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桥北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训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桥北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训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桥北学校
2025届高三第6次模拟训练(5月)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梅者,做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从这个意义上,梅花其实是可以与
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世人爱梅,爱其“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孤高品格,更爱其“冰
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脱俗气质。与大多数花卉“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应时绽放不同,
梅花的美是跨越季节的:初绽时“犹有花枝俏”的灵动,盛开时“香雪海”的磅碍,调零后“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风骨,这份凌寒独放的坚初,在百花中堪称(①)。
然而,梅花的独特不止于品格。从“甲“的花苞微绽,到”的紫英满树,再到
“丙”的落英缤纷,直至“丁”的枝千虬曲,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审美价位。文人画家画
梅,既绘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的野趣,也摹“不要莲松好样儿,般勤自去报春知”
的报春之意:既写“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蓬勃,也吟“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
回竞是谁“的哲思。它不像桃李般争春,却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姿态,在萧
瑟寒冬演绎斋生命的热烈。
风雪之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品格:晴日之下,“日暖香繁巳盛开,游
人襟袖合迟回"是雅致:月夜时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清幽:雨后初霁,“忽
然清气发,散作满林春”是生机。论草木给予文人的意象,梅兰竹菊各有千秋,而梅花“清姿瘦
影”的象征意义,既含“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又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启示,其内涵之丰赡、意
象之多元,在植物世界里(②)。这样的独特性,让梅花在文人笔下始终(③),成
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
1.依次填入文中序号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独树一帜
登峰造极
熠熠生辉
B.与众不同
首屈一指
光彩夺目
C独步天下
出类拔萃
独领风骚
D.别具-一格
名列前茅
璀璨夺目
第1页共12页
2.下列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②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3.文章末尾划线处的空白部分,下列哪-·句是最恰当的()
A而文人赋予草木的精神意象,能与梅花媲美的少之又少
B而草木给予文人的丰富意象,可与梅花相提并论的密寥无几
C而草木中像梅花这样给予文人如此丰富意象的,实为少见
D.而给予文人丰富意象,能与山水相婉美的草木,非梅花莫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系统构建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工程以2025
年为关键节点,确立了五大领域协同推进的总体目标:通过研究阐发、救育普及、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的系统化布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工程通过“研究-教育-保护-创新传播”全链条设计,形成15项重点任务支撑。在学术研究
领域,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建设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
平台,为“两创”提供学术支撑:在教育普及领域,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体系,推动传统文化进教
材、进课堂,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等救材,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创新传播方
式:在文化保护领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运用A虹修复、VR
展示等数字化技术活化文化遗产,如敦煌藏经洞数字复原、三星堆文物虚拟组合:在创新发展
领域,支持文艺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发展“云演艺“云展览”等新业态:在国际传播领
域,依托孔子学院、“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推广中华医药、烹饪、武术等文化符号,讲好中国
故事。这一工程的推进,既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智慧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提。
材料二:
文化主体性与“两个结合”(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系,本质上是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的辩证统一。习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中深刘指出:“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
托,而‘两个结合'则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
从理论维度看,“两个结合”通过双重逻辑巩固文化主体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2页共12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