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5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市2025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威海市高考模拟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贵州省榕江县举办“村超”足球赛,采用“体育+文旅”模式带动了经济发展。2023年赛事期间,全县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据此完成1~2题。
1. “体育+文旅”模式对榕江县的显著影响是
A.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C.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扩大 D.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商业文化取代
2. “村超”走红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旅游服务、直播带货等工作,这反映了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②当地基础设施改善 ③出现逆城市化 ④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回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角,冬季常出现逆温现象。图1示意伊犁河谷位置,图2示意该河谷1月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海拔1600m以下气温垂直分布特征的成因是
A.暖锋过境增温 B.山地阻挡冬季风进入
C.向阳坡受热多 D.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
4.受逆温现象影响,婆罗科努山南坡海拔800m~1600m处
A. 易发生沙尘暴 B.季节性冻土厚度变大
C.利于牲畜越冬 D.农作物成熟时间推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运枢纽逐步从单一的交通功能转变为同时兼顾交通集散、城市开发、商业服务等多重功能。铁路枢纽客流包括交通服务客流、城市开发客流、韧性客流等,其中交通服务客流是指承担城市对外出行需求的客流,城市开发客流是指承担城市内部通勤、购物等交通需求的客流,韧性客流是指面对各种干扰或突发事件 (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时枢纽站点间转移的客流。据此完成5~6题。
5.韧性客流在枢纽运营中的主要作用是
A.提升枢纽客流预测精准度 B.促进枢纽商业的繁荣
C.增强枢纽调节客流的能力 D.提高枢纽的服务等级
6.为提升铁路枢纽的客流承载能力,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强与市内交通衔接 B.降低铁路的客运量
C.建设特色的枢纽建筑 D.控制周边商业发展
海洋热浪是指海洋表面水温在一段时间内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现象,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2014年2 月中下旬太平洋西岸某海域发生了一次海洋热浪(图3),期间在此捕鱼的渔民6:15 (地方时)左右看到日出。据此完成7~8题。
7.此次海洋热浪发生期间,该海域
A.昼长逐渐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C. 日落西北方向 D.地方时 10时桅杆影子朝向西南
8.导致此次海洋热浪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A.受大气运动影响,深层海水上升 B.受低压系统控制,太阳辐射强
C.向北流动的洋流势力增强,输送大量热量 D.受厄尔尼诺影响,暖水在太平洋西岸堆积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 ,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发展迅速。某研究团队发现当温度为 土壤含水率为60%~80%时,适合微生物分解。图4示意东北地区人工林内不同月份的降水量、气温和地下5cm处的土温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9.东北地区人工林内气温高于土温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冠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②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
③林冠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向林内辐射 ④枯枝落叶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10.微生物释放CO 是土壤呼吸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8月份该人工林土壤呼吸作用最强,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含水率较高 B.森林凋落物较多 C.气温达全年最高 D.光照较强
11.为增强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焚烧枯枝落叶 B.增加种植密度 C.加强幼林抚育 D.禁止砍伐老树
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形态相似,能更自然地融入现有环境,无需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即可执行任务。2025年央视春晚“福兮”(图5)的表演,展示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进成果。我国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备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体系,还拥有最大的潜在市场。据此完成12~13 题。
12.我国是人形机器人最大潜在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力量较雄厚 B.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C.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D.承接机器人产业转移
13.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和大规模应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障碍还没有突破 B.制造和维护成本偏高
C.用户担心有使用风险 D.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绿藻多见于淡水,常附着于沉水的岩石和木头,或漂浮在死水表面。研究发现绿藻群聚点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西海岸及其附近岛屿,绿藻面积在暖季可达到 1.9km 。 科学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绿藻爆发点的数量会有所变化。图6示意南极半岛西海岸及其附近岛屿绿藻爆发点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暖季该地区的绿藻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极昼期,近地面风速弱 B.受极地东风影响,降水较多
C.气温升高,冰层融化提供淡水 D.南极环流势力强,增温增湿
15.随着全球变暖,该地区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将会
A.一直增多 B.先减少后增多 C.一直减少 D.先增多后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盐业是江苏省常州市(图7)金坛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盐矿储藏于地下800~1000米,厚度大、夹层少,覆盖面积达60.5km ,开采后的盐穴是建设地下储气库的良好场所。2005年以来金坛区先后建成亚洲首座盐穴储气库和中国首座商业储气库。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利用地下盐穴储气的大容量物理储能技术,其电能转换效率可达96%。2021年9月30日,金坛区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图8示意金坛区盐穴储能发电模式。
(1)分析金坛区建设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优势。 (6分)
(2)说明推广金坛区盐穴储能发电模式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6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潜蚀是指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在地下流水通道中发生的侵蚀、溶蚀作用。陷穴属于潜蚀地貌,是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竖向洞穴。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干湿季分明,旱季长达半年,沟道仅在降雨时才有径流。该干热河谷谷底土层多裂隙,潜蚀地貌发育。研究发现乔木、灌丛、草本三种植被中,灌丛对土壤潜蚀的防治效果最好。图9示意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局部地区陷穴形成过程。
(1)从气候对土壤影响的角度,分析图示干热河谷谷底土层多裂隙的原因。 (4分)
(2)说明该干热河谷陷穴的形成过程。 (6分)
(3)分析当地种植灌丛对土壤潜蚀防治效果最好的原因。 (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城市人工地貌是指城市中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各种高度不同的人工建筑体。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早期,大连市区城市人工地貌面积较小;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城市建筑总量不断增多, 并向垂直空间立体增长;后期,该区域形成了多核心、带状的城市人工地貌。开埠百年来,大连市已发展成为特大港口和旅游城市,但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图10示意大连市区,图11中a、b分别示意不同时
(1)指出早期大连市区城市人工地貌分布的主要特点。 (3分)
(2)分析后期大连市区城市人工地貌呈多核心、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 (4分)
(3)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角度,提出大连市区城市人工地貌建设的合理措施。 (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荷兰启动了三角洲防洪工程(图12),修建了一系列堤坝、水闸等水利设施,这些设施可以阻挡强劲海潮、排放河水、通行船只。随着全球变暖及城镇化扩张,荷兰三角洲地区内涝问题日益突出。
(1)说明荷兰三角洲地区内涝日益严重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近年来,荷兰三角洲地区部分堤坝和水闸被拆除或改用为新型可移动式风暴潮屏障,以恢复自然潮汐。可移动式风暴潮屏障由两个巨大扇形的自动闸门组成,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一旦预测水面的高度超过标准水位3米, 闸门就会自动关闭。图13示意关闭状态的可移动式风暴潮屏障。
(2)与传统固定式大坝相比,指出新型可移动式风暴潮屏障的优缺点。 (4分)
(3)荷兰推行“还地于河”策略,将部分河堤拆除,改为泄洪区。说明该措施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风险。 (6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C 6.A 7.A 8.C 9.D 10.A 11.C 12. B 13. B 14.C 15.D
二、非选择题
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但不得超过该得分点的规定分值。
16.(12分)
(1)位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分);利用现成盐穴,建设工程量小(2分);盐穴储气库(或电站)建设及运营经验丰富,技术安全可靠(2分)。
(2)增加储能空间,有利于增加能源储备(2分);具有调峰作用,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能源供应(2分);电能转换效率高,提高能源利用率(2分)。
17.(14分)
(1)干湿交替的气候,导致土壤反复收缩产生裂隙;;旱季昼夜温差大(或旱季时间长、气温高),蒸发旺盛;雨季降水集中,雨水下渗、侵蚀(溶蚀),促进裂隙发育。(任答其中2点,每点2分,共4分)
(2)水流遇局部隆起地形阻滞,在地势低洼处滞留(2分);土层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侵蚀(溶蚀)(2分);地下径流沿地下通道不断侵蚀(溶蚀),导致地表坍塌形成陷穴(2分)。
(3)当地气候干旱,乔木生长困难,灌丛容易成活(2分);与草本相比,灌丛根系发达,固土力强(2分)。
18.(13分)
(1)分布不均衡(1分),集中于东部港口附近(1分),单核心(或团块状)布局(1分)。
(2)城镇化、人口的快速聚集推动了城市人工地貌的水平扩张(或随着城市功能分区的进一步细化,城市人工地貌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多核心分布(2分);河流、海岸线附近环境优美,道路附近交通便利,城市人工地貌多沿河流、交通线呈带状分布(2分)。
(3)合理控制城市人工地貌的高度和密度(2分);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利用土地(2分);增加公园、广场等生态区,提升城市人工地貌的生态服务功能(2分)。
19.(16分)
(1)极端降水增多,短时强降雨超过排水系统设计容量;海平面上升,导致河口排水受阻;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减少; 城市扩张侵占湿地,自然调蓄能力下降。(每要点2分,任答其中3点得6分)
(2)优点:日常保持河口开放(仅在极端天气关闭),利于保护生态和船只通行;(2分)
缺点:建设和维护成本高。(2分)
(3)生态效益:恢复河流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湿地自然蓄滞洪水,减轻防洪灾害。
社会风险:泄洪区土地利用受限,可能引发居民搬迁矛盾;短期泄洪区洪灾风险增加。(任答其中3点,每点2分,共6分)
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