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泸州酿造白酒的历史悠久,被称作“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下列由高粱酿造白酒的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A.淀粉水解 B.发酵产酒
C.窖藏增香 D.用水稀释
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工业废水无须处理即可排放
B.海水经滤纸过滤后可得到淡水
C.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蒸馏
D.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3.如表列出了某食品的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A )
项目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每100 g 35.0 g 5.6 g 4.5 g 180 mg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钠
4.★“实验室用H2O2、MnO2制取O2”涉及的实验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B )
 
5.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C )
A.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B.就地丢弃废旧塑料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6.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
C.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D.磷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C )
A.两个氧分子:2O
B.氢氧根离子:OH
C.三个氯原子:3Cl
D.Na2O中氧元素显-2价:Na2
8.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
C.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11个水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1.5%
9.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C2H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甲的化学式为C2H6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0.金属及其合金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特性。下列对钛及其合金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钛的韧性强——做导线
B.钛合金强度高、耐腐蚀——做医疗器械
C.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造人造骨骼
D.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用作航空航天材料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B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性质相同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与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验证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指的是Na2CO3,盐指的是NaCl,如图为二者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冬天捞的碱中混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B.t ℃时,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冬天温度低,NaCl比Na2CO3更易从湖水中结晶析出
D.实现NaCl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只能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
1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质量/g 4 x 5 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5.(10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密不可分。
(1)南充是中国丝绸协会首批命名为“中国绸都”的城市之一,生产丝绸的原材料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下列不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D (填字母序号)。
A.涤纶 B.棉花 C.羊毛 D.尼龙
(2)二氧化氯(化学式为ClO2)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亚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2)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ClO2+2X,其中X的化学式为NaCl。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液氢常作高能燃料用于航空航天,液氢汽化成氢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之最
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 ℃至-240 ℃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
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 ℃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196 ℃ 左右的温度。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合理即可)。
(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合理即可)。
(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2+O22NO。
17.(10分)热电厂燃烧煤产生含有大量SO2的烟气,某石膏板企业采用“碱—石灰”的方法使烟气脱硫,再生产石膏。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提示:①SO2与CO2的某些化学性质相似;②CaSO3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操作a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漏斗、玻璃棒。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
(3)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 (填化学式)。
(4)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OH)2 (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5)氧化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S (填元素符号)。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8.(1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C(填字母)。
(3)如用D装置除去CO2中的水蒸气,D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填名称);如用D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导管 c (选填“b”或“c”)端通入。
(4)NH3极易溶于水,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E装置收集NH3。
19.★(10分)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Ⅰ】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作对比。
【探究实验Ⅱ】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合理即可),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Ⅲ】
【查阅资料】20 ℃时,NaOH、Na2CO3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剂 溶质 水 乙醇
NaOH 溶 溶
Na2CO3 溶 不
【设计方案】20 ℃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乙醇。
【反思评价】
(4)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5)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0.(8分)某兴趣小组开展模拟工业上从海带中制碘(I2)的实验,主要反应为H2O2+2NaI+H2SO4===Na2SO4+I2+2X。实验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50 g,需稀释成5%的溶液。
(1)稀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 g。
(2)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H2O。
(3)实验中共消耗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34 g,最终可制取碘单质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最终可制取碘单质的质量为x。
H2O2+2NaI+H2SO4===Na2SO4+I2+2H2O
34 254
34 g ×5% x

x=12.7 g
答:最终可制取碘单质12.7 g。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押题卷(四川卷)0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泸州酿造白酒的历史悠久,被称作“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下列由高粱酿造白酒的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A.淀粉水解 B.发酵产酒
C.窖藏增香 D.用水稀释
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工业废水无须处理即可排放
B.海水经滤纸过滤后可得到淡水
C.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蒸馏
D.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3.如表列出了某食品的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A )
项目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每100 g 35.0 g 5.6 g 4.5 g 180 mg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钠
4.★“实验室用H2O2、MnO2制取O2”涉及的实验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B )
 
5.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C )
A.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B.就地丢弃废旧塑料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6.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
C.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D.磷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C )
A.两个氧分子:2O
B.氢氧根离子:OH
C.三个氯原子:3Cl
D.Na2O中氧元素显-2价:Na2
8.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
C.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11个水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1.5%
9.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C2H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甲的化学式为C2H6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0.金属及其合金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特性。下列对钛及其合金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钛的韧性强——做导线
B.钛合金强度高、耐腐蚀——做医疗器械
C.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造人造骨骼
D.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用作航空航天材料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B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性质相同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与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验证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指的是Na2CO3,盐指的是NaCl,如图为二者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冬天捞的碱中混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B.t ℃时,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冬天温度低,NaCl比Na2CO3更易从湖水中结晶析出
D.实现NaCl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只能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
1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质量/g 4 x 5 34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5.(10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密不可分。
(1)南充是中国丝绸协会首批命名为“中国绸都”的城市之一,生产丝绸的原材料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下列不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D (填字母序号)。
A.涤纶 B.棉花 C.羊毛 D.尼龙
(2)二氧化氯(化学式为ClO2)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亚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2)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ClO2+2X,其中X的化学式为NaCl。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液氢常作高能燃料用于航空航天,液氢汽化成氢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之最
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
高温超导的“高温”是-196 ℃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270 ℃至-240 ℃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
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196 ℃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既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同时也能在列车底部形成气垫,使列车与轨道隔离,减少摩擦和空气产生的气动阻力,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1)高温超导的“高温”,所指的温度是-196 ℃ 左右的温度。
(2)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具有环保特性的原因是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运行不需要燃油,不会产生烟尘以及有害气体(合理即可)。
(3)液氮在磁悬浮列车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液氮来源丰富的原因是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合理即可)。
(4)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2+O22NO。
17.(10分)热电厂燃烧煤产生含有大量SO2的烟气,某石膏板企业采用“碱—石灰”的方法使烟气脱硫,再生产石膏。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提示:①SO2与CO2的某些化学性质相似;②CaSO3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操作a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漏斗、玻璃棒。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
(3)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 (填化学式)。
(4)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OH)2 (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5)氧化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S (填元素符号)。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8.(1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C(填字母)。
(3)如用D装置除去CO2中的水蒸气,D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填名称);如用D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导管 c (选填“b”或“c”)端通入。
(4)NH3极易溶于水,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E装置收集NH3。
19.★(10分)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Ⅰ】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作对比。
【探究实验Ⅱ】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合理即可),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Ⅲ】
【查阅资料】20 ℃时,NaOH、Na2CO3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剂 溶质 水 乙醇
NaOH 溶 溶
Na2CO3 溶 不
【设计方案】20 ℃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乙醇。
【反思评价】
(4)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5)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
20.(8分)某兴趣小组开展模拟工业上从海带中制碘(I2)的实验,主要反应为H2O2+2NaI+H2SO4===Na2SO4+I2+2X。实验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50 g,需稀释成5%的溶液。
(1)稀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 g。
(2)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H2O。
(3)实验中共消耗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34 g,最终可制取碘单质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最终可制取碘单质的质量为x。
H2O2+2NaI+H2SO4===Na2SO4+I2+2H2O
34 254
34 g ×5% x

x=12.7 g
答:最终可制取碘单质12.7 g。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