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年级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藏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遗址出现了粟的栽培和猪的饲养;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聚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遗址发现了2-4世纪的茶叶、丝绸以及青铜与铁等金属制品遗存。这有力佐证了西藏地区()
A.生态环境受到新物种引进的严重影响
B.与其他地区存在持续的物质文化交流
C.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D.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2.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老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统治阶级的要求 C.思想主张的趋同 D.目的上的相通性
3.在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在这些地区设郡、县进行管辖,大量内地民众奉命迁往从匈奴手中收复的河套地区,开垦土地;前往岭南的移民以军人为主,但直到秦朝灭亡,中央都没有将移民岭南的军人召回。秦朝对南、北边疆的管理举措
A.蕴含“怀柔远夷”思想 B.破坏了地方历史传统 C.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D.彰显了“大一统”意识
4.唐初,宰相的议政之所称为政事堂,宰相们上午在此议事,下午各回本署办公。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高宗时,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遂将政事堂迁于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年间,张说出任宰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分别处理有关事务。据此可知唐朝()
A.宰相集体议政机制丧失B.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C.政府决策失误明显减少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5.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A.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 B.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 D.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6.1851年出版的香港杂志《中国陆上之友》报道:人们辗转流传说,新皇帝是明朝后裔,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正用一个狂热者的一切猛烈手段来摧毁偶像和新寺庙。”该报道涉及的事件()
A.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B.冲破了封建思想束缚 C.具有强烈的反帝倾向 D.遭到清政府控制利用
7.下表是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部分诏书内容,据此分析可知戊戌变法()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②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④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乐平与漫画界同仁们发起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并创办了会刊《救亡漫画》。张乐平与叶浅予等人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先后辗转浙、赣、湘、鄂、闽、粤、桂等地,沿途以图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候敌深入,一鼓歼灭》是张乐平抗战漫画名作,刊于1938年第9期《抗战漫画》的封面。这反映出()
A.军民合作抗日的态势 B.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D.宣传抗日方式多样
9.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项目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农业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种植业结构 粮食作物 80.4 75.8 76.5
经济作物 9.6 15.6 14.4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10.亚里士多德认为:“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据此判断该国家()
A.寡头政治是其典型特征 B.民主政治堪称文明典范
C.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D.公民法庭决策国家大事
11.12世纪,十字军将被称作“甜盐”的糖从阿拉伯带回西欧。从此,糖由专业的药师配制,用来治病。直到14世纪,糖还被西欧人列为珍贵的“皇家香料”。据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垄断亚欧商路 B.中世纪西欧经济相对落后
C.阿拉伯帝国持续对外扩张 D.战争客观上加速地区交流
12.下表是部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方式。据此可知,资本主义制度()
国别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和方式
英国 1640年爆发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美国 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1783年获得英国承认,1787年颁布宪法。
俄国 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德国 1864-1871年王朝战争,1871年,帝国成立,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A.萌芽于产业革命 B.遍及世界各大洲 C.确立形式多样化 D.扫除了封建残余
13.下图是1500-1800年英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四国农业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
A.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产业人口的分布 B.欧洲农业生产出现较大发展
C.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各国贫富分化加剧 D.殖民扩张加速欧洲人口外流
14.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这里的“教训”是()
A.发展坚实的工农联盟 B.建立统一的领导核心
C.打碎旧式的国家机器 D.掌握革命的武装力量
1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可分为下表中的五种类型。综合表中信息可知,这些民族民主运动()
类型 典型代表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
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塞拉西一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战争
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克里姆领导里夫人民反对西班牙和法国侵略的独立战争
A.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B.进入政党领导革命时期
C.体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D.动摇了殖民体系的根基
16.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教化与国家治理】(12分)
材料一私学除有与官学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秦禁私学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汉朝官、私教育结合的方式无疑是统治术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见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居住于乡间的旧吏、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这胜过形式意义上的教令和劝说,而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民,势必固化为乡民内在的理念。在汉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据《后汉书·李膺传》说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思成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
-摘编自王育《秦汉乡里教化研究》
材料二中国古代教化的客观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性格的生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发展的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化活动成为了固化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体的主导性而无教化对象的主体性,教化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或者干脆就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对人的普遍压抑,不利于社会的革新、思想的进步,从整体上有碍于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们普遍“重德性,轻知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王永祥《中国古代教化方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乡里教化的主要形式。(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教化的价值与局限性。(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西方文官考试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现代政党制度催化下的婴儿,它诞生于西方现代教育之后,并以之为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科举制度只能是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渊源而自身不能转化为现代制度的原因。从理性上看,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并不失其合理性,科举制度的领导组织,严格的科场纪律,试卷批阅中誉录、复审、磨勘、落卷的搜集等严密的程序,对于舞弊行为严肃惩治等,都是无可非议和不能加以否定的。由于每次中额人数极为有限,非学而优者”不能入选,便造成了一种好学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凡经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士子,毫无例外的受到社会尊重。科举制度本身并无太多弊病,它所要革除的只是考试内容和八股文体。但是,中国社会在晚清末遇西方之前已陷入到“落日辉煌,长夜无歌”的深刻内在矛盾和危机之中,传统制度凭本身内力已很难走出困境。随着鸦片战争后一系列民族危亡的加剧,在外来因素诱发下,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乎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现代理性平等精神和个体主义色彩的制度,却在中国“现代化”起步之前,竟被最先废除了。
-摘编自李涛、李群《“最后的东学西渐”-十九世纪中国科举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及反思》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近代中英两国不同命运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16世纪末,一些在欧洲受基督教新教改革冲击的天主教派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播宗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和器物文明。中国受個于“天圆 16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传教主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把不少的儒、道经典翻译介绍回去。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法国重农学派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则认为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地方”的说法。“地圆之说,直到利氏(玛窦)西来而新知之”。清朝史学家赵翼则认为,“自鸣钟、时晨表,皆来自西洋......货绝技也......及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中信息,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身处快速工业化进程的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业文明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创造的生产力,极大提高了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看到,在工业化主导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坏,同时,人成为一种独特的物”。马克思对这些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既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工业化的批判与超越。
-冯凯《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把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这是无先例可循的创举,只能摸索前进。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人死守传统观念不放。列宁是前者的代表,经过约半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要全党学会市场经济,在过渡时期利用商品市场机制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本质。(7分)
2025届高三年级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C A A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7.(1)学校教育;教化者言传身教;地方官吏颁发法令和条教。(一点2分)
(2)价值: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顺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任答两点一点2分)
局限:教化对象缺乏主体性,压抑了人性;不利于思想解放,阻碍了社会进步;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任答两点一点2分)
18.(1)特点: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程序严密、严格惩治舞弊(处罚严厉);(312分)录取人数少(1分);相对公平公正。1(分)
影响:选拔了人才;形成了好学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3分)
(2)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政党制度);现代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官僚体系的需要。(4分)中国:清朝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危机;封建专制下科举制度缺乏发展条件;列强侵略加剧导致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内部矛盾尖锐复杂。(4分)
19示例:
论题:明清之际的东西文化交流,促进了彼此的思想启蒙。
阐述:明清之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欧洲传教士来华,不仅传播天主教,还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手工艺品,开启了西学东渐之路;开明的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影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和务实学风的形成。
儒家思想、中国历史、文学、科技等加速传入欧洲,为近代欧洲思想家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中国科举制度也受到欧洲人的追捧,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总之,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步和思想解放。
20.(1)背景:对工业革命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现状进行反思(对快速工业化进行反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分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弊端进行分析);阶级剥削和阶级矛盾的尖锐;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任答3点得6分)
(2)特点:突破性: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建设实际相结合;实践性:按照现状调整经济政策,实事求是。(6分)
本质: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