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练 物质的制备实验(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9练 物质的制备实验(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9练 物质的制备实验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甘肃卷)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MnO2和H2SO3生成MnS2O6,再与Na2CO3反应制备Na2S2O6·2H2O的方案:
(1)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SO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
Ⅰ中采用冰水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应分数次加入Mn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滴加饱和Ba(OH)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生成MnCO3沉淀,判断Mn2+已沉淀完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步骤Ⅴ中正确操作或现象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  )―→(  )―→―→(  )―→
A.蒸发皿中出现少量晶体
B.使用漏斗趁热过滤
C.利用蒸发皿余热使溶液蒸干
D.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E.等待蒸发皿冷却
2.(2024·湖南卷)亚铜配合物广泛用作催化剂。实验室制备[Cu(CH3CN)4]ClO4的反应原理如下:Cu(ClO4)2·6H2O+Cu+8CH3CN===2[Cu(CH3CN)4]ClO4+6H2O
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称取3.71 g Cu(ClO4)2·6H2O和0.76 g Cu粉置于100 mL乙腈(CH3CN)中反应,回流装置图和蒸馏装置图(加热、夹持等装置略)如下:
已知:①乙腈是一种易挥发的强极性配位溶剂;
②相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化合物 [Cu(CH3CN)4]ClO4 Cu(ClO4)2·6H2O
相对分子质量 327.5 371
在乙腈中颜色 无色 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表示排风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装置Ⅰ中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
(3)装置Ⅰ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和Ⅱ中N2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u(CH3CN)4]ClO4不能由步骤c直接获得,而是先蒸馏至接近饱和,再经步骤d冷却结晶获得。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使母液中的[Cu(CH3CN)4]ClO4结晶,步骤e中向母液中加入的最佳溶剂是________(填标号)。
A.水 B.乙醇
C.乙醚
(7)合并步骤d和e所得的产物,总质量为5.32 g,则总收率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3.(2024·江西卷)一种可用于温度传感的红色配合物Z,其制备实验步骤及传感原理如图(反应物均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投料):
Ⅰ.将Ni(NO3)2·6H2O和去离子水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依次加入乙酰丙酮(HY)、无水Na2CO3和N,N,N′ 三甲基乙二胺(X)溶液,继续搅拌5 min;
Ⅱ.加入NaB(C6H5)4溶液,立即生成红色沉淀,室温下继续反应35 min;
Ⅲ.减压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重结晶,得到配合物Z;
Ⅳ.室温下,将适量Z溶于丙酮(L),温度降至15 ℃,溶液经混合色逐渐转为蓝绿色,得到配合物W的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配合物Z中Ni、N和O五个原子共平面,Ni2+的杂化方式________(填“是”或“不是”)sp3。
(2)步骤Ⅰ中,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为避免沉淀包裹反应物共沉,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4)步骤Ⅲ中,洗涤去除的无机盐产物是________。
(5)采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Ni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准确称取m g的配合物Z;
ⅱ.加入稀硝酸使样品完全消解,再加入去离子水,用20%醋酸钠溶液调节pH至4~5;
ⅲ.以PAN为指示剂,用c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测定三次,平均消耗EDTA体积V mL。
已知:EDTA与Ni2+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①除了滴定管外,上述测定实验步骤中,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②N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
(6)利用上述配合物的变色原理(温差约10 ℃时,颜色有明显变化),设计一种实用温度传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2·辽宁高考)H2O2作为绿色氧化剂应用广泛,氢醌法制备H2O2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应为________(填序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所有活塞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________,控温45 ℃。一段时间后,仅保持活塞b打开,抽出残留气体。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________,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关闭电源和活塞,过滤三颈烧瓶中混合物,加水萃取,分液,减压蒸馏,得产品。
(4)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控温45 ℃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醌法制备H2O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2.50 g产品,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摇匀,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用0.0500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 mL、20.90 mL、20.02 mL。假设其他杂质不干扰结果,产品中H2O2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2025·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月考)吊白块(NaHSO3·HCHO·2H2O,M=154.0 g/mol)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吊白块在酸性环境下、100 ℃即发生分解释放出HCHO。实验室制备吊白块的方案如下:
【NaHSO3的制备】
如图,在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Na2SO3和水,振荡溶解,缓慢通入SO2,至广口瓶中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检测NaHSO3晶体在空气中是否发生氧化变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白块的制备】
如图,向仪器A中加入上述NaHSO3溶液、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在80~90 ℃下,反应约3 h,冷却过滤。
(3)用恒压漏斗代替普通滴液漏斗滴加甲醛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仪器A中的反应温度恒定在80~9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白块纯度的测定】
将0.5000 g吊白块样品置于蒸馏烧瓶中,加入10%磷酸10 mL,立即通入100 ℃水蒸气;吊白块分解并释放出甲醛,用含36.00 mL 0.1000 mol/L酸性KMnO4吸收甲醛(不考虑SO2影响,4MnO+5HCHO+12H+===4Mn2++5CO2↑+11H2O),再用0.1000 mol/L的草酸标准溶液滴定酸性KMnO4,再重复实验2次,平均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30.00 mL。
(5)滴定终点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吊白块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KMnO4标准溶液久置释放出O2而变质,会导致测量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2025·银川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某实验小组以钨磷酸为催化剂,开展己二酸的合成及性质探究实验。
Ⅰ.催化剂钨磷酸晶体(H3PW12O40)的制备
实验流程如图:
(1)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乙醚的作用为________。
(2)水层中的物质有大量NaCl和少量HCl,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己二酸的合成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0.10 g钨磷酸催化剂和30 mL 30%双氧水,在室温下搅拌5 min,然后加入5.0 mL试剂X,得到溶液A。
(3)环己烯、环己醇、环己酮均可被双氧水氧化成己二酸。仅从所需双氧水理论用量的角度看,试剂X的最佳选择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环己烯() B.环己醇() C.环己酮( )
(4)如图是己二酸的浓度与温度关系曲线图。介稳区表示己二酸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稳定区表示己二酸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实验室常根据直线EHI从溶液A获取己二酸晶体,对应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过滤。
Ⅲ.己二酸的性质探究
以己二酸和乙醇为原料,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己二酸二乙酯。
步骤1:向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加入30 mL乙醇、10 mL己二酸、0.6 mL浓硫酸、10 mL苯和2~3片碎瓷片。组装好仪器,并预先在分水器内加入一定量水,开始缓慢加热A,苯与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5 ℃),加热回流1 h,直至反应基本完成。
步骤2: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洗涤干燥后蒸馏,收集相应馏分,得到己二酸二乙酯9.6 g。
有机物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己二酸 146 1.36 33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醇 46 0.79 78.5 易溶于水
己二酸二乙酯 202 1.00 247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苯 78 0.88 80.1 难溶于水
(5)装置中分水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反应已经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次实验的产率为(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百分比)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2025·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三质量检测)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备次磷酸钠(NaH2PO2)。
已知:①白磷(P4)在空气中可自燃,与过量烧碱溶液混合,80~90 ℃时反应生成NaH2PO2和PH3。
②PH3是一种有强还原性的有毒气体,空气中可自燃,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组成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次磷酸(H3PO2)是三元酸
B.为加快反应速率,投料前应先在通风橱内将白磷碾成薄片状
C.反应结束后应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可提高NaH2PO2产率
D.d中所盛硫酸铜溶液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代替
(4)①仪器c中充分反应后生成NaH2PO2和NaCl,经过一系列操作可获得固体NaH2PO2。相关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
S(25 ℃) S(100 ℃)
NaCl 37 39
NaH2PO2 100 667
从下列选项a~g中选择合理的仪器或操作,补全如下步骤。
取仪器c中溶液,用蒸发皿________→用________(趁热过滤)→用烧杯(冷却结晶)→用漏斗(过滤得到NaH2PO2)→________→干燥→NaH2PO2粗品。
选项: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普通三角漏斗 e.保温漏斗 f.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g.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产品纯度的测定:
取产品m g配成250 mL溶液,取25 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还原产物是Mn2+,氧化产物是PO),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V mL标准溶液,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
8.(2025·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苯甲酸乙酯可用于配制香水及食用香精。实验室可用苯甲酸与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制备装置如图甲、乙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
已知:
物质 乙醇 苯甲酸 乙醚 苯甲酸乙酯
密度/ (g·cm-3) 0.7893 1.2659 0.7318 1.0500
沸点/℃ 78.5 249.0 34.5 212.0
相对分子质量 46 122 74 150
Ⅰ.合成苯甲酸乙酯粗产品
按图甲装置,在仪器C中加入2.44 g苯甲酸、15.0 mL乙醇、3.0 mL浓硫酸、适量环己烷(可与乙醇、水形成共沸物),控制一定温度加热2 h后停止加热。
(1)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制取苯甲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使用过量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水器的“分水”原理是冷凝液在分水器中分层,上层有机层从支管处流回烧瓶,下层水层从分水器下口放出,反应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粗产品的精制
将仪器C中的反应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再用乙醚萃取水层中的残留产品,将二者合并转移至图乙的仪器D中,加入沸石和无水氯化钙,加热蒸馏,制得产品2.4 mL。
(5)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6)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有________(填字母)。
a.除去硫酸和苯甲酸
b.降低苯甲酸乙酯的溶解度
(7)采用图乙装置进行蒸馏操作,收集______ ℃的馏分。
(8)该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是________。
9.硫脲[CS(NH2)2,相对分子质量为76]在药物制备、金属矿物浮选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可先制备Ca(HS)2,然后Ca(HS)2再与CaCN2反应制备CS(NH2)2,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如图所示。
已知:①CS(NH2)2易溶于水,易被氧化,受热(150 ℃左右)时部分发生异构化生成NH4SCN。
②4NaIO3+3Na2S2O3+6NaOH===6Na2SO4+4NaI+3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中饱和NaHS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关闭K1,打开K2,待装置A中反应结束后关闭K2。
(3)撤走搅拌器,水浴加热装置D,打开K3,在80 ℃条件下合成硫脲,控制温度在80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装置D中反应结束后,关闭K3,打开K1,再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过程中硫脲发生异构化生成了NH4SCN:取少量粗产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
(5)装置E中Cu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将装置D中液体过滤后,结晶得到粗产品。测定粗产品中硫脲的纯度:
第一步: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n×10-3 mol单质碘,发生反应6NaOH+3I2===NaIO3+5NaI+3H2O;
第二步:称取m g粗产品,加水溶解配成100 mL溶液,量取25.00 mL该溶液加入锥形瓶,发生反应NaIO3+3CS(NH2)2===3HOSC(NH)NH2+NaI;
第三步:充分反应后向锥形瓶中加稀硫酸至酸性,发生反应NaIO3+5NaI+3H2SO4===3Na2SO4+3I2+3H2O;
第四步:向锥形瓶中滴加两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至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 mL。
粗产品中硫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含m、n、c、V的式子表示);若滴定时加入的稀
硫酸量不足,会导致所测硫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39练 物质的制备实验(解析版)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甘肃卷)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MnO2和H2SO3生成MnS2O6,再与Na2CO3反应制备Na2S2O6·2H2O的方案:
(1)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SO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
Ⅰ中采用冰水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应分数次加入Mn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滴加饱和Ba(OH)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生成MnCO3沉淀,判断Mn2+已沉淀完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步骤Ⅴ中正确操作或现象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  )―→(  )―→―→(  )―→
A.蒸发皿中出现少量晶体
B.使用漏斗趁热过滤
C.利用蒸发皿余热使溶液蒸干
D.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E.等待蒸发皿冷却
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 增大SO2的溶解度、增大H2SO3的浓度,同时为步骤Ⅱ提供低温
(2)防止过多的MnO2与H2SO3反应生成MnSO4,同时防止反应太快、放热太多、不利于控制温度低于10 ℃
(3)除去过量的SO2(或H2SO3)
(4)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几滴饱和Na2CO3溶液,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Mn2+已沉淀完全
(5)D A E
2.(2024·湖南卷)亚铜配合物广泛用作催化剂。实验室制备[Cu(CH3CN)4]ClO4的反应原理如下:Cu(ClO4)2·6H2O+Cu+8CH3CN===2[Cu(CH3CN)4]ClO4+6H2O
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称取3.71 g Cu(ClO4)2·6H2O和0.76 g Cu粉置于100 mL乙腈(CH3CN)中反应,回流装置图和蒸馏装置图(加热、夹持等装置略)如下:
已知:①乙腈是一种易挥发的强极性配位溶剂;
②相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化合物 [Cu(CH3CN)4]ClO4 Cu(ClO4)2·6H2O
相对分子质量 327.5 371
在乙腈中颜色 无色 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表示排风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装置Ⅰ中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
(3)装置Ⅰ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和Ⅱ中N2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u(CH3CN)4]ClO4不能由步骤c直接获得,而是先蒸馏至接近饱和,再经步骤d冷却结晶获得。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使母液中的[Cu(CH3CN)4]ClO4结晶,步骤e中向母液中加入的最佳溶剂是________(填标号)。
A.水 B.乙醇
C.乙醚
(7)合并步骤d和e所得的产物,总质量为5.32 g,则总收率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D (2)球形冷凝管 (3)溶液蓝色褪去变为无色
(4)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制备的产品被氧化
(5)避免一直蒸馏使乙腈解配导致产品产率降低
(6)C (7)81.2%
解析:(7)由题中信息可知Cu、乙腈均过量,3.71 g Cu(ClO4)2·6H2O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理论制得[Cu(CH3CN)4]ClO4的质量为0.01 mol×2×327.5 g·mol-1=6.55 g,总收率为×100%≈81.2%。
3.(2024·江西卷)一种可用于温度传感的红色配合物Z,其制备实验步骤及传感原理如图(反应物均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投料):
Ⅰ.将Ni(NO3)2·6H2O和去离子水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依次加入乙酰丙酮(HY)、无水Na2CO3和N,N,N′ 三甲基乙二胺(X)溶液,继续搅拌5 min;
Ⅱ.加入NaB(C6H5)4溶液,立即生成红色沉淀,室温下继续反应35 min;
Ⅲ.减压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烘干,重结晶,得到配合物Z;
Ⅳ.室温下,将适量Z溶于丙酮(L),温度降至15 ℃,溶液经混合色逐渐转为蓝绿色,得到配合物W的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配合物Z中Ni、N和O五个原子共平面,Ni2+的杂化方式________(填“是”或“不是”)sp3。
(2)步骤Ⅰ中,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为避免沉淀包裹反应物共沉,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4)步骤Ⅲ中,洗涤去除的无机盐产物是________。
(5)采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Ni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准确称取m g的配合物Z;
ⅱ.加入稀硝酸使样品完全消解,再加入去离子水,用20%醋酸钠溶液调节pH至4~5;
ⅲ.以PAN为指示剂,用c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测定三次,平均消耗EDTA体积V mL。
已知:EDTA与Ni2+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①除了滴定管外,上述测定实验步骤中,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②N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
(6)利用上述配合物的变色原理(温差约10 ℃时,颜色有明显变化),设计一种实用温度传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 (2)提供碱性环境 
(3)剧烈搅拌 (4)NaNO3或硝酸钠
(5)①bcd ② 
(6)具有温度指示功能的水杯,水杯外壁涂有配合物W(含少量丙酮)并以透明材料密封,附有比色卡。水温可通过所示颜色与比色卡对比大致判断,从而确定是否适合饮用
解析:(2)步骤Ⅰ中发生反应
+H+,加入Na2CO3可消耗H+,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4)步骤Ⅱ中发生反应NO+NaB(C6H5)4―→[B(C6H5)4]-↓+NaNO3,故步骤Ⅲ中洗涤去除的无机盐产物为NaNO3。
(5)①准确称取m g的配合物Z需要用到天平,加入去离子水需要用到洗瓶,用c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需要用到滴定管和锥形瓶。②n(Ni)=n(EDTA)=c mol·L-1×V×10-3 L=cV×10-3 mol,则N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cV×10-3 mol×59 g·mol-1÷m g×100%=%。
4.(2022·辽宁高考)H2O2作为绿色氧化剂应用广泛,氢醌法制备H2O2原理及装置如下:
已知:H2O、HX等杂质易使Ni催化剂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应为________(填序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所有活塞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________,控温45 ℃。一段时间后,仅保持活塞b打开,抽出残留气体。随后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________,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关闭电源和活塞,过滤三颈烧瓶中混合物,加水萃取,分液,减压蒸馏,得产品。
(4)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控温45 ℃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氢醌法制备H2O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2.50 g产品,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摇匀,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用0.0500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 mL、20.90 mL、20.02 mL。假设其他杂质不干扰结果,产品中H2O2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1)Zn+2H+===Zn2++H2↑ 
(2)③① (3)a、b c、d
(4)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中毒
(5)适当升温加快反应速率,同时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6)H2+O2H2O2 (7)17%
解析:从H2O2的制备原理图可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H2在Ni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第二步为O2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启普发生器A为制取H2的装置,产生的H2中混有HCl和H2O,需分别除去后进入C中发生第一步反应。随后氧气源释放的氧气经D干燥后进入C中发生反应生成H2O2和乙基蒽醌,F中装有浓H2SO4,与C相连,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C中,使催化剂Ni中毒。
(7)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O2+6H+===2Mn2++5O2↑+8H2O,可得关系式:2KMnO4~5H2O2。三组数据中20.90 mL偏差较大,舍去,故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H2O2的质量分数w=
×100%=17%。
5.(2025·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月考)吊白块(NaHSO3·HCHO·2H2O,M=154.0 g/mol)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吊白块在酸性环境下、100 ℃即发生分解释放出HCHO。实验室制备吊白块的方案如下:
【NaHSO3的制备】
如图,在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Na2SO3和水,振荡溶解,缓慢通入SO2,至广口瓶中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检测NaHSO3晶体在空气中是否发生氧化变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白块的制备】
如图,向仪器A中加入上述NaHSO3溶液、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在80~90 ℃下,反应约3 h,冷却过滤。
(3)用恒压漏斗代替普通滴液漏斗滴加甲醛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仪器A中的反应温度恒定在80~9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白块纯度的测定】
将0.5000 g吊白块样品置于蒸馏烧瓶中,加入10%磷酸10 mL,立即通入100 ℃水蒸气;吊白块分解并释放出甲醛,用含36.00 mL 0.1000 mol/L酸性KMnO4吸收甲醛(不考虑SO2影响,4MnO+5HCHO+12H+===4Mn2++5CO2↑+11H2O),再用0.1000 mol/L的草酸标准溶液滴定酸性KMnO4,再重复实验2次,平均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30.00 mL。
(5)滴定终点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吊白块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若KMnO4标准溶液久置释放出O2而变质,会导致测量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2)取少量NaHSO3晶体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有,说明NaHSO3被氧化
(3)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保持内外压强一致,液体顺利流下,同时避免HCHO挥发
(4)温度过低反应较慢,温度过高会导致吊白块分解
(5)当滴入最后半滴草酸溶液,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浅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为原来的颜色 92.40% 偏高
解析:(5)由关系式5H2C2O4~2KMnO4可得,H2C2O4消耗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0.03 L×=1.2×10-3 mol,36 mL酸性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36×10-3 L×0.1 mol/L=3.6×10-3 mol,则甲醛消耗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3.6×10-3 mol-1.2×10-3 mol=2.4×10-3 mol,根据4MnO~5HCHO可得,n(HCHO)=×2.4×10-3 mol=3×10-3 mol,则样品的纯度w=×100%=92.40%;若KMnO4标准溶液久置释放出O2而变质,消耗草酸量减少,则计算出高锰酸钾与甲醛反应得多,则计算出吊白块测量结果偏高。
6.(2025·银川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某实验小组以钨磷酸为催化剂,开展己二酸的合成及性质探究实验。
Ⅰ.催化剂钨磷酸晶体(H3PW12O40)的制备
实验流程如图:
(1)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乙醚的作用为________。
(2)水层中的物质有大量NaCl和少量HCl,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己二酸的合成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0.10 g钨磷酸催化剂和30 mL 30%双氧水,在室温下搅拌5 min,然后加入5.0 mL试剂X,得到溶液A。
(3)环己烯、环己醇、环己酮均可被双氧水氧化成己二酸。仅从所需双氧水理论用量的角度看,试剂X的最佳选择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环己烯() B.环己醇() C.环己酮( )
(4)如图是己二酸的浓度与温度关系曲线图。介稳区表示己二酸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稳定区表示己二酸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实验室常根据直线EHI从溶液A获取己二酸晶体,对应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过滤。
Ⅲ.己二酸的性质探究
以己二酸和乙醇为原料,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己二酸二乙酯。
步骤1:向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加入30 mL乙醇、10 mL己二酸、0.6 mL浓硫酸、10 mL苯和2~3片碎瓷片。组装好仪器,并预先在分水器内加入一定量水,开始缓慢加热A,苯与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5 ℃),加热回流1 h,直至反应基本完成。
步骤2: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洗涤干燥后蒸馏,收集相应馏分,得到己二酸二乙酯9.6 g。
有机物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己二酸 146 1.36 33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醇 46 0.79 78.5 易溶于水
己二酸二乙酯 202 1.00 247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苯 78 0.88 80.1 难溶于水
(5)装置中分水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反应已经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次实验的产率为(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百分比)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分液漏斗 萃取剂
(2)12Na2WO4+Na2HPO4+26HClH3PW12O40+26NaCl+12H2O
(3)C (4)恒温蒸发结晶
(5)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原料转化率 分水器中不再有水生成或分水器中水的液面不变时
(6)51%
解析:(6)30 mL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10 mL己二酸的物质的量为≈0.09 mol,~2CH3CH2OH~己二酸二乙酯,乙醇过量,产率为×100%≈51%。
7.(2025·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三质量检测)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备次磷酸钠(NaH2PO2)。
已知:①白磷(P4)在空气中可自燃,与过量烧碱溶液混合,80~90 ℃时反应生成NaH2PO2和PH3。
②PH3是一种有强还原性的有毒气体,空气中可自燃,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组成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次磷酸(H3PO2)是三元酸
B.为加快反应速率,投料前应先在通风橱内将白磷碾成薄片状
C.反应结束后应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可提高NaH2PO2产率
D.d中所盛硫酸铜溶液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代替
(4)①仪器c中充分反应后生成NaH2PO2和NaCl,经过一系列操作可获得固体NaH2PO2。相关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
S(25 ℃) S(100 ℃)
NaCl 37 39
NaH2PO2 100 667
从下列选项a~g中选择合理的仪器或操作,补全如下步骤。
取仪器c中溶液,用蒸发皿________→用________(趁热过滤)→用烧杯(冷却结晶)→用漏斗(过滤得到NaH2PO2)→________→干燥→NaH2PO2粗品。
选项: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普通三角漏斗 e.保温漏斗 f.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g.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产品纯度的测定:
取产品m g配成250 mL溶液,取25 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还原产物是Mn2+,氧化产物是PO),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V mL标准溶液,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
答案:(1)三颈烧瓶 P4+3NaOH+3H2O3NaH2PO2+PH3↑
(2)安全瓶,防止c中溶液倒吸入a中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反应生成的PH3自燃引起爆炸
(3)CD
(4)①f e c ②PH3+2ClO-+OH-===H2PO+2Cl-+H2O
(5)%
解析:装置a中,将白磷(P4)和过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次磷酸钠和PH3,装置b作安全瓶,防倒吸,装置a中反应生成的PH3通入到NaClO溶液中,PH3具有强还原性,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H2PO2和NaCl,装置d用于处理尾气,硫酸铜溶液可吸收有毒气体PH3。
(3)由于次磷酸钠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次磷酸根离子不能电离出H+,次磷酸为一元弱酸,A错误;白磷(P4)在空气中可自燃,不能在通风橱内将白磷碾成薄片状,B错误。
(5)KMnO4与样品中的NaH2P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是Mn2+,氧化产物是PO,则Mn元素由+7价降低至+2价,P元素由+1价升高至+5价,所以得到KMnO4和NaH2PO2的反应比例关系:4KMnO4~5NaH2PO2;V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L-1×V×10-3 L=1×10-5V mol,则产品的纯度为
×100%=%。
8.(2025·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苯甲酸乙酯可用于配制香水及食用香精。实验室可用苯甲酸与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制备装置如图甲、乙所示(部分装置已省略)。
已知:
物质 乙醇 苯甲酸 乙醚 苯甲酸乙酯
密度/ (g·cm-3) 0.7893 1.2659 0.7318 1.0500
沸点/℃ 78.5 249.0 34.5 212.0
相对分子质量 46 122 74 150
Ⅰ.合成苯甲酸乙酯粗产品
按图甲装置,在仪器C中加入2.44 g苯甲酸、15.0 mL乙醇、3.0 mL浓硫酸、适量环己烷(可与乙醇、水形成共沸物),控制一定温度加热2 h后停止加热。
(1)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制取苯甲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使用过量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水器的“分水”原理是冷凝液在分水器中分层,上层有机层从支管处流回烧瓶,下层水层从分水器下口放出,反应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粗产品的精制
将仪器C中的反应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再用乙醚萃取水层中的残留产品,将二者合并转移至图乙的仪器D中,加入沸石和无水氯化钙,加热蒸馏,制得产品2.4 mL。
(5)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6)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有________(填字母)。
a.除去硫酸和苯甲酸
b.降低苯甲酸乙酯的溶解度
(7)采用图乙装置进行蒸馏操作,收集______ ℃的馏分。
(8)该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是________。
答案:(1)冷凝回流(水和有机物)
(2)
(3)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或苯甲酸乙酯的产率
(4)分水器内水层高度不再发生变化
(5)蒸馏烧瓶 (6)ab (7)212.0 (8)84%
解析:(8)根据仪器C中加入2.44 g苯甲酸且乙醇过量可知,苯甲酸乙酯的理论产量为 g=3.0 g,而实际制得苯甲酸乙酯2.4 mL×1.0500 g·cm-3=2.52 g,故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100%=84%。
9.硫脲[CS(NH2)2,相对分子质量为76]在药物制备、金属矿物浮选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可先制备Ca(HS)2,然后Ca(HS)2再与CaCN2反应制备CS(NH2)2,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如图所示。
已知:①CS(NH2)2易溶于水,易被氧化,受热(150 ℃左右)时部分发生异构化生成NH4SCN。
②4NaIO3+3Na2S2O3+6NaOH===6Na2SO4+4NaI+3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中饱和NaHS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关闭K1,打开K2,待装置A中反应结束后关闭K2。
(3)撤走搅拌器,水浴加热装置D,打开K3,在80 ℃条件下合成硫脲,控制温度在80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装置D中反应结束后,关闭K3,打开K1,再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过程中硫脲发生异构化生成了NH4SCN:取少量粗产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
(5)装置E中Cu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将装置D中液体过滤后,结晶得到粗产品。测定粗产品中硫脲的纯度:
第一步: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n×10-3 mol单质碘,发生反应6NaOH+3I2===NaIO3+5NaI+3H2O;
第二步:称取m g粗产品,加水溶解配成100 mL溶液,量取25.00 mL该溶液加入锥形瓶,发生反应NaIO3+3CS(NH2)2===3HOSC(NH)NH2+NaI;
第三步:充分反应后向锥形瓶中加稀硫酸至酸性,发生反应NaIO3+5NaI+3H2SO4===3Na2SO4+3I2+3H2O;
第四步:向锥形瓶中滴加两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至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 mL。
粗产品中硫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含m、n、c、V的式子表示);若滴定时加入的稀
硫酸量不足,会导致所测硫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三颈烧瓶 除去H2S中混有的HCl(或除去HCl) 防倒吸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S(NH2)2被氧化
(3)温度过高,CS(NH2)2会部分发生异构化生成NH4SCN;温度过低,反应速率缓慢 将未反应的H2S全部排入装置E中用CuSO4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4)FeCl3[或Fe2(SO4)3等可溶性铁盐]
(5)Cu2++H2S===CuS↓+2H+
(6)% 偏大
解析:(6)由第四步反应可得关系式2Na2S2O3~I2,则nⅣ(I2)=0.5cV×10-3 mol;由第三步反应可得关系式NaIO3~3I2,则nⅢ(NaIO3)= mol;结合第一、二、三步反应可知,nⅡ(NaIO3)+nⅢ(NaIO3)=nⅠ(NaIO3)=×10-3 mol,则nⅡ(NaIO3)=×10-3 mol- mol= mol;由第二步反应可得关系式
NaIO3~3CS(NH2)2,则粗产品中n[CS(NH2)2]=3× mol×=(4n-2cV)×10-3 mol,m[CS(NH2)2]=(4n-2cV)×10-3 mol×76 g·mol-1=(0.304n-0.152cV) g,则粗产品中硫脲的质量分数为×100%=%。若滴定时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使得第三步反应生成的I2的物质的量减小,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减小,会导致所测硫脲的质量分数偏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