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考查中西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瓷器成为西餐用具,并绘有皇冕徽章、狮狗、拉丁古文和阳历
年月等元素,这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再根据“国初教士”可知,这种交融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故选
D项。朝贡贸易主要是指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清对外交往范围
的拓展,故排除B项:中外存在物质交流,但“中外审美意识趋同”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
2B考查国际商品流动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茶叶作为一种中国饮品,在伦敦的咖啡馆出售,此后还出现了
茶馆和茶园,成为社交场所,说明国际商品流动丰富了民众生活,故选B项。材料中提到茶叶“为所有医师所认
可”,但这并不能证明医用功效是茶叶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此外,广告只是强调茶叶的某种特性来吸引顾客,
没有提到“广泛传播”,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中英之间的直接贸易往来情况,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
出“推崇”东方生活方式,故排除D项。
3B考查蒙古西征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夏宫形成了南北中轴线的格局,遗址中出土了龙、凤主题的装饰陶
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元素,而伊利汗国是蒙古帝国在西征后建立的一个政权,即蒙古西征对这一地区
的文化产生了影响,做选B项。虽然夏宫的设计和装饰风格与之前的萨珊旧宫有所不同,但这只是反映了伊利
汗国在文化和建筑上的一种新尝试或变化,不能直接证明中亚本土文化的主导地位动摇,故排除A项:世界文
明在某些方面有共性,但材料并不能体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故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地方政
权与元王朝的关系,数排除D项
4.A考查拿破仑战争对俄国的影响。1812年,我国进行了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普希金通过诗歌表
达了对同胞的亲近和对莫斯科苦难的悲痛,反映出拿破仑战争对俄国民族意识的影响,故选A项。普希金
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他不属于资产阶级,材料也体现不出对沙皇专制体制的反思,故排除B项:诗歌表达了
团结精神,但并未反映“民族统一已成为俄国广大民众的呼声”,故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影响了俄国社会思
想的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5.B考查中国近代图书馆。根据材料可知,巡回文库将图书和教育资源带到偏远地区,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
到图书和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发展,故选B项。材料只是说明巡回文库致力于将教育带到偏远地区,
无法断定其为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且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巡回文库与基层
政府自治权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高等教育普及的情况,故排除D项。
6.A考查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在冀南磁山遗址的80个窑穴内都发现有粮食堆积”“炭化粟”
“许多陶钵、陶碗的底部还发现了粟壳的痕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冀南磁山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地
区,北辛文化属于黄河下游地区,这两处都发现了粮食堆积和粟的痕迹,这可用于印证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占
代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故排除B项:“精耕细作”材料未反
映,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早期农业的耕作方式,故排除D项。
7.B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材料“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殷”“派造要员同往治理”
“要由天子审批任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天子派员以国卿身份去辖制部分地区;新封之
君年轻资浅难当大任而派要员去辅佐:诸侯任命臣僚为卿时,要由天子审批任命。这说明周天子不仅有分封
和重新分配诸侯的权力,还把权力延伸至诸侯国官吏任免的领域,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强化
周天子统治,故选B项。材料并未强调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并不属于垂直管理,故
排除C项:这些举措并非为了维护礼乐制度,故排除D项
8.D考查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根据材料“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唯
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可知,子产不崇尚武力,秉持爱民如子、以宽服民的思想,与之相似的思想是“为政以德”,
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9.B考查汉朝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以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代
田法),这些措施都直接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
项。“解决了腹地人地矛盾问题”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军事打击和
防御,但未实现“对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故排除C项;汉武帝的这些措施通过加强对边器地区的管理、调整
人口分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地方分裂制据的隐患,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消除了”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10.D考查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推广。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素汉时期相比于先秦时期,铁农
具的出土地域明显扩大,这反映了铁制农具使用范围拓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普遍提高,故选D项。“已实现
均衡”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铁农具使用范围的拓展,并不意味若王朝在积极地开拓疆域,更多的
是对广大疆域的治理,故排除B项:材料并术反映冶铁技术的进展,故排除C项。
11.B考查中国古代法律。根据材料“八种权贵人物”“在审判上给予特殊照顾”“官府不得专断”等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法律具有明显的特权色彩,这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的稳定性,加
剧了社会的矛盾与不公,故选B项。“严刑峻法”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唯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
除C项;“儒家的伦理道德”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项。
12.C考查儿品中正制。儿品中正制在施行过程中,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操控,形成了门阀政治,导致“庶族寒
人,无寸进之路”,故选C项。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世家大族通过操控中正评定,学握了官员选拔的大
权,实际上削弱了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故排除A项:“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是九品中正制后期的弊端体
【高二年级5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T-768B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国:选择性必修3第四六单元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末陶瓷鉴赏家陈浏在《淘雅》中指出:“康窑有青花大盘,椭圆而长,长可二尺,宽及尺。盖西
餐所用,颜色美好,笔法工细,为国初教士所特制。或即南怀仁、汤若望之流亚欤?盘中画皇
冕徽章,旁有两翼之狮狗,分攀于其上。载有拉丁古文,阳历年月,吾华业瓷者宜知所取材
焉。”这可用来说明
A.朝贡贸易加快中国传统文化革新
B.清朝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拓展
C.物质交流促使中外审美意识趋同
D.西学东渐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2.1658年9月,《伦敦政治快报》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为所有医师所认可的极佳的中国饮品,
中国人称之为茶(Tcha)…(伦敦)咖啡馆有售。”此后,随着茶的普及,英国出现了专门的茶
馆和茶园,成为社交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并形成了“下午茶”文化。这表明
A.医用功效促使茶叶广泛传播
B.国际商品流动丰富民众生活
C.中英直接贸易往来相对频繁
D.英国市民推崇东方生活方式
3.被称为苏莱曼王座的速忽儿鲁黑曾是伊利汗国的夏营地之一,阿八哈汗(1234一1282年)在位时
开始在此营建夏宫(如下图)。夏宫废弃了萨珊旧宫址东南面的城门,改在南面的城墙上新开了
一扇城门,以形成南北中轴线的格局。此遗址还出土了龙、凤主题的装饰陶砖。这可用于印证

02040m
【高二年级5月月考·历史第1页(共6页)】
25-T-768B
A.伊朗本土文化主导地位动摇
B.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C.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
D.地方政权对元王朝的向心力增强
4.普希金在从莫斯科迁至下诺夫哥罗德后,于1812年创作了《致下诺夫哥罗德的居民们》,他在
诗中向“伏尔加河两岸的子孙”,即这个城市的居民致意:“我们都是亲人!”“我们都是莫斯科
母亲的孩子!”他还将莫斯科的苦难描写为“圣殿被亵渎了”,“阴险的敌人在奸笑,在古老的克
里姆林空塔楼上”。这可用来说明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发展
B.俄国资产阶级反思沙皇专制体制
C.民族统一已成为俄国广大民众的呼声
D.侵略加剧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变革
5.1936年,有学者指出,中国巡回文库通常采用以箱装书的方式(如右图),将图书输送于偏僻
而无图书馆设备之地。与固定图书馆“期待于求教的”理念相比,巡
回文库的核心是读者需求,“迁就于求教的”,将教育的力量“打进农
民的生活”。当时的巡回文库
A.成为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
B.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C.强化了基层政府的自治权
D.得益于高等教育逐步普及
6.据考古发现,在冀南磁山遗址(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的80个窑穴内都发现有粮食堆积,一般
堆积厚度为0.3一2米,有10个窑穴堆积在2米以上,灰坑粮食储存量估计达5万千克。北
辛文化(位于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一个窑穴发现有炭化粟,在该遗址出土的许多陶钵、陶碗
的底部还发现了粟壳的痕迹。这可用于印证
A.黄河中下游是原始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B.中国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已形成
C.精耕细作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D.早期农业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7.西周时期,武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殷”:成王封幼弟叔虞于唐
地,派遣要员同往治理;诸侯自选臣僚为卿时,要由天子审批任命,如“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这些措施旨在
A.协调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B.加强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
C.构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确立和维护贵族的礼乐制度
8.下表是《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的部分记载。与子产思想相似的是
时间
事件
语录
郑国的子国、子耳侵犯蔡国,俘获了
子产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
良公八年(公元前565年)
蔡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欣喜不已
莫大焉。”
子产执政,问然明如何为政,并对然
然明日:“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
寰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
明的观点赞赏不已
之,如鹰鹧之逐乌雀也。”
子产日:“我死,子必为攻。唯有德
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
子产临死前对子太叔的遗嘱
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高二年级5月月考·历史第2页(共6页)】
25-T-768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