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核心素养目标】语言运用:通过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积累革命题材文学语言表达方式。思维能力:探究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内核,通过对比、设问等思维工具,理解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审美创造:体会“前后照应”“对比”等写作手法的艺术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文化自信:感悟革命者舍生取义的精神品格,结合当代价值观讨论其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与使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品读课题,初识人物1.齐读课题。2.了解人物。(1)回忆谁?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汇报对李大钊的了解。补充资料: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对李大钊的介绍。(2)谁回忆?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时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她对父亲的一生作了回忆,写成了整本回忆录《我的父亲李大钊》。沉入回忆,梳理事件1.回忆录一般都有明显的时间节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哪些事情?2.交流: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的时间节点?3.根据时间节点说说对应的事件。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读着这些回忆,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将关键词写在卡纸上。2.根据学生汇报,老师将关键词分成两类。交流:从两类词语中有什么发现?3.小结:从两类词语中读出了李大钊的两种身份,他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读懂回忆对象——作为父亲的李大钊1.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快速浏览课文,从哪些词句中读到了李大钊身为父亲的慈祥、耐心和对家人的关爱?2.聚焦言行,品读人物形象。(1)学生汇报交流,出示三组对话:自由读一读,看看有怎样的发现?(2)聚焦第一组对话。①说说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2)结合语言背后的意图,读出恰当的语气,练习朗读。(3)同桌分角色读第二、三组对话,说说对语言意图的理解。(4)师生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引导语:父亲每天回来很晚,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我忍不住奇怪地问——听见尖锐的枪声和纷乱的叫喊,我瞪着眼睛问父亲——在法庭上,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抢着说——(5)小结:读着这些文字,你好像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父亲的一言一行都饱含着深深的爱意。(板书:言行)3.延伸拓展,丰富认知。李星华在《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中,也回忆了父亲对我们的教育,看着目录,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读懂回忆对象——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1.迁移方法,体会语句。刚才我们借助人物的言行来读懂了李大钊作为父亲的这些品质,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你从哪一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位革命者的伟大品质?2.聚焦外貌与神态,品读人物形象。(1)学生交流相关语句。(2)出示在法庭上的语句,引导:刚才我们重点关注了父亲的言行,在这一部分我们读到了父亲的——外貌和神态。3.补充查阅的资料,加深理解。(1)看着父亲在法庭上的样子和他此时的神态,你有什么想知道或了解的?(2)课前,同学们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去查阅了资料。根据刚才的提问,请同学们交流你所查阅到的资料。材料一:我读到父亲的样子时,就想知道父亲到底经历了什么,我查到了这样的资料:李大钊从被捕到被害,在狱中度过了22天非人的生活。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各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然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全部指甲。材料二: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甚至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3)有感情地朗读。4.回顾全文,体会李大钊的革命品质。(1)尽管经历残忍的酷刑,李大钊依然平静而慈祥。不仅在法庭上如此,回顾全文内容,在哪些情况下,李大钊也依然如此?(2)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父亲面对工友被捕,面对敌人的凶残与折磨,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依然那么安定与沉着?出示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3)播放影视资料:李大钊生命中最后的影像。(4)情感朗读: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这,就是李大钊心中坚定的信念,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5.写话练习,升华理解。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见了最后一面,父亲当时只是瞅了瞅我们,望了望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父亲心里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六、总结回顾,梳理学法。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感受李大钊的形象?2.我们通过品读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读到了一位如同自己身边的普通的父亲,也读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回忆录在表达上的特点和写法,感受李星华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父亲 革命者外貌 慈祥 沉着神态 耐心 忠诚言行 关爱家人 大义凛然查阅资料 英勇无畏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第三辑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雨天学歌………………………………………………………… (141)扫 雪……………………………………………………… (147)他不让我们随便掐花…………………………………………… (151)临 帖 ……………………………………………………… (153)下 棋 ……………………………………………………… (157)不 怕 鬼………………………………………………………… (162)不当蛀书虫 ……………………………………………………… (166)父亲给我讲的故事 …………………………………………………(170)在滦(luán )河上 …………………………………………………(17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