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建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从穴居到高台建筑的变化,先民对梁柱的设计日益复杂,对于地
基对高层建筑物的支撑作用认识愈发深刻,这集中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
步,故选A项:姜寨遗址和半坡遗址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尚未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化,
并不存在所谓政治中心,故排除B项;图中的一系列变化,是先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提升的
表现,并不能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故排除C项;具有复杂梁柱结构的高台建筑的出现,并不
是由人口增长导致的,故排除D项。
2.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社会经济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庄园经济迅
速发展,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嘉葬中出现的仓(粮仓)、灶(厨房)、井(水源)等生活实
用器和家禽、家畜俑(养殖业),正是庄园经济下日常生活场景的缩影。此外,东汉时期,冶铁、
制陶等手工业技术显著提升,使得普通民众也能负担更多样化的随葬品,由此可见,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向世俗化、生活化倾斜,故选C项;阶级分化可能导致随葬品差异扩
大,但材料描述的是整体趋势变化(礼器普遍消失),而非阶层葬品对比,故排除A项;东汉丧
葬的实用化更多源于经济发展,而非儒家教义本身,故排除B项:生活富足可能增加随葬品数
量,但葬品类型的转变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排除D项。
3.B【解析】本题考查唐初婚姻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唯物史观的素养。唐初推行再嫁再娶政策,允许丧偶者在服丧期满后再婚,并要求地方政府
协助寡妇再嫁,同时对志守贞洁者不加干涉。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
展,通过增加家庭生产和社会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B项;“婚俗深受少数
民族影响”没有充分依据,且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积极
推动社会风俗变革,故排除C项;材料中这一规定兼顾了个人与社会的需求,并未削弱传统
伦理道德,故排除D项。
4,A【解析】本题考查宋初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
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宋太祖、太宗两朝,三院御史大量外出担任知州或通判等差
遣,同时御史台三院监察体系职掌由其他官员兼任,御史无固定员额和专职。御史外任知州
或通判,能够直接参与地方事务管理,将监察职能深入到地方层面,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与控
制,这主要反映了地方监察的加强,故选A项;虽然御史“无定员,无专职”,但只根据这一信
息不能断定冗官现象严重,故排除B项:御史多承担外派差造,其本职监察工作由其他官员兼
任,难以体现御史地位上升,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御史多外任且职掌“以他官领之”,重点并
非监察体系完善,故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元代选官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政权征服中原后,需要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历史试卷答题卡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19.(12分)
(2)(8分)
(1)(8分)
姓名
贴条形码区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和考号,然后将本人名和考号
四D四面@Da四四W
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对
成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
2
皮擦十净,冉选涂其他然案
3.容非选举题时,
必须使用05毫米的
回回
4
色字迹签
图题
色字迹签学笔描清楚。要求字体」

德,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

答题区域作:答,超出容题区城书写的
(2)(4分)
答案无效:在试题参,草梳纸上答题

缺考考生由监
痛填涂■
4保持容题卡清洁
缺考
“禁
并用2B铅笔
在答避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
标记
涂改液胺带纸、修正带。

坡涂右而的缺
考标记。
涂样例
O
误填涂
18.(14分)
0
(1)(8分)
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

1 [A B C]LD
A
11
2 [A [B [C]LD

3AB
c
5
8910
21845
16 LA]
D
20.(12分)
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17.(14分)
(1)(6分)

(2)(6分)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1页)】5.元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年)八月,下诏命断事官术忽德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
10.图2所示为1964年拍摄的动画片《半夜鸡叫》的剧照,该片讲述了旧社会地主周扒皮在半夜
高三历史试卷
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不以失文义为中选
学鸡叫,迫使长工们早起干活的故事。该动画片体现出当时
其中选者,复(免除)其赋役”。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的艺术创作
A.学习儒学治国思想
B.巩固蒙古政权统治
A适应了土地改革需要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C,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D.推动蒙古汉化进程
B.配合了意识形态宣传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顺治十六年(1659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来华传教。后来,南怀仁成为康熙帝的科学顾
C,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问,经常出入宫廷,与康熙帝畅谈,为康熙帝讲授西学。他们“畅谈”的内容可能涉及
D.瓦解了封建伦理思想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A.蒸汽机车的机械构造和运行原理
11.自1999年澳门回归至2023年,澳门与内地的贸易总额从12.4亿澳门元增长至680亿澳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B.番茄已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蔬菜
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累计注册澳门企业超过5000家,港珠澳大桥年均通行货物量达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西洋火炮对于抵抗沙俄的重要性
300万吨:澳门居民在珠海购置房产数量增加了8倍,珠澳“跨境务工”人员规模突破10万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D.牛痘接种法在西方的推广和普及
人。据此可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7.1878年,驻英公使郭嵩焘以夫人梁氏的名义于使馆内操办盛大茶会,此事传回国内便遭到士
A国家加大对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持
合题目要求。
大夫的抵制。接任的曾纪泽虽接纳西方社交惯例,在使馆举办茶会,且携眷参与部分社交场
B.澳门经济结构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1.图1为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民居建筑演进剖面图。
这一演进实质上反映出我国北方
合,却严令女眷“不与男宾同宴,即偶有好友,可使妻女出见者,亦不过遥立一揖”。这些现象
C,澳门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
反映出,当时中国
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
A.中外关系渐趋密切
B.外交转型陷入困境
1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不敬神明”而接受审判,他在法庭上指出:“一个人如果刚
C.驻外使节职权受限
D.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正不阿,力排众议,企图阻止本邦作出很多不公道、不合法的事情,他的生命就不会安全,不
欠穴居
地面建
高台建筑
8.据统计,1913年中国进口外国原棉为13.3万担,此后外国原棉进口量迅速增加,到20世纪
比较典型的是姜案、半坡遗址常见于仰铝晚期遗址
以陶寺通址较为典型
管在这里还是在别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苏格拉底所说的现象反映出当时雅典
图1
20年代末期已达每年数百万担。与此同时,外国棉花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仅1922年10月至
A.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无法维护公平正义
A.社会生产的发展
B.政治中心的迁徙
1924年6月上海交易所的棉花平均月价格便上涨了73%。上述变化反映出
B.城邦利益高于一切,个人自由严重受限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部落人口的增长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C,公民缺乏参政意识,寡头政治大行其道
2.西汉中期以前,汉墓中常常出现鼎、壶等代表礼制的器物。东汉中晚期,礼器很少用于陪葬,
C.民族工业在闲境中发展
D.政局动荡影响农业的发展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存在权力滥用现象
墓葬中更多的是仓、灶、井、盘、罐等生活实用器,鸡、鸭、犬、猪等家禽、家畜俑,磨、碓、屋、陶
9.表1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妇女工作的文件(部分)。这些文件的颁布
楼、台榭、猪圈等建筑类模型的明器,等等。这一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表1
13.古王国时期,埃及实行兼职祭司制度。兼职祭司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祭司,又是中央政
府官员,同时享有两个机构提供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由于当时对兼职丧葬祭司收入存
A阶级分化的加剧
B.儒家思想的倡导
时间
文件名称
内客
在限制,祭司还需要在政府或其他机构中供职并获得收入。古代埃及祭司这一特性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百姓生活的富足
《中国共产党告全国劳动要根本解决你们(妇女)的一切痛苦,就必须根本驱逐一切帝国主
1930年
A.反映出国家官僚机构的成熟
3.唐初,统治者推行再嫁再娶政策,凡达到唐代法定结婚年龄者,配偶离世后丧期服毕,可再娶
妇女书》
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根本消灭军间战争
B.利于维护王权和国家的稳定
再嫁。各地方政府也都有义务帮助本地的寡妇再嫁成家,但对志守贞洁者则不强求。据此可
1937年
《妇女工作大纲》
妇女工作“以动黄妇女力量参加杭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
C.强化了神庙经济的主导地位
推知,唐初
在日益接近胜利而又日益艰苦的各抗日根据地,战牛、生产、教育
《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
B.恢复经济发展成为要务
1943年
是当前的三大要务。广大妇女的努力生产,与社丁上前线同样
D.容易导致割据分裂势力兴起
A婚俗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
C,政府积极推动社会风俗变革
D.传统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战斗的光荣任务
14.1533年,英国颁布法案,把英王国称为“英帝国”,其特定含义是英国是像西班牙、葡萄牙
4,宋太祖、太宗两朝,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御史多出外任知州或通判等差遣,而御史台三院
A顺应了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需求
样享有均等权利的国家。当英国人主张他们有权到伊比利亚势力尚未渗透的地区进行殖民
的职掌,“以他官领之”,御史“无定员,无专职”。这反映出宋初
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活动时,这意味着英国向其他国家以及教皇权威提出挑战。英国这些做法
A.地方监察加强
B.冗官现象严重
C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B.旨在挑战西班牙的殖民霸权
C.御史地位上升
D.监察体系完善
D.确立了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地位
C捍卫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D.折射出发展民族国家的愿望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川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