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5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汉中市2025届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2025届高三新高考全真模拟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截至2024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养老问题突出。图1示意我国某重度老龄化城市市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分布,其中该市有大量民营机构进入养老市场。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当前养老问题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生育观念②人口迁移③环境容量④平均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该市老年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可能为
A.甲B.乙C.丙D.丁
3.大量民营机构进入养老市场可以
A.促进城乡经济发展B.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C.减轻公共养老负担D.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2024年12月30日,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图2)顺利贯通,全长22.13千米,驾车仅需约20分钟即可穿越天山。该隧道是国内在建高速公路中典型的特长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地质环境复杂,且紧邻天山1号冰川和乌鲁木齐水源保护地,生态环保标准极高。天山胜利隧道施工时设置了4处竖井(图3),出渣石料中花岗岩占比最高,其余基本为大理岩、片岩等。据此完成4~6题。
O乌鲁木齐乌拉泊ONA天山胜利隧道乌拉斯台奎先达坂托克录巴伦台阿拉沟QO博斯
4.天山胜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设置竖井的目的有
①降低修建难度②改善作业环境③加快施工进度④用作逃生通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天山胜利隧道修建过程中产生的弃渣较多,弃渣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填筑路基B.用作建筑材料
C.提炼金属D.就地填埋
6.天山胜利隧道通车的影响主要是
A.方便北疆农副产品外运B.促进南疆工业向北疆转移
C.提升公路沿线城市等级D.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压缩空气储能是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山洞等设施中,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发电。近些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的迅猛发展与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密切相关。山东肥城是我国主要的井矿盐生产基地之一,有丰富的盐穴资源。2024年,该地储能重点推进项目达到22个,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的迅猛发展与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密切相关,主要是因为新能源
A.发电不稳定B.发电成本低
C.能量密度高D.清洁可再生
8.山东肥城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灾害较少B.新能源产能大
C.矿井资源丰富D.空气质量优良
河南省春季常出现“暖干”气候背景,但2023年3月却遭遇极端雨雪天气,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研究表明,此次极端天气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暖气流异常活跃及地形密切相关,此次极端天气对当地农业产生较大影响。据此完成9~11题。
9.“暖干”气候背景下河南春季仍出现极端降雪,主要原因是
A.南下冷空气强,暖空气抬升剧烈B.暖湿气流主动北上,水汽输送充足
C.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降水集中D.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稳定性增强
10.此次极端降雪在河南西部强度更大,主要受
A.城市热岛效应影响B.焚风效应影响
C.冷空气堆积滞留影响D.地形抬升影响
11.此次极端雨雪天气对河南省农业的深层影响中,具有较强持续性和扩散性的是
A.积雪融化导致土壤过湿,延缓春播进度
B.低温冻害破坏小麦幼穗,降低结实率
C.交通中断阻断农资运输,影响田间管理
D.大棚垮塌减少蔬菜供应,推高市场价格
面流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面流在斜坡的低洼处汇集成侵蚀能力更强的线状水流,冲刷斜坡洼地,使之形成沟槽,这种沟槽中的线状水流称为洪流,在黄土高原地区较为常见。雨季在洪流作用下,出山口处易形成冲出锥,亦称洪积扇。图4为冲出锥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洪流在沟谷发育过程中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下蚀②溶蚀③磨蚀④侧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3.黄土高原上的洪流沟谷常呈上宽下窄的“勺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岩性差异B.侵蚀强度C.风力大小D.植被盖度
14.黄土高原冲出锥的沉积物特征为
A.分选性、磨圆度好B.有机质含量高
C.由间歇性洪流形成D.层理结构模糊
2025年1月14日,科考队在四川凉山西昌市泸山附近进行地理考察时,发现了大约44个恐龙足迹化石,推测它们生活的时代距今1.45亿~1.25亿年。这些足迹长度范围为15cm至27cm,步幅均匀,形态清晰,初步判断可能属于兽脚类恐龙。结合下面的地质年代表(图5),完成15~16题。
15.该兽脚类恐龙最可能生活在
A.三叠纪B.侏罗纪C.白垩纪D.二叠纪
16.该兽脚类恐龙所在的地质年代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B.脊椎动物开始出现
C.被子植物高度繁盛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势陡峭,水土流失易发,当地侗族人根据海拔落差在密林里构筑层层梯田,在梯田里种植糯稻并养殖鲤鱼和麻鸭,形成“稻鱼鸭系统”。与常规水稻不同,该地糯稻为高秆,水稻出土秆的高度超过150厘米,最高的甚至超过200厘米。然而,不少糯稻品种因没来得及保存而失传。图6示意侗族乡民与高秆糯稻。
(1)说明山地修筑梯田能够减轻水土流失的原因。(6分)
(2)说明该地种植高秆糯稻的好处。(6分)
(3)请为保护该地糯稻品种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曾出现过一年移动100多米的纪录,治理难度大。2024年11月底,经过数十万人40余年不屈不挠搏斗沙海,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工程”实现合拢。该工程目的在于防治沙害、变害为利,而不是要人为消灭沙漠。在“锁边工程”探索中,当地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原则,分类施策科学治沙。其中,且末县治沙人将生长较快、较高的芦苇和生长较慢、较矮的梭梭栽种在一起,有效提高了梭梭的成活率。待梭梭大量成活、大片成型后在梭梭根部附近培育具有“沙漠人参”之称的寄生植物肉苁蓉。图7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路线。
(1)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6分)
(2)分析“芦苇一梭梭—肉苁蓉”相结合的治沙模式的效益。(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体现的地理智慧。(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山火多发的地区,2025年1月,该州洛杉矶山火肆虐近20天,逾1.6万栋建筑和超22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烧毁,美国某天气预报公司预计,此次山火或成为美国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秋冬季节,该地盛行一种叫作“圣安娜风”的季风,它发源于美国西部内陆大盆地,翻越高山,穿过山谷,最终到达沿海地区。干热的“圣安娜风”对加州山火起增强作用,这次山火暴发前后,“圣安娜风”时速超过160千米。洛杉矶2024年10月以来的降雨量只有正常年份降雨量的4%左右。图8为加利福尼亚州地形及“圣安娜风”示意图。
(1)描述“圣安娜风”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洛杉矶本次山火持续时间长、损失惨重的原因。(6分)
(3)有观点认为,极端森林大火与全球气候变暖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请你就这一观点进行论述。(6分)
陕西省2025届高三新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1.【答案】D【解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养儿防老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少年儿童比重降低,导致养老问题突出,①正确;由于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也有大幅度提高,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大幅增加使得养老问题突出,④正确。故选D。
2.【答案】B【解析】结合图示可知,乙行政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密度最大,说明养老需求最大,老年人口密度最大。故选B。
3.【答案】C【解析】大量民营机构进入养老市场可以减少国家财政养老投入,减轻公共养老负担,C正确;但对于城乡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老龄化进程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4.【答案】B【解析】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设置竖井会增加建设难度,①错误;该隧道较长,空气流通速度较慢,设置竖井有利于加快隧道内、外的空气流通,可以有效改善隧道内的作业环境,②正确;设置竖井方便了修建过程中的出渣进料,加快了施工进度,③正确;由图3可知,竖井口高程均较大,不是有效的逃生通道,④错误。故选B。
5.【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隧道出渣石料中花岗岩占比最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硬度与抗压强度大,耐久性强,可以用于填筑路基,实现资源再利用,A正确;弃渣用作建筑材料需要再次加工,成本会提升,B错误;花岗岩、大理岩、片岩中不易形成金属矿,C错误;天山胜利隧道弃渣量较大,若就地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隧道紧邻冰川和水源保护地,就地填埋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A。
6.【答案】D【解析】天山胜利隧道的通车提升了新疆的交通便捷度和通达性,有助于加强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和资源整合,在面临外部经济风险时,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系能够提供更好的应对和缓冲机制,增强整个区域的抗风险能力,D正确;断疆的城市集中在北疆地区,隧道通车也有利于南疆的农副产品运达北疆,所以方便北疆农副产品外运不是其主要影响,A错误;隧道通车不会引起工业自发大规模转移,B错误;城市等级与人口规模等有关系,隧道通车对沿线城市的等级提升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7.【答案】A【解析】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压缩空气储能可以利用新能源多余的电能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储存于高压容器(如地下盐穴、废弃矿井或人工储罐)中,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发电,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故选A。
8.【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山东肥城是我国主要的井矿盐生产基地,有丰富的矿井资源。故选C。
9.【答案】A【解析】“暖干”气候背景下,河南省春季前期气温偏高,空气干燥,强冷空气南下迫使暖空气急剧抬升,暖空气在抬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雪。材料提到“强冷空气南下”,说明强冷空气南下是主要原因,A正确。故选A。
1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西部有伏牛山等山脉,空气遇山地被迫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导致降雪量显著增加,体现了地形对降雪的增强作用,D正确;城市热岛效应不只发生在河南西部,A错误;焚风效应会减少降雪,与题意相反,B错误;冷空气滞留可能延长降雪时间,对强度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11.【答案】B【解析】冬小麦3月一般处于返青—拔节期,幼穗分化对低温极为敏感,极端低温可能直接冻死幼穗,导致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影响最终产量,具有持续性。同时,小麦作为河南主要粮食作物,减产会通过市场供需链扩散至食品加工、储存等环节,B正确。过湿土壤仅暂时延缓(玉米等作物)春播,可通过排涝措施缓解,持续性弱,A错误。随着天气系统过境和除冰(雪)作业不断进行,极端雨雪天气导致的交通中断会逐步恢复,扩散性、持续性有限,C错误。大棚垮塌对蔬菜供应的影响具有局部性和时效性(可通过异地调运平抑价格),对农业的深层影响有限,D错误。故选B。
12.【答案】C【解析】洪流流速快、能量集中,在沟谷发育初期以向下切割为主(下蚀),形成深切的V形谷,①正确;随着沟谷加深,水流向两侧扩展,侧蚀作用增强,逐渐拓宽沟谷,④正确;溶蚀主要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且需要长期稳定的水流作用,洪流为短暂性水流,物理侵蚀占主导,溶蚀几乎可以忽略,②错误;磨蚀是碎屑摩擦沟床和沟壁的过程,一般以冰川作用为主,③错误。故选C。
13.【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以质地疏松的黄土为主,沟谷上下游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岩石硬度差异,A错误;沟谷上部水量相对丰富,且受溯源侵蚀影响,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同时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发生坍塌,导致上部宽度扩大;黄土高原降水总量相对较少,且黄土土质疏松,水分下渗严重,坡面径流不足以维持沟谷全程发育,沟谷下部水量较少,下切和侧蚀作用相对较弱,最终形成上宽下窄的“勺状”,B正确。形成洪流沟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C错误。植被盖度会影响侵蚀程度,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整体较低,沟谷上下游的植被差异不明显,D错误。故选B。
14.【答案】D【解析】冲出锥由洪流抉带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形成,水流在流出山口后流速骤减,搬运能力急剧下降,导致大小颗粒混杂沉积,分选性差,且搬运距离一般较短,磨圆度较差,A错误;黄土高原的洪积扇沉积物以粉砂质黄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差,且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较低,土壤有机质来源有限,因此黄土高原的洪积扇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B错误;题干要求的是“冲出锥的沉积物特征”,而非冲出锥的形成过程或者原因,C错误;洪流搬运过程中能量变化剧烈,导致粗砾石与细泥沙混杂堆积,形成“砾石—泥沙混杂”的特征,此外,间歇性洪流在河口的多次冲击会使层理结构被破坏,整体呈现块状或杂乱无章的结构,D正确。故选D。
15.【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科考人员推测,该兽脚类恐龙生活在距今1.45亿~1.25亿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时期属于白垩纪,C正确。故选C。
1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裸子植物在晚古生代开始出现,中生代极度兴盛且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A正确;脊椎动物出现于晚古生代,B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16分)(1)山地修筑梯田可以降低地表坡度,(2分)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2分)减轻地表流水侵蚀作用(2分),从而减轻水土流失。
(2)“稻鱼鸭系统”中鸭子为了觅食要穿行于稻谷间,高秆水稻能让鸭子自由觅食的同时不伤害稻穗;(2分)山地密林不同于平原地区,常规水稻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很难争取到阳光的照射,高秆糯稻可以在密林的夹缝中尽可能多的争取阳光照射;(2分)更长的秸秆可以用作他用(如将稻秆捆绑起来制作成扫帚等)。(2分)
(3)加强对“稻鱼鸭系统”的保护;建立基因库,保存糯稻种子;扩大宜传,提高保护意识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8.(18分)(1)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大,锁边长度长;(2分)气候干旱,多流动沙丘,防沙植物难以存活;(2分)附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对防沙治沙的财力、物力及科技配套支撑不足。(2分)
(2)芦苇生长较快,可为梭梭挡风、挡强光、固土,提高梭梭成活率,形成不同高度的阻沙屏障;(2分)梭梭根部附近接种培育肉苁蓉可获取经济收益;(2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提高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和持续性。(2分)
(3)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目的在于防治沙害、变害为利,而不是要人为消灭沙漠,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的地理智慧;(2分)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原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地理智慧;(2分)培育肉苁蓉作为锁边植物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让防沙、治沙更持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智慧。(2分)
19.(18分)(1)秋冬季内陆大盆地高气压强盛,西部沿海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驱使风由内陆吹向沿海,形成东北风;(2分)来自内陆的干燥气流翻越高大山脉(内华达山脉)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2分)干热气流顺峡谷穿行(穿越山口),(狭管效应)加大了风速,最终形成“圣安娜风”。(2分)
(2)干热的“圣安娜风”盛行,易引燃植被,引发火灾,且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枯枝落叶多;2024年秋冬季气候干旱,植被、土壤、空气含水量低,植被更易燃;洛杉矶位于森林火灾的下风向,火不易扑灭;洛杉矶人口较多,产业密集,经济发达,山火造成的损失大。(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3)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干旱等异常天气高发;(2分)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增强,森林内部变得干燥,可燃物的积累多,导致林火发生的频率增加、规模变大。(2分)森林燃烧后,土壤升温,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升温;森林燃烧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全球变暖;伴随着火灾后升温,土壤水分下降,森林再生环境更加恶劣,可能导致森林的永久性损毁,气候调节功能减弱,加剧全球变暖。(后3点每点2分,任答1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