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男女在墓穴中的位置有时是男左女右,有时是女左男右。而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男左女右逐渐成为定制,且随着时间推移,男性逐渐占据墓穴中心位置。这一变化表明()A.氏族社会走向瓦解B.家庭式劳作方式普遍化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农业发展提升男性地位2表1是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的共同出发点是()表1代表人物墨子孟子韩非主张“兼以易别”“亲亲而仁民”“法不阿贵”A.维护贵族地位B.强化君主专制C.重构社会秩序D.倡导以民为本3.曹魏的城乡市场多以谷物、布帛为交易媒介,至北魏初期仍存在“谷帛为市”现象。同一时期南方多以甘蔗、橘柚、高级奢侈品等换取北方的骆驼等特产。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A租庸调制广泛推行B.时局变动影响商品经济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拉大4.南宋宋慈在《洗冤集录·序言》中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死刑),大辟莫重于初(初始)情,初情莫重于检验·慈四叨桌寄,他无寸长,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之心。”其验尸方法强调“体察人微,以“孝子之心”对待死者。这反映了宋慈的司法实践A.兼顾到法理与人情B.借鉴了西方医学科技C.践行知行合一理念D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5.表2为隋朝微州地区社会情况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微州地区表2记载出处沙坡地杨柳杂木“毋得私伐”,违者照依禁约演戏。乾隆祁门考祥堂等议合文约刘家村因争水源械斗,知府判依古渠分水碑调节。乾隆徽州府街档案道光年间,汪氏宗族划禁垦区,违者逐出族籍。2015年屯溪出土竹山契均A.中央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加强B.人地矛盾尖锐C.自治因素影响乡村社会治理D简人群体活跃6.《资政新篇》提出“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倡议建立类似西方议会的“士民公会”;允许民众通过报纸表达政见;强调“以法法之”,主张制定系统的成文法典,反对连坐酷刑。由此可见,《资政新篇》()A.表达了农民革命的要求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C.引发清廷权力结构变化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7.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申报》发表社论:“今大总统既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上副总统继任之规定,乃黎黄陂(黎元洪)依法就职之根据。”由此可知,该社论意在()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3456>P答案DCBACD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BDAABC1.D根据材料“男左女右逐渐成为定制,且随着时间推移,男性逐渐占据墓穴中心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男性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信息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而非氏族社会的瓦解,排除A项:家庭式劳作方式普遍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明显的阶级分化,排除C项。2.C墨子“兼以易别”主张无差别的爱、打破等级界限:孟子“亲亲而仁民”强调由亲及疏的仁爱,是在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基酬上推己及人:韩非“法不阿费”主张法徘面前人人平等、反对贵族特权。他们的主张虽不同、但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试图通过不同方式重构社会秩序,枚选C项。器子的“兼爱”思想反对等级差别,冲击了贵族统治地位,法家主张打击贵族特权,二者并不维护贵族统治地位,排除A项:强化君主专制权力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墨子和孟子的思想中没有涉及这方而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三人的主张主要是关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秩序方而的,没有直接涉及以民为本,法家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而非以民为本.排除D项。3.B根据材料,曹魏时期“城乡市场多以谷物、布吊为交幼媒介”、北魏初期仍存在“谷帛为市”的现象,同一时期南方“多以甘蔗、橘柚、级侈品换取北方的骆驼、马等特产”可知,当时实物交易取代货币流通,折射出战乱、政权对好彩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商品交换以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直接互换为主,货币功能弱化,故选B项。和庸调制广泛推行是在唐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人口迁移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且不符合江南开发,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史实,排除D项。4.A从材料信息看,米慈在司法验尸工作中强调对狱案要“审之又审”,休现了对法理的重视,即严格按照司法程序和要求来处理案件:又以“孝子之心”对待死者,展现了他对死者的尊重和同情(人情),所以反映了宋慈在司法实践中兼顾法理与人情,故选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与史实,排除;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的主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慈在处理案件时的态度和方法,虽然在验尸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但并非是推动律令的儒家化,因此惟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D项。5.C宗族划禁垦区,体现乡上社会白治;沙坡地化木依禁约处罚,争水源械斗依古渠分水碑调节,说明乡土规则在发挥作用,体现了自治因素在维护乡村治理方面的作用,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政府加强对基层社会控制的信息,排除A项;人地矛盾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群体的彩响,排除D项。6.D材料中“新闻馆”“士民公会”“以法法之”等内容均指向近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民主、法治、舆论监格),尽管未实施、但其理,念超越了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具有时代进步性,符合19世纪中期世界近代化潮流,故选D项。农民革命的核心诉求是土地问题(如《天潮田亩制度》),而《资政新篇》未涉及土地分配,反而主张资本主义改革,与农民阶级利益脱节,排除A项;中国近代化实践始于洋务运动(I860年代),《资政新篇》仅是思想层面的探索,目因太平天国失败未实施,未真正“开启”近代化,排除B项;清廷权力结构变化、与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多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卷·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历史.pdf 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历史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