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后面括号里。1.“林则徐的坚决态度意味着英商攫取巨额利润的途径将被切断,于是,为了维护非正当的鸦片贸易,为了继续从中谋取暴利,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材料说明( )A.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了战争的爆发C.英国旨在通过战争谋求更大利益D.中国的出超局面推动战争的发生2.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材料表明“这场战争”( )A.促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导致清政府统治的瓦解 D.开启现代化探索的道路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每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几乎都把增设通商口岸作为“必备条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中国先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6个。这反映了列强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是( )A.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B.在中国开设工厂C.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D.打开中国市场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以主要力量应付自东南海疆而来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关税主权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表明太平天国(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6.有学者认为,奕?、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洋务运动(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D.客观上开启了早期现代化探索7.19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面临严重危机,清政府于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1885年建立台湾行省。这表明清政府( )A.统治危机解除 B.边防意识增强C.地方建制完备 D.军事人才匮乏8.历史学习中要关注书籍的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与下面书籍目录相关的条约是( )◇悲壮的黄海大战304◇屈辱的乞和之路328◇薄海惊心的伤痛332◇轻于一掷的台湾337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鸦片战争后,物美价廉的“洋货”取代了本土生产的“土货”,很快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国货”取代“土货”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并逐渐受到民众欢迎。这种变化说明( )A.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B.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C.“实业救国”的思想深入人心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10.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的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 )INCLUDEPICTURE"12单元卷T10.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12单元卷T10.TIF" \* MERGEFORMATINETA.五口通商 B.资本输出 C.门户开放 D.瓜分狂潮11.有人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如下阶段,并赋予各阶段不同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阶段③的时代主题是( )阶段① 阶段② 阶段③ 阶段④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三元里抗英 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戊戌变法 占领北京《辛丑条约》武昌起义A.忧患与自强 B.剧变与转折C.剧痛与觉醒 D.维新与革命12.1895年,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出版,从各个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日本的历史和现状,对明治维新后所实行的各项制度作了特别介绍,使国人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该书的出版( )A.推动了中国变法思想的传播B.避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C.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变D.打击了日本军队的侵略气焰13.鲁迅曾写道:“至于中国的所谓手段,由我看来,有是也应该说有的,但决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那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以下条约内容最能体现“以华制华 ”条款的是(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C.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过双方协议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现在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北洋舰队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张老木 B.李老金 C.王老德 D.赵老刚15.某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据此判定,他这次的学习主题是( )A.自强求富与民族独立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C.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INCLUDEPICTURE"8LJ+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1.tif" \* MERGEFORMATINET材料二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虽然西方侵略者攫取了许多权益,但太平天国概不承认,这也使得侵略者攫取的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无法兑现,大大推迟了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摘编自刘建生主编《晋商五百年·保晋风云》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前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中华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应填入的内容。(4分)(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以其独特的武装斗争方式探索救国道路。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拳匪运动”提出的口号,以及这个口号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4分)(4)综上所述,请你写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分)17.(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制造局翻译馆一则为江南制造局翻译西书,为军工制造提供技术数据;一则为江南制造局的机器学堂翻译教学用书。根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所载,兵政类书共55种,成于翻译馆的占33种;船政类8种,成于翻译馆的占3种;工政类38种,成于翻译馆的有27种;测绘类共6种。——摘编自《洋务教育与西学东渐》(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8分)材料二 早期维新思想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是一种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爱国进步思潮。早期维新思想是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当时新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表现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摘编自常攀登《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局限》(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概括戊戌变法被“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6分)(4)综上所述,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现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4分)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C 2.B 3.D 4.A 5.C 6.D 7.B 8.C 9.D10.D 11.C 12.A 13.D 14.C 15.D16.(1)A:关天培、陈化成等。(任写一个即可)B:甲午中日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3)口号:“扶清灭洋”。变化: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特点:持续性、广泛性。认识: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因为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近代中国才能免于完全沦为殖民地。(言之有理即可)17.(1)特点:以翻译西方实用科学技术类书籍为主;直接服务于军工制造和新式学堂教学。影响: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新式人才;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等。(2)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出两点即可)(3)事件:公车上书。理由: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4)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18.【示例】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观点:近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再次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论:综上所述,随着列强一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