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同学在研究古代文明的产生时,发现人类最初的文明起源地农业都有一定程度发展,并出现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使用金属工具,这体现出( )
A.文明产生推动农业的出现 B.早期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C.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产生 D.文明产生使分工复杂化
2.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上述举措旨在( )
A.保证公民的政治经济权益 B.改变东方国家的社会形态
C.完善帝国的公共基础设施 D.增强被统治区的文化认同
3.在中世纪英国,农奴子弟因未继承份地而被称为“边地农”或“茅舍农”,依附于领主。从11世纪起,“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口号广为流传,农奴一旦成功逃至城市,并在那里居住满一定年限,便能重获自由身,形成了原领主不能将其抓回的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 )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的需求 B.明确了城市自由民的政治权利
C.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特质 D.契合了西欧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4.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5.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
A.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B.“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崇
C.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D.“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6.下表17至18世纪欧洲部分国家重要科技发明统计(单位:项)。据下表可知,这些科技发明的出现( )
国家 数学 物理 化学 天文学 地学 生物医学
英国 17 20 17 18 8 36
法国 26 14 15 16 10 9
德国 7 5 12 8 5 5
西班牙 0 0 2 0 0 1
荷兰 0 5 2 2 0 1
A.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 B.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迅速发展 D.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
7.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王室试图利用披萨( )
A.消弭贫富分化 B.强化国家认同 C.推广传统美食 D.凸显南部特色
8.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 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 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9.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10.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人直接侵占的地区仅占非洲总面积的3%,到1790年,整个非洲大陆的欧洲居民不超过25000人。但从1881年开始,欧洲瓜分非洲的速度迅速提升,到1914年只剩下两个非洲国家保持独立。这( )
A.加剧了欧美列强殖民地争夺 B.导致了欧洲工业劳动力大量缺失
C.激发了非洲的民族反抗运动 D.促进了非洲奴隶制种植园的发展
11.1913年至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 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 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
12.1930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每个工人都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敏锐的眼睛”为题刊发文章,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学会了射击、游泳、滑雪、跳伞等运动技能。此时,苏联重视体育旨在( )
A.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 B.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D.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3.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从15世纪未到19世纪晚期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向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这一变化根源于( )
A.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B.新经济因素的不断发展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4.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在欧洲,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事实证明( )
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B.主要国家避战政策加速战争爆发
C.经济上的困境促使德日加紧扩张 D.法西斯主义就是世界大战的罪魁
15.下图是1945年创作的时政漫画《碎片的麻烦》。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正在玩着一场拼图游戏。该漫画( )
A.展现了开罗国际会议的全貌
B.凸显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C.体现了两大阵营激烈的较量
D.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实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55分)
16.文明的传承与互鉴(19分)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9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构成要素都包括人、时间和空间,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光荣革命、启蒙运动、《独立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市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时空的联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18.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①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简述联合国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方面“吸取国联的教训”的措施。(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C C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B D
(19分)
(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任答3点得6分)
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4分)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6分)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3分)
17.(14分)示例1:
关键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2分)
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2分)
阐述: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完善。例如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力由上层贵族下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美国内战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俄国、德国、日本相继开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8分)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并逐渐取得对世界的支配和统治地位。(2分)
示例2:
关键词:启蒙运动、《独立宣言》(2分)
观点: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2分)
阐述:17、18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张分权制衡,建立君主立宪制或者民主共和制的国家。这些主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及法国大革命中议会颁布《人权宣言》,两者阐述了启蒙运动中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主张,革命后的美国与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8分)
由此可见,启蒙运动不仅批评旧制度而且提出新社会的政治原则与基本框架,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2分)
(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18.(22分)
(1)相似点: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帝国主义的形成(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都由大国争霸斗争引起;都打着相似的旗号;战后都建立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任答2点得4分)
(2)内容: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及其附庸。(4分)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促进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6分)
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4分)
措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