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河口中考历史适应性试题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中国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2.以下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3.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分裂的时代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4.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6.《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 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7.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我国航天员翟志刚乘坐载人飞船实现太空行走的是(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七号 D.神舟十号8.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9.1214年,“无地王”约翰危害到了英格兰贵族集团的利益,贵族便联合起来,武力反抗国王,强迫约翰在1215年签订了《大宪章》,规定国王在没有得到贵族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侵占贵族的利益。这体现了A.国王与贵族间的契约关系 B.君主统而不治的特点C.英格兰对教会权威的挑战 D.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10.如今许多欧洲人的观念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图标是( )11.为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特别发行“体育促进和平”的主题邮票,以彰显体育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该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奥委会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12.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示意图,其反映出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两极格局B.多极化格局C.一超多强D.美、欧、日三足鼎立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13.【古代丝绸之路 】(8分)古代丝绸之路如同历史画卷,如诗如画地展现着其路、其人、其物。材料一材料二 下表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人物 材料三 丝绸之路上,原产于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首饰、橄榄油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其器形、色彩、花纹等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由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怎样的变迁 (2分)(2)据材料二中的“主要事迹”,将上述人物分类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的“路、人、物”,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2分)14.【科技发展】(8分)材料一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2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3 分)15.【文艺复兴】(10分)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一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 这幅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 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2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 分)16.【二战后的世界】(10分)材料 大事年表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二战后的世界”,选取其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史或世界史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5年九年级5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B D D C A C C A C A 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13.(8分)(1) 变迁:从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2) 分类和理由:张骞、甘英、鉴真、玄奘一组,他们是中国人,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吉备真备、马可·波罗为一组,他们都来自外国,学习和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交流。(4分)(3) 认识:丝绸之路是在各朝代不同人物的努力下开通和发展的;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任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14.(8分)(1)新中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发明创造,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3分,言之有理即可)(2)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任意一点2分)(3)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等。(3分,言之有理即可)15.(10分)(1)画家:达·芬奇;精神追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2分)(2)变化: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1分)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了。(1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2分)(3)原因:现代社会的需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立法。(任意一点1分,两点2分)意义: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等。(任意一点2分)16.(10分)评分标准:观点2分,结论2分,论述部分按档次评分6分,共10分。水平等级 论题部分 分值 论述部分 分值 结论 分值4 与题目所给主题相吻合,观点明确,有新意,有思想深度 2分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运用材料中或自己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以上史实 6分 结论总结全文,契合主题 2分3 与题目所给主题相吻合,观点明确 2分 能够围绕观点进行论述,运用了材料中或自己所学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 4分 结论观点鲜明,契合主题 2分2 没有凝练出观点 0分 仅仅摘录材料中的史实,论述与材料主题相关 2分 无结论 0分1 空白卷 0分 没有书写 0分 无结论 0分观点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论述: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为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观点2: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论述: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河口中考历史适应性试题.docx 九年级5月份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