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
(全卷满分: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
答案 C C D A D A D B D C C C B B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等次)。”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C)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三块汉代瓦当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C)
A.西汉手工业非常发达
B.小篆文字出现于两汉
C.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
D.丝绸之路的成功开辟
3.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D)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如图是维新思想家有关近代“国家观念”的观点。他们关注的共同主题是(D)
思想家 观点
梁启超 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
谭嗣同 国与民已分为二,吾不知除民之外,国果何有
严复 西方之富强,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二字
A.维护专制,强化君权 B.共处华夏,国家认同
C.民族交融,巩固统一 D.国民一体,关注民生
6.习近平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7.大会明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据此推断,这次大会(D)
A.制定了共同纲领 B.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最低纲领 D.指明了前进方向
8.有这样一段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南京的趣闻,陈毅坐在办公桌前的皮椅上,给毛泽东打电话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这一“趣闻”最可能出现于哪一战役之后(B)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统计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D)
A.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C)
A.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B.电影《木乃伊》
C.胡夫金字塔
D.历史著作《法老王朝》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所反映事件说法正确的是(C)
A.荷兰由此成为“海上马车夫”
B.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C.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道路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C)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光荣革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D.处死查理一世
13.如图年代尺反映了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对各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表述正确的是(B)
A.两次大战期间建立了雅尔塔体系
B.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C.1955年两极格局形成使欧洲再次崛起
D.1991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正式形成
14.如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B)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达·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2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5.(1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5月18日是第 48个国际博物馆日,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打卡博物馆”主题研学活动。走进博物馆,沉浸式参观和解读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感悟文化特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相关措施。(1分)
主张:以德治国。(1分)
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分)
材料二 【品味交流互鉴】
图1 我叫琉璃碗,拥有罗马血统,西汉时伴随着驼铃声声来到中国,我是中国迄今出土最早的罗马琉璃器皿,现居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2 我叫苏哈尔之狮,拥有中国血统,在公元10世纪晚期的宋朝来到阿曼,于1981年在阿曼苏哈尔被考古发现,现居住在阿曼苏丹国家博物馆
(2)材料二的“文物”正在参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展,请你从两件“文物”在当时交流的道路交通、交流特点等方面来设计介绍词。(4分)
介绍词:两件文物分别是通过西汉的陆上丝绸之路和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只答丝绸之路亦可,2分)体现了中外交流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2分)
材料三 【见证红色精神】
红色博物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历程。
南昌八一 起义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博物馆,介绍相关的研学内容。(4分)
①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②遵义会议纪念馆: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革命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该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任选一点回答即可,4分)
16.(10分)当前,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类型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__①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发展 措施 优先发展 __②__ 轻工业与重工业协调发展
农业政策 农业集体化 __③__责任制
特点 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__④__体制
(1)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②重工业;(1分)③家庭联产承包;(1分)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
材料二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基础上,中老两国经济合作成绩斐然,取得了双赢效果。
2021年中老铁路按期通车,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2024年9月24日11时,一列装载22个集装箱、463.5吨新疆产葡萄的冷链班列,从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出发,运往泰国曼谷。这是新疆开行的首趟中老铁路国际冷链货运班列,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
——摘编自《2024年“一带一路”成绩单》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带一路”建设对老挝及世界发展的贡献。(4分)
贡献: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促进了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答2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有何感悟。(2分)
感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等。(2分)
17.(1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总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大国崛起》
(1)结合所学,说出“地理大发现”所指的事件,(1分)概括指出“全球坐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2分)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分)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全球通史》
(2)材料二认为,“欧洲对世界的支配”的基础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在西欧“成为世界的中心”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
基础:欧洲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后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欧洲通过政治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此东方从属于西方。(2分)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材料三
(3)结合所学,决定成立图1组织的是哪一会议?(2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图2组织希望实现什么目标?(2分)
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目标: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分)
(4)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如何面对世界的“对话”和“竞争”?
(2分)
认识:团结合作,共谋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
(全卷满分: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
答案 C C D A D A D B D C C C B B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等次)。”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C)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三块汉代瓦当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C)
A.西汉手工业非常发达
B.小篆文字出现于两汉
C.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
D.丝绸之路的成功开辟
3.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D)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如图是维新思想家有关近代“国家观念”的观点。他们关注的共同主题是(D)
思想家 观点
梁启超 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
谭嗣同 国与民已分为二,吾不知除民之外,国果何有
严复 西方之富强,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二字
A.维护专制,强化君权 B.共处华夏,国家认同
C.民族交融,巩固统一 D.国民一体,关注民生
6.习近平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7.大会明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据此推断,这次大会(D)
A.制定了共同纲领 B.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最低纲领 D.指明了前进方向
8.有这样一段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南京的趣闻,陈毅坐在办公桌前的皮椅上,给毛泽东打电话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这一“趣闻”最可能出现于哪一战役之后(B)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统计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D)
A.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C)
A.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B.电影《木乃伊》
C.胡夫金字塔
D.历史著作《法老王朝》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所反映事件说法正确的是(C)
A.荷兰由此成为“海上马车夫”
B.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C.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道路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C)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光荣革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D.处死查理一世
13.如图年代尺反映了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对各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表述正确的是(B)
A.两次大战期间建立了雅尔塔体系
B.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C.1955年两极格局形成使欧洲再次崛起
D.1991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正式形成
14.如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B)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达·伽马到达印度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2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5.(1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5月18日是第 48个国际博物馆日,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打卡博物馆”主题研学活动。走进博物馆,沉浸式参观和解读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感悟文化特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相关措施。(1分)
主张:以德治国。(1分)
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分)
材料二 【品味交流互鉴】
图1 我叫琉璃碗,拥有罗马血统,西汉时伴随着驼铃声声来到中国,我是中国迄今出土最早的罗马琉璃器皿,现居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2 我叫苏哈尔之狮,拥有中国血统,在公元10世纪晚期的宋朝来到阿曼,于1981年在阿曼苏哈尔被考古发现,现居住在阿曼苏丹国家博物馆
(2)材料二的“文物”正在参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展,请你从两件“文物”在当时交流的道路交通、交流特点等方面来设计介绍词。(4分)
介绍词:两件文物分别是通过西汉的陆上丝绸之路和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只答丝绸之路亦可,2分)体现了中外交流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2分)
材料三 【见证红色精神】
红色博物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历程。
南昌八一 起义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博物馆,介绍相关的研学内容。(4分)
①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②遵义会议纪念馆: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革命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该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任选一点回答即可,4分)
16.(10分)当前,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类型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__①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发展 措施 优先发展 __②__ 轻工业与重工业协调发展
农业政策 农业集体化 __③__责任制
特点 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__④__体制
(1)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②重工业;(1分)③家庭联产承包;(1分)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
材料二 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基础上,中老两国经济合作成绩斐然,取得了双赢效果。
2021年中老铁路按期通车,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2024年9月24日11时,一列装载22个集装箱、463.5吨新疆产葡萄的冷链班列,从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出发,运往泰国曼谷。这是新疆开行的首趟中老铁路国际冷链货运班列,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
——摘编自《2024年“一带一路”成绩单》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带一路”建设对老挝及世界发展的贡献。(4分)
贡献: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促进了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答2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有何感悟。(2分)
感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等。(2分)
17.(1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总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大国崛起》
(1)结合所学,说出“地理大发现”所指的事件,(1分)概括指出“全球坐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2分)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分)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全球通史》
(2)材料二认为,“欧洲对世界的支配”的基础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在西欧“成为世界的中心”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
基础:欧洲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后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欧洲通过政治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此东方从属于西方。(2分)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材料三
(3)结合所学,决定成立图1组织的是哪一会议?(2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图2组织希望实现什么目标?(2分)
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目标: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分)
(4)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如何面对世界的“对话”和“竞争”?
(2分)
认识:团结合作,共谋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