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2020年河北尚义县的四台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陆续发现40多座古人类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址。另外,考古队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橡子皮壳和碳化的栗与黍,以及大量的石磨盘、磨棒和石铲,器物上还残留着淀粉粒。该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
A. 长江流域文明 B. 早期国家产生 C. 原始农耕文明 D. 阶级分化出现
2.对下图中两个企业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图二大生纱厂
A. 都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B. 都以军事生产为主要目的
C. 都是“实业救国”典范 D. 都推动了近代工业化进径
3.杰斐逊等人在起草《独立宣言》时,草稿中曾写有一条对当时英国国王的指控:“他滥用否决权,阻止任何力图禁止或限制这种令人厌憎的贸易的立法,决心开放买卖人的市场。”后来他们基于某些现实考虑,遗憾地删除了这条指控。这一举措表明(  )
A. 起草人受到法国《人权宣言》的影响 B.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尚未奠定
C. 争取独立是当时北美人民的主要诉求 D. 这一遗憾后面由1787年宪法弥补
4.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 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 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 未能摆脱苏联模式 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6.民国初,胡适撰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旗帜鲜明地主张白话文,反对旧文学。而学者林纾在文章《论古文之不宜废》中指出,虽赞成白话文,但不应以废古文为前提,认为实现现代化并不需要抛弃传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专制传统根深蒂固 B. 白话文成为了时代主流
C. 封建礼教束缚思想 D. 新旧思想之间产生碰撞
7.如表是汉朝时期部分科技成就。促成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化因素是(  )
项目 成就
数学 (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
造纸术 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东汉:(105年)蔡伦的改进(植物纤维纸)
地震测量 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A. 国家统一与生活稳定 B. 中外经济交流的加强
C. 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D. 儒学以及太学的发展
8.“科举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材料中认为科举制(  )
A. 保证官吏廉明清正 B. 官员选拔公平公开 C. 考试内容更加丰富 D. 中央集权更加强化
9.明清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B.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C.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D. 富人全部使用纸币从事商业活动
10.1986-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年度出口额从5.8亿美元增加到809.6亿美元。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 大力发展睦邻外交 B. 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C. 积极推动区域合作 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11.陈云在报告中指出:“会议决定进军四川,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最后阶段与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使党加强了对军队的领导,使红军从此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该会议是(  )
A. 中共二大 B. 中共三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2.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3.下列关于我国空间技术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 B. 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
C. 用自己的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 D. 2001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14.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游遍了世界文明古国,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 在印度河东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巨变
B. 沿尼罗河而上,赞叹胡夫金字塔的雄伟壮观
C. 逛北京故宫博物院,感受汉漠拉比石柱的古老
D. 游两河流域沿岸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15.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和理论武器。从下面中外历史学家对马克思的评论中可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是(  )
钱乘旦:马克思用数学公式计算出剩余价值,他的理论因此成为“科学”的理论。 弗里德里希 列斯纳: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他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A. 科学性、民主性 B. 科学性、实践性 C. 人民性、平等性 D. 革命性、开放性
16.从1933年到1940年,罗斯福主导美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政府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 使美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
D. 证明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可以在一个国家同时并存
17.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示意图能反映的信息是(  )
A. 政权分立与再现统一 B. 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
C. 中央集权与文治天下 D. 对外开放与武力冲突
18.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件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属于“评论意见”的是(  )
A. “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
B. “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C.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 “(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19.如图是1949-202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1949-202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呈持续大幅度增长趋势
B. 1950-196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原因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1949-202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20.如图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B. 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C.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D.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邓小平理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的关系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
——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
(1) 材料一中罗伯特 奥古斯德所说的“打败西方军队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同美国处于对抗状态。它们的对抗基本上是延续了中国内战后期中国同美国之间形成的敌对关系。
——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1949-1955)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美国与之“对抗状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进行打压,甚至公开“警告”其他国家也不要使用华为的相关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封杀”华为的做法,其实是与国际法背道而驰的。
——中新网
(3) 材料三中美国的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什么宗旨背道而驰?
材料四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
——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新调整。并分析调整的原因。
材料五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当前:西方反华势力“以台制华”与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倚美谋独”一拍即合,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小动作不断。
——中新网
(5) 根据材料五,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2.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 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遗址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表所示
朝章国典,制度创新 ①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②从启开始,王位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③周王朝通过“授民授疆土”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④秦朝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三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材料四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都城的名称。这一都城见证了谁由部落联盟首领到王的转变?图二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2) 写出材料二中序号①②③的制度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该制度的作用。
(4) 依据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生在1914-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
材料二: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材料三: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代表签订了《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材料四:在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新方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签订的条约”与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此会议后不久由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哪里的新秩序或者利益关系。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4) 材料四中的新型国家与哪次革命有关?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小题1】抗美援朝战争;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小题2】尼克松访华。
【小题3】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小题4】新调整: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是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原因: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小题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进行的分裂与破坏活动(言之成理即可)。
22.【答案】【小题1】禅让制
【小题2】世袭制
【小题3】分封制
【小题4】
23.【答案】【小题1】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小题2】
巴黎和会;亚洲、太平洋地区。
【小题3】
使得中国维持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小题4】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