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十六)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关税新约,废除了自1843年以来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片面协定税则,并于1929—1934年四次自主颁布实施国定税则,突破了被约束长达80余年的“值百抽五”的协定税率。这一发展过程( )A.助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B.配合了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C.削弱了列强的侵略力量D.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2.(2024·河北邯郸一模)1933年6月,《红色中华》发出“关于经济动员的新的号召”,呼吁“苏区党团工会贫农团全体动员起来”,举行节省经济竞赛,为完成退还80万公债而斗争。仅1933年6月一个月,胜利、上杭、兴国、瑞金等12个县退还公债数额总计达十万余元。这说明( )A.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苏区经济建设取得大发展D.革命根据地面临巨大困难3.(2024·福建福州二模)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部”向租界内学校函发学情调查表。社会各界抨击工部局擅设“教育部”,要求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最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暂不置议”的批示将此事平息下来。这反映了( )A.中外教育管理机构差异较大B.列强掌控了中国教育行政权C.国民政府实行对日妥协政策D.近代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性4.(2024·湖南邵阳二模)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1920年和1936年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表类型 1920年 1936年产值(亿元) 比例(%) 产值(亿元) 比例(%)农业产品 39.09 42.28 75.33 44.82手工业产品 29.74 32.17 43.86 26.1工厂产品 8.83 9.55 28.31 16.84矿冶业产品 2.91 3.15 4.96 2.95进口产品 11.88 12.85 15.61 9.29合计 92.45 100 168.07 100A.进出口贸易平衡 B.商品经济繁荣C.近代化曲折发展 D.民族工业萎缩5.(2024·安徽淮北二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区公所是地方自治系统的最高层级,以便加强县与乡镇的联系。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1934年国民政府在江西、福建等五省推行分区设署,将区公所改造为区署,纳入国家正式行政体系。这一调整( )A.完善了国家行政治理体系B.旨在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C.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的变化D.使国家行政效率得以提高6.(2024·江苏南通三模)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一认识( )A.强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B.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为新革命道路开辟提供支撑7.(2024·江西南昌三模)歌曲《当红军》收录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部编的《儿童唱歌集》中,如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美育教育引起普遍关注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C.音乐教育服务革命现实D.儿童积极参加工农红军8.(2024·山西忻州联考)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说:“当时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为此,他( )A.主张与国民党深化合作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批评党内的“左”倾错误D.强调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9.(原创题)八七会议之后,在中共方面的文件中,一方面明确提出暴动之后要“建设工农德谟克拉西专政的革命政权”“工农的民权独裁”,一方面却又把这种政权称之为“正式民权政府”“真正平民的民权政治”。由此看出,当时中共( )A.仍坚持大革命时期指导思想B.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C.为农村根据地建设指明路线D.意欲维系与国民党左派合作10.(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1929年10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将国民党从整体上定性为“中国革命的压迫者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但同时又反对共产党介入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斗争,且不得与反蒋势力签订任何协议、做出任何承诺和给予“任何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一指示( )A.避免了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B.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实际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冲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1.(2024·陕西宝鸡二模)下面为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图。据图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 )A.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B.改变了当时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有助于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12.(2025·陕晋青宁适应性考试)据不完全统计,1930—1931年,各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或计划发行的纸币约为114.9万元。当时一首庆祝闽西工农银行周年的纪念诗歌写道:“工农自己设银行,纸币通行各地方。到处都有兑换处,随时可以换光洋。”这表明根据地银行发行的纸币( )A.数量大,促进经济发展B.可以完善货币体系C.信誉高,流通范围广泛D.能与银元等额兑换13.(2024·福建泉州一模)福建漳平至今保留着30多首革命歌谣,如《工农红军》:“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这一歌谣( )A.表达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B.促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C.奠定国民革命胜利的基础D.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14.(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935年1月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指出,“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这说明当时的红军( )A.重视壮大民主革命力量B.争取少数民族参加北伐C.落实瓦窑堡会议的精神D.纠正“左”倾错误路线15.(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调研)遵义会议认为:在我们还没有大的城市工人的暴动的配合,在我们红军数量上还是非常不够,我们很难直接进攻,但防御不是单纯的防御。只有从防御转入反攻以至进攻,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才能粉碎“围剿”,保卫苏区。这可用于说明遵义会议( )A.反思了红军反“围剿”失利的原因B.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向C.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6.(2024·湖北武汉模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有一幅宣传标语,内容为:“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革命迎来了新局面B.工农群众抗日热情高涨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26分。17.(2024·北京通州二模)长征标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写标语是红军向群众传输革命道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长征经常处于急行军状态,写标语承担着比以前更为重要的宣传任务。据统计,散落在长征沿途的标语,至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七千多条,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长征途中要求每一个能够识字的红军战士,每到一处驻地都要书写一至三条标语;所以书写标语的主体就特别多,为了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所有标语署名都用代号。由于物资极度匮乏,红军就利用当地现有的石炭、锅底灰、朱砂等材料,将标语涂在墙壁、门柱上;红军还将标语写在竹叶上,是为“叶报”;写在竹板上,使其随波流动,是为“水电报”;刻在树上,是为“树标”;此外针对普通标语容易被风吹雨刷、被敌人破坏的问题,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长征初期的标语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遵义会议后,出现了“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红军是帮助干人(方言,穷苦人的意思)的军队!”等标语。瓦窑堡会议后,标语又转向“去打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等等。标语是红军向群众宣传、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人民群众从标语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长征标语把革命火种撒遍中华大地。——摘编自《浅析红军长征中标语的演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特点。18.(2024·湖北十堰二模)【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年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8分)课时数智作业(十六)1.A [关税新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市场,维护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币制改革在1935年才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有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但无法削弱列强的侵略力量,排除C项;实现关税主权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市场,但无法促进国际市场的稳定,排除D项。]2.A [根据材料“仅……一个月……退还公债数额总计达十万余元”可知广大工农群众响应了苏维埃政权的号召努力退还公债,说明人民群众认可苏维埃政权,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介绍人民群众响应号召退还公债,并不能看出苏区经济建设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重点体现人民群众退还公债的速度,并非体现革命根据地面临巨大困难,排除D项。]3.D 4.C 5.B 6.D7.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通过儿歌的方式向广大民众宣传革命思想,体现出音乐教育服务革命现实,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美育教育对普通民众产生的影响,无法得出“引起普遍关注”的结论,排除A项;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民族革命战争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苏区通过儿歌宣传革命思想,无法得出“儿童积极参加工农红军”的结论,排除D项。]8.D [根据材料“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并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可知,毛泽东是以占据空房子为比喻,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即强调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选D项;八七会议召开之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此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排除A项;此时并未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B项;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C项。]9.D [根据材料信息“一方面明确提出暴动之后要‘建设工农德谟克拉西专政的革命政权’‘工农的民权独裁’,一方面却又把这种政权称之为‘正式民权政府’‘真正平民的民权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但基于自身实力的相对弱小,需要联合其他的革命力量,于是国民党内部仍坚持孙中山革命路线的左派就成为中共联合的对象,于是中共提出了“正式民权政府”“真正平民的民权政治”的说法,意图维系与其合作,故选D项。]10.B [根据题干可知,此举不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实际,故选B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关系全面破裂,排除A项;1929年日本还没有局部侵华,民族战争尚未爆发,排除C项;共产国际的指示并不能冲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排除D项。]11.D 12.C13.A [根据材料“打倒土豪有田分”可知当时为土地革命时期,“百姓才得有安身”表达出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土地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此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经形成,排除B项;国民革命先于土地革命发生,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不能得出“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结论,排除D项。]14.A [根据材料可知,红军提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主张少数民族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这有利于争取少数民族对红军的信任和支持,进而壮大民主革命力量,故选A项;北伐时间是1926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瓦窑堡会议的时间是1935年12月,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15.A 16.D17.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与变化。阐释:从长征初期以土地革命等基本口号为主,到遵义会议后加入地方民谣等元素,以瓦解敌军、配合作战为导向,再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积极宣传“北上抗日”,长征标语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灵活,功能也不断拓展,充分展现了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饱含智慧的创造力。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长征初期的标语与苏区时期差别不大,仍是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重点在于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发动群众斗争。但红军已能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作战对象辅之以其他口号,如在湖南有针对何键的口号,在广西则制定了十二条针对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口号,其中不乏反映群众迫切要求的口号等。遵义会议后至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的标语已经具备了鲜明的长征特色,与苏区时期的标语有了明显区别:主题内容从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转变为瓦解敌军、发动群众斗争;语言形式从基本的口号式,转变为歌谣式、民谣式;参与人员从以宣传员为主,转变为全军上下的群众运动;标语功能也从主要的宣传鼓动,进一步拓展成为军事战略的辅助手段。长征中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标语,是党和红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宣传工作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增强。标语的演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12分)18.(1)原因: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维护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的需要;受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影响;应对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考量;列强向中国转嫁危机;城市金融业出现大量剩余资金;农村调查和乡村自治试验的开展。(6分,任答3点即可)(2)特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编写专门的宣传材料;颁布相关法律规则;强调农民自愿(自动)参与(结合),重视经济效益和社员共同福祉;合作社种类较多;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4分,任答2点即可)意义:调动了苏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苏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粉碎国民党政权的封锁;巩固了工农联盟,维护了苏维埃政权;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建设有启迪作用。(4分,任答2点即可)7/7第16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知识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2.经济(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表现 纺织、面粉、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官僚资本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背景①南昌起义爆发 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起义军发动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八七会议召开 1927年8月7日,__________内容 a.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__________错误 b.确定实行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重要思想③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山区进军。(2)概况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__________,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__________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意义 点燃了“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的道路(3)实践古田 会议 1929年12月召开。会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__________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建立根 据地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政权 建设 1931年11月,__________在江西瑞金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土地 革命 “__________”,受益农民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武装 斗争 1930—1933年,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新道路的延续和发展——红军长征开始 ①原因:红军__________失利 ②开始时间:__________年10月转折 (遵义 会议) ①召开: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___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师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意义 长征实现了__________,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官僚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实行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进行商业投资。1.阅读教材P128“历史纵横”,思考:这则史料表明了什么?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这种精神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阅读教材P130“史料阅读”,思考:“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3.阅读教材P13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思考: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4.“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工农红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这首歌谣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措施是什么?这种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采取了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稳定了金融市场,收回了部分国家丧失的利权,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建立起,对内致力于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巩固国民党政权,发展经济,解决财政赤字。对外收回关税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从表面上看,一个进步的新的中国似乎正在崛起。但在进步的表象之下,存在着社会经济不公正和财政赤字严重等根本问题……——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迁移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通过努力﹐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在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危机。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1)政治特点: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蒋介石通过“以党治国”和“训政”制度,集国家权力和一党权力于一身,实现了对国家的独裁统治。(2)经济特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和政府的独裁统治,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3)文化特点:严格控制进步文化的传播,打击共产主义、民主和抗日思想,同时,政府重视教育和技术发展,但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材料 国民政府成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会、分会及支会负责实施,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农业方面,主要是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在工矿领域,加强国营企业的筹设和发展。在商业方面,提倡国货,加强对商业团体的指导和监督,调节粮食运销等。此外,采取措施鼓励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的输出,开拓对外贸易。1936年底,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升。——摘编自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迁移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巩固统治,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时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思考] 根据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国民革命的失败,逐渐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实现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伟大转变,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革命的胜利。工农武装割据材料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迁移知识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材料中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工农武装割据的成功之处(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才取得了最终胜利。(2)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长征的伟大意义材料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不少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很不了解,存有怀疑和恐惧心理。红军每到一处,无论部队多疲劳、情况多危险、环境多复杂,红军都把宣传群众、为群众解除痛苦作为重要任务。长征时期,在沿途建立了红色政权,这些政权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如果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转变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更不会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的空前大发展。——摘编自黄显文《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迁移知识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胜利的“奠基”意义角度 阐释思想 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组织 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精神 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军事 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民众 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国际 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考情微观 工农武装割据 2024·山东卷·T7 2024·湖南卷·T9土地革命:2024·河北卷·T10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2025·河南适应性考试·T7 2024·广西卷·T9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024·黑吉辽卷·T8[示例] (2024·山东卷·T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 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价值引领: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报刊的命名高频用词为情境,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通过对题干中关键词的分析,体会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斗争精神。逻辑思维:[尝试解答] __________1.命题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024·黑吉辽卷·T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2.命题点: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2025·河南适应性考试·T7)毛泽东在某一报告中指出,应该“按照市场需要的原则,发行适当数目的纸币,吸收群众的存款,贷款给有利的生产事业,有计划地调剂整个苏区金融,领导群众的合作社与投机商人作斗争”。这一论述旨在( )A.应对国统区金圆券改革冲击B.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C.推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促进国民大革命取得胜利3.命题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2024·广西卷·T9)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达到1 140个,成为中央苏区各区各乡普遍的经济组织,自成立以来,“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满足了民众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部分合作社还提供“免费看病等福利”。这有利于( )A.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推动根据地土地改革顺利实施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4.命题点: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的制定(2024·湖南卷·T9)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农民 1 620 60手工业者 297 11游民 270 10商人 135 5政府机关 100 4地主 78 3其他 184 7共计 2 684 100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一、运用教材边角知识创设情境教材情境 教材P129插图“《南昌起义》(油画)”。1.周恩来在参观某起义纪念馆,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这次起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二、依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情境教材情境 教材P131“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2.1928年中共六大以后,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并高度赞扬:“朱毛红军在湘赣边境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这反映出当时(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扩大B.共产国际称赞毛泽东的做法C.党内普遍认可“工农武装割据”D.中国民主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三、活用教材课后问题创设情境教材情境 教材P133学习拓展:“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3.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双方参战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中原大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这场战争( )A.说明全国统一趋势已不可逆转B.实质是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D.使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学什么】 自主诊断知识点一 1.专制统治 张学良知识点二 1.(1)周恩来 汉口 右倾机会主义 土地革命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绝对领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打土豪,分田地 2.第五次反“围剿” 1934 军事和组织 毛泽东 吴起镇 甘肃会宁 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第16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什么深挖教材1.提示: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干涉和控制中国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对外妥协的态度。2.提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提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多位于两省或几省交界的地方。4.提示:措施:开展土地革命。意义: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了根据地农业发展。研什么共研主题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导读:材料从国家统一和对外关系等角度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同时从社会经济和财政等角度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迁移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通过努力,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提示:成果:消除军阀割据,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收回关税主权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等。危机:社会经济不公正;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严重;外来侵略不断;等等。分析历史问题导读:材料分别从成立机构、农业、工矿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角度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迁移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巩固统治,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时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示:特点:涉及领域广泛;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共研主题2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导读:材料从“成立工农兵政府”“土地革命”“临时政纲”等关键点,归纳出政权建设内容。迁移知识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示:内容:创建工农兵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历史意义:获得群众支持,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分析历史问题导读:材料主要阐释了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迁移知识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提示: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练什么深研高考 B真题体验1.D 2.C 3.A 4.D再研教材1.A 2.A 3.B9/13(共105张PPT)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16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学什么 必备知识 教材融会 落实基础性知识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专制统治张学良2.经济(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②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表现 纺织、面粉、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官僚资本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背景①南昌起义爆发 1927年8月1日,______、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起义军发动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周恩来②八七会议召开 1927年8月7日,____内容 a.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___________错误b.确定实行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③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山区进军。汉口右倾机会主义土地革命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概况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______,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_______________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意义 点燃了“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实践古田 会议 1929年12月召开。会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________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建立根 据地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绝对领导政权 建设 1931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江西瑞金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土地 革命 “______________”,受益农民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武装 斗争 1930—1933年,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打土豪,分田地2.新道路的延续和发展——红军长征开始 ①原因:红军________________失利②开始时间:______年10月转折 (遵义 会议) ①召开:1935年1月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___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③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第五次反“围剿”1934军事和组织毛泽东会师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意义 长征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吴起镇甘肃会宁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官僚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实行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进行商业投资。1.阅读教材P128“历史纵横”,思考:这则史料表明了什么?提示: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干涉和控制中国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对外妥协的态度。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这种精神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阅读教材P130“史料阅读”,思考:“边界红旗子”指什么?提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阅读教材P13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思考: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提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多位于两省或几省交界的地方。4.“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工农红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这首歌谣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措施是什么?这种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措施:开展土地革命。意义: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了根据地农业发展。工农武装割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采取了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稳定了金融市场,收回了部分国家丧失的利权,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研什么 关键能力 教考探究 提升综合性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建立起,对内致力于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巩固国民党政权,发展经济,解决财政赤字。对外收回关税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从表面上看,一个进步的新的中国似乎正在崛起。但在进步的表象之下,存在着社会经济不公正和财政赤字严重等根本问题……——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迁移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通过努力﹐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在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危机。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读:材料从国家统一和对外关系等角度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同时从社会经济和财政等角度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提示:成果:消除军阀割据,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收回关税主权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等。危机:社会经济不公正;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严重;外来侵略不断;等等。史论形成 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1)政治特点: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蒋介石通过“以党治国”和“训政”制度,集国家权力和一党权力于一身,实现了对国家的独裁统治。(2)经济特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和政府的独裁统治,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3)文化特点:严格控制进步文化的传播,打击共产主义、民主和抗日思想,同时,政府重视教育和技术发展,但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材料 国民政府成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会、分会及支会负责实施,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农业方面,主要是研究和推广优良品种,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在工矿领域,加强国营企业的筹设和发展。在商业方面,提倡国货,加强对商业团体的指导和监督,调节粮食运销等。此外,采取措施鼓励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的输出,开拓对外贸易。1936年底,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升。——摘编自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迁移知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巩固统治,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时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导读:材料分别从成立机构、农业、工矿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角度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思考] 根据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涉及领域广泛;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史论拓展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国民革命的失败,逐渐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实现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伟大转变,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革命的胜利。工农武装割据材料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迁移知识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材料中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读:材料从“成立工农兵政府”“土地革命”“临时政纲”等关键点,归纳出政权建设内容。提示:内容:创建工农兵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历史意义:获得群众支持,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史论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的成功之处(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才取得了最终胜利。(2)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长征的伟大意义材料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不少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很不了解,存有怀疑和恐惧心理。红军每到一处,无论部队多疲劳、情况多危险、环境多复杂,红军都把宣传群众、为群众解除痛苦作为重要任务。长征时期,在沿途建立了红色政权,这些政权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如果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转变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更不会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的空前大发展。——摘编自黄显文《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导读:材料主要阐释了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迁移知识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史论拓展 长征胜利的“奠基”意义角度 阐释思想 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组织 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精神 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军事 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民众 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国际 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练什么 真题研析 教考互映 强化应用性考情微观 工农武装割据2024·山东卷·T7 2024·湖南卷·T9土地革命:2024·河北卷·T10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2025·河南适应性考试·T7 2024·广西卷·T9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024·黑吉辽卷·T8[示例] (2024·山东卷·T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 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价值引领: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报刊的命名高频用词为情境,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通过对题干中关键词的分析,体会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斗争精神。逻辑思维:1.命题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024·黑吉辽卷·T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D [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改用阳历,而民间却沿袭传统仍过旧历节日,这说明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有冲突之处,D项正确;阳历不代表科学,旧历不代表就是迷信,排除A项;材料中“街市仍分外热闹”表明不仅乡村沿袭旧历,城市中街市也在过旧历节日,排除B项;阳历或旧历并不能代表工业文明或农业文明,排除C项。]2.命题点: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2025·河南适应性考试·T7)毛泽东在某一报告中指出,应该“按照市场需要的原则,发行适当数目的纸币,吸收群众的存款,贷款给有利的生产事业,有计划地调剂整个苏区金融,领导群众的合作社与投机商人作斗争”。这一论述旨在( )A.应对国统区金圆券改革冲击B.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C.推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促进国民大革命取得胜利√3.命题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2024·广西卷·T9)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达到1 140个,成为中央苏区各区各乡普遍的经济组织,自成立以来,“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满足了民众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部分合作社还提供“免费看病等福利”。这有利于( )A.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推动根据地土地改革顺利实施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A [根据材料“‘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免费看病等福利’”可知,通过消费合作社为民众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福利,能够增强党在苏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动员群众支持革命事业,从而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通常指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B项;土地改革主要涉及土地分配问题,而消费合作社的功能更多是经济服务和福利等民生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且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层面的概念,而消费合作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不能直接说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排除D项。]4.命题点: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的制定(2024·湖南卷·T9)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农民 1 620 60手工业者 297 11游民 270 10商人 135 5政府机关 100 4地主 78 3其他 184 7共计 2 684 100D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中,农民占据总人口的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表中的调查统计数据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D项正确;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排除A项;“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并非农民,排除C项。]一、运用教材边角知识创设情境教材情境 教材P129插图“《南昌起义》(油画)”。1.周恩来在参观某起义纪念馆,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这次起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A [根据材料“到了……一致的意见”可知,周恩来参观的是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选A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于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C项;1931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排除D项。]二、依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情境教材情境 教材P131“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2.1928年中共六大以后,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并高度赞扬:“朱毛红军在湘赣边境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这反映出当时(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扩大B.共产国际称赞毛泽东的做法C.党内普遍认可“工农武装割据”D.中国民主革命处于低潮时期√A [由材料“朱毛红军在湘赣边境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革命积极性,得到中共中央的赞扬,这说明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扩大,故选A项;材料强调中共中央高度赞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做法,并未提及共产国际的态度,排除B项;“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三、活用教材课后问题创设情境教材情境 教材P133学习拓展:“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3.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双方参战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中原大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这场战争( )A.说明全国统一趋势已不可逆转B.实质是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D.使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民党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军阀战争,所以这场战争实质是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B项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课时数智作业(十六)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516171814(建议用时:40分钟,总分:7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关税新约,废除了自1843年以来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片面协定税则,并于1929—1934年四次自主颁布实施国定税则,突破了被约束长达80余年的“值百抽五”的协定税率。这一发展过程( )A.助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B.配合了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C.削弱了列强的侵略力量 D.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关税新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市场,维护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币制改革在1935年才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有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但无法削弱列强的侵略力量,排除C项;实现关税主权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国内市场,但无法促进国际市场的稳定,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2.(2024·河北邯郸一模)1933年6月,《红色中华》发出“关于经济动员的新的号召”,呼吁“苏区党团工会贫农团全体动员起来”,举行节省经济竞赛,为完成退还80万公债而斗争。仅1933年6月一个月,胜利、上杭、兴国、瑞金等12个县退还公债数额总计达十万余元。这说明( )A.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苏区经济建设取得大发展D.革命根据地面临巨大困难√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根据材料“仅……一个月……退还公债数额总计达十万余元”可知广大工农群众响应了苏维埃政权的号召努力退还公债,说明人民群众认可苏维埃政权,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介绍人民群众响应号召退还公债,并不能看出苏区经济建设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重点体现人民群众退还公债的速度,并非体现革命根据地面临巨大困难,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3.(2024·福建福州二模)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部”向租界内学校函发学情调查表。社会各界抨击工部局擅设“教育部”,要求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最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暂不置议”的批示将此事平息下来。这反映了( )A.中外教育管理机构差异较大B.列强掌控了中国教育行政权C.国民政府实行对日妥协政策D.近代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性√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上海公共租界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场所,半殖民地色彩浓厚。面对社会各界抨击工部局擅设“教育部”,要求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的要求,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暂不置议”的批示将此事平息下来,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的教育带有半殖民地性,故选D项;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部”是非法的,不是教育管理机构,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教育行政权在国民政府手中,而非列强手中,排除B项;国民政府对社会各界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的要求“暂不置议”,并未明确提及是哪个国家,不能据此看出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4.(2024·湖南邵阳二模)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A.进出口贸易平衡B.商品经济繁荣C.近代化曲折发展D.民族工业萎缩√1920年和1936年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表类型 1920年 1936年产值(亿元) 比例(%) 产值(亿元) 比例(%)农业产品 39.09 42.28 75.33 44.82手工业产品 29.74 32.17 43.86 26.1工厂产品 8.83 9.55 28.31 16.84矿冶业产品 2.91 3.15 4.96 2.95进口产品 11.88 12.85 15.61 9.29合计 92.45 100 168.07 10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C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920年到1936年,各种商品产值所占比重有升有降,其中工厂产品比重上升最多,体现了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故选C项;表格信息中没有出口信息,无法看出进出口贸易是否平衡,排除A项;生产产值增加不等同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我国国内市场的商品总值是上升的,民族工业处于发展中,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5.(2024·安徽淮北二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区公所是地方自治系统的最高层级,以便加强县与乡镇的联系。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1934年国民政府在江西、福建等五省推行分区设署,将区公所改造为区署,纳入国家正式行政体系。这一调整( )A.完善了国家行政治理体系B.旨在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C.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的变化D.使国家行政效率得以提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B [1928年国民政府规定区公所是地方自治系统的最高层级,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福建等地的发展,国民党将江西、福建等省份区公所改造为区署,纳入国家正式行政体系,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意在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B项正确;材料所提到的行政机构调整是临时应急举措,并不能完善国家行政治理体系,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所述的行政体系调整并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行政效率,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6.(2024·江苏南通三模)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一认识( )A.强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B.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为新革命道路开辟提供支撑√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可知,毛泽东强调农民的革命性,肯定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论断为即将到来的新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辟提供支撑,故选D项;材料虽提到“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但这仅说明农民的革命性,强调农民的重要性,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于1928年,与材料时间“1927年3月”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的中共二大明确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7.(2024·江西南昌三模)歌曲《当红军》收录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部编的《儿童唱歌集》中,如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美育教育引起普遍关注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C.音乐教育服务革命现实D.儿童积极参加工农红军√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通过儿歌的方式向广大民众宣传革命思想,体现出音乐教育服务革命现实,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美育教育对普通民众产生的影响,无法得出“引起普遍关注”的结论,排除A项;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民族革命战争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苏区通过儿歌宣传革命思想,无法得出“儿童积极参加工农红军”的结论,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8.(2024·山西忻州联考)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说:“当时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为此,他( )A.主张与国民党深化合作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批评党内的“左”倾错误D.强调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并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可知,毛泽东是以占据空房子为比喻,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即强调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选D项;八七会议召开之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此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排除A项;此时并未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B项;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9.(原创题)八七会议之后,在中共方面的文件中,一方面明确提出暴动之后要“建设工农德谟克拉西专政的革命政权”“工农的民权独裁”,一方面却又把这种政权称之为“正式民权政府”“真正平民的民权政治”。由此看出,当时中共( )A.仍坚持大革命时期指导思想B.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C.为农村根据地建设指明路线D.意欲维系与国民党左派合作√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信息“一方面明确提出暴动之后要‘建设工农德谟克拉西专政的革命政权’‘工农的民权独裁’,一方面却又把这种政权称之为‘正式民权政府’‘真正平民的民权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但基于自身实力的相对弱小,需要联合其他的革命力量,于是国民党内部仍坚持孙中山革命路线的左派就成为中共联合的对象,于是中共提出了“正式民权政府”“真正平民的民权政治”的说法,意图维系与其合作,故选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0.(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1929年10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将国民党从整体上定性为“中国革命的压迫者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但同时又反对共产党介入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斗争,且不得与反蒋势力签订任何协议、做出任何承诺和给予“任何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一指示( )A.避免了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B.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实际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冲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B [根据题干可知,此举不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实际,故选B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关系全面破裂,排除A项;1929年日本还没有局部侵华,民族战争尚未爆发,排除C项;共产国际的指示并不能冲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1.(2024·陕西宝鸡二模)下面为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图。据图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 )A.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B.改变了当时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有助于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图”可知,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比远远高于知识分子及商人、工人,说明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助于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故选D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并没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2.(2025·陕晋青宁适应性考试)据不完全统计,1930—1931年,各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或计划发行的纸币约为114.9万元。当时一首庆祝闽西工农银行周年的纪念诗歌写道:“工农自己设银行,纸币通行各地方。到处都有兑换处,随时可以换光洋。”这表明根据地银行发行的纸币( )A.数量大,促进经济发展B.可以完善货币体系C.信誉高,流通范围广泛D.能与银元等额兑换√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3.(2024·福建泉州一模)福建漳平至今保留着30多首革命歌谣,如《工农红军》:“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这一歌谣( )A.表达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B.促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C.奠定国民革命胜利的基础D.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根据材料“打倒土豪有田分”可知当时为土地革命时期,“百姓才得有安身”表达出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土地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此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经形成,排除B项;国民革命先于土地革命发生,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不能得出“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结论,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4.(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935年1月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指出,“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这说明当时的红军( )A.重视壮大民主革命力量B.争取少数民族参加北伐C.落实瓦窑堡会议的精神D.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根据材料可知,红军提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主张少数民族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这有利于争取少数民族对红军的信任和支持,进而壮大民主革命力量,故选A项;北伐时间是1926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瓦窑堡会议的时间是1935年12月,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5.(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调研)遵义会议认为:在我们还没有大的城市工人的暴动的配合,在我们红军数量上还是非常不够,我们很难直接进攻,但防御不是单纯的防御。只有从防御转入反攻以至进攻,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才能粉碎“围剿”,保卫苏区。这可用于说明遵义会议( )A.反思了红军反“围剿”失利的原因B.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向C.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A [根据材料“在我们……大量消灭敌人……苏区”可知,遵义会议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直接进攻和单纯防御都是错误的,应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粉碎“围剿”,即反思了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故选A项;材料与明确红军长征的方向无关,排除B项;1929年的古田会议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排除C项;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6.(2024·湖北武汉模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有一幅宣传标语,内容为:“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革命迎来了新局面B.工农群众抗日热情高涨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变化√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D [根据材料“长征途中……‘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去’”可知,红军长征时期,宣传抗日,反对帝国主义,这体现了国内阶级矛盾逐渐降到次要矛盾,而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D项;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与题干中“长征途中”不符,排除A项;材料“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体现的是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此时工农运动的对象还是国内的反动势力,抗日热情高涨与宣传标语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红军长征是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由南方到陕北,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26分。17.(2024·北京通州二模)长征标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写标语是红军向群众传输革命道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长征经常处于急行军状态,写标语承担着比以前更为重要的宣传任务。据统计,散落在长征沿途的标语,至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七千多条,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长征途中要求每一个能够识字的红军战士,每到一处驻地都要书写一至三条标语;所以书写标语的主体就特别多,为了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所有标语署名都用代号。由于物资极度匮乏,红军就利用当地现有的石炭、锅底灰、朱砂等材料,将标语涂在墙壁、门柱上;红军还将标语写在竹叶上,是为“叶报”;写在竹板上,使其随波流动,是为“水电报”;刻在树上,是为“树标”;此外针对普通标语容易被风吹雨刷、被敌人破坏的问题,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长征初期的标语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遵义会议后,出现了“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红军是帮助干人(方言,穷苦人的意思)的军队!”等标语。瓦窑堡会议后,标语又转向“去打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等等。标语是红军向群众宣传、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人民群众从标语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长征标语把革命火种撒遍中华大地。——摘编自《浅析红军长征中标语的演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特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写标语是红军向群众传输革命道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与变化。其次,根据材料“长征途中要求每一个能够识字的红军战士……所有标语署名都用代号”“写在竹板上,使其随波流动……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长征初期的标语……等标语”及所学知识可知,从长征初期以土地革命等基本口号为主,到遵义会议后加入地方民谣等元素,以瓦解敌军、配合作战为导向,再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后积极宣传“北上抗日”,长征标语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灵活,功能也不断拓展,充分展现了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饱含智慧的创造力。根据材料“长征初期的标语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遵义会议后,出现了‘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红军是帮助干人(方言,穷苦人的意思)的军队!’等标语。瓦窑堡会议后,标语又转向‘去打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北上抗日,收复失地!’”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长征初期的标语与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苏区时期差别不大,仍是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重点在于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发动群众斗争。但红军已能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作战对象辅之以其他口号,如在湖南有针对何键的口号,在广西则制定了十二条针对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口号,其中不乏反映群众迫切要求的口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至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的标语已经具备了鲜明的长征特色,与苏区时期的标语有了明显区别:主题内容从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转变为瓦解敌军、发动群众斗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语言形式从基本的口号式,转变为歌谣式、民谣式;参与人员从以宣传员为主,转变为全军上下的群众运动;标语功能也从主要的宣传鼓动,进一步拓展成为军事战略的辅助手段。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长征中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标语,是党和红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宣传工作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增强。标语的演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答案] 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与变化。阐释:从长征初期以土地革命等基本口号为主,到遵义会议后加入地方民谣等元素,以瓦解敌军、配合作战为导向,再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积极宣传“北上抗日”,长征标语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灵活,功能也不断拓展,充分展现了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饱含智慧的创造力。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长征初期的标语与苏区时期差别不大,仍是以“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重点在于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发动群众斗争。但红军已能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作战对象辅之以其他口号,如在湖南有针对何键的口号,在广西则制定了十二条针对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口号,其中不乏反映群众迫切要求的口号等。遵义会议后至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的标语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已经具备了鲜明的长征特色,与苏区时期的标语有了明显区别:主题内容从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转变为瓦解敌军、发动群众斗争;语言形式从基本的口号式,转变为歌谣式、民谣式;参与人员从以宣传员为主,转变为全军上下的群众运动;标语功能也从主要的宣传鼓动,进一步拓展成为军事战略的辅助手段。长征中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标语,是党和红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宣传工作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增强。标语的演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1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18.(2024·湖北十堰二模)【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年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8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可得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维护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的需要;应对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考量;根据材料一“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可得受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可得城市金融业出现大量剩余资金;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列强向中国转嫁危机以及农村调查和乡村自治试验的开展;等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可得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根据材料二“1930年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可得编写专门的宣传材料;颁布相关法律规则;强调农民自愿(自动)参与(结合),重视经济效益和社员共同福祉;根据材料二“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可得合作社种类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得调动了苏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苏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粉碎国民党政权的封锁;巩固了工农联盟,维护了苏维埃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建设有启迪作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答案] (1)原因: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维护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的需要;受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影响;应对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考量;列强向中国转嫁危机;城市金融业出现大量剩余资金;农村调查和乡村自治试验的开展。(6分,任答3点即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516171814(2)特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编写专门的宣传材料;颁布相关法律规则;强调农民自愿(自动)参与(结合),重视经济效益和社员共同福祉;合作社种类较多;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4分,任答2点即可)意义:调动了苏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苏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粉碎国民党政权的封锁;巩固了工农联盟,维护了苏维埃政权;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建设有启迪作用。(4分,任答2点即可)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第16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第16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pptx 课时数智作业16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