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练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高考真题演练1.(2024·浙江6月选考)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Ⅰ.C2H6(g)+CO2(g)C2H4(g)+CO(g)+H2O(g) ΔH1>0Ⅱ.C2H6(g)+2CO2(g)4CO(g)+3H2(g)ΔH2>0向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C2H6和3 mol CO2,不同温度下,测得5 min时(反应均未平衡)的相关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400 500 600乙烷转化率(%) 2.2 9.0 17.8乙烯选择性(%) 92.6 80.0 61.8注:乙烯选择性=×100%。A.反应活化能:Ⅰ<ⅡB.500 ℃时,0~5 min反应Ⅰ的平均速率为v(C2H4)=2.88×10-3 mol·L-1·min-1C.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可提高乙烯的产率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n(C2H6)/n(CO2)]投料,平衡后可提高乙烷转化率2.(2024·山东卷改编)逆水气变换反应:CO2(g)+H2(g) CO(g)+H2O(g) ΔH>0。一定压力下,按CO2、H2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1∶1投料,T1、T2温度时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0.5(H2)c(CO2),T1、T2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k1、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B.T1、T2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速率的比值:<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变D.T2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例,可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3.(2023·北京卷)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促进H2O2分解B.密闭烧瓶内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C.铁钉放入浓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D.锌片与稀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H2的产生4.(2023·山东卷改编)一定条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如下:已知反应初始E的浓度为0.10 mol·L-1,TFAA的浓度为0.08 mol·L-1,部分物种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体系中有E存在B.t2时刻,体系中无F存在C.E和TFAA反应生成F的活化能很大D.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为0.08 mol·L-15. (2023·海南卷改编)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C6H5CH2CH3(g)??C6H5CH===CH2(g)+H2(g)。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 t关系B.t2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C.反应进行到t1时,QD.催化剂存在时,v1、v2都增大6.(2022·海南高考)某温度下,反应CH2===CH2(g)+H2O(g) CH3CH2OH(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常数增大B.加入催化剂,平衡时CH3CH2OH(g)的浓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g),CH2===CH2(g)的平衡转化率增大7.有平衡体系:CO(g)+2H2(g) CH3OH(g) ΔH<0,为了增加甲醇(CH3OH)单位时间的产量,应采用的最佳反应条件是(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D.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8.一定温度下,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可逆反应2A(g)+B(g) 3C(g) ΔH=-a 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A)∶c(B)∶c(C)=2∶1∶3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a kJ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9.在1 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发生如下反应:反应1:N2O5(g)===N2O4(g)+O2(g) ΔH=+28.4 kJ·mol-1反应2:N2O4(g) 2NO2(g) ΔH=+56.9 kJ·mol-1现有下列情况: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③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④保持不变;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⑥v正(N2O4)∶v逆(NO2)=1∶2。能表明反应2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10.(2025·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密闭容器中,发生A(g)+B(g) 2C(g) ΔH1和A(g)+B(g) D(g) ΔH2两个竞争反应,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物质C的浓度不变B.升高温度,平衡时体系内D的浓度增大C.反应2C(g) D(g) ΔH=ΔH1+ΔH2D.加入催化剂Ⅱ更有利于D的生成11.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催化剂能有效处理汽车尾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 N2(g)+2CO2(g) ΔH<0,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改变的反应条件为升温B.乙图中温度T2>T1,纵坐标可代表NO的百分含量C.丙图中压强p1D.丁图中a、b、c三点只有b点已经达到平衡状态12.水煤气制乙烯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 C2H4(g)+2H2O(g) ΔH。在压强为0.5 MPa的条件下,2 mol CO和4 mol H2反应,测得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B.X为C2H4(g)的变化曲线,Y为H2O(g)的变化曲线C.压强为1 MPa时,虚线可能为H2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D.Z点H2的转化率约为66.7%13.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1 L的四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以四种不同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容器 起始投料量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kJ甲 2 mol SO2+1 mol O2 a e乙 1 mol SO2+0.5 mol O2 b f丙 2 mol SO3 c g丁 2 mol SO2+2 mol O2 d h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e=g B.a=2b;e>2fC.a>d;e>h D.c+98.3e=196.614.向起始温度相同、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O(g)和1 mol CO(g)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其中一个为绝热容器,另一个为恒温容器。若测得两容器中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正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甲>v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为绝热容器B.NO的平衡转化率:甲>乙C.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压强始终满足p甲>p乙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15.SCl2可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Cl2(g),发生反应:2SCl2(g) S2Cl2(g)+Cl2(g),图中所示曲线分别表示反应在10 min时和平衡时SCl2的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SCl2(g) S2Cl2(g)+Cl2(g)的ΔH<0B.55 ℃,0~10 min,以S2Cl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25 mol·L-1·min-1C.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恒定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82 ℃,若起始时在该密闭容器中充入SCl2、S2Cl2和Cl2各5 mol,则此时v(逆)16.(2025·辽宁省辽阳市高三质量检测)异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异丁醇()脱水制得。异丁醇催化脱水时发生如下反应:反应1(主反应): (异丁烯,g)+H2O(g) ΔH1反应2(副反应):保持压强为100 MPa不变,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V(异丁醇)∶V(N2)=1∶1的混合气体(N2不参与反应),平衡时所得异丁醇的转化率、异丁烯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1为消去反应,反应2为加成反应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1和反应2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100 MPa、200 ℃时,V(异丁醇)∶V(N2)起始比值越小,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越高D.100 MPa、200 ℃时,若起始时将V(异丁醇)∶V(N2)=1∶1改为V(异丁醇)∶V[H2O(g)]=1∶1,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降低二、非选择题17.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1)利用光能和催化剂,CO2和H2O(g)可转化为CH4:CO2(g)+2H2O(g) CH4(g)+2O2(g),如图为在恒温、紫外光照射、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CH4的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①反应开始后的16小时内,在第__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较多。②实验测得当温度高于560 ℃,O2的平均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常用CH4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制取H2:CH4(g)+H2O(g) CO(g)+3H2(g)。下列说法无法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CH4体积分数不再变化b.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d.消耗1 mol CH4的同时消耗3 mol H218.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由丙烷制备丙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如下反应。反应Ⅰ.2C3H8(g)+O2(g) 2C3H6(g)+2H2O(g) ΔH1=-238 kJ/mol反应Ⅱ.2H2(g)+O2(g) 2H2O(g) ΔH2=-484 kJ/mol(1)若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C3H8(g) C3H6(g)+H2(g)的逆反应活化能为a kJ/mol,则正反应活化能为________ kJ/mol。(2)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Ⅰ,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填标号)。A.每断裂1 mol O===O,同时生成4 mol O—HB.ΔH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v正(C3H6)=v逆(C3H6)(3)在恒温条件下,1 mol C3H8(g)发生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C3H8(g) C3H6(g)+H2(g),测得平衡时C3H8(g)和C3H6(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________Kc(B)(填“<”“>”或“=”)。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__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第24练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解析版)高考真题演练1.(2024·浙江6月选考)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Ⅰ.C2H6(g)+CO2(g)C2H4(g)+CO(g)+H2O(g) ΔH1>0Ⅱ.C2H6(g)+2CO2(g)4CO(g)+3H2(g)ΔH2>0向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C2H6和3 mol CO2,不同温度下,测得5 min时(反应均未平衡)的相关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400 500 600乙烷转化率(%) 2.2 9.0 17.8乙烯选择性(%) 92.6 80.0 61.8注:乙烯选择性=×100%。A.反应活化能:Ⅰ<ⅡB.500 ℃时,0~5 min反应Ⅰ的平均速率为v(C2H4)=2.88×10-3 mol·L-1·min-1C.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可提高乙烯的产率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n(C2H6)/n(CO2)]投料,平衡后可提高乙烷转化率答案:D解析:由表可知,相同温度下,乙烷在发生转化时,反应Ⅰ更易发生,则反应活化能:Ⅰ<Ⅱ,A正确;由表可知,500 ℃时,乙烷的转化率为9.0%,可得转化的乙烷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9.0%=0.18 mol,而此温度下乙烯的选择性为80%,则转化为乙烯的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8 mol×80%=0.144 mol,根据方程式可得,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为0.144 mol,则0~5 min反应Ⅰ的平均速率为v(C2H4)==2.88×10-3 mol·L-1·min-1,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反应Ⅰ正向进行,可提高乙烯的产率,C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n(C2H6)/n(CO2)]投料,平衡后CO2转化率提高,C2H6转化率降低,D错误。2.(2024·山东卷改编)逆水气变换反应:CO2(g)+H2(g) CO(g)+H2O(g) ΔH>0。一定压力下,按CO2、H2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1∶1投料,T1、T2温度时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0.5(H2)c(CO2),T1、T2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k1、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B.T1、T2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速率的比值:<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变D.T2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例,可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T1比T2反应速率快,则T1>T2;T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摩尔分数低于T2温度下平衡时;由于起始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达到平衡时CO2和H2的摩尔分数相等。根据分析,T1比T2反应速率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结合反应速率方程知k1>k2,A错误;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0.5(H2)c(CO2),则=eq \f(k1c(H2)c1(CO2),k2c(H2)c2(CO2)),T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摩尔分数低于T2温度下平衡时,则<,B正确;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虽然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物的浓度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改变,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改变,C错误;T2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相当于改变某一反应物的浓度,达到平衡时H2和CO2的摩尔分数不可能相等,故不能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D错误。3.(2023·北京卷)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促进H2O2分解B.密闭烧瓶内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C.铁钉放入浓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D.锌片与稀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H2的产生答案:B解析:MnO2会催化H2O2分解,与平衡移动无关;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与平衡移动有关;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会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大量NO2,与平衡移动无关;加入硫酸铜以后,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与平衡移动无关。4.(2023·山东卷改编)一定条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如下:已知反应初始E的浓度为0.10 mol·L-1,TFAA的浓度为0.08 mol·L-1,部分物种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体系中有E存在B.t2时刻,体系中无F存在C.E和TFAA反应生成F的活化能很大D.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为0.08 mol·L-1答案:A解析:一定条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中,共发生三个反应:①E+TFAA―→F,②F―→G,③G??H+TFAA。t1之后的某时刻,H为0.02 mol·L-1,此时TFAA的浓度仍为0,则表明0.10 mol·L-1 E、起始时的0.08 mol·L-1 TFAA、G分解生成的0.02 mol·L-1 TFA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0.10 mol·L-1 F;在t2时刻,H约为0.08 mol·L-1,TFAA约为0.06 mol·L-1,G约为0.01 mol·L-1,则F约为0.01 mol·L-1。t1时刻,H的浓度小于0.02 mol·L-1,此时反应③生成TFAA的浓度小于0.02 mol·L-1,则参加反应E的浓度小于0.1 mol·L-1,所以体系中有E存在,A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t2时刻,体系中有F存在,B不正确;t=0时TFAA的浓度瞬间为0,表明E和TFAA生成F的反应速率很快,则反应的活化能很小,C不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G全部转化为H和TFAA时,TFAA的浓度才能为0.08 mol·L-1,而G??H+TFAA为可逆反应,所以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一定小于0.08 mol·L-1,D不正确。5. (2023·海南卷改编)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C6H5CH2CH3(g)??C6H5CH===CH2(g)+H2(g)。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 t关系B.t2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C.反应进行到t1时,QD.催化剂存在时,v1、v2都增大答案:A解析: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v t关系,曲线②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 t关系,A错误。6.(2022·海南高考)某温度下,反应CH2===CH2(g)+H2O(g) CH3CH2OH(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正>v逆,平衡常数增大B.加入催化剂,平衡时CH3CH2OH(g)的浓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g),CH2===CH2(g)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答案:C7.有平衡体系:CO(g)+2H2(g) CH3OH(g) ΔH<0,为了增加甲醇(CH3OH)单位时间的产量,应采用的最佳反应条件是(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D.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答案:D8.一定温度下,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可逆反应2A(g)+B(g) 3C(g) ΔH=-a 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A)∶c(B)∶c(C)=2∶1∶3C.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a kJ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答案:D9.在1 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发生如下反应:反应1:N2O5(g)===N2O4(g)+O2(g) ΔH=+28.4 kJ·mol-1反应2:N2O4(g) 2NO2(g) ΔH=+56.9 kJ·mol-1现有下列情况: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③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④保持不变;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⑥v正(N2O4)∶v逆(NO2)=1∶2。能表明反应2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反应中各物质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且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⑤反应1不是可逆反应,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1已反应完全,但不能据此判断反应2是否达到平衡。10.(2025·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密闭容器中,发生A(g)+B(g) 2C(g) ΔH1和A(g)+B(g) D(g) ΔH2两个竞争反应,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物质C的浓度不变B.升高温度,平衡时体系内D的浓度增大C.反应2C(g) D(g) ΔH=ΔH1+ΔH2D.加入催化剂Ⅱ更有利于D的生成答案:D解析:增大压强,A(g)+B(g)??D(g)平衡正向移动,A(g)和B(g)的浓度减小,则A(g)+B(g)??2C(g)的平衡逆向移动,物质C的浓度减小,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A(g)+B(g)??D(g)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体系内D的浓度减小,B错误;由盖斯定律,第二个反应-第一个反应,可得:2C(g)??D(g),则ΔH=ΔH2-ΔH1,C错误;由题图可知,相比催化剂Ⅰ,加入催化剂Ⅱ,A(g)+B(g) 2C(g)的活化能增大,A(g)+B(g) D(g)的活化能降低,则加入催化剂Ⅱ更有利于D的生成,D正确。11.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催化剂能有效处理汽车尾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 N2(g)+2CO2(g) ΔH<0,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改变的反应条件为升温B.乙图中温度T2>T1,纵坐标可代表NO的百分含量C.丙图中压强p1D.丁图中a、b、c三点只有b点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解析:由乙图所示信息可知,T2时反应速率更快,故温度T2>T1,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而纵坐标所示的数值减小,则纵坐标不可能代表NO的百分含量,B错误;由丙图所示信息可知,p2时的反应速率更大,故压强p112.水煤气制乙烯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 C2H4(g)+2H2O(g) ΔH。在压强为0.5 MPa的条件下,2 mol CO和4 mol H2反应,测得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B.X为C2H4(g)的变化曲线,Y为H2O(g)的变化曲线C.压强为1 MPa时,虚线可能为H2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D.Z点H2的转化率约为66.7%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随温度升高,氢气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的ΔH>0,A错误;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2H4(g)和H2O(g)体积分数增大,H2O(g)的体积分数是C2H4(g)的2倍,X为H2O(g)的变化曲线,Y为C2H4(g)的变化曲线,B错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压强为1 MPa时,H2的体积分数减小,C错误;设Z点时生成a mol C2H4(g),列三段式:2CO(g)+4H2(g) C2H4(g)+2H2O(g)起始(mol) 2 4 0 0变化(mol)) 2a 4a a 2a平衡(mol)) 2-2a 4-4a a 2a由题图知Z点时H2(g)与H2O(g)的体积分数相等,则4-4a=2a,a≈0.667,所以H2的转化率约为66.7%,D正确。13.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1 L的四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以四种不同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容器 起始投料量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kJ甲 2 mol SO2+1 mol O2 a e乙 1 mol SO2+0.5 mol O2 b f丙 2 mol SO3 c g丁 2 mol SO2+2 mol O2 d h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e=g B.a=2b;e>2fC.a>d;e>h D.c+98.3e=196.6答案:D14.向起始温度相同、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O(g)和1 mol CO(g)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其中一个为绝热容器,另一个为恒温容器。若测得两容器中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正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甲>v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为绝热容器B.NO的平衡转化率:甲>乙C.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压强始终满足p甲>p乙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答案:B解析:甲为绝热容器,甲中温度高于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逆向移动,会降低NO的平衡转化率,因此乙中NO的平衡转化率高于甲,故B错误。15.SCl2可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Cl2(g),发生反应:2SCl2(g) S2Cl2(g)+Cl2(g),图中所示曲线分别表示反应在10 min时和平衡时SCl2的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SCl2(g) S2Cl2(g)+Cl2(g)的ΔH<0B.55 ℃,0~10 min,以S2Cl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25 mol·L-1·min-1C.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恒定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82 ℃,若起始时在该密闭容器中充入SCl2、S2Cl2和Cl2各5 mol,则此时v(逆)答案:D解析:温度升高,SCl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知该反应的ΔH>0,A错误;55 ℃,0~10 min,SCl2(g)的转化率为50%,v(SCl2)==0.025 mol·L-1·min-1,则v(S2Cl2)=v(SCl2)=0.0125 mol·L-1·min-1,B错误;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全为气体,气体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即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C错误;由题图可知,82 ℃反应达平衡时SCl2的转化率为90%,列三段式:2SCl2(g) S2Cl2(g)+Cl2(g)初始浓度(mol·L-1) 0.5 0 0转化浓度(mol·L-1) 0.45 0.225 0.225平衡浓度(mol·L-1) 0.05 0.225 0.225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20.25,若起始时在该密闭容器中充入SCl2、S2Cl2和Cl2各5 mol,则此时的浓度商Q==116.(2025·辽宁省辽阳市高三质量检测)异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异丁醇()脱水制得。异丁醇催化脱水时发生如下反应:反应1(主反应): (异丁烯,g)+H2O(g) ΔH1反应2(副反应):保持压强为100 MPa不变,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V(异丁醇)∶V(N2)=1∶1的混合气体(N2不参与反应),平衡时所得异丁醇的转化率、异丁烯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1为消去反应,反应2为加成反应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1和反应2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100 MPa、200 ℃时,V(异丁醇)∶V(N2)起始比值越小,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越高D.100 MPa、200 ℃时,若起始时将V(异丁醇)∶V(N2)=1∶1改为V(异丁醇)∶V[H2O(g)]=1∶1,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降低答案:B解析:反应1为醇的消去反应,反应2为烯烃的加成反应,A正确;随着温度的升高,异丁醇的平衡转化率、异丁烯的平衡产率均增大,且异丁烯平衡产率增加幅度远大于异丁醇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幅度,说明反应1正向移动,为吸热反应,反应2逆向移动,为放热反应,B错误;反应1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反应2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压强不变,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200 ℃时,V(异丁醇)∶V(N2)起始比值减小,相当于减小异丁醇投料,使得反应物分压减小,则相当于在原有平衡基础上反应1正向移动而反应2逆向移动,导致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增大,C正确;100 MPa、200 ℃时,若起始时将N2换成H2O(g),则增加水的浓度导致反应1逆向移动,使得平衡时异丁烯的产率降低,D正确。二、非选择题17.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1)利用光能和催化剂,CO2和H2O(g)可转化为CH4:CO2(g)+2H2O(g) CH4(g)+2O2(g),如图为在恒温、紫外光照射、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CH4的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①反应开始后的16小时内,在第__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较多。②实验测得当温度高于560 ℃,O2的平均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常用CH4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制取H2:CH4(g)+H2O(g) CO(g)+3H2(g)。下列说法无法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CH4体积分数不再变化b.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d.消耗1 mol CH4的同时消耗3 mol H2答案:(1)①Ⅱ ②催化剂失去活性 (2)c18.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由丙烷制备丙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如下反应。反应Ⅰ.2C3H8(g)+O2(g) 2C3H6(g)+2H2O(g) ΔH1=-238 kJ/mol反应Ⅱ.2H2(g)+O2(g) 2H2O(g) ΔH2=-484 kJ/mol(1)若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C3H8(g) C3H6(g)+H2(g)的逆反应活化能为a kJ/mol,则正反应活化能为________ kJ/mol。(2)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Ⅰ,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填标号)。A.每断裂1 mol O===O,同时生成4 mol O—HB.ΔH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v正(C3H6)=v逆(C3H6)(3)在恒温条件下,1 mol C3H8(g)发生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C3H8(g) C3H6(g)+H2(g),测得平衡时C3H8(g)和C3H6(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________Kc(B)(填“<”“>”或“=”)。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__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答案:(1)(a+123) (2)CD (3)①= ②解析:(2)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反应时每断裂1 mol O===O,必然同时生成4 mol O—H,不能据此说明反应达到平衡;ΔH仅与方程式系数有关,方程式不变,ΔH不变,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3)②设C点时C3H8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三段式: C3H8(g) C3H6(g)+H2(g)1 0 0x x x1-x x x由题图可知,C点时C3H8(g)和C3H6(g)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1-x=x,解得x=0.5,则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1.5 mol,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 MP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