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真题汇编05 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1.(2023六下·富县期末) 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探月工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建立月球基地,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和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将该基地作为深空探测的中转站。我国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基地,因为月球南北两极地区也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会出现连续180天的光照期,可以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十几年后,假如你是月球基地的设计师,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高温,返回舱的材料应格外重视( )。A.成本 B.隔热 C.美观(2)为了让建筑更稳固,月球基地应设计成( )。A.三角形结构 B.四边形结构 C.五边形结构(3)研究表明月球表面地震活跃,为提高月球基地的抗震能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加大基地工程设施的底部面积②加大底座质量③在基地底部加入小滚珠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4)如果在月球基地的建造过程中,发现原来的设计有问题,应该( )。A.仍按原设计建造B.不重新进行设计,直接改建C.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确定可行性后再按新的设计建造(5)把月球基地定在月球南极,是建设过程中的选址环节,之后的建造顺序正确的是( )。A.设计→实施建设→制作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评估并改进模型B.实施建设→设计→制作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评估并改进模型C.设计→制作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评估并改进模型→实施建设2.(2024六下·龙华期末)中国是世界上古生物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多个享誉中外的古老生物群。龙龙参观了深圳博物馆举办的“重返白垩纪一热河生物群展览”后,了解了相关知识。(1)龙龙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一具大型动物骨骼,他推测这是一种食肉动物,下列证据能支持华华观点的是( )。A.体型庞大 B.头骨很大 C.有着尖尖的牙齿(2)生物的遗体或者生物活动的遗迹,被一些沙粒、碎屑等埋藏后,经过不断地压实、固结,最终形成了化石。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发现化石的是 ( )。A. B. C.(3)右图是圣贤孔子鸟化石,可以观察到孔子鸟前肢有三个大而弯曲的趾爪,可以推测孔子鸟最有可能 ( )。A.和鸵鸟一样适应在干旱的环境中生活B.和鸭一样适合生活在水域C.和啄木鸟一样栖息在树林(4)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B.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护C.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3.(2024六下·龙华期末)回家后,华华查阅了资料,并记录下来:水葫芦又叫凤眼蓝,原产巴西。现广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凤眼蓝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大片的水葫芦会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水葫芦生长非常迅速,能破坏本地水生生态系统。水葫芦会大量地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中动物比如鱼类的活动繁殖空间将会减少,甚至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1)华华发现榕树的侧枝和侧根非常发达,枝条上有很多皮孔,到处可以长出气生根,向下悬垂,像一把把胡子。榕树根这样生长的好处是: ; 。(2)水葫芦的根系和榕树的根系有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原因是: 。(3)通过资料,华华发现水葫芦是外来入侵物种,和非洲大蜗牛、鳄雀鳝一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请你为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两条建议: 。4.(2024六下·新县期末)请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1) 这种天文现象是(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2) 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A.太阳一地球一月球 B.地球—太阳一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3)某同学在演示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下图,图中大球代表 ,小球代表 ,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5.(2024六下·兴文期末)晚上回到家, 小红听奶奶讲了一个天狗食日的故事, 对这个现象非常好奇, 于是翻阅书籍发现, 原来这是一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叫作日食。通过资料的学习, 小红对日食有了一定的了解。(1) 发生日食时, 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在同一直线上, 其位置情况为( ) 。A. B. C.(2) 小红用如图1所示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模拟日食现象。纸片①表示 。为了方便观察, 要在 纸片(填序号①②③) 上打一个观察孔。通过观察孔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如果此时小红想要看到日全食现象, 球②所处的位置应该离球①更 (填写“近”或“远”)6.(2024六下·云龙期末)模拟日食的形成过程,并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所示,将三张卡纸剪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③号圆片比较大代表 ,①号圆片稍大代表 ,②号圆片最小代表 。(2)将三个圆片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支架上,支架可以用筷子和橡皮泥制成,摆放时要保证三个圆片的中心在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一个观察孔观察,当月球离地球较近时,通过地球上的小孔,只能看见 ,看不见 ;当月球离地球较远时(如图②),通过地球上的小孔,可以看到 。(4)从以上实验可知,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 现象。7.(2024六下·长兴期末)物质的变化研究寒假期间,小科宅家自制美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1)小科想做一份糖醋排骨,就先把白糖放入锅里进行加热,发现固态白糖先变成 (填状态)的糖,然后颜色逐渐加深,这时要及时放入排骨进行翻炒,不然,继续加热白糖就会变成 (填颜色)的物质。(2)小科不小心将鸡蛋壳掉进了装有白醋的杯子里,发现有气泡产生, “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呢 ”他询问爸爸。爸爸提供了下表资料,小科对照资料后对爸爸说:我认为肯定不是二氧化氮和氯气。你认为小科推测的理由是 。气体名称 特 点二氧化氮 比空气重, 棕红色, 有刺激性气味, 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 无色, 不支持燃烧氧气 比空气重,无色, 支持燃烧氯气 比空气重, 黄绿色, 有强刺激性, 支持燃烧氮气 比空气略轻, 无色, 常用作保护气体, 不支持燃烧氢气 气体中最轻,无色, 可燃, 易爆(3)小科和爸爸继续探究探究一:他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杯子中,看到木条立即熄灭。探究二:他把产生的气体倒入如右图处于平衡状态的简易天平的B端,发现B端下沉。①根据探究一,小科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 和 。②根据探究二,小科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 ,理由是 。(4) 小科又将一些白色粉末倒进一个气球内,并在一个透明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带有酸味的无色液体,然后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上,最后将气球内的粉末抖落到瓶中,气球竟慢慢“吹”大了。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白色粉末可能是 ,无色液体可能是 ,这种变化属于 ,此时气球里面的气体判断最有可能是 ,取下气球并扎紧口子,放手后气球会 (填“往上飞”或“往下落”),理由是 。8.(2024六下·罗湖期末)小科在学完“物质的变化”后,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灭火器(如右图所示)。瓶中装有液体A无色有酸味;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 B。将瓶子倒转,打开开关,喷口 C处就能喷出灭火的气体。(1)无色液体A和白色粉末B均是课堂探究实验中使用过的材料,则A是 (填“水”“白醋”或“碘液”), B 是 (填“淀粉”“小苏打”或“食盐”),喷口C喷出的气体是 。(填“氧气”“二氧化碳”或“氮气”)(2)A和B混合后从喷口C处喷出的气体倒入装有一高一矮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3所示,发现 (填“高”或“矮”)的蜡烛先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具有什么特点(至少举出两个) (3)该实验中A和B混合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请你举出生活中属于该变化的例子:(至少举出两个) 。9.(2024六下·罗湖期末)学校图书馆陆续对社会公众开放,图书管理员急需一批登高梯,用来整理高处的书籍,号召同学们一起来制作登高梯。登高梯必须保证站立、结实稳固,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的要求,同时还要尽量达成节省材料、整体美观等特点要求。(1)根据任务要求,登高梯必须达到的条件是 ,此外还有一些要求是 (填写序号)①保证站立 ②节省材料 ③美观 ④承受一定的质量(2)小明在制作登高梯模型的时候,发现原先的设计有问题,他应该 ( )A.放弃制作B.仍按原设计制作C.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按修改后的设计进行制作(3)某小组做好模型后,对模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项目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顶端承重 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得分 3 1 3 3 2 3 2①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登高梯的 较弱。同时发现登高梯的高度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通过 (填“减少底部重量”“降低高度”“增加轮子”)的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②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登高梯的抗震能力较强,原因是该登高梯的结构采用了 结构(填“三角形”或“四边形”),且在结构上能做到 (填“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10.(2024六下·巴音郭楞蒙期末)探探和究究学习了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后,进行了以下的一系列实验,并思考了一些问题。(1)【探究实验】她们进行了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的实验。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让小苏打与白醋接触。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如图所示:实验用的物质中,小苏打和白醋都有的特点是____(填选项前序号)。A.无色 B.液体C.无气味 D.能溶解在水中(2)上面的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不包括____(填选项前序号)。A.塑料袋鼓起来 B.听到嗤嗤声C.小苏打变少 D.密封袋摸起来有点热(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证据包括____(填选项前序号,多选)。A.产生大量气泡 B.听到嗤嗤声C.小苏打变少 D.塑料袋鼓起来(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这种气体的特点是____。A.支持燃烧 B.不支持燃烧 C.比空气重 D.无色(5)接着探探和究究进行了蜡烛燃烧的实验。如图a所示,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6)如图b所示,再将一只白瓷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杯,发现它的底部变 ,说明有 生成。(7)【实验反思】探探和究究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均是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判断依据是 。11.(2024六下·单县期末)为了探究厨房里的物质变化,小科同学在厨房里做了系列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回答下列问题。(1) 小科发现铁锅生锈了,关于铁生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A.用手触摸铁锅生锈的部位,感觉表面比铁粗糙B.铁生锈后变成的铁锈导电性发生了改变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2)为了避免铁锅生锈,小科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①使用后洗净、擦干②用完锅后,用湿抹布盖住③洗净擦干再抹一点食用油A.①③ B.②③ C.①②(3)小科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A.冒气泡 B.杯壁变凉 C.杯壁变热(4)小科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沿着烧杯壁缓慢倾倒(如图),我们能观察到甲、乙两支蜡烛,先熄灭的是 蜡烛。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证明该气体是 气体。(5)小科把白糖放在金属勺中后放到火上加热,会看到____。A.白糖无任何变化B.白糖先变成液态,最后变成黑色物质C.加热后的黑色物质仍然是白糖(6)小科把紫甘蓝叶放入白醋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现紫甘蓝叶会____。A.呈现蓝色 B.呈现红色 C.无明显变化(7)下列颜色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A.虾煮熟后变红B.切开后的苹果慢慢变色C.清水中加入酱油,水颜色变深(8)判断化学变化最根本的依据为是否____。A.产生沉淀 B.改变颜色 C.产生新物质12.(2024六下·武胜期末)小明发现每次自己洗了炒菜的铁锅后,锅就生锈了,而爸爸和妈妈洗锅后却不生锈。为探究铁锅生锈的原因,小明观察并对比了爸爸妈妈和自己洗锅的区别,记录如下表。 爸爸洗铁锅 妈妈洗铁锅 小明洗铁锅洗锅方法 洗洁精洗净后,直接在锅上涂花生油 洗洁精洗净后,擦干水分 洗洁精洗净后,锅内留有水渍是否生锈 不生锈 不生锈 生锈(1)爸爸将锅洗净后直接在锅上涂花生油,铁锅不生锈,是因为涂在上面的油能很好地防止铁锅与 接触。(2)妈妈将锅洗净后擦干水分,铁锅不与 接触,因此铁锅不生锈。(3)小明将锅洗净后,锅内留有水渍,铁锅生锈了。这是因为铁锅和锅内留有的水以及 接触,铁锅中的铁发生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铁锈。(4)小明的观察实验证明,铁锅生锈与 和 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13.(2024六下·江源期末)下面是某科学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请阅读、分析实验方案并结合课堂上做过的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序号 1 2. 3. 4实验装置实验方法 将铁钉浸没在食用油中 将铁钉浸没在几乎不含空气的凉开水中并密封 将铁钉置于空试管中 将平支铁钉浸没在自来水中(1)实验中1号试管内将铁钉浸没在食用油中的目的是 ( )。A.将铁钉与空气和水隔绝B.观察铁钉在食用油中是否会变颜色C.观察铁钉在食用油中是否产生沉淀物(2)如果一星期后观察四根铁钉的变化,能发现____号(只写序号)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最多。该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在____。A.钉尖处 B.钉帽处 C.空气和水接触处(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 )是使铁生锈的原因。A.食用油 B.水 C.水和空气(4)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有那些 (任写两点)① ② 14.(2024六下·萧山期末)生活中物质的变化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把泡腾片直接放到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喝起来有种喝汽水的感觉。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制作冰糖葫芦一般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却四个步骤。(1)如图所示,把VC泡腾片投入水中,将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发现下方的蜡烛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该气体具有 、 的性质。(2)根据这种气体的特征进行检索,这种气体最有可能是物质名称 颜色 气味 可燃性 轻重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氧气 无色 无味 能帮助燃烧 比空气重氢气 无色 无味 能燃烧 比空气轻氮气 无色 无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轻(3)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与____混合产生的气体有相同的性质。A.小苏打和水 B.食盐和白醋C.小苏打和白醋 D.食盐和水(4)在紫甘蓝上滴加 VC泡腾水,发现它变成了红色,将紫甘蓝浸泡在____中,它也会变红色。A.清水 B.肥皂水 C.白醋 D.小苏打溶液(5)制作冰糖葫芦时,把白糖与水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后,水明显变少,这是因为水变成了____。A.糖浆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冰(6)加热白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____不属于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A.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糖 B.液态白糖变焦黄C.冒出浓烟· D.勺子里残留黑色物质(7)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冒出细小密集的气泡,冒泡说明____。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C.白糖变成了碳 D.固态的白糖变成了气态(8)食物进入我们体内,经历复杂但平稳的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15.(2024六下·萧山期末)神秘宇宙大揭秘科技馆内空间感十足的星球模型唤醒了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无尽畅想,六年级同学准备借助模型对浩瀚神秘的宇宙进行探索。(1)为了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同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并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如果将长纸带的最左边标记为0,在每个折痕处(包括两条纸带的连接处)依次标记数字,纸带的最右端应标记为 。(2)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49600万千米,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22800.万千米,如果把海王星的位置标记在上述长纸带45的折痕处,那么火星应该标记在____。A.折痕22 附近 B.折痕23 附近C.折痕2附近 D.折痕0-1 之间(3)分析八颗行星在纸带上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____。A.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均匀B.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均匀C.地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D.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近的行星,与邻近行星的距离远(4)为了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大小关系,同学用橡皮泥来制作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是____.A.地球B.水星C.火星D.木星(5)如图1所示,当b移动到离a很近的位置,此时模拟的是____的现象。A.日偏食 B.日全食 C.日环食 D.月全食(6)如图2所示,当月球运行到 (填序号)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发生日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的,这可以证明 (填名称)是球形的。(7)如图3所示,用橡皮泥、米粒、胶水等制作了银河系模型,米粒用来模拟银河系中的____。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8)制作银河系模型时,用胶水将米粒固定,可以使米粒不掉落。那么把这些星星“固定”在银河,系中最主要的力量是____.A.星星间相互的引力 B.太阳的引力C.银河系中心巨大的引力 D.河外星系的引力(9)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还未实现的是____.A.“嫦娥系列”探月卫星 B.“天宫”空间站C.“玉兔号”月球车 D.航天员登陆火星16.(2024六下·萧山期末)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 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1)在国家公园进行生物大搜索时,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A.禁止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B.对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C.把不认识的生物画下来或拍照D.发现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抓来进行研究(2)对于制作国家公园生物分布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A.国家公园生物种类繁多,可以用“图注加编号”的方式绘制B.只要考察国家公园的一小块区域就可推测所有地方的生物分布C.绘制国家公园生物分布图前,一定要实地考察D.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地上、地下、空中分布的生物种类(3)三江源国家公园里有多种植物,按茎的特点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这种分类方法叫____。A.交叉分类法 B.树状分类法 C.二歧分类法 D.统计分类法(4)国宝大熊猫以标志性的黑白毛色为人们熟知,后代与亲代都是黑白毛色,这是生物的____现象。A.遗传 B.变异 C.进化 D.变色(5)考察国家公园时,发现如图所示的动物牙齿,可推测它是____。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啮齿动物(6)穿行在海南热带雨林中,沿途能看到多种奇特的动物,和蚂蚁属于同一类的是____。A.绯胸鹦鹉 B.金斑喙凤蝶 C.穿山甲 D.长臂猿(7)如图所示,在国家公园的一片三叶草丛中,发现了一株“四叶草”。据统计大概10万株三叶草中,会有一株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由于____缘故。A.遗传 B.杂交 C.变异 D.克隆(8)生物学家在考察国家公园时发现____。A.古代生物和现在的生物没有什么区别B.不同时期地球环境不同,生存的生物也不同C.生物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D.研究古生物化石可以精确统计古生物的数量(9)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建立动物精子库 ③建立植物种子库 ④颁布相关法律法规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有人提出“乱砍滥伐国家公园的树木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写出你的理由。 。17.(2024六下·萧山期末)古代瞭望塔模型制作如图所示的瞭望塔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古时候用于观察周围敌情、监视天气、传递信息等,六年统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瞭望塔模型。(1)瞭望塔模型建造的一般过程是____。A.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B.制作——设计—评估和改进——测试C.设计—测试—评估和改进——制作D.测试——评估和改进——设计—制作(2)在瞭望塔模型的设计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____。A.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自己的创意与构想B.既考虑项目的可行性,也考虑安全性C.将模型的高大、美观作为设计的首要目标D.每个成员有明确分工和合理的时间安排(3)建造道望塔撑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____。A.铁人参观B.测试设计的可实施性,避免损失C.工程师的兴趣爱好D.使竞标讲解更加直观(4)在建造瞭望塔模型的过程中,合理的说法是____。A.接口处的胶带越多越好B.模型的尺寸必须要和喜实的塔台一样赢;C.建造暗望塔只需要考虑承重XD.利用框架结构,可以提高模型的牢固程度(5)瞭望塔镇型的性能可以用什么方法测试,请把相关内容连线。抗风能力 用尺子测量模型承重能力 用电风扇吹模型抗震能力 重物压在模型顶端塔台高度 用地震模拟器震动模型(6)要检验避望塔模型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下列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A.设计 B.测试 C.观察 D.评估(7)如果设计的瞭望塔模型没有通过测试,那么接下来最合适的做法是____.A.放弃这项设计活动B.降低设计要求,让自己的设计能通过测试C.找出问题,修改设计,完善作品D.放弃原设计,重新设计一个新的方案(8)中国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科学家是____。A.钟扬 B.马世骏 C.达尔文 D.南仁东(9)“神舟”飞天,“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国各类工程正在加速建设,请再列举我国的两项重大工程。 。18.(2024六下·海盐期末)【物质的变化】(1)右图是用蜡烛加热勺子中的白糖,白糖的形态发生变化的顺序是 (填序号)①糊状 ②黑色固体 ③液态 ④白色固体(2)小科观察勺子的底部,发现勺底被熏黑了,四位同学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小科: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小明:这个现象与蜡烛燃烧实验无关,不用理会C.小红:可以查找蜡烛成分资料,进一步探究黑色的物质是什么D.小刚:可以向老师请教一下,这种黑色物质是什么,如何产生的(3)右图是古代用的油灯,在油灯里放入植物油,点燃灯芯就可以照明,植物油和蜡烛油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4)小科、小明等同学经过讨论后,决定把蜡烛换成油灯,然后把勺子放到油灯火焰的上加热,此时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5)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地沟油为原料,采用新技术生产出来的一种新型燃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效解决了地沟油流入餐桌的问题B.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C.可以缓解化石能源短缺的问题D.航空煤油燃烧只发生了物理变化19.(2024六下·海盐期末)【宇宙】下图是学生在学习宇宙单元过程中所制作的作品,请仔细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制作的是 模型,③号位置模拟的是地球,如果要组成地月系,这个模型里还缺少了 。(2)图乙是在模拟 形成的原因,其中c对应的是图甲中的 。(3) 下列图片与图乙的模拟实验相匹配的是( )A. B.C. D.(4)宇宙中的大多数天体都十分庞大,小科收集了一些恒星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恒星直径接近太阳直径100倍的是(太阳直径为1400000km)( )恒星 大概直径 恒星 大概直径A 室宿二 133 000 000km B 大 角 35 000 000kmC 马腹一 16 800 000km D 天狼星 2 660 000km(5)小科仔细观察了图甲的模型,认为模型存在一定的问题,请你在下面方框中写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6)回忆《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还制作过 模型。2024年4月25日,我国神舟 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贡献。20.(2024六下·海盐期末)【生物的多样性】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对史前动物的骨骼化石进行分类。将蜥龙类恐龙分为主龙类和鳞龙类,其中主龙类包括龟、鳄鱼等,鳞龙类包括喙头蜥等(如下图所示)。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恐龙与现代的蜥蜴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它们的骨骼中都包括脊柱;都有鳞片。有些恐龙具有与鸟类相似的特征,例如:有些恐龙长有羽毛和叉骨。(1)在古代,恐龙和鳄鱼都生活在地球上,科学家发现恐龙和鳄鱼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根据这些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恐龙和鳄鱼都是卵生,所以属于鸟类B.恐龙和鳄鱼有着相似的特征,可能是遗传自同一个祖先的原因C.同一种恐龙的体型大小也可能是不同的D.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恐龙的生存(2)恐龙和蜥蜴的骨骼中都有脊柱,它们属于 动物。有意思的是虽然两者有很多相同点,但蜥蜴却并非由恐龙演化而来,右图中,跟蜥蜴关系最亲近的是 。(3)鸟类的典型特征是身体上长有 。(4)关于古代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恐龙这种古代生物已经灭绝了,但蜥蜴与它有一些相似处B.科学家只能通过化石来研究古代生物C.可以通过化石来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生存环境等D.银杏这种古代生物一直生存到现在(5)湿地是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小科将部分湿地动物分类如右表所示,他分类的依据是( )类别 动物名称甲 燕子 田鼠 鲫鱼 青蛙 蛇乙 蝴蝶 蚯蚓 虾A.是否长有羽毛 B.是否直接生小动物C.是否有脊柱 D.是否用鳃呼吸(6)通过短文和图片中获取的信息,你对鸟类与恐龙的关系做怎样的推测 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解析部分1.(1)B(2)A(3)A(4)C(5)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月球上有环形山、月陆和月海等,没有空气,没有风,昼夜温差较大。月球距离地球38万多千米,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1)设计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最核心的需求是安全需求。成本、美观、功能需求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因摩擦产生高温,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返回舱的材料应格外重视隔热。(2)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为了让建筑更稳固,应该尽量多的用三角形结构。(3)研究表明月球表面地震活跃,为提高月球基地的抗震能力的做法中,合理的是加大底部面积或加大底座质量,在基地底部加入弹簧,提高减震能力,在底部加入滚珠,提高避震能力等。(4)如果在月球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的设计有问题,应该对原设计进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设计建造。(5)把月球基地定在月球南极,是建造过程的选址环节,有关之后的建造顺序,依次是设计→建造→验收→评估。2.(1)C(2)A(3)C(4)C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通过岩石的成因和各种岩石的特征可判断岩石中是否可能出现化石。(1)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龙龙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一具大型动物骨骼,他推测这是一种食肉动物,有着尖尖的牙齿,便于撕咬动物,能支持华华观点。(2)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沉积岩中有砂者、页岩、石灰者、砾岩等。(3)各种生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如图2是圣贤孔子鸟化石,可以观察到孔子鸟前肢有三个大而弯曲的趾爪,可以推测孔子鸟最有可能和啄木鸟一样栖息在树林。(4)A.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选项观点正确;B.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护,有利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选项观点正确;C.物种灭绝后就不会再生了,选项观点错误。3.(1)增加稳定性;助力繁殖(2)生长环境不同(3)建议一:对所有进口的动植物、土壤、种子等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建议二: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1)榕树根系发达,能够在土壤中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增加土壤的粘性和结实度,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的发生,这种根系结构有助于增加稳定性和助力植物的繁殖。(2)水葫芦和榕树的根系之所以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不同。水葫芦适应于水生环境,没有固定根系;而榕树则适应于陆地环境,拥有深入士壤的根系。这种差异反映了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性。(3)外来物种的入侵往往会威胁当地的原有生物物种的生存。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死亡,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要警惕外来物种的入侵,建议一:对所有进口的动植物、土壤、种子等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建议二: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直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4.(1)A(2)C(3)太阳;月球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1)文中出现的天文现象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的日食现象。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流星体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极光是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故选A。(2)日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发生日食时,三种天体的位置关系依次是地球、月球和太阳,故选C。(3)根据日食形成原因分析可知:图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5.(1)B(2)地球;①;远(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2)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如下图所示,模拟日食发生时,③纸片代表太阳,②纸片代表月球,①表示地球,在①上打孔,便于观察,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其中一个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这个纸片就是图中的甲,模拟的是地球,模拟日食形成实验时,月球纸片和观察孔应该高度一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模拟日食形成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日食现象,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不同,月球离太阳近,则会看到日环食现象,月球离太阳远,则会看到日全食现象。6.(1)太阳;月球;地球(2)一条直线(3)月球;太阳;月球没有挡住整个太阳(4)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1)观察中的模拟实验装置,用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纸片代表天体,其中最大圆纸片③代表太阳,最小的圆纸片②代表月球,中等的圆纸片①代表地球。(2)根据日食形成原理,模拟日食形成实验中我们需要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3)月球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挡住整个太阳;月球距离地球稍近时,月球挡住了整个太阳,只能看到月球。(4)从以上实验可知,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7.(1)液态;黑色(2)产生的是无色气体(3)氧气;氢气;氮气;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4)小苏打;白醋;化学变化;二氧化碳;往下落;二氧化碳比空气重(1)把白糖放入锅里进行加热,发现固态白糖先变成液态的糖,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但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然后颜色逐渐加深,这时要及时放入排骨进行翻炒,不然,继续加热白糖就会变成黑色的物质,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2)对照常见气体特征表,推断出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二氧化氮和氣气,因为产生的无色气体。(3)为了验证气体的类型,继续做了如下探究:探究一:他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杯子中,看到木条立即熄灭,探究二:他把气体倒入简易天平的B端,发现B端下沉。根据探究一,判断所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除去二氧化氮和氣气,氧气助燃,氢气能够燃烧,所以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氧气和氢气。②根据探究二,判断所产生的气体比空气中,剩下的气体中,氮气比空气略轻,故排除,所以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氮气,因为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将一些白色粉未倒进一个气球内,并在一个透明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带有酸味的无色液体,然后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上,最后将气球内的粉未抖落到瓶中,气球竟慢慢“吹”大了。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这种白色粉未可能是小苏打,无色液体可能是白醋,两者混合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此时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取下气球并扎紧口子,放手后气球会往下落,理由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8.(1)白醋;小苏打;二氧化碳(2)矮;;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且能灭火(3)化学;蜡烛燃烧;饭菜变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读图可知:(1)无色液体A和白色粉未B均是课堂实验中用过的材料,液体A无色有酸味,是白醋;白色粉末B与无色液体A混合能产生灭火的气体,则自色粉末B是小苏打,喷口C喷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A和B混合后从喷口C处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装有一高一矮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3所示,发现矮的蜡烛先熄灭,该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且能灭火。(3)该实验中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化学变化;生活中属于该变化的例子:如蜡烛燃烧、饭菜变馊变化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9.(1)①④;②③(2)C(3)抗风能力;降低高度;三角形;上小下大建造一座塔台,应该经历的步骒包括:明确建造塔台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定条件下设计塔台模型,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室),实施建设塔台型,测试塔台模型,评估并改进。即:要建立一个高塔模型,通常要经历明确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的过程,让模型趋于完美。(1)根据任务要求,登高梯必须达到的条件是保证站立、承受一定的质量,此外还有一些要求是节省材料、美观。(2)小明在制作登高梯模型的时候,发现原先的设计有问题,得分是2分,他应该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按修改后的设计进行制作。(3)①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登高梯的抗风能力较弱。同时发现登高梯的高度高于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可以通过降低高度的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②)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个登高梯的抗震能力较强,原因是该登高梯的结构采用了三角形结构,且在结构上能做到上小下大。10.(1)D(2)D(3)A;B;D(4)A(5)雾气 (或水雾);水(6)黑;炭黑(7)化学;均有新物质生成(注:答案合理即给分!)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1)探探和究究学习了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后,进行了以下的一系列实验,并思考了一些问题。实验用的物质中,小苏打和白醋都有的特点是都能溶解在水中。故选D。(2)上面的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塑料袋鼓起来,听到嗤嗤声,小苏打变少,用手触摸密封袋,感觉比原来凉。不会观察到密封袋摸起来有点热。故选D。(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证据包括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塑料袋鼓起来,听到嗤嗤声,小苏打变少,用手触摸密封袋,感觉比原来凉。故选ABD。(4)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无色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这种气体的特点是支持燃烧。故选A。(5)接着探探和究究进行了蜡烛燃烧的实验。如图a所示,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雾气 (或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6)如图b所示,再将一只白瓷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杯,发现它的底部变黑,说明有炭黑生成。(7)探探和究究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均是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均有新物质生成。11.(1)C(2)A(3)C(4)甲;二氧化碳(5)B(6)B(7)C(8)C(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小科发现铁锅生锈了,用手触摸铁锅生锈的部位,感觉表面比铁粗糙;铁生锈后变成的铁锈导电性发生了改变;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故选C。(2)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和水分就可以防止铁生锈。为了避免铁锅生锈,小科可以采取的做法是①使用后洗净、擦干和③洗净擦干再抹一点食用油。故选A。(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无色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故选C。(4)小科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沿着烧杯壁缓慢倾倒(如图),我们能观察到甲、乙两支蜡烛,先熄灭的是甲蜡烛。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5)小科把白糖放在金属勺中后放到火上加热,会看到白糖先变成液态,最后变成黑色物质。故选B。(6)小科把紫甘蓝叶放入白醋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现紫甘蓝叶会呈现红色。故选B。(7)虾煮熟后变红、切开后的苹果慢慢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清水中加入酱油,水颜色变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8)判断化学变化最根本的依据为是否产生新物质。故选C。12.(1)空气(2)水(3)空气(4)水;空气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将锅洗净后涂花生油,铁锅不生锈,因为上面的油能很好地防止空气与铁锅接触。(2)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将锅洗净后擦干水分,铁锅不能与水接触,只能与空气接触,因此锅不生锈。(3)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将锅洗净,锅留有水渍,铁锅生锈了。因为铁锅和锅内留有的水和空气接触,铁锅中的铁发生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铁锈。(4)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13.(1)A(2)C(3)C(4)刷漆;电镀(1)通过将铁钉浸没在食用油中,可以有效地阻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与铁钉接触。(2)铁生锈与空气和水分有关。如果一星期后观察四根铁钉的变化,能发现4号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最多。该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在空气和水接触处。(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分和空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在水分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铁容易生锈。(4)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14.(1)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3)C(4)C(5)B(6)A(7)A(8)化学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1)将收集到的气体倒入烧杯,下方的蜡烛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说明该气体比空气重;而且气体倒入烧杯,蜡烛都熄灭了,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2)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3)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也是二氧化碳。(4)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它遇到碱会变成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在紫甘蓝上滴加VC泡腾水,发现它变成了红色,说明VC泡腾水是酸性物质;白醋也是酸性物质,所以将紫甘蓝浸泡在白醋中,它也会变红色。(5)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制作冰糖葫芦时,把白糖与水倒入锅中,用猛火熬20分钟后,水明显变少,这是因为水吸热蒸发变成了水蒸气。(6)加热白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液态白糖变焦黄、冒出浓烟、勺子里残留黑色物质都属于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糖属于物理变化时伴随的现象。(7)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会冒出细小密集的气泡,冒泡说明有气体产生。(8)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人体中也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食物的消化等。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15.(1)47(2)C(3)B(4)D(5)B(6)D;地球(7)A(8)C(9)D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本系统。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每颗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1) 为了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同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并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如果将长纸带的最左边标记为0,在每个折痕处(包括两条纸带的连接处)依次标记数字,纸带的最右端应标记为47(2)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49600万千米,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22800.万千米,如果把海王星的位置标记在上述长纸带45的折痕处,那么火星应该标记在折痕2附近。(3)分析八颗行星在纸带上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均匀。(4)太阳系中的行星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为了研究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大小关系,同学用橡皮泥来制作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5)如图1所示,当b移动到离a很近的位置,此时模拟的是日全食的现象。(6)如图2所示,当月球运行到D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发生日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的,这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7)天空中发光的星星绝大部分都是恒星。如图3所示,用橡皮泥、米粒、胶水等制作了银河系模型,米粒用来模拟银河系中的恒星。(8)制作银河系模型时,用胶水将米粒固定,可以使米粒不掉落。那么把这些星星“固定”在银河,系中最主要的力量是银河系中心巨大的引力。(9)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还未实现的是航天员登陆火星。16.(1)D(2)B(3)C(4)A(5)A(6)B(7)C(8)B(9)D(10)支持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养料等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要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1)A.禁止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正确;B.把不认识的生物画下来或拍照,正确;C.对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正确;D.发现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抓来进行研究,错误;发现不认识的小动物,我们可以画下来或拍照,但是不能捕捉它们。(2)A.国家公园生物种类繁多,可以用“图注加编号”的方式绘制,正确;B.只要考察国家公园的一小块区域就可推测所有地方的生物分布,错误;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要分区域进行考察;C.绘制国家公园生物分布图前,一定要实地考察,正确;D.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地上、地下、空中分布的生物种类,正确。(3)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所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里有多种植物,按茎的特点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这种分类方法叫二歧分类法。(4)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大熊猫后代与亲代都是黑白毛色,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5)食草动物牙齿平整,食肉动物牙齿尖锐锋利。图中的动物牙齿平整,所以可推测它是植食动物。(6)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动物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蚂蚁和金斑喙风蝶属于昆虫,绯胸鹦鹉属于鸟类,穿山甲和长臂猿属于哺乳动物。(7)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大概10万株三叶草中,会有一株长出四片叶子,这是变异现象。(8)A.古代生物和现在的生物没有什么区别,错误;古代生物和现在的生物差异很大;B.不同时期地球环境不同,生存的生物也不同,正确;C.生物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错误;生物进化与遗传和变异有关,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D.研究古生物化石可以精确统计古生物的数量,错误;通过化石只能推测数量,不能精确统计古生物的数量。(9)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0)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植物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养料等,所以乱砍滥伐国家公园的树木会影响动物,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17.(1)A(2)C(3)B(4)D(5)(6)B(7)C(8)B(9)小浪底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兴岛造船基地、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1)制作塔台模型的一般流程是明确要求、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改进。故选A。(2)在瞭望塔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既考虑项目的可行性,也考虑安全性,设计图用正视图和侧视图等多视角展示,有明确的人员分工和清晰的时间安排。(3)建造道望塔撑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设计的可实施性,避免损失。(4)在固定接口的时候,除了要确定牢固之外,还要节省成本,胶带数量不能过多,故A说法错误。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允许工程师以较小规模测试设计而无需直接构建全尺寸的结构,故B说法错误;建造塔台时不仅要考虑承重能力,还要考虑其他多个因素。如结构稳定性、功能性、耐久性、安全、美观性等,故C说法错误。利用框架结构,可以提高模型的牢固程度,故D说法正确。(5)塔台的抗风能力可以通过电风扇吹来测试,承重能力可以通过用重物压在模型顶端来测试,抗震能力可以通过用地震模拟器振动来测试,塔台高度可以通过用尺子测量模型。(6)改革开放后兴建的一些重大工程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目前还在建和已经建成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我国还兴建了和完成了 小浪底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兴岛造船基地、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18.(1)④③①②(2)B(3)都是液体;都能燃烧等(4)油灯与蜡烛谁放出的热量更多 油灯(植物油)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物质吗 (5)D物质的变化可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1)用蜡烛加热勺子历的白糖,白糖会由白色固体融化成液态,持续加热会变成糊状最终成为黑色的固体,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2)A.勺底被熏黑了可能是偶然性的,需要反复实验观察现象,故A合理;B.这个现象与蜡烛燃烧实验无关不用理会错误,实验中任意现象都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故B不合理;C.可以查找蜡烛成分资料,进一步探究黑色的物质是什么,科学中需要探究精神,故C合理;D.可以向老师请教一下,这种黑色物质是什么,科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求助,故D合理。(3)蜡烛油和植物灯油的共同点有:都是液体、都可以燃烧、燃烧都需要灯芯等。(4)把蜡烛换成油灯,然后把勺子放到油灯火焰的上加热,变量是两种不同的燃烧物,他们可以研究油灯与蜡烛谁放出的热量更多 油灯(植物油)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物质吗 等问题。(5)A.地沟油可以用作燃料可以解决了地沟油流入餐桌的问题,故A正确;B.地沟油本身没有用处现在用作燃料可以变废为宝,故B正确;C.地沟油作为燃料可以缓解化石能源短缺问题,故C正确;D.航空煤油燃烧会发生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19.(1)太阳系;月球(2)日食;A(3)A(4)A(5)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星球的大小不对; 星球之间的距离关系不对: 少了月球/小行星带/彗星等: 土显、天王星和海王星少了星环 根据星球直径大小数据, 按比例综小制作: 根据星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数据, 按比例缩小制作 在模型中添加月球/小行星带/彗星的模型: 拾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型上添加星环(6)银河系;十八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所以图甲制作的是太阳系模型,如果要组成地月系,这个模型里还缺少地球的卫星月球。(2)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图乙是在模拟日食形成的原因,c对应的是图甲中的太阳即A。(3)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故选A。(4)太阳直径为1400000km,表格中恒星直径接近太阳直径100倍的是A室宿二,其大概直径为133000000km。故选A。(5)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有:星球的大小不对;星球之间的距离关系不对;少了月球、小行星带、彗星等;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少了星环。改进方法是:根据星球直径大小数据,按比例缩小制作;根据星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数据,按比例缩小制作;在模型中添加月球、小行星带、彗星的模型;给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型上添加星环。(6)在《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还制作过银河系模型。2024年4月25日,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贡献。20.(1)A(2)脊椎;蛇(3)羽毛(4)B(5)C(6)鸟类可能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亲缘关系) 因为鸟的身上有跟恐龙相似的特征,如羽毛、叉骨 ,在图片中,鸟类被包含在恐龙内,说明两者关系亲近每个问题2分,共4分,合理即可给分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根据文字资料和图片我们得出:恐龙和鳄鱼有着相似的特征,可能是遗传自同一个祖先的原因,同一种恐龙的体型大小也可能是不同的,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恐龙的生存。这些都是确定的题干表述;恐龙和鳄鱼都是卵生,但卵生的不一定是鸟类,爬行动物也是卵生,故选A。(2)恐龙和蜥蜴的骨骼中都有脊柱,它们属于脊椎动物。根据图片,跟蜥蜴关系最亲近的是蛇,它们在同一个小圆圈里。(3)鸟类的典型特征是身体上长有羽毛,并且羽毛是中空的。(4)恐龙这种古代生物已经灭绝了,但蜥蜴与它有一些相似处,题干正确;可以通过化石来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生存环境等,题干正确;银杏这种古代生物一直生存到现在,题干正确;科学家可以通过化石、录像、图片、文字记载等多种资料和途径来研究古代生物,题干不正确,故选B。(5)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柱的动物,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脊椎动物是由低等的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小科将部分湿地动物分类如下表所示,他分类的依据是是否有脊柱,故选C。(6)根据短文和图片我猜测:鸟类可能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亲缘关系)。因为鸟的身上有跟恐龙相似的特征,如羽毛、叉骨,在图片中,鸟类被包含在恐龙内,说明两者关系亲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