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练 电离平衡(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练 电离平衡(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练 电离平衡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新课标卷)常温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δ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M表示δ(CHCl2COO-)~pH的变化关系
B.若酸的初始浓度为0.10 mol·L-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c(H+)=c(CHCl2COO-)+c(OH-)
C.CH2ClCOOH的电离常数Ka=10-1.3
D.pH=2.08时,=
2.(2023·浙江1月选考)甲酸(HCO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3N,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pH关系如图(已知甲酸Ka=1.8×10-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成分R3N在水中存在平衡:R3N+H2OR3NH++OH-
B.pH=5的废水中c(HCOO-)∶c(HCOOH)=18
C.废水初始pH<2.4,随pH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R3NH+作用的HCOO-数目减少
D.废水初始pH>5,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H+形态存在
3.(2023·湖北卷)H2L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pKa1=7.46,pKa2=12.4。常温下构建Fe(Ⅲ) H2L溶液体系,其中c0(Fe3+)=2.0×10-4 mol·L-1,c0(H2L)=5.0×10-3 mol·L-1。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δ(x)=,已知lg 2≈0.30,lg 3≈0.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1时,体系中c(H2L)>c([FeL]+)>c(OH-)>c(HL-)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L2-
C.L2-+[FeL]+[FeL2]-的平衡常数的lg K约为14
D.当pH=10时,参与配位的c(L2-)≈1.0×10-3 mol·L-1
4.(2022·浙江6月选考)25 ℃时,苯酚(C6H5OH)的Ka=1.0×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等pH的C6H5ONa和CH3COONa溶液中,c(C6H5O-)>c(CH3COO-)
B.将浓度均为0.10 mol·L-1的C6H5ONa和NaOH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均变大
C.25 ℃时,C6H5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测得pH=10.00,则此时溶液中c(C6H5O-)=c(C6H5OH)
D.25 ℃时,0.10 mol·L-1的C6H5OH溶液中加少量C6H5ONa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5.(2022·全国乙卷)常温下,一元酸HA的Ka(HA)=1.0×10-3。在某体系中,H+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c总(HA)=c(HA)+c(A-),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Ⅰ中c(H+)=c(OH-)+c(A-)
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c(HA)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c总(HA)之比为10-4
6.(2022·辽宁高考)甘氨酸(NH2CH2COOH)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25 ℃时,NHCH2COOH、NHCH2COO-和NH2CH2COO-的分布分数
与溶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氨酸具有两性
B.曲线c代表NH2CH2COO-
C.NHCH2COO-+H2ONHCH2COOH+OH-的平衡常数K=10-11.65
D.c2(NHCH2COO-)<c(NHCH2COOH)·c(NH2CH2COO-)
7.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氨水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离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eq \f(c(OH-)·c(NH),c(NH3·H2O))不变
C.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亦增大
D.Kw随氨水浓度减小而减小
8.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浓度的醋酸和硫酸相比,醋酸的导电性弱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B.用等pH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盐酸,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
C.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倍数后与足量镁反应,醋酸产生氢气多
D.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增大
10.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OH-。若要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NH4Cl固体 ②加硫酸 ③加NaOH固体 ④加水 ⑤加热 ⑥加少量MgSO4固体
A.①②③⑤ B.④⑥
C.③ D.③⑤
11.(2025·河池市高三联考)亚磷酸(H3PO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弱酸。常温下,向100 mL 0.5 mol·L-1 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所有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OH[pOH=-lg 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HPO3属于正盐
B.H3PO3的Ka1=1×10-6.6
C.当pH=4时,c(HPO)=c(H3PO3)
D.水的电离程度:a>b
12. pH=12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 mL,分别稀释至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10B.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完全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D.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减小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常温下,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c(SO)=2c(NH)
14.MOH和ROH是两种一元碱,常温下其水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前,c(ROH)=10c(MOH)
B.稀释前的ROH溶液与等体积pH=1的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在X点时,由H2O电离出的c(H+)相等,c(M+)=c(R+)
D.等体积、等浓度的MOH溶液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l-)>c(M+)>c(OH-)>c(H+)
15.电解质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用0.100 mol·L-1的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②代表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
B.在相同温度下,P点水电离程度大于M点
C.M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 mol·L-1
D.N点溶液中:c(K+)>c(OH-)>c(CH3COO-)>c(H+)
16.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酸 HX HY HZ
浓度/(mol·L-1) 0.12 0.2 0.9 1 1
电离度 0.25 0.2 0.1 0.3 0.5
电离常数 Ka1 Ka2 Ka3 Ka4 Ka5
A.从HX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低,电离度越大,且Ka1>Ka2>Ka3
B.室温时,若向HZ溶液中加水,则Ka5变小,若加少量盐酸,则Ka5变大
C.含等物质的量的NaX、NaY和NaZ的混合溶液:c(Z-)D.Ka5>Ka4>Ka3
17.向两个锥形瓶内各加入0.24 g镁条,塞紧橡胶塞,然后用注射器分别注入10 mL 2 mol·L-1的盐酸、10 mL 2 mol·L-1的醋酸,测得锥形瓶内压强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表示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c、d表示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a、d曲线表示盐酸,b、c曲线表示醋酸
C.反应开始时醋酸的反应速率大于盐酸的速率
D.反应全部结束时,醋酸放出的气体物质的量多
18.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了解它的存在形式。
(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化学式 HF H2CO3 H2S
电离常数Ka(25 ℃) 7.2×10-4 Ka1=4.4×10-7Ka2=4.7×10-11 Ka1=9.1×10-8Ka2=1.1×10-12
①写出H2S的Ka1表达式:__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NaF、Na2CO3、Na2S,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③将少量H2S通入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用0.100 mol·L-1盐酸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甲所示。
①a点所示的溶液中:c(NH3·H2O)____c(Cl-)(填“>”“<”或“=”,下同)。
②b点所示的溶液中:c(Cl-)____c(NH)。
③室温下pH=11的氨水与pH=5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____________。
(3)二元弱酸H2A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H2A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________。
第26练 电离平衡(解析版)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新课标卷)常温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δ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M表示δ(CHCl2COO-)~pH的变化关系
B.若酸的初始浓度为0.10 mol·L-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c(H+)=c(CHCl2COO-)+c(OH-)
C.CH2ClCOOH的电离常数Ka=10-1.3
D.pH=2.08时,=
答案:D
解析:随着pH的增大,CH2ClCOOH、CHCl2COOH浓度减小,CH2ClCOO-、CHCl2COO-浓度增大,—Cl为吸电子基团,CHCl2COOH的酸性强于CH2ClCOOH,即Ka(CHCl2COOH)>Ka(CH2ClCOOH),δ(酸分子)=δ(酸根离子)=0.5时的pH分别约为1.3、2.8,则两种酸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CHCl2COOH)≈10-1.3,Ka(CH2ClCOOH)≈10-2.8。根据分析,曲线M表示δ(CH2ClCOO-)~pH的变化关系,A错误;根据Ka(CHCl2COOH)=,初始c0(CHCl2COOH)=0.10 mol·L-1,若溶液中溶质只有CHCl2COOH,则c(CHCl2COO-)=c(H+)≈=10-1.15 mol·L-1,但a点对应的溶液中c(H+)=0.1 mol·L-1,说明此时溶液中加入了酸性更强的酸,根据电荷守恒,c(H+)>c(CHCl2COO-)+c(OH-),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C错误;电离度α=,n始=n电离+n未电离,则α(CH2ClCOOH)=δ(CH2ClCOO-),
α(CHCl2COOH)=δ(CHCl2COO-),pH=2.08时,δ(CH2ClCOO-)=0.15,δ(CHCl2COO-)=0.85,D正确。
2.(2023·浙江1月选考)甲酸(HCO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3N,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pH关系如图(已知甲酸Ka=1.8×10-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成分R3N在水中存在平衡:R3N+H2OR3NH++OH-
B.pH=5的废水中c(HCOO-)∶c(HCOOH)=18
C.废水初始pH<2.4,随pH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R3NH+作用的HCOO-数目减少
D.废水初始pH>5,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H+形态存在
答案:D
解析:活性成分R3N中N能与水电离出的H+形成配位键,因此在水中存在平衡:R3N+H2O??R3NH++OH-,A正确;pH=5的废水中,c(H+)=10-5 mol·L-1,根据甲酸Ka==1.8×10-4,得===18,B正确;废水初始pH<2.4,随pH下降,c(H+)增大,电离平衡HCOOH??HCOO-+H+逆向移动,甲酸的电离被抑制,c(HCOO-)减小,与R3NH+作用的HCOO-数目减少,C正确;废水初始pH>5时回收率小于10%,说明吸附在树脂上的甲酸根较少,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D错误。
3.(2023·湖北卷)H2L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pKa1=7.46,pKa2=12.4。常温下构建Fe(Ⅲ) H2L溶液体系,其中c0(Fe3+)=2.0×10-4 mol·L-1,c0(H2L)=5.0×10-3 mol·L-1。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δ(x)=,已知lg 2≈0.30,lg 3≈0.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1时,体系中c(H2L)>c([FeL]+)>c(OH-)>c(HL-)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L2-
C.L2-+[FeL]+[FeL2]-的平衡常数的lg K约为14
D.当pH=10时,参与配位的c(L2-)≈1.0×10-3 mol·L-1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pH=1时c([FeL]+)=1.0×10-4 mol·L-1,此时H2L几乎不电离,c(H2L)约为5.0×10-3 mol·L-1,由Ka1==10-7.46可得c(HL-)=5.0×10-9.46 mol·L-1,pH=1时c(OH-)=10-13 mol·L-1,因此这四种粒子的浓度大小为c(H2L)>c([FeL]+)>c(HL-)>c(OH-),A错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当[FeL2]-与[FeL]+分布分数相等时(浓度均为1×10-4 mol·L-1),K=,此时体系的pH=4,===10-3.46,===10-8.4,则可认为此时体系中c(H2L)≈c0(H2L)=5.0×10-3 mol·L-1,Ka1·Ka2=,代入数据可以计算溶液中c(L2-)=5.0×10-14.86,则该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16,即lg K≈14,C正确;根据图像,pH=10时溶液中主要的含Fe物种为[FeL3]3-和[FeL2(OH)]2-,其分布分数均为0.5,因此可以得到c([FeL3]3-)=c([FeL2(OH)]2-)=1×10-4 mol·L-1,此时形成[FeL3]3-消耗了3×10-4 mol·L-1的L2-,形成[FeL2(OH)]2-消耗了2×10-4 mol·L-1的L2-,共消耗了5×10-4 mol·L-1的L2-,即参与配位的c(L2-)≈5×10-4 mol·L-1,则溶液中剩余含L的物种的总浓度为4.5×10-3 mol·L-1,当pH=10时,可计算==10-2.4,==102.54,故在pH=10时HL-的含量最大,故B、D错误。
4.(2022·浙江6月选考)25 ℃时,苯酚(C6H5OH)的Ka=1.0×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等pH的C6H5ONa和CH3COONa溶液中,c(C6H5O-)>c(CH3COO-)
B.将浓度均为0.10 mol·L-1的C6H5ONa和NaOH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均变大
C.25 ℃时,C6H5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测得pH=10.00,则此时溶液中c(C6H5O-)=c(C6H5OH)
D.25 ℃时,0.10 mol·L-1的C6H5OH溶液中加少量C6H5ONa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答案:C
5.(2022·全国乙卷)常温下,一元酸HA的Ka(HA)=1.0×10-3。在某体系中,H+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c总(HA)=c(HA)+c(A-),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Ⅰ中c(H+)=c(OH-)+c(A-)
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c(HA)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c总(HA)之比为10-4
答案:B
解析:常温下,溶液Ⅰ的pH=7.0,则溶液Ⅰ中c(H+)=c(OH-)=1×10-7 mol/L,c(H+)<c(OH-)+c(A-),A错误;常温下,溶液Ⅱ的pH=1.0,溶液中c(H+)=0.1 mol/L,Ka==1.0×10-3,c总(HA)=c(HA)+c(A-),则=1.0×10-3,解得=,B正确;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Ⅰ和Ⅱ中的c(HA)相等,C错误;常温下溶液Ⅰ的pH=7.0,则c(H+)=1×10-7 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则溶液Ⅰ中c总(HA)=(104+1)c(HA),溶液Ⅱ的pH=1.0,则c(H+)=0.1 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Ⅱ中c总(HA)=1.01c(HA),因为溶液Ⅰ和Ⅱ中的c(HA)相等,故溶液Ⅰ和Ⅱ中c总(HA)之比为[(104+1)·c(HA)]∶[1.01c(HA)]=(104+1)∶1.01≈104,D错误。
6.(2022·辽宁高考)甘氨酸(NH2CH2COOH)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25 ℃时,NHCH2COOH、NHCH2COO-和NH2CH2COO-的分布分数
与溶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甘氨酸具有两性
B.曲线c代表NH2CH2COO-
C.NHCH2COO-+H2ONHCH2COOH+OH-的平衡常数K=10-11.65
D.c2(NHCH2COO-)<c(NHCH2COOH)·c(NH2CH2COO-)
答案:D
7.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氨水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离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eq \f(c(OH-)·c(NH),c(NH3·H2O))不变
C.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亦增大
D.Kw随氨水浓度减小而减小
答案:B
解析:氨水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的电离,溶液中导电离子的数目增加,A错误;氨水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但c(OH-)减小,C错误;Kw只与温度有关,与氨水的浓度无关,D错误。
8.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浓度的醋酸和硫酸相比,醋酸的导电性弱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B.用等pH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盐酸,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
C.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稀释相同倍数后与足量镁反应,醋酸产生氢气多
D.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增大
答案:A
解析:相同条件下,等pH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浓度远大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盐酸,消耗NH3·H2O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消耗氨水的体积,B错误;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稀释相同倍数后与足量镁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C错误;根据Ka=,得=,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Ka不变,故的值减小,D错误。
10.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OH-。若要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NH4Cl固体 ②加硫酸 ③加NaOH固体 ④加水 ⑤加热 ⑥加少量MgSO4固体
A.①②③⑤ B.④⑥
C.③ D.③⑤
答案:C
11.(2025·河池市高三联考)亚磷酸(H3PO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弱酸。常温下,向100 mL 0.5 mol·L-1 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所有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OH[pOH=-lg 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HPO3属于正盐
B.H3PO3的Ka1=1×10-6.6
C.当pH=4时,c(HPO)=c(H3PO3)
D.水的电离程度:a>b
答案:B
解析:向100 mL 0.5 mol·L-1 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加入,pOH减小,H3PO3减少,转化为H2PO,H2PO增多,接着H2PO减少,转化为HPO,HPO增多,可知曲线Ⅲ、Ⅱ、Ⅰ分别代表H3PO3、H2PO、HPO。根据分析,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Na2HPO3,Na2HPO3属于正盐,A正确;b点时H3PO3、H2PO浓度相等,pOH=12.6,c(H+)=1×10-1.4 mol·L-1,则H3PO3的Ka1=eq \f(c(H+)·c(H2PO),c(H3PO3))=1×10-1.4,B错误;a点时H2PO、HPO浓度相等,pOH=7.4,c(H+)=1×10-6.6 mol·L-1,Ka2=eq \f(c(H+)·c(HPO),c(H2PO))=1×10-6.6,当c(HPO)=c(H3PO3)时,Ka1×Ka2=c2(H+)=1×10-8,c(H+)=1×10-4 mol·L-1,pH=4,C正确;向100 mL 0.5 mol·L-1 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加入,pOH减小,至恰好生成正盐Na2HPO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在增大,D正确。
12. pH=12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 mL,分别稀释至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10B.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完全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D.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
答案:A
解析:若X为强碱,则10 mL pH=12的X溶液稀释至1000 mL,pH应该为10,故若10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减小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常温下,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c(SO)=2c(NH)
答案:D
解析:=eq \f(Kb,c(NH)),向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铵根离子的浓度增大,Kb不变,则溶液中减小,A正确;若将pH为a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pH将变为a10c2,B正确;pH=11的NaOH溶液中的c(OH-)与pH=3的醋酸溶液中的c(H+)相等,醋酸为弱酸,则醋酸的浓度远大于NaOH溶液的浓度,则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C正确;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存在电荷守恒:c(OH-)+2c(SO)=c(H+)+c(NH),当溶液的pH=7时,c(OH-)=c(H+),则2c(SO)=c(NH),D错误。
14.MOH和ROH是两种一元碱,常温下其水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前,c(ROH)=10c(MOH)
B.稀释前的ROH溶液与等体积pH=1的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在X点时,由H2O电离出的c(H+)相等,c(M+)=c(R+)
D.等体积、等浓度的MOH溶液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l-)>c(M+)>c(OH-)>c(H+)
答案:C
15.电解质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用0.100 mol·L-1的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②代表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
B.在相同温度下,P点水电离程度大于M点
C.M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 mol·L-1
D.N点溶液中:c(K+)>c(OH-)>c(CH3COO-)>c(H+)
答案:D
解析:醋酸为弱电解质,滴加KOH,生成的CH3COOK是强电解质,故电导率增大,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溶液的曲线,故A错误;相同温度下,P点溶质为KCl,不影响水的电离,M点为CH3COOK,其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M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P点的,B错误;对于M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OH-)-c(H+)=c(K+)=0.05 mol·L-1,C错误。
16.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酸 HX HY HZ
浓度/(mol·L-1) 0.12 0.2 0.9 1 1
电离度 0.25 0.2 0.1 0.3 0.5
电离常数 Ka1 Ka2 Ka3 Ka4 Ka5
A.从HX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低,电离度越大,且Ka1>Ka2>Ka3
B.室温时,若向HZ溶液中加水,则Ka5变小,若加少量盐酸,则Ka5变大
C.含等物质的量的NaX、NaY和NaZ的混合溶液:c(Z-)D.Ka5>Ka4>Ka3
答案:D
解析:相同温度下电离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合表中数据判断,当HX的浓度为1 mol·L-1时,HX的电离度小于0.1,故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Z>HY>HX,即Ka5>Ka4>Ka3,D正确;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则Ka1=Ka2=Ka3,A错误;电离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依据“越弱越水解”可知,NaX的水解程度最大,c(X-)最小,C错误。
17.向两个锥形瓶内各加入0.24 g镁条,塞紧橡胶塞,然后用注射器分别注入10 mL 2 mol·L-1的盐酸、10 mL 2 mol·L-1的醋酸,测得锥形瓶内压强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表示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c、d表示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a、d曲线表示盐酸,b、c曲线表示醋酸
C.反应开始时醋酸的反应速率大于盐酸的速率
D.反应全部结束时,醋酸放出的气体物质的量多
答案:B
解析:由题给数据可知,镁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盐酸和醋酸的物质的量均为0.02 mol,则反应中镁和盐酸、醋酸均恰好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镁和醋酸镁,氯化镁中由于镁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导致溶液显酸性,醋酸镁中醋酸根离子、镁离子均水解,使得醋酸镁溶液pH大于氯化镁,故c、d分别为醋酸、盐酸反应的pH曲线;盐酸为强酸,反应速率更快,开始压强变化更大,故a、b分别为盐酸、醋酸反应的压强曲线,故A错误,B正确。盐酸为强酸,反应速率更快,开始压强变化更大,故反应开始时醋酸的反应速率小于盐酸的速率,C错误。反应全部结束时,醋酸、盐酸放出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D错误。
18.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了解它的存在形式。
(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化学式 HF H2CO3 H2S
电离常数Ka(25 ℃) 7.2×10-4 Ka1=4.4×10-7Ka2=4.7×10-11 Ka1=9.1×10-8Ka2=1.1×10-12
①写出H2S的Ka1表达式:__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NaF、Na2CO3、Na2S,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③将少量H2S通入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用0.100 mol·L-1盐酸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甲所示。
①a点所示的溶液中:c(NH3·H2O)____c(Cl-)(填“>”“<”或“=”,下同)。
②b点所示的溶液中:c(Cl-)____c(NH)。
③室温下pH=11的氨水与pH=5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____________。
(3)二元弱酸H2A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H2A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2=________。
答案:(1)①Ka1= ②NaF
③CO+H2S===HS-+HCO
(2)①< ②= ③10-6∶1 (3)10-4.2
解析:(1)②由图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酸性:HF>H2CO3>H2S>HCO>HS-,可知对应盐的水解程度F-<HCO<HS-<CO<S2-,浓度相同时溶液的碱性:Na2S>Na2CO3>NaF,所以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NaF、Na2CO3、Na2S中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F>Na2CO3>Na2S。
(2)①a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水合氨和氯化铵,溶液呈碱性,说明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氯离子不水解,则c(NH3·H2O)<c(Cl-)。②b点溶液呈中性,则c(OH-)=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H+)+c(NH),则c(Cl-)=c(NH)。③一水合氨抑制水的电离、氯化铵促进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10-11 mol·L-1∶10-5 mol·L-1=10-6∶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