2)特点:交往范围广;交往领域全面;对外交往频繁;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等。
(3)变化:户数在不断增长。
原因:唐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出现盛世局面;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励精图治等。
26.(1)科举制。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2)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鉴真。
(3)唐玄宗前期由于勤于政事,重用人才,实行改革;唐玄宗后期由于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
(4)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
27.(1)特点:相互吸收的特点;皇帝:元昊。
(2)盟约:澶渊之盟。影响:给宋朝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增加了宋朝的财政负担。
(3)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农桑为本。新特色:各民族文化通过接触,相互补充、相互汲取,出现了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特色,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①通判;②转运使;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28.(1)措施: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措施: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制度:行省制;意义:打破自然地理界线,防止地方割据;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任意1点)
(4)启示:应该适时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应该依据国情;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任意1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