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5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思想史与哲学思想史有很多相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应用哲学史的研究方
法来研究科学思想史。哲学家的著作是研究哲学史的根据,科学思想史研究也应当重视分析
科学家的著作,因为著作是学者表述思想的主要形式。哲学思想史与科学思想史也有一些不
同之处。到目前为止,哲学史只是哲学思想史,很少有人研究哲学事业史,哲学家一般也没
有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哲学活动。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他们的哲学思想。除此以外,哲学
家没有别的形式的研究成果,而哲学家的思想都是有文字记录的。科学家的成果除思想成果
外,还有科学活动的成果,甚至还有某些物的成果。有的科学家有丰富的科学著作,有的则
著作不多:有的科学著作叙述了概括程度较高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有的则缺少这方
面的叙述。这就给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带来了困摊。
面对历史事实,我们可以“追问”人们行为的动机。我们研究科学思想史,也可以这样
“追问”。有的科学家的著作叙述的都是具体的科学成果,多为经验描述(如观察、实验的
记述)和数学演算,缺乏理论概括。但科学家(即使是实验科学家)不可能没有理论思维。我
们可以通过其经验成果,追溯其理论基础,对其作出理论概括,即从经验成果出发,“追问”
其科学理论思想。
有的科学家叙述了他们的科学理论思想,却没有谈论有关的哲学问题。但一个多年研究
科学并取得重要成果的科学家,不可能没有哲学思想。即使他对哲学著作没有兴趣,他在科
学活动中也会自发地形成一定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进入他的研究活
动,渗透在他的科学成果之中。这些哲学思想实际上是他的科学理论思想的哲学基础和信念。
科学理论思想中,总蘊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可能是科学家已经想到的,只是
未写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可能科学家并未意识到这些哲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已影响到他们的
科研活动。牛顿对他的绝对时空观做了明确的表述,但对于平直空间、自然变化的可逆性等
问题几乎没有提及。我们可以从牛顿的力学理论中概括出这些思想,也就是说可以从科学家
的科学理论出发,“追问”其哲学思想。
这两种“追问”必须以科学家的经验成果和科学理论思想为根据,不能从个人的愿望和
想象出发,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来追问他们的科学思想。柯林武德认为:“思想
第1页,共8页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C(A项,“部分科学著作缺乏科学理论思想和理论思维”错误。由材料一
第2段“但科学家不可能没有理论思维”可知,科学家不缺乏理论思维,其科学著作也不
可能没有理论思维。B项,“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哲学思想史”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哲学
家的研究成果就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可知,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以文字记录的哲学思想,
而不是哲学思想史。D项,“研究牛顿的力学理论”错误。“研究牛顿的力学理论”只是例
子。由材料一第3段可知,可从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出发,“追问”其哲学思想。)
2.(3分)A(“因此二者在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上可以互为依托和相互通用”错误。由
材料一第1段“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应用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科学思想史”可知,
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科学思想史,而不是二者研究方法上
的依托和通用关系。)
3.(3分)B(材料二中的观点有“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巨大飞跃”,必
然要引起哲学对象、哲学内容和哲学方法的重大变化,B项符合题意。)
4.(4分)①主观思考(主观臆想)②哲学思想③科学活动④科学思想(每答对一空
给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5.(6分)①重视科学史和哲学史的研究(或研究科学著作和哲学著作),加强理论体
系建设:②重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果,“追问”其中的科学理论思想和哲学思想:③将自
然科学成果与哲学原理有机结合,助推二者共同发展:④坚持理论创新和发展,运用自然
科学成果和哲学理论,解决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D(“都是麻木愚味而不自知”错误,从文本一“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
衍衍,模模糊糊”可知,吕纬甫是“自知”却无奈的。)
7.(3分)C(“运用工笔细腻刻画吕纬甫的形象”“与《祝福》刻画祥林嫂的笔法相
似”错误,应是白描勾勒,简笔传神。)
8.(4分)(1)二者有相似之处:峰子或蝇子,胆小怯懦,飞一个小圆圈,就回到原
来的地方;吕纬甫曾经勇敢地追求理想,最终失败,回到原点。(2)峰子或蝇子隐喻着吕
纬甫这类知识分子与封建礼教抗争失败,向生活妥协的无奈与苦闷。(一点2分)
9.(6分)①身份角色的缺失:小说开头部分“我”感到“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
来也只能算是一个客子”,表明了“我”彷徨无依找不到前路的失落与孤寂。②镜像的观
照:与吕纬甫相遇和对话,在他身上看到了“我”:“我”曾与吕纬甫一样,是个反对封
建迷信、热心改革社会的启蒙战斗者:现在“我们”同样地彷徨、孤独和空虚。③新的自
我形成:告别吕纬甫后,“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走进风雪巾的“我”
暂时卸下低落的情绪,展现出在绝望中仍不放弃希望,在苦闷中仍要坚持抗争的精神状态。
(每点2分,意合即可。)
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