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蛟龙”探海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蛟龙”探海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蛟龙”探海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jiāo lóng(    )”探海
(2)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chōng jǐng(    )海洋……
(3)无不huì shēng huì sè(      )地展现了那个充满无穷奥秘的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得lín lí jìn zhì(      )。
(4)于是,当历史老人脚步pán shān(    )地走到了20世纪之后……
(5)mò rán(    ),定格于hào hàn wú jì(      )的西太平洋中一片bō lán qǐ fú(      )的海域。
(6)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chù lì(    )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
(7)这就是举国关注、世界zhǔ mù(    )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在进行深潜7 000米的海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盛大开幕。本次珠海航展为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的航空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一场视觉盛宴:“鲲鹏”展翅、“威龙”振飞,更有万众嘱目的我国新型隐形战机歼-35A利剑出鞘……一架架先进的战机翱翔于________天际;多款军用和民用飞机所展现出的高超绝伦的飞行技巧与完美的编队配合,同样引起了人们________的惊叹。此外,航展还展示了众多引领前沿的航空航天技术和令人目不遐接的创新产品,仿佛一幅描绘未来宇宙探索弘图的画卷,也将人类对天空与宇宙的憧憬展现得________。
2.语段的加点词语中有三个存在错别字,请找出这三个词语并修改。
(1)“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浩渺 波澜起伏 淋漓尽致 B.浩渺 此起彼伏 锋芒毕露
C.浩瀚 此起彼伏 淋漓尽致 D.浩瀚 波澜起伏 锋芒毕露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次珠海航展精心为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的航空爱好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B.本次珠海航展为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航空爱好者精心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
C.本次珠海航展是为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的航空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一场视觉盛宴。
D.本次珠海航展为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航空爱好者精心呈现的一场视觉盛宴。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6.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________;抱团前行,勇闯深谷,________;奋力拼搏,追求理想,________;悉心守护,关爱至亲,________。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
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7.名著导读
(1)作品往往显示了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观察与了解,具有时代的印记,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作品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故事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北平,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第一部主要以苏俄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经济建设为背景。
在书中的具体体现 如破产农民祥子失去薄田,到城市谋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如“十月革命”爆发,保尔的家乡谢佩托夫卡镇受到外来武装力量干涉;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如修筑铁路。
学完课文《“蛟龙”探海》后,有同学提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展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与“蛟龙号”探海所体现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8.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近年来祖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要求答题。
(1)【对比数据,概知历史】老师出示了下面这张表格,请阅读并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世界知名深海载人潜水器比较
名称 作业起步年份 最大下潜深度
美国“阿尔文”号 1964年 4 500米
法国“鹦鹉螺”号 1985年 6 000米
俄罗斯“和平”号 1987年 6 000米
日本“深海6500”号 1989年 6 527米
中国“蛟龙号” 2008年 7 062米
中国“奋斗者”号 2020年 10 909米
(2)【国之利器,以龙为名】众多“大国重器”以“龙”命名,彰显科技实力与文化底蕴。请参照对“威龙”号名称含义的解读,说说你对另外两个大国重器名称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不要求句式一致)
“威龙”歼-20——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国产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威”指威武霸气,“龙”代表中国,“威龙”寓意着战机的强大威慑力,能扬我国威,威慑强敌。
“雪龙2”号——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具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蛟龙”号——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没有晴朗的海天,没有壮观的日出。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向阳红09号”中国科学考察船迎风破浪,如定海神针般地停在预定海域。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伸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机身上漆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两个醒目的蓝色大字——“蛟龙”!
②对了!这就是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在进行深潜7 000米的海试。2009年的1 000米、2010年的3 000米、2011年的5 000米,深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7 000米载人潜水器工程项目,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的海底试验。为了万无一失、确保成功,国际海洋局、科技部等部门选择了地球海洋最深点——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它全长2 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 00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斐查兹海渊,达11 034米。
③这条海沟的形成已有6 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如果把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填到里边,它的峰顶都不能露出海面。征服这条海沟,下潜至7 000米,将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无疑,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载人深潜工程和深海科学事业来说,7 000米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也是一个攀登高峰的标杆。
④半个多月前,随着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的一声汽笛长鸣,“蛟龙号”海试团队于2012年6月3日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穿过长江吴淞口,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太平洋,奔向那片遥远而亲近的海域。
⑤马里亚纳海沟,中国“蛟龙”来了!
⑥凭着这种志向与精神,我们英雄的海试团队劈波斩浪,按计划在这片海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深潜试验。
⑦这一天—— 6月24日,星期天,是我国航天工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交会对接的日子。此前,国家海试领导小组批准“蛟龙号”同日冲击深潜7 000米,争取创造上天入海的奇迹。
⑧“太好了!这太有意义了!我们已经作好了充分准备,保证完成任务。”
⑨尽管天一放亮,就遇到了风雨突袭,海况不佳,但周密严格的探测表明,天气条件会逐渐好转,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海试现场指挥部下定决心:按时下潜!北京时间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的潜航工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
⑩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
北京时间9时07分,话筒里传来了潜航员、主驾驶叶聪的声音:“这里是‘蛟龙’,这里是‘蛟龙’。我们已经坐底7 020米!”指挥部里一阵沸腾。这是中国载人深潜创造的最新纪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而这时候,正在太空飞翔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等三人,按计划操纵着飞船逐步接近“天宫一号”,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西太平洋7 000米海底,叶聪代表此次下潜的潜航员,庄严地向“神舟九号”送上热烈而亲切的祝福:
“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
在向祖国报喜的同时,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也向“蛟龙号”致辞……
9.小广搜索到这篇文章被选入《海底7 000米:深海“蛟龙”号的故事》一书时,标题是《深海与高天的对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个标题的合理性。
10、嘉明在阅读过程中找来了右面这幅图片。你认为将它作为选文中哪一段的配图最合适?为什么?
11.小文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的语言平白如话却饱含情感。据此摘录其中两段内容批注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请根据提示帮他补写完整。
例句 阅读心得
马里亚纳海沟,中国“蛟龙”来了! 凭着这种志向与精神,我们英雄的海试团队劈波斩浪,按计划在这片海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深潜试验。 作者使用呼告的手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特意选择带有感彩的词语:②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请以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例,谈谈选文是如何体现新闻性和文学性两个特点的。
  北京时间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的潜航工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
新闻性 文学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节选)
许 晨
吹响深海集结号
①2001年12月7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这里正在召开竞聘“7 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组成员会议。几位应聘者陈述过后,刘峰上台介绍了自己的简历、对专项计划的认识及初步设想。最后,他高声说道:“世界正在进行蓝色圈地运动【注】,我们中国人不能当看客。形势紧迫,时不我待。如果应聘成功,我一定团结各个单位科研人员,为我国的深潜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最终,刘峰被任命为总体组组长。
②回到家,刘峰一直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中,反复默念诗歌:“【甲】________”他心中充满了迎接挑战和机遇的豪情。
③ 66岁的702所研究员徐芑(qǐ)南已退休6年,这次却被破格聘任为“7 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这一任职,就是整整10个春秋……【A】有人说,徐芑南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600米,1__000米,3__000米,6__000米,7__000米!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蓝更深的海域。
有志男儿建奇功
④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潜水器采用了多重密封结构和先进的密封材料。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其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人称“顾两丝”的顾秋亮和他的师傅级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
⑤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顾秋亮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一定要精细,要专注才行。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手中关系着潜水器的存亡啊!”顾秋亮这样说着。
⑥2010年7月,“向九”船队在试验海区进行无动力下潜上浮、接地检测性能复核等试验。专家们安装了一台“接地检测仪”,检测值必须保持在1.2以下,才能保证安全。可是,试航员们发现:当进入3 000米海深时,检测值不断偏高,甚至超过了1.2;当上浮到1 000多米时,检测值又恢复正常。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器毁人亡。
⑦要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冒着极大风险下潜。执行此次任务的于杭、叶聪、杨波,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不断报警的情况下,镇定自若,勇敢地下潜、下潜……他们冷静观察,对用电设备逐个采取隔离措施,同时继续加大下潜深度,延长报警出现的时间,以求固化故障点……最终,电力小组根据他们提供的现象,锁定报警的原因,确定了解决的方案,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了问题。
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
⑧【乙】“__________”字里行间,满溢豪爽之气。中国人在征服了南极、北极和珠峰高极之后,又成功地进入到地球最深极。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
⑨2012年6月24日,3位试航员依次进舱。虽然雨很大,人们的衣服淋透了,但内心却充满了阳光。7时整,指挥部宣布“各就各位”。轨道车移动、挂主缆、起吊、挂龙头缆、解缆等动作一气呵成,潜水器逐渐漂离母船尾部。
⑩现场指挥部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着:1 000米、2 000米、6 000米……随着深度的增加,刘心成书记的心情也更加凝重:出征以来,搏风踏浪迎“玛娃”台风而不畏,遇“古超”气旋尤奋勇;几次受挫,团队逆境而上,挑战极限,一路拼杀……他不敢多想,也没有时间多想。
指挥部鸦雀无声。【B】大家目不转睛,紧紧地盯着显示屏,有人还不时地揉揉眼睛,唯恐看不清闪烁变化的数字:6 900米、6 935米、6 970米……10时55分,“7 005米”跳出画面,指挥部一片欢腾,掌声经久不息。
恰恰就在这一天,正在太空中遨游的我国“神九”飞船,即将实现与此前发射的太空舱“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丙】“__________”如今,这种展望已经都变成了现实。 (有删改)
【注】蓝色圈地运动:指各国争夺海洋资源的举动
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梳理“蛟龙号”从组装到进行海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蛟龙号”团队的解决办法(态度)是什么。
团队所遇挑战 团队解决方法(态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多重密封结构和先进密封材料;抽调专业人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试人员③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力小组对症下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队逆境而上,挑战极限,一路拼杀。
文中【A】【B】两处都使用了一连串的数字,但其用意不同。请联系上下文,分别简析这样表达的意图。
15.阅读第①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体会本文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1)第①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2)作者记录刘峰应聘的部分时,直接引用了刘峰的话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们小组想以“海洋之光”为主题拍摄短视频,参加“奋进中国”作品展示活动。有同学想在短视频中展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描述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是否合适。
场景:轨道车移动、挂主缆、起吊、挂龙头缆、解缆等动作一气呵成,潜水器逐渐漂离母船尾部。
文章多处引用诗歌,请根据上下文将下列诗歌依次填到对应横线上。
A.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与紫藤有缘
谢冕
记得早年读过一篇散文,是写紫藤花的,那时我还不识紫藤花,这篇散文篇名好像是“快阁的紫藤花”,快阁可能是一个地名,风景点,记不清了。后来求学到了燕园,中文系的驻地从文史楼搬到了五院。五院有一架紫藤,沿墙垂门而挂。①花开时节,一片紫玉铺天盖地,若无尽祥云自天而降,又似万顷波涛奔涌而至!道不出、说不出的奇妙!无以言状,急不择言,倒是发自心底一阵惊呼:一架藤萝深似海!近年中文系又搬了新居,五院还在,紫藤依旧。燕京学院成了五院的新主人,董强院长是我们的老朋友,藤萝为媒,我们一下成了“亲戚”。紫藤是未曾明确的中文系“系花”,同时也是燕京学院的“院花”。美丽万端的紫藤总伴着我,我与她有缘。
世间万象,说大也大,说单纯也单纯,说巧也真巧。这些年我与我的中学母校有了较多的联系,学校廖素娟校长办特色班,已故的陈景润学长(他在初中高我一班)领衔数学班,我则是忝列文学班为指导老师。我和陈景润是中学校友。我们的中学母校是原先的福州私立三一中学,即如今的福州外国语学校。三一学校是圣公会办的,如今的校园里,旧日的礼拜堂前,也曾有垂挂如海的几架藤萝。今日保存完好的当年的俄国领事馆前,年年也都有盛大的紫藤花事。福外的师生热爱紫藤花,也指定紫藤为校花。学校有个紫藤诗社,我被聘为诗社顾问。前些日子我曾亲临现场,为紫藤诗社授匾。就这样,北大中文系,燕京学院,加上三一中学,这些异时异地的诸般风物,因为一架盛开的紫藤而结成了“姻亲”。这岂止是花,这更是情,甚至还是历史!真的是:一架藤萝连接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架藤萝连接了继往开来的几代学人。
一席关于紫藤花的话题,如今被这样郑重其事地提出,皆因一座楼房的命名所引起。话有点长,还是长话短说。近日,福州市政府应福州外国语学校的申请,拨了一座古厝给学校做关于文化和文学的展示活动场所。因为我曾给学校题赠“钟声犹在耳,此树最多情”的石碑,福外母校念我旧情,愿意借此楼为我留点纪念。我深谢,并表达了私下的意愿,我的表达得到校市领导的谅解。话说这栋古厝也真有来历,原是沈绍安兰记漆器店,是沈绍安兰记原先的店堂和沈家居所,已列入福建省的文物保护名录,目前正在修缮中。
兰记沈宅,三层楼房,前店后厂,有房三十余间,占地七百平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华丽殿堂。我那天冒雨察看了施工现场,看到了它绕宅的室内游廊,还有游廊沿边的美人靠,甚是雅致。古厝的传人现已无考,房产已归福州古厝管委会管理。前些时我和学生访问故乡,慎重地建议将此地办成南台岛上文化传播的新景点,成为我的母校师生学习教学的另一个课堂。为此我们对它的命名颇费斟酌。有的朋友希望取名采薇阁。了解我的人知道,采薇阁是我在北大创立中国诗歌研究院用过的名字,他们希望这座院落与朗润园的采薇阁保持一种延续性,从而给后学留下一种念想。这当然是他们的好意,而我则希望尽量淡化和削减事关个人的一些联想。
就这样,古厝摒弃了日下流行的以个人冠名纪念馆或文学馆的模式,最终定名为我建议的后相紫藤学堂。我们议定,今年就将揭幕迎客,这个学堂的建立和开放,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圆梦的过程。现今的紫藤学堂,屹立于福州市仓山区的塔亭路上。周围几公里内,多处留下了我少年术八时代的足迹,那曾是一个早熟少年做梦的地方。由学堂往西数百步,位于麦园路上的麦顶小学(原先的独青小学)是我上小学的母校之一。麦顶小学所在的麦园路上,1948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前辈黄展云先生而修建的鲁贻图书馆仍然完好,那是我少年时可以免费阅读书报的场所。福州地处亚热带,夏季艳阳如火,鲁贻图书馆清雅静谧,阴凉温馨,是我这样一个穷学生当年避暑读书的好去处。几十年来,我总怀着感恩的心情怀念它。紧挨着紫藤学堂,马路对过,是梅坞。②那里曾是一座梅林,冬日里梅花盛放,花枝交错,相连成片,散发阵阵清香。我的语文老师余钟藩先生的家,就在梅坞的花丛之中。出梅坞沿立新路前行数百步,便是我的母校三一中学。我在那里接受伟大的爱心,并与当年的师友共度艰难岁月,是我扬起人生理想风帆的港湾。
紫藤学堂屹立在烟台山下,从那里可以眺望秀丽的闽江帆影。闽江悠悠流过万寿桥,在中洲岛画了一条美丽的弧线。观音井下来便是下渡,那里出现一片楼台,银行、海关、仓储、商铺、俱乐部和医院,记载着五口通商之后的喧哗。那一年,一个少年在烟台山下听到远方的召唤,真情向往“山那边好地方”,毅然走向战火硝烟弥漫的海疆。一别经年,心中放不下的是年迈父母的惜别泪痕,是这些念兹在兹的街陌楼台,以及那些山,那些水,那些镌刻在泥泞路上的模糊的足迹。
江流宛转,山影凄迷,屹立江滨榕荫下的紫藤学堂,正以感恩的心情迎邀来自四方的宾朋、莘莘学子和后学传人,欢迎他们与我一道回味那些年、那些日月,那些憧憬和向往。更欢迎学界同仁来此传道授业、读诗品茗。紫藤花盛,榕荫鸟喧,我等情重。近可对缕缕茶香闲话鸥鹭,远可以凭栏俯视万类,发思古之幽情。友朋雅聚,无关利害,此乃人生至乐!彼时彼地,也许我在,也许我不在,但我心总在!那么,诸位请了,我请诸位小坐片刻,暂时忘却周遭无尽的忧烦,饮一杯免费的清水,或品一杯并不免费的咖啡或茶——上个世纪某月某日,我怀揣25美元参加国际会议。在伦敦大学,我欠了剑桥大学教授一杯答谢咖啡,愧悔至今。目下国人日渐富裕,再无我当年的“咖啡之叹”。故此处特标明“不免费”,此乃含泪之笑也。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藤既是中文系未曾明确的“系花”,也是燕京学院“院花”,因着紫藤的缘分,作者和燕京学院院长成为关系密切的好友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B.作者和数学家陈景润是福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友,曾经分别担任中学母校特色班文学班和数学班的指导老师。
C.作者对中学母校福州外国语学校怀有深厚的情感,曾给学校题赠石碑,而母校则愿借兰记沈宅为作者留点纪念。
D.作者几十年来总怀着感恩的心情怀念鲁贻图书馆,那里清雅静谧,夏天阴凉温馨,作者当年在此避暑,免费阅读书报。
1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紫藤花的话题,引出紫藤学堂的命名,叙述了其建立的由来,以及紫藤学堂对自身的意义,最后迎邀宾朋,文章形散神聚。
B.文章交代了不愿意将古厝取名为采薇阁的原因,既引出下文最终定名为紫藤学堂的事,也体现了作者的低调作风。
C.文章融记叙、描写和抒情于一体,叙事简洁,描写含情,语言朴素自然,娓娓道来,韵味悠长,感染力强。
D.文章结尾补充了作者曾欠了剑桥大学教授一杯答谢咖啡的事,既为曾经的窘迫而心酸,也为今日国人日渐富裕而欣慰。
20.文中画横线的两句描写方法各有不同,请分别赏析其表达效果。
21“我”心中有很重的“紫藤情结”,紫藤对“我”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续书的不可能 俞平伯
《红楼梦》是部没有完成的书,所以历来人都喜欢续它,从八十回续下的,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两种:(1)高鹗、程伟元续的四十回,即通行本之后四十回。(2)作者姓名,及回目均无考,从后人的笔记上,知道曾有这么一本的存在。至于从高本百二十回续下的,如《红楼圆梦》、《绮楼重梦》……却一时也列举不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从高鹗以下,百余年来,续《红楼梦》的人如此之多,但都是失败的。这必有一个缘故,不是偶合的事情。自然,续书人的才情有限,不自量力,妄去狗尾续貂,是件普遍而真确的事实,但除此以外,却还有根本的困难存在,不得全归于“续书人才短”这个假定。我以为凡书都不能续,不但《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失败,不但高鹗诸人失败而已。
我深信有这一层根本的阻碍,所以我的野心,仅仅以考证、批评、校勘《红楼梦》而止,虽明知八十回是未完的书,高氏所续有些是错了的,但决不希望取高鹗而代之,因为我如有“与君代兴”的野心,就不免自蹈前人的覆辙。我宁可刊行一部《红楼辨梦》,决不敢草一页的《续红楼梦》。
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地。因为如此,所以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为什么难续呢?作者有他的个性,续书人也有他的个性,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的手段,却要勉强去合做一部书,当然是个四不像。故就作者论,不但反对任何人来续他的著作;即是他自己,如环境心境改变了,也不能勉强写完未了的文章。这是从事文艺者的应具有的诚实。
至就续者论,他最好的办法,是抛弃这个妄想;若是不能如此,便将陷于不可解决的困难。文章贵有个性,续他人的文章,却最忌的是有个性。因为表现了你的个性,便不能算是续作;如一定要续作,当然须要尊重作者的个性,时时去代他立言。但果然如此,阻抑自己的才性所长,而俯仰随人,不特行文时如囚犯一样未免太苦,且即使勉强成文,也只是尸居余气罢了。我们看高鹗续的后四十回,面目虽似,神情全非,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的事情!
而且续《红楼梦》,比续别的书,又有特殊的困难,这更容易失败了。第一,《红楼梦》是文学书,不是学术的论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第二,《红楼梦》是写实的作品,如续书人没有相似的环境、性情,虽极聪明,极审慎也不能胜任。文学不是专去叙述事实,所以虽知道了事实,也仍然不中用的。必得充分了解书中人的性格、环境,然后方才可以下笔。但谁能有这种了解呢?自然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作者而已。再严格说,作者也只在一个时候,做书的时候。我们生在百年之后,想做这件事,简直是个傻子。
高鹗亦是汉军旗人,距雪芹极近,续书之时,尚且闹得人仰马翻,几乎不能下台。我们哪里还有续《红楼梦》的可能?如果有这个精神大可以自己去创作一部价值相等的书,岂不痛快些。高鹗他们因为见不到此,所以摔了一跤。我并不责备高鹗的没有才情,我只怪他为什么要做这样傻的事情。我们看高氏续书,差不多大半和原意相符,相差只在微细的地方。但是仅仅相符,我们并不能满意。我们所需要的,是活泼泼人格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兰墅(高鹗字兰墅)可以说是完全失败。高鹗的失败,大概是如此,以外都是些小小的错误。我所以每作严切的指斥,并不是不原谅他,是因为一百二十回本通行太久了,不如此,不能打破这因袭的笼统空气,所攻击的目标,却不在高氏个人。
这篇短文的目的:一则说明我宁写定这一书(《红楼梦辨》)而不愿续《红楼梦》的原因;二则为高鹗诸人,作一个总辩解,声明这并非他们个人的过失;三则作“此路不通”的警告,免将来人枉费心力。
2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的续书,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两种,其一是高鹗、程伟元续的四十回。
B. 作者不想自蹈高鹗的覆辙,所以作者的研究仅以考证、批评、校勘《红楼梦》而止。
C. 续他人的文章,因为要尊重作者的个性,就阻抑了自己的个性。
D. 续《红楼梦》比续别的书更难,因为《红楼梦》是写实的文学作品。
E.高鹗的续书虽然与曹雪芹的原意相符,但在写出活泼泼的人格方面则是完全失败的。
23.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表明作者不愿续《红楼梦》的缘由。
B. 说明作者写《红楼梦辨》的原因。
C. 声明高鹗续书的失败是时代局限使然。
D. 告诫现代人续《红楼梦》是枉费心力。
24.在作者看来,“凡续书的人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5.请概括文中作者关于高鹗续书的评价。
答案
1、(1)蛟龙 (2)憧憬 (3)绘声绘色 淋漓尽致 (4)蹒跚 (5)蓦然 浩瀚无际
波澜起伏 (6)矗立 (7)瞩目 2.(1)万众嘱目--万众瞩目 (2)目不遐接--目不暇接 (3)弘图--宏图 3.C 4.B 5.A 6.D 7.(1)①军阀混战,祥子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
②孙侦探以“与乱党串通”的罪名恐吓敲诈祥子(或:剥削阶级的刘四爷压榨穷人;小福子被父亲卖给军官;等等) ③红军解放了谢佩托夫卡镇,朱赫来留下来做地下工作(或:保尔参加红军,在战场杀敌;保尔参加肃反工作;等等)
(2)示例:“钢铁般的意志”是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面对革命事业中的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蛟龙号”探海所体现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包含了勇敢面对深海未知领域、克服海试困难的坚定信念。两者都体现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都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顽强意志。
8.(1)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虽然作业起步年份最晚,但下潜深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①“龙”代表中国,“雪”象征着极地的冰雪世界,“雪龙号”寓意破冰船满载祖国的期许,面向南北两极一路破冰前行。 ② “蛟龙”是传说中能入海化龙的神兽,具有强大力量。“蛟龙号”寓意“蛟龙入海”,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意思对即可)
9.这个标题生动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深海”,即“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潜7 000米的海试取得成功,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高天”,即同日太空中“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对话”,即“蛟龙号”潜航员和“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互相致辞、送祝福。
10、第③段。这幅图清晰地呈现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便于读者将第③段提到的“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如果把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填到里边,它的峰顶都不能露出海面”具象化,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马里亚纳海沟之深和本次海试难度之高、意义之大。
11、①直呼“马里亚纳海沟”,好像在和它对话,“中国‘蛟龙’来了!”好似在向海沟乃至世界宣告中国“蛟龙号”的到来,抒发出一种豪迈的、充满力量和自豪的情感。
②“英雄”一词带有赞美、崇敬的情感,表达出对海试团队的高度肯定;“劈波斩浪”极具画面感,展现出团队勇往直前、不惧困难的豪迈气概,体现了对团队拼搏精神的赞美。整个句子洋溢着敬佩、自豪的感情。
12.①该句准确记录出征仪式的时间和试航员“蓝色的潜航工作服”,具有客观真实性
②该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特别抓取潜航员“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的细节,刻画了三位潜航员积极昂扬的状态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13、①“蛟龙号”对密封性要求极高,组装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
②进行接地检测性能复核等试验时检测值不正常,随时可能器毁人亡
③冒着极大风险下潜,对用电设备逐个采取隔离措施,检验故障点
④多次遭遇恶劣的海上气候,如“玛娃”台风、“古超”气旋等
14、【A】处使用数字形象地表现了徐芑南对深潜研究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献身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的高度敬意。【B】处展现了下潜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也表现出指挥部人们在下潜深度迫近目标时无比紧张和期待的心情。
15、(1)描写了屋外天冷飘雪的环境和屋内温暖如春的氛围,(1分)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竞聘者内心的激动与热情,以及对我国深潜事业的热爱和期待。
(2)刘峰的话介绍了世界蓝色圈地运动的紧迫形势和自己为祖国深潜事业作出贡献的决心,突出了他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直接引用原话也使得内容更真实可信。
16、合适。这个场景展现了中国“蛟龙号”深潜团队进行的一系列流畅的操作步骤及潜水器成功漂离的画面,(能联系“蛟龙号”“海洋之光”概括场景特点,2分)海试工作有序高效地顺利推进,科研团队团结协作、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体现出中国海洋探索事业的稳步发展,符合“奋进中国”的主题。
17、【甲】B 【乙】C 【丙】A
18、.A
19.C
20.(1)①句用工笔细描的手法,连用三个比喻,从色彩、形态和气势几个方面抓住了紫藤“铺天盖地”“奔涌而至”的形象特点,写出了大片紫藤的壮观,表达了惊叹之能。(2)②句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简约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盛开时的盛况,烘托出余钟藩先生所居环境的美好。
21.①紫藤是与“我”人生常伴的“伴侣”。“我”早年便读过关于紫藤的散文,后到燕园求学、任福外诗社顾问、为学堂取名等,都有紫藤的身影。②紫藤是一条联结的纽带。北大中文系、燕京学院和三一中学因紫藤而结成了“姻亲”,紫藤蕴含着情感和历史,连接了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接了继往开来的几代学人。③以“紫藤”命名的紫藤学堂满含着“我”的珍贵回忆。紫藤学堂周围有“我”少年时代的读书记忆,有与师友共度艰难岁月的经历,有听从召唤走向海疆的回忆。
22. A E
23. C
24.(1)续书人的才情有限却不自量力地续书;(2)原书作者的个性与续书者的个性万难融洽,有活泼泼表现个性的好文章难续;(3)续文学作品不是续学术论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4)原书中人的性格与环境只有原作者才最了解,即便是作者也只有在创作时才了解。
25.(1)高鹗的续书是失败的;(2)高鹗的续书差不多大半和原意相符,相差只在微细的地方;(3)高鹗在表现活泼泼的个性(人格)方面是完全失败的,此外都是些小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