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九 年 级 历 史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根据下面材料可以判断出的史实是( )《尚书 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意为尧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陶寺观象台遗址复原图A.陶寺遗址被认定为尧的都城 B.史前时期已有对天象的观测C.陶寺时期最先出现原始农业 D.长江流域最早出现天文历法2.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确立了郡国并行制度C.利于诸侯国的壮大 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3.《史记 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打击了旧贵族利益C.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D.保护了农民的利益4.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南朝有宋、齐、梁、陈四朝。自北魏统一北方算起,北魏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这体现了该时期的历史特点主要是( )A.政权更替频繁 B.君主专制加强C.儒学地位动摇 D.民族交融深化5.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农民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恰好说明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A.经济落后 B.八股取士 C.君权强化 D.政治腐败6.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动荡时期。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为图霸业,征战不休,人民备受战乱和分裂之苦。这一时期的局面实质上是( )A.生产力快速发展影响王朝的更替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C.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7.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指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是指( )A.中国战败,威严尽失B.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C.中国从此开启了近代化的第一步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除生产枪支弹药之外,洋务派军事企业还制造“制器之器”。如1867﹣1904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了车床138台,刨床、钻床等117台;福州船政局自行制造机器66座;天津机器制造局能够自行制造电机、电线、电引的机器。这反映了洋务企业的大机器生产方式( )A.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厂劳动B.推动了我国工业近代化发展C.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D.使中国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9.2025年是《新青年》创刊110周年,某校展览特别选取了民国十年7月号《新青年》、8月创刊的《劳动周刊》等报刊杂志进行专版展览。这一展览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10.在70年前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该会议的圆满召开( )A.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的标志B.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得益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11.藏蒙史诗《格萨(斯)尔》是世界上存世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整理出版不同民族文字版本的《格萨(斯)尔》及相关研究文集。2006年,国务院将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出我国政府( )A.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护B.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C.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D.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12.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从2025年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可以看出中国( )A.贯彻了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B.展示了大国的责任担当意识C.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贯彻了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13.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复习时绘制的示意图,“?”处应填写的是( )A.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中国积极推进祖国统一C.致力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D.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1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条规定,如有人放火烧毁建筑物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而该(犯罪者)系故意为此者,则令其带上镣铐,在鞭打之后处以死刑。(如果是)意外的,法律命令(犯罪者)赔偿损失,如其无力支付,则予以从轻处罚。这体现了罗马法( )A.遏制了贵族对法律滥用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了奴隶制民主制度D.维护社会公共秩序15.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各洲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与此同时,旧大陆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这一切始于( )A.阿拉伯帝国兴起 B.租地农场的出现C.工业革命开始 D.新航路的开辟16.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颁布了下列法律文献,其共同作用是( )A.打击了封建统治 B.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C.推翻了殖民统治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17.从水力驱动到蒸汽驱动的改进,要求纺线发生过程由私人农舍转移到更大的工作地点,许多工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同一工作地点,利用机器而不是用手工的方式生产货物。这一转变说明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B.推进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C.导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D.创造了大的社会生产力18.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国际工人协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许多成员还直接参加了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失败后,马克思领导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积极营救和救济公社流亡者。国际工人协会的这些活动( )A.践行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B.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C.促进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19.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爱迪生 D.华盛顿20.某校九年级同学需要制作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板,下列素材中,可以选用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21.1919年1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列强,对中国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这充分表明巴黎和会( )A.维稳的宗旨 B.深远的影响C.分赃的性质 D.制衡的原则22.如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政策调整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 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 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A.引发社会危机 B.恢复发展经济C.实施以工代赈 D.减少政府干预2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4.从1948年6月向中东地区派出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至2013年,联合国已经执行了68次维和行动。维和行动已成功阻止了近100个国家的军事冲突。这表明联合国致力于( )A.消除民族矛盾 B.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C.解决贸易争端 D.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6分)2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在时代变迁中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不是以族源而是以文化作为判别华夷的首要标准,他心目中的文化主要是周代的礼乐文明,凡观念言行体现礼乐文明的均视为华夏。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材料三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1)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认同的主要内涵。孔子认可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幅历史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变迁信息并加以说明。(3)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汉为例,指出使“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的措施。26.某班级以“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走进场景——回溯沉痛记忆】(1)上述条约分别承载着哪场战争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沉痛记忆?结合所学,概括它们给中国造成的共同危害。(一点即可)任务二【解读名言——传承民族精神】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2)从上面人物中任选其一,介绍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并从该事件的影响角度作答)这些名言里蕴涵了哪些值得我们传扬的民族精神?任务三【制作表格——把握历史脉络】洋务运动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史事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1865年 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72年 李鸿章筹办轮船招商局1888年 北洋水师成立1890年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3)结合所学回答,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依据表格内容概括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哪些方面?(答两点即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材料一中“中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试写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材料三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8.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9年的革命性解决方案,是一种所有英国人都能够接受的妥协。威廉和玛丽仍然行使很大的行政独立权,但从此以后,议会每年都会召开,勒紧钱袋,在公共事务的发展趋势方面互通有无。在詹姆士二世以后,没有哪一位英国国王企图摆脱议会进行统治,或是蔑视议会的存在。——[美]理查德 邓恩《现代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革命性解决方案”指什么?该“方案”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2)材料二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分条作答,不得完全抄材料)材料三[保障民权——关注政治文明]1789年《人权宣言》 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利中,法律对于所有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1791年宪法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1804年《拿破仑法典》 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保障民权的方式是什么。概括人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材料四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标志着现代民法的开端,它以罗马法为蓝本,巧妙地运用法律形式把刚刚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则直接“翻译”成法的语言。它能反映的首先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确立了民事主体的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民法的发展》(4)根据材料四,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