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壮行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壮行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高三五月壮行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C B A C A A C B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D D B C A
1.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玉猪用料精贵且重量大并伴随着大量随葬品出品,可以判断该墓葬主人财富情况或玉猪的随葬功能,
故选 C;材料并不是强调玉器的加工水平和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而是聚焦玉猪的价值象征,排除 A、D;材料只涉及安徽凌家
滩遗址,未提及区域之间的交流,排除 B。
2.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皇帝命名都城、宫城、陵墓均带有“长 ”“安”等字样,表明了其长治久安的治国理念,
故选 B;A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A;材料未涉及乡土观念,排除 C;国家意识无法体现,排除 D。
3.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邸店地位经历了从朝宿之舍到一般商铺的变化,使用者利用官方渠道与机构免费运送货物谋求利益,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故选 A;郡县官员不等同于士族,排除 B;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C;D选项不符
合史实,排除 D。
4.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阳修将政治道德和国家统一的历史业绩作为正统的评价标准,这是由于“大一统”的文化传统,
故选 C;北宋未完成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 A;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时间不符,排除 B;
材料与华夷同风无关,排除 D。
5.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在闸坝用于执行公务的管理上非常严格,这是为了尽量避免政治公务影响漕运这一重大的经济
运输,表明水利与经济关系密切,故选 A;B选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B;材料不涉及水利开发,排除 C;经济中心南移在南
宋时期已经完成,时间不符,排除 D。
6.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阅报参与群体多元且发展较快,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 A;B选项不是
材料表达的重点。排除 B;C选项与民主革命时间不符,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士绅阶层的政治立场,排除 D。
7.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内河航运依然以传统的乌篷船为主,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选 C;材料无法反映思想
的启蒙,排除 A;乌篷船并非新式交通,排除 B;材料未反映区域经济联系的增强,排除 D。
8.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加强对下辖行政区的管理,是为了统一根据地的
党政领导,故选 B;材料提及的是中共中央的行政措施调整,与统一战线和基层动员无关,排除 A、C;D 选项不是材料主旨,
排除 D。
第 1 页 共 3 页
{#{QQABDYKt4gAYgBSACL4rQQWoCEkQkJOgLWoEwUAQqAQCQZFABAA=}#}
9.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化三改期间,政府将国营企业的原料和生产任务拨给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是为了加快对私
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 D;1952 年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时间不符,排除 A;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时间不符,排除 B;C选项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 C。
10.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景润引起了社会层面广泛关注,年轻人对科学充满热情和崇敬,这体现了时代楷模引领价值重塑,
故选 A;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B;材料谈及科技成果未涉及科技竞争,排除 C;《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于 1978 年 1 月,
时间不符,排除 D。
11.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金字塔铭文》从国王专用到扩散到贵族阶层,神庙墓室雕像摆放人群从王室到地方显贵,
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逐渐密切,故选 D;材料不涉及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排除 A、C;B 选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B。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可知,达·芬奇对近代金属和机械的探索,反映了对近代科学的有益尝试,故选
B;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并非理性主义,排除 A;牛顿的学说奠定了近代物理学体系的基础,排除 B;材料无法
体现人文学者的观念局限。
13.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得美国“西进运动”进程加快,故
选 B;南北矛盾在 1861 年—1865 年的南北战争中解决,排除 A;材料与女权思想无关,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
化,排除 D。
14.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俾斯麦的“五球杂耍”体系,体现了俾斯麦联合俄奥,拉拢英国,遏制法国,构建欧洲均势格局的
战略意图;柏林会议中德国以非洲殖民妥协转移矛盾,巩固在欧洲的主导权,没有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A、D不符合史实,
19 世纪末欧洲形成两大对立军事集团,诱发一战,柏林会议后列强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
15.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非黑人玛卡芭借用歌曲对种族隔离发出抗议而被誉为“非洲妈妈”,体现了非洲人对于种族歧视
政策的不满,促进非洲民权意识觉醒,故选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B、C;D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二、非选择题
16. 【答案】(1)宋代商品经济繁荣;边境贸易与海外贸易繁荣;民族政权和周边国家货币体系不完善,具有强烈的货币
需求;北宋政府实行“铜禁”政策,但效果有限。(8 分,任答 4 点即可)
(2)影响:积极: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区域经济交流。(宋的铜钱和元朝纸币被周边国家广泛接受);货币国际化提升宋元
王朝国际影响力;推动金融创新(发行纸币);消极:加剧国内货币短缺;加大外部市场风险(纸币贬值波及海外)(积极两
点,消极 1点,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两蕃南海贸易,有去无还”“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等” “宋初即严令禁
止,而设立了所谓的铜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部环境、民族关系等角度答题。
第(2)问,抓住材料“它的流通领域并不仅限于国内,当时的印度、朝鲜、日本、安南等邻近国家”“甚至直到明代,中
统钞还在东南亚许多地方流通”等词句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7. (1)时代变迁:传统儒家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知识分子反思科举
制度的弊端;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并存;社会转型中旧知识分子面对困境。(8 分,任答 4 点即可)
(2)评述:晚清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推行,旧知识分子刘大鹏的思想受到极大
的冲击。他从科举前的胸怀“万里封侯之志”,到科举登第后的无奈(仍无机遇),从对时代变革的抵触(批评重商轻儒、西
第 2 页 共 3 页
{#{QQABDYKt4gAYgBSACL4rQQWoCEkQkJOgLWoEwUAQqAQCQZFABAA=}#}
学盛行)到无奈接受现实,反映了社会转型中传统知识分子的困境。辛亥革命后,他陷入生计困境,思想保守使其无法融入
新时代,成为旧制度消亡的典型牺牲者。刘大鹏的思想变迁是晚清社会转型的缩影,其个人经历反映了传统士人在近代化浪
潮中的挣扎与无奈。(6分)
【解析】第(1)问,结合山西太原举人刘大鹏所处时代,根据材料“甚且有既游庠序,竟弃儒而就商者”得出传统儒家的
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以及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中国之人竟以洋务为先,士子学西学以求胜人”得出近代西学的广泛传
播;“国家取士以通洋务、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得出知识分子普遍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 “近年
来为学之人竟分两途,一曰守旧,一曰维新”得出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并存。
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对废科举前后刘大鹏的思想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从坚持传统的儒家理想到逐渐接受西方文化。
结合废科举的背景 2分,对思想变化过程 2分,对其思想变化的评价两分。
18. 【答案】(1)把融入欧洲作为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受到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和制约;在冷战中谋求实现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经济复兴与政治安全紧密结合;主权让渡与多边合作相结合。(8 分)
(2)不变:始终追求欧洲一体化;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多边合作传统。(3分)变:战后初期,德国对
欧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德国政策重心转向巩固经济优势,提升国际地位。统一前的德
国注重发挥欧洲共同体的作用;统一后的德国强调要在欧共体和欧盟中发挥核心和领导作用。(4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对欧洲一体化的追求就成为其国家利益的根本因素之一” “在于二战后联邦德国面临的特
殊形势和在两极分化的国际格局下特殊的国家利益”“鉴于德国被分区占领,鲁尔区的经济状况以及马歇尔计划等等,德国
比任何时候都与其他国家紧密相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传统、国际背景、外交政策、国家利益等角度答题。
第(2)问,抓住材料“德国政治家纷纷强调德国的外交安全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得出德国对欧洲外交政策始终追求欧洲一
体化和坚持和平发展;“德国都应在欧盟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德国要成为欧洲的大脑和心脏”等词句得出统一后的德国强
调要在欧共体和欧盟中发挥核心和领导作用。
19. 【示例】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的过程。
工业革命经历了长时期的积累,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首先在英国发生,之后辐射到欧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1825 年,蒸汽机车试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
提供了更为便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
生活领域,世界进入“电气时代”。经过阶段式的持续发展,由技术变革、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并引
发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阶级结构、政治局势、国家治理方式、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同时西方
工业国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殖民扩张扩展到世界,推动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总之,两次工业革命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
程。
【解析】根据材料“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可知,人类社会
经历的两次现代化: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和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学生答题过程中可任选某次现代化拟定论题。论
题 2分。论题阐释 2分,应为论述做铺垫。论述 6分。结论 2分,应有升华论点或论题的色彩。
10~12 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7~9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
4~6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
0~3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第 3 页 共 3 页
{#{QQABDYKt4gAYgBSACL4rQQWoCEkQkJOgLWoEwUAQqAQCQZFABAA=}#}2025年高三5月壮行考试
历史
太试器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颠利★
注意车项
1答题藏,先溶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正号条系西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之茶要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
题驱城均无效
3志释题至B铝笔在各题卡上把对应题目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
装答在答题卡上对拉的答题区域内。
4考盆家后,清洛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远译题:本意关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答合题要求的
1重凌家远进出士一件大型玉猪(如下图),是在玉料的自然形态基础上雕刻而成的野猪。
玉套身下是一恋大型墓葬,随葬玉、石器300余件。据此推之,凌家滩玉猪
A表理其三器加工处子领先水平
B.云了区线文明间的交流互动
C可能具有贴宫象征或祭祀功能
D.震示了安前音教面的发展水平
1致高恶郭烤都城命名为“长安”,城内宫城名为“长乐宫”“未央宫”,其陵墓名为“长
废:国家建氛上他颜频出现“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吉语。这体现出西汉时期
A基委是求成为普着价恒取向
B.长治久安是重要治国理念
C.乡士观念还民众中表现强烈
D.国家意识巩固大一统局面
1双代的慧在京师的办事处称为邸,那县官员进京入住郡邸。南朝时期,部分官员利用即运输
家能东货塑以:公济形年利,导致南北政府竞相向即店课税。唐代以后,店彻底失去特权
地位,逐渐论为一毅商铺,配店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点商是经济的发展
B,士族特权的失去
C.中央集权的景落
D.等级制度的瓦解
历史试卷(共6页》第】页
4.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创作《正统论》。他在文中完全否定天命正闰、五德终
始之说,以崇高仁义的政治道德水平和统一天下的实际历史功业作为正统标准,即“居天下
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欧阳修的论述
A.反映了北宋统一的政治现实
B,标志着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植根于“大一统”文化传统
D,体现了“华夷同风”的观念
5.明朝设闸坝宫管理运河及江南地区的航运闸坝。明朝法律规定:紧急公务和达官权贵的船只
路过闸坝有优先权:如果水深不足两米,闸坝官可以依律拒绝其通行,公务人员改走陆路:
如果船只超载,违规夹带私货,违规闯闸坝,闸坝官有稽查的权力。这折射出,明朝时期
A.水利与经济关系很紧密
B,南北贸易联系加强
C.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开发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6.晚清以来,部分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报刊传媒是“开民智”的重要工具。1898
年后各地阅报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报所数量占全国63.8%。下表是清末阅报所参与者
身份统计表(单位百分比),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官吏
政府机构
士绅
民间社团
市民
18.93
16.57
38.46
18.93
7.10
A.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B,政府倡导舆论宣传
C.民主革命的时代要求
D.士绅阶层倾向立宪
7.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某近代学者走水路从绍兴经上海去南京,对沿途航船有生动记载:
“普通船只,通称为“鸟蓬船”…航船中乘客众多,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而且夜长岑寂,
大家便以谈天消遣,就是自己不曾插嘴,单是听听也是很有兴趣的。”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

A,晚清民众的思想启蒙
B.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
C.传统中国的社会风貌
D,区域经济联系的增强
3
8.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明确提出“建军、建党、建政”。
1940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在涉县正式成立,三个行
政区下辖115个县。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据此可知,这一调整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旨在统一根据地的党政领导
C.增強了对基层的动员能力
D,适应了西北抗战形势的发展
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