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期中调研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Ba 137一、选择题(包括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中“新”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小型核反应堆“零龙一号”以235U为核燃料,235U与238U互为同素异形体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星载铷钟所用R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C. 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所用燃料CH4燃烧时吸收能量D. “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光纤量子通信,生产光纤的主要原料是硅2.光气(COCl2)是化学合成的重要材料之一,反应CHCl3+H2O2=COCl2↑+HCl+H2O用于制备光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可以表示为 B.H2O2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C.HCl的电子式为 D.Cl-的结构示意图为3.工业上监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化学反应原理是SO2+H2O2+BaCl2=BaSO4↓+2HCl,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 mol/L 的Ba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 0.4NAB.生成2.33 g BaSO4沉淀时,吸收SO2的体积为 0.224 LC.常温常压下,17 g H2O2中所含分子总数为 0.5NAD.此反应中,每消耗1 mol H2O2,转移的电子数为 NA4.实验室利用氨气和氯气反应制备氯化铵,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阅读下列资料,完成5~7题:自然界中硫元素主要存在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有少量含硫化合物。单质硫大部分来自岩石圈中硫化物与水蒸气、O2等物质的共同作用。可溶性硫酸盐矿会随雨水或地下水进入河流与海洋。H2S和SO2是大气圈中的主要含硫物质。人类根据需要可将硫元素转化为指定物质,以减少环境污染,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5. 下列有关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S2、S8互为同位素B. SO2能使碘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C. 大气圈与水圈中主要含硫物质的类别相同D. H2S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H2S的还原性6.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BaSO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可用作钡餐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D. FeCl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7.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S CuS B.稀H2SO4(aq) SO2(g)C.浓H2SO4 SO2(g) D.SO2(g) (NH4)2SO3(aq)8. 下列指定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OH-== [Al(OH) 4]-B. 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Cl2:MnO2 + 4H++ 4Cl-MnCl2 + Cl2 ↑+ H2O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Ca2++OH-+HCO== CaCO3↓+ H2OD. 侯氏制碱法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Na+ + CO2 +NH3 + H2O== NaHCO3 ↓ + NH9.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的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 r(W)< r(Z)< r(Y)B.Y与Z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 W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10.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C.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若将0.5 mol·L -1的稀 H2SO4与1 mol·L -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11.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Ⅰ、过程Ⅱ均为吸热过程B.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C.该反应中,CO(g)和H2O(g)的总能量低于CO2(g)和H2(g)的总能量D.示意图中,起始时的2个H2O都参与了反应12.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A 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出现黄绿色气体 PbO2具有氧化性B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氧化性C 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加入5mL 5mol·L-1盐酸,用手触摸试管的外壁,试管温度升高 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 取5mL 0.1 mol·L-1 KI溶液,向其中滴加1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 FeCl3与KI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5A+2DB. 反应进行到1 s时,v(A)=v(B)C. 反应进行到4 s时,反应停止D. 反应进行到4 s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s)14.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C. 分离出H2O(g),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 1mol O—H形成的同时有1mol N—H形成,说明反应达到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15.工业上用活性炭吸附海带提碘后废水中的I 制取I2,其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活性炭吸附是为了净化水溶液B. NaNO2氧化I 时使溶液酸性减弱C. 热空气能吹出I2,因为I2在水中溶解度小、易升华D. I2与NaOH(浓、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I2+6NaOH(浓)5NaI+NaIO3+3H2O16.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为:① CO2(g)+H2(g) = CO(g)+H2O(g) ΔH1= +41.2 kJ·mol-1② CO(g)+2H2(g) = CH3OH(g) ΔH2225℃、下,将一定比例 CO2、H2混合气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绝热反应管。装置及、、……位点处(相邻位点距离相同)的气体温度、CO和 CH3OH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②的焓变ΔH2<0B.L4处与L5处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不相等C.L5处H2O的体积分数小于L6处D.混合气从起始到通过L1处,①中CO的生成速率小于②中CH3OH的生成速率二、非选择题(包括3题,共52分)17.(17分)实验室用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制备碱式碳酸铜的主要实验流程如下。(1)浸取:①下列能提高浸取速率的措施有 ▲ (填字母)。A.将辉铜矿粉碎 B.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 C.延长浸取时间②硫酸浸取时,Cu2S被MnO2氧化,硫元素被氧化为S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2)过滤Ⅰ: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MnO2、单质S和 ▲ (写化学式)。(3)除铁:研究发现若先除铁再浸取,浸取速率明显变慢,其可能原因是 ▲ 。(4)沉锰:沉锰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 。(5)赶氨:赶氨时,最适宜的操作方法是 ▲ 。(6)过滤Ⅱ:检验碱式碳酸铜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 ▲ 。18.(18分)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将CO2作为原料转化为有用化学品,对实现碳中和及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Ⅰ.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在合成塔中存在如下转化:(1)液相中,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l)+CO2(l)== H2O(l)+NH2CONH2(l)ΔH= ▲ kJ/mol。(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CO2(g)== CO(NH2)2(s)+H2O(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 降低体系温度,有利于NH3的转化率增大C.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D. 充入气体He,体系的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Ⅱ.可利用CO2和CH4催化制备合成气(CO、H2),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为2 L密闭容器中,充入各2mol的CH4和CO2,加入催化剂使其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3)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CO)为1 mol/L,则CH4的转化率为 ▲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 。(4)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反应①: CH4(g)C(ads)+2H2(g) 反应②: C(ads)+CO2(g)2CO(g)上述反应中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图变化如题18图—1所示:反应速率快慢比较:反应① ▲ 反应②(填“>”“<”或“=”),请依据有效碰撞理论微观探析其原因 ▲ 。题18图—1 题18图—2(5)制备合成气(CO、H2)过程中发生副反应:CO2(g)+H2(g)CO(g)+H2O(g) ΔH2=+41.0 kJ/mol在刚性密闭容器中,进料比分别等于1.0、1.5、2.0,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体系中,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题18图—2所示:随着进料比的增加,的值 ▲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其原因是 ▲ 。19.(17分)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和NO2的处理。已除去N2O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NO+NO2+2OH ==2NO+H2O 2NO2+2OH ==NO+NO+H2O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 ▲ (填字母)。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3)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NO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的变化如题19图—1所示。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 和NO,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 。题19图—1(4)有氧条件下,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NH3还原为N2。①在钒基催化剂(V2O5)作用下的脱硝反应机理如题19图—2所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按题19图—2进行催化脱硝反应。反应一定的时间,NH3和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题19图—3所示。超过200℃后,NH3转化率仍维持较高,而NO转化率急剧下降的原因是 ▲ 。题19图—2 题19图—3高一化学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1 2 3 4 5 6 7 8B B C C D A D D9 10 11 12 13 14 15 16A C C B A D A D二、非选择题17.(共17分)(1) ① AB (2分) ② 2MnO2+Cu2S+4H2SO4==2MnSO4+2CuSO4+S+4H2O (3分)(2) SiO2 (2分)(3) Fe3+作MnO2氧化Cu2S反应的催化剂 (2分)(4) Mn2++ HCO+ NH3==MnCO3↓+NH4+ (3分)(5) 溶液加热(或蒸发) (2分)(6)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至无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洗涤干净 (3分)18.(共18分)(1) -93.7 (2分) (2) BC (2分) (3) 50% (2分) 4 (2分)(4) < (2分) 反应②活化能低,同条件下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多,有效碰撞几率大,速率快 (或反应②活化能低,同条件下,活化分子百分数多,有效碰撞几率大,速率快)(3分)(5) 减小 (2分) 随着投料比 的增加,n(CO2)增大,副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导致n(CO)增多,n(H2)减少,减少 (3分)19.(共17分)(1) 2NH3+2O2N2O+3H2O (3分)(2) BC (2分)(3) ①3HClO+2NO+H2O==3Cl +2NO+5H+ (3分)②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3分)(4) ①4NH3+4NO+O24N2+6H2O (3分)②超过200℃后,NH3与O2反应生成NO(3分)说明:1、方程式未配平或漏写反应条件或沉淀/气体符号,扣1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正确的得2分2、选择性填空,漏选得1分,错选多选均得0分3、各题组统一评分标准后方可阅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