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印欧人亚欧民族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近代移民现代移民综合探究:民族迁徙的原因、影响和特点AB01古代人口的迁徙印欧人的起源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一、印欧人的迁徙原因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材料1 游牧民族骁勇强悍、性情凶野,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地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3次大入侵》材料2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1)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2)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学会使用马匹和战车(3)受农耕文明富庶的吸引;(4)农耕地区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爱奥尼亚人在公元前两千纪初南下到了希腊地区。公元前1650年前后,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3世纪后期,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和所学,用史实说明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2)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3)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4)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文化、商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及先进制度的确立与扩大。(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其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时间 史实 结果前2C 匈奴扩张大月氏人西迁 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日耳曼人南迁3 — 6C 中国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 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国北方人民南迁 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7C开始 阿拉伯人扩张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1、史实二、亚洲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1: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 ——《世界通史教程》材料2: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实证:2.用史实说明亚洲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世界的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例如: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例如:魏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与民族交融影响:①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大交融②不同文化的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③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④为国家统一和隋唐繁荣奠定基础民族迁徙的原因、方向、影响和特点积极、消极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以后推力(必要+可能)+拉力印欧人亚欧游牧民族农耕世界民族的产生文明的兴起政权的建立文化的发展民族的交融环境变化社会动荡社会转型农耕吸引军事强大技术进步迁徙课后探究:农耕民族的迁徙02近代移民总结:近代迁徙的原因、方向、影响和特点近代人口迁徙主动移民黑人被贩卖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非洲屠杀土著地区开发贸易发展文化交流人种结构华工被迫多角度一、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形式1、原因(1)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西欧各国政府大力支持。(2)西欧移民为了逃避政治迫害,大多逃亡到北美。(3)黑奴贸易把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各个殖民地。(4)为了开拓海外殖民地,西方列强掠卖人口。(5)19世纪末,拉美很多国家都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思考:英国移民澳洲原因?华工出国原因?出+入2、形式(1)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进行开拓。(2)被迫移民,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如进行黑奴贸易。主导者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影响对中国1.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2.传播中华文化。3.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移入地区1.改变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混血人种成为美洲的最大族群。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认同;促进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开发。2.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的建立。对殖民者: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进程。对移出地区非洲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造成非洲近代的贫穷与落后。对世界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地区文化的多元化。多角度三、近代人口跨地域转移的特点分类 特点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受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迁入地 从宗主国向殖地民地和附庸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美洲和大洋洲)迁移方式 欧洲的移民大部分是主动的非洲和亚洲的移民多是被迫规模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影响 引起迁入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带来新的文化认同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推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对“近代美洲族群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解释。特点举例——美洲特点:流向、方式、主居民、分布、数量与范围例美洲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黑人奴隶不断起义,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废奴运动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手段;英美等国一些政治家的长期努力【思考】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2)为生计所迫(3)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03现代移民与文化认同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②工业生产方式确立③交通、通讯发展④跨国公司推动⑤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新兴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产业升级;③跨国公司推动。(1)发达国家①巩固并扩大知识创造、产业升级和经济优势; ②低端制造业转移,低端就业机会减少,产生大量 “非法移民”问题(2)发展中国家 ①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高②人才流失严重(1)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的数量低。(2)人口迁移分布不平衡,主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3)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体力劳动向知识精英转变(4)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上升,发展中国家下降。二战后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20世纪七八年代 中东和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 东欧国家【素养提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三个时期的人口迁移状况做出合理解释提示:1500—1850年,15世纪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欧洲国家大量人口迁入,开始在每周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美洲开发提供了劳动力。1850年—1945年,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加,欧洲殖民者扩大了对美洲的侵略,大量移民涌入。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在亚洲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亚洲人口向美洲的迁移。二战后,全球化进一步法扎,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西欧、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亚非拉地区吸收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素养提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三个时期的人口迁移状况做出合理解释【课堂练习】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2、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 )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A3、下图是德国向美国移民人数变化统计图(单位:万人)。与①时段至②时段数据变化相关的经济因素是( )A.美德殖民争夺激化了矛盾 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C.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 D.德国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D4、1864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及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 )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D.晚清华工出国得到一定的权益维护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