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分层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分层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1.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2.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此观点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
A.开展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B.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C.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D.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核心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3.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句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核心知识点——援朝战争
5.“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了削弱。”材料强调的是援朝战争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6.有人指出,这场战争是由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动,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这场战争( )
A.密切了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B.使日本统治朝鲜目的实现
C.以中朝取得最终胜利结束 D.加剧了日本与越南的紧张
核心知识点——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7.1553年,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得到允许,在澳门上岸,擅自搭篷建屋,进行贸易。这一伙殖民者攫取澳门租住权的手段是( )
A.政府批准 B.武力夺取 C.欺诈贿赂 D.协议转让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的物品中深受所到之处居民欢迎的是( )
①珠宝 ②瓷器 ③香料 ④丝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随郑和出行的马欢、费信等人著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等书,记载了沿途各国的自然和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B.次数多且船队规模浩大
C.提高了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D.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4.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并许诺缴纳租金,“求于近处泊船”,经澳门守澳官王绰代为申请,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这反映出( )
A.明朝政府主权观念淡薄 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C.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 D.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5.“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鉴真 D.郑成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材料二 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已经熟练掌握潮汛、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以航海天文学与指南针定位技术相结合,保证了较高的航行精确度,开辟了多条新的航海路线。
材料三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3分)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为什么这一事件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事件的意义。(2分)
(4)结合材料和事件的历史背景,说一说为什么这一事件能取得成功。(3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清]张廷玉等《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造成严重的倭患。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防出现的问题。举出在解决这一问题中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物。(2分)
(3)综上所述,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 C 2. D 3. A 4. A 5. D 6. C 7. C
能力提优
1.B 2. C 3. A 4. A 5. B
6.(1)郑和下西洋。(1分)1405年至1433年,(1分)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
(2)规模大:郑和船队的规模在当时举世无双;(1分)设备先进:郑和船队具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如指南针。(1分)
(3)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1分)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1分)
(4)明朝国力强盛;宋元以来,我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每点1分)
7.(1)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2分)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2分)
(2)问题:东南沿海遭遇倭寇侵犯。(1分) 人物:戚继光。(1分)
(3)示例一:明朝初期主动对外和平交往、交流,(2分)中期开始遭遇倭寇侵犯。(2分)
示例二:从主动对外交流到遭受外族侵犯。(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