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三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揭示了 ( )表1孔子 主张顺应民心,爱惜民力孟子 强调“性善论”和“仁政”荀子 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墨子 提倡“兼爱”“非攻”A.多元构建的民本思想内涵 B.各种思想流派主张的对立C.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思想 D.德法并用治国理念的推行2.在云贵高原、川西高原等地发现许多汉代官署建筑遗址,如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为汉代益州郡(今滇池县)治所;贵州安顺宁谷遗址为汉代牂牁郡(今黄平县)治所;四川西昌高枧古城遗址为汉代越巂郡(今邛都县)治所。据此可知,汉代 ( )A.对西南边疆实施有效治理 B.丝绸之路影响广泛C.地方行政层级的持续变化 D.朝廷政令执行通畅3.中国古代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着宗族血缘纽带的松弛,对于礼法的尊重不像过去那样迫切,如《唐律疏议》中子女在外无父母之命的情况下,对于嫁娶的规定是:“已成者,婚如法”。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人文伦理的改变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社会风气的开放 D.法律制度的适时调整4.有学者指出,辽朝是一个行国与城国兼具的国家。东京用渤海制度,南京、西京用汉制,上京、中京则是汉制、契丹制度兼而有之。五京的制度设计体现出 ( )A.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全面 B.摒弃传统的治理模式C.边疆与中原一体化发展 D.契汉杂糅的统治特色5.明朝四夷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翻译人才培养机构。其设立之初,“选国子生三十八人,隶翰林院,习译书”;明宣宗时期,译字生除监生外,“兼选官民子弟”;明孝宗时,“令本馆教师······保举各官名下的亲世业子弟”。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朝 ( )A.对翻译人才需求增加 B.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C.因俗而治政策的推行 D.破坏选贤任能的原则6.1902年,蔡锷编译的《国际公法志》于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作为最早由中国人编译且较系统的国际法著作颇受国人重视,该书初版半年后即有重版,“一时风行海内”。这表明 ( )A.西学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中体西用思想广为流传C.近代外交意识渐趋流行 D.经世致用思潮深入人心7.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农民协会时强调“有组织的团结”;1923年,海丰总农会号召农民“协力团结,反抗社会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到1926年,广东全省有66个县建立了县级农会组织,占全省总县数的三分之二。这 ( )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巩固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 D.体现出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8.1946年,中共中央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五四指示》,此后不久山西太岳长子县六村,地主全数转入劳动,富裕中农由37户增至55户;中农由464户增至950户;贫农由638户减至389户;赤贫由189户减至7户。这一指示的作用在于 ( )①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发生重要变化③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在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中,鞍山钢铁厂炼出了“第一炉”钢水、沈阳第一机床厂研制生产出“第一台”机床、沈阳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大连造船厂造出“第一艘”万吨巨轮。这些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反映了辽宁 ( )A.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已经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落实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部署 D.是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中坚力量10.1991年,吴江光电通信电缆总厂(亨通集团前身)成立,1999年亨通集团正式改制为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有50多个持股股东,此后亨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信誉日益上升,并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亨通集团的成功转型 ( )A.体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B.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C.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 D.源于企业家创新精神11.在古埃及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抓打图像(指国王高举权杖或其他武器打击敌人)至少出现过90多次,不同时期的图像虽有武器、敌人数量的变化,但抓打敌人的核心内容始终不变。这反映了当时A.统治危机日见 B.王权观念凸显C.阶级矛盾尖锐 D.战争此起彼伏12.图1是1670年荷兰画家朱雷恩·凡·斯特尔克所作的现实主义风格绘画作品《瓷器与奴隶》,画面中黑人奴隶手持来自中国的景德镇青花瓷盘。这折射出 ( )图1A.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B.世界贸易范围扩大C.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D.黑人奴隶获得解放13.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由9000万英镑迅速增至46.4亿英镑;1820年时,英国生产的煤炭、生铁分别占当时世界煤炭和生铁总产量的75%与40%,其工业产值也占到了当时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这主要源于 ( )A.启蒙思想的主导作用 B.君主立宪制度的保障C.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14.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在1960-1970年的资本输出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70%,1971-1980年则高出一倍。进入80年代初,世界各国每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000亿美元,到90年代初期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这有利于A.世界经济重心再次转移 B.全球投资的加速C.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D.世界政治一体化15.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印度、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崛起,提升了“全球南方”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当今国际政治军事热点事件中,“全球南方”不选边站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成为塑造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这 (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 B.解决了国际经贸发展的不平衡C.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体化16.202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评估报告》,指出:ChatGPT-5等生成式AI在3年内可能导致全球3亿岗位转型,但同时创造1.2亿新兴职业。技术迭代速度已超越现行法律与伦理框架的适应能力,国际社会亟需建立协同治理框架。这说明 ( )A.现代科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B.人工智能有助于构建新经济秩序C.全球劳作方式已转向集约型 D.科技革命对全球治理提出新挑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市民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荀悦的《申鉴·时事》一文中,但市民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则是宋朝。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主张,文人雅士之风因此盛行。为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宋朝出现了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还取消宵禁。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有桑家瓦子及附近的中瓦、次里瓦及大小勾栏50多座,其中一个中瓦子即可容纳数千人······表演包括小唱、杂拌、诸宫调、杂剧、杂技、说浑话、舞旋、嘌唱、影戏等,不同表演形式的艺人分工细致明确。当时说唱音乐、戏曲音乐、词调音乐成为宋朝市民音乐的主流。表演形式由高雅逐渐变得通俗,在情感表达方面传达出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在表演场所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关于南宋杂剧的作品《眼药酸》,就生动地反映了卖假货商人的形象;许多演出团队还使用了少数民族的乐器如“云锣”“火不思”等,也有南戏在创作上使用北曲的曲牌,形成特有的“南北合套”的形式······宋朝音乐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摘编自王辰辰《宋代市民音乐的繁荣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市民音乐的形式。(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市民音乐繁荣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宁冈茅坪步云山创办了一个修械所,后在永新、遂川、莲花等县相继建立了兵工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指出:“竭力促进工业的发展,苏维埃特别注意保障供给红军的一切企业的发展(工厂、作坊、手工业、家庭企业······)。”-摘编自张辉等《党的百年奋斗中与时俱进推动工业化的道路选择与经验启示》材料二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鼓励发展工业。1935-1937年,中央先后通过免税、赋予选举权等措施,鼓励私人到根据地创办工业,但民营工业依然发展缓慢。1935年,陕北仅有一个修械所,工人40多名;至1937年,加上被服厂、印刷厂等,职工不过270多名。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注意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国营工业,当时延安只有一个兵工厂,厂里仅有几台机器,几十名工人;同年筹建机器厂制造机器、工具,先后建立纺织厂、造纸厂、被服厂和制药厂等。1939-1945年,各抗日根据地工业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现了工业品的部分自给,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摘编自刘克祥、吴太昌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时期根据地建设的不同背景。(4分)(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与工业化建设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学习题目,并加以阐释。(10分)题目 ①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抗战时期阐释 ② ③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教育中心是修道院学校。中世纪盛期,西欧教育逐渐走出僻居各处的修道院,向经济繁荣、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大教堂转移。随着素有学术传统的大教堂学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博学者,又凭借一些著名讲座赢得了社会声望,大教堂学校也就越来越占据了教育和学术的主导地位······市民阶级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四个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创办慈善医院和世俗学校,把受教育对象扩大到俗人子弟。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是自发形成起来的,如巴黎大学,即“教会学校的一些教师带领一些学生创建的高等教育场所”。在城市与行会组织获得发展的条件下,学者们或师生们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自发地形成了像行会一样的高等教育与研究行会,不过它们叫作“综合研究所”或“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自治性行会,大学有权决定学校事务,如负责训练教师、准予教师授课、颁发文凭等。到15世纪末,西欧的大学已经有70-80所之多。世俗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欧洲对人类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的积极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类的文明既是一种体系性形态,也由不同的层面构成。有学者认为文明的构成包括四个系统。一 生计系统 人类由于生存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因此可能形成不同的生计系统(如农业、牧业、渔业等为核心的生计系统),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生计系统之上的文明二 社会和制度系统 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同时也会形成维护一个社会的制度。一种社会形态,往往是一种文明的承载体,而相应的制度则是这种文明的维护机制三 技术系统 人类为了获得生存资源,满足生存发展需要,会不断发展相关技术,形成支撑人类生存发展的技术系统。技术可能源于一种文明中的创造,也可以来自其他文明的传播影响四 精神系统 一种文明往往都有作为凝聚力及表征的精神内涵,包括信仰、崇拜、价值、认同、哲学、艺术等。一种文明中精神系统的内涵为这个文明所持有和维护,同时也维系着这个文明的存在、发展和延续-摘编自郑晓云《长江何以文明:对其内涵与必然性的阐释》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题目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最后一卷》联合模拟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A B D A C D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B B D C C 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①说唱音乐;②戏曲音乐;③词调音乐;④器乐演奏。(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4分)(2)①中央集权制度下社会稳定;②重文轻武的政策;③科举制发展与推动;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⑤市民阶层崛起,市民文化需求增长;⑥诗词进入鼎盛时期;⑦艺术商业化。(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18.(14分)(1)土地革命时期:①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②中国共产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星星之火;④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抗战时期:①日本侵华加剧;②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2)示例一①题目:工业化建设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2分)②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认识到必要的工业发展是粉碎敌人军事“围剿”,突破经济封锁的重要基础。这一时期,初创了一些兵工厂,为反“围剿”斗争和根据地壮大提供了物质保障。(4分)③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发展工业的举措,实现了工业品的部分自给,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积累了经验。(4分)示例二①题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探索不断深化。(2分)②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主要通过建立一些修械所、兵工厂,来发展根据地的工业建设,属于土地革命初期的尝试性探索。(4分)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更加多样灵活的措施,如经济、政治手段鼓励发展民营工业。加大国营工业的投入,建厂的种类更多元化。通过更深入地探索,实现了工业品的部分自给。(4分)19.(14分)(1)①以大教堂的宗教教育为基础,继承其学术传统;②市民阶级推动;③自发形成;④享有自治权;⑤教育开始世俗化。(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①开创学校教育新模式,成为今天大学教育的源头;②培养了大量人才;③繁荣了当时欧洲文化;④为欧洲文艺复兴奠定基础;⑤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⑥大学教育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⑦为欧洲文明转型奠定基础。(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12分)示例一选取角度:社会和制度系统。(1分)题目: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有效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机制。(2分)阐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统一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基本的政治框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效地防止了诸侯割据的现象再次出现。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代的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三省六部制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宋朝通过削弱地方的权力使地方无力同中央抗衡。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设立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加强了皇权,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8分)总之,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有效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机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为后世王朝的统治提供了借鉴。(1分)示例二选取角度:技术系统和精神系统。(1分)题目:宋朝的技术发明和理学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及世界的发展。(2分)阐述:宋朝的技术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加速了欧洲文化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联系加强;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方式,加速欧洲封建势力瓦解。理学的创立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内涵。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强调“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8分)总之,宋朝的技术发明和理学的思想,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分)(“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