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此标准,下列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①陕西姜寨聚落遗址 ② 山西陶寺遗址③河南二里头遗址 ④浙江良渚遗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在天人关系认识上,儒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孔子重人轻天,认为天是有道德倾向的,与人不可分割;孟子致力于人道的阐述,摆脱了对神或天意的追求,立足于人的心性修养;汉代董仲舒把天塑造为人格神,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这种变化反映了儒家( )A.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 B.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C.为封建等级秩序提供天道的根据 D.依时代需要不断调整改造其学说3.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 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4.如表为唐宋时期关于“名禁”(人名禁忌的回避现象)的记述。名禁现象( )朝代 记述唐代 “蒋严除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辞,改授太子右卫副率”“冯宿除华州刺史,以父名子华,拜章乞罢,改左散骑常侍景兼集贤殿学士”宋代 吕希纯“迁著作郎,以父讳(吕希纯父名“公著”)不拜,擢起居舍人”A.巩固了理学正统地位 B.体现了趋吉避凶观念C.凸显了以礼入法理念 D.强化了伦理纲常意识5.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B.列班·扫马访问欧洲C.蒙古军队第二次西征 D.匈奴势力的不断西迁6.下表是《汉书·武帝纪》中关于移民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汉武帝时期官方移民的主要目的是( )建元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赐徙茂陵(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朔二年冬……春正月,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夏,募民徙朔方(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元朔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A.扩大国家统治疆域 B.实现区域经济平衡C.消除边地军事威胁 D.巩固统治构筑认同7.中山装采用翻领和立领两种形制,外观简洁大方,穿着宽松适体、活动方便,口袋多且容量大,其制作过程也不需要缚胸衬等纯手工精加工工艺。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 )A.营造了追求西方时尚的社会风气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融C.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 D.促进了服饰文化平等化、大众化8.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西亚的阿卡德人、亚述人、赫梯人等都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古埃及早期的象形文字也深受楔形文字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个以苏美尔为中心的“楔形文化圈”。由此可见,“楔形文化圈”( )A.实现了政治统一 B.内部的联系密切C.文明逐渐一体化 D.由苏美尔人建立9.读图。下列项中,对①、②、③、④区域的文明,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①区域广泛使用B.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村落和文字出现于②区域C.位于③区域的万神殿历经近2000年仍然保存完整D.出现于④区域的某部历法经修订后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10.公元9年,罗马颁布《奥古斯都婚姻法》规定:只要被释奴愿意结婚,庇护人不能强迫他们发誓不娶或不嫁。被释奴若只生育一个孩子,庇护人可继承其财产的一半;若生养两个孩子,庇护人可以继承其财产的1/3;若生养三个孩子或以上,则庇护人无权继承其财产。这些规定( )A.源于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B.加速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C.有利于帝国的稳定繁荣 D.削弱了奴隶主的政治地位11.为达到“绛帐有执经之讲……知邹鲁之遗风,识父慈子孝之常,习兄友弟恭之懿”的目的,高丽王朝“开置修书院,令诸生抄(宋朝)书史籍而藏之”,设修史机构,掌记时政,“续写亡篇,连书阙典”。上述材料表明( )A.高丽王朝的史学受到儒学影响 B.中华文化圈基本形成C.朝鲜半岛文化传入了中原地区 D.中华文化的包容创新12.这场战争将“激情和狂热引入政治功利谋算”,造就了强烈的跨国意识形态和跨国情感,并被用来感召别国国内的亲革命力量反对本国政府,因而它本身成了革命或教义征伐;它还使战争与和平、国际战争与内战、战争与革命之间的区别统统模糊起来;法理上的和平时期充斥着“冷战”敌对甚至颠覆行动。由此可知,该战争是( )A.英法百年战争 B.欧洲三十年战争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13. 在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路威看来,“文明,不过是一件百衲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阿拉伯,什么地方的布条子都有……我们的现代文明更是从四面八方东拼西凑起来的一件百衲衣,与外界隔绝的民族之所以停滞不前只是因为十个脑袋比一个强”。该观点重在强调( )A.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B.区域文明扩展的必要性C.文明类型的多样性 D.美洲文明衰落的必然性14.下图为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它反映出( )◎1954年,巴纳斯印度大学和巴罗达大学率先将美国历史纳入硕士学位课程的选修课 ◎1959年,美国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向加尔各答大学与旁遮普大学等高校派遣10名美国历史学家 ◎1960年,获美国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的印度学者已有独自开设“1776年以来以来的美国史”等课程的能力 ◎1967年,开设美国课程的印度高校达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共选派103名印度学者赴美研究美国历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国学者到印度讲授美国学图4A.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B.非殖民地化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C.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D.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15.下表中甲、乙、丙、丁代表了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地区 1650年 1750年 1850年甲 2.4 1.6 5.1乙 18.3 13.1 8.1丙 18.3 19.2 22.7丁 60.6 65.8 63.9A.甲地因人口替代推动了人口消长 B.三角贸易导致了乙地人口的衰减C.欧洲白人移民使丙地人口增长加快 D.疾病和殖民屠杀导致丁地人口变化16.近期,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受到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该游戏中的场景有27处来源于山西的建筑古迹,山西的古建筑因之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追捧。这一现象( )A.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 B.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全面领先C.说明世界文化呈现趋同化 D.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文化霸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摘编自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产业革命》材料二——摘编自余淼杰、郑纯如《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思想并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在①阶段、法国在②阶段、英国在③阶段不断提高关税的主要原因。(8分)18.“三兔共耳”图案,即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首尾相接,追逐奔跑,其在国内外不同时期多有发现。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15分)国内外部分“三兔共耳”图案材料一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图案统计表 隋朝 初唐 中唐 晚唐所在洞窟 305窟383窟397窟 406窟407窟420窟 205窟 144窟200窟237窟 358窟468窟 127窟139窟 145窟147窟数量 6 1 5 4——据《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国外“三兔共耳”图案主要分布表(部分)地区 国家 时间 载体中、西亚等亚洲地区 巴基斯坦 9或11世纪 陶瓷浮雕土库曼斯坦 12世纪 压花陶瓷器皿叙利亚 13世纪 彩陶伊朗 13世纪 蒙古铜钱非洲 埃及 13世纪 瓷器碎片欧洲 法国 13世纪 瓷砖德国 13—14世纪 教堂钟刻、瓷砖等英国 13—15世纪 教堂彩绘、瓷砖、手抄圣经书稿等——AllisonMeier,TheMysteryoftheThreeHaresMotif,etc.材料二关于“三兔共耳”图案的起源地,主要说法如下表:(1)根据材料一写出“三兔共耳”图案的传播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传播路线的成因。(6分)(2)请选择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或自拟观点表达你对“三兔共耳”图案起源地的看法,并综合运用上述图文及所学知识阐述理由。(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战国和古希腊面临相似的历史境地,它们都陷入了内部极度战乱: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提出了大量哲学、政治、道德命题。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希腊形成了亚历山大帝国,仅七年即分裂,其后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100年,被罗马逐一兼并。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秦王朝,虽14年后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汉王朝。秦汉制度被历代王朝所继承,整整2000余年,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文明根性,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是一颗“秩序优先”,希腊文明的核心要义则是“自由优先”,两种文明根性塑造了两种不同的道路。西方不断走向分。从地域上分,从民族上分,从语言上分,其间也有统一的努力,如罗马的努力,基督教的努力。但分的趋势占据主流,最终归结到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则不断走向合。从地域上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虽然哲学体系差异极大,但有一条共同的底线,即建立“统一秩序”。其间也有分离的时期,但合的趋势占主流,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根性。材料二古希腊城邦始终存在希腊人和蛮族的界限。希腊城邦有投票权的“公民”必须是世代诞生于本地的同族。外邦人无法获得政治权力,更别说成为领袖……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种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文明根性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自由优先”核心要义产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族国家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5分)20.阅读下表,完成问题。(12分)时间 迁移方向 规模及分布17—19世纪中叶 以东南亚为主 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约在150万人左右。有极少数中国人移居北美、非洲和印度等地,几乎可忽略不计。1850—1920 广布亚洲、美洲、非洲和 澳洲各地 世界各地华人总数约四五百万人。朝鲜、日本各约1万人,北美、澳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各地华侨约有40多万。东南亚华人约占全球华人总数90%。1920—1930 以东南亚为主 仅从厦门、汕头、香港出洋的移民就有550余万人。20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及其属地均实行排华政策,限制华人入境。美洲等地华侨数量减少。…… …… ……1950—20世纪70年代 —— 海外移民大潮中断,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源于当地华人人口的自然增长。20世纪80年代 以来 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 至2008年,中国前往世界各地的移民超过1000万。其中,来自大陆约800多万。前往发达国家的中国新移民近700万,前往发展中国家的300多万。——据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编制结合所学,在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信息,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A D B D D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A C B A二、非选择题17.【答案】(14分)(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或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2分)影响: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殖民者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加紧对外侵略,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任答2点)(2)原因:美国在①阶段实施高关税的原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各国工业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加剧;保护充足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为内战筹措经费或内战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主张的盛行。(4分,任答2点)法国在②阶段实施高关税的原因:经济大危机的打击,转嫁危机的需要,实施贸易壁垒。(2分)英国在③阶段实施高关税的原因:二战对英国经济的破坏;英国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2分,任答1点)18.【答案】(15分)(1)路线:发源于敦煌,(1分)经中亚、西亚或北非,传至欧洲。(1分)成因:丝绸之路的发展;蒙古西征的影响;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影响;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任答两点4分)(2)评分标准:明确提出观点,2分;说明及结论,7分。参考答案一观点:赞同“中国说”。阐述:据材料一,该图案在国外的出现时间,均晚于中国;据材料二,该图案的创作手法与相似图案,在中国早已出现;该图案与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相似性,无法找到直接证据。结论:“中国说”的史料实证最为扎实,而其他两种观点均存在无法解决的逻辑漏洞,不足以采信。参考答案二观点:赞同“中亚或西亚说”。阐述:该图案亦未在敦煌之外中国文化核心地区发现;敦煌地理位置临近中亚及西亚地区,文化联系或交流相对便利;敦煌艺术的纹饰与中亚、西亚相似性较多,可为旁证。结论:该图案在敦煌出现虽然最早,但应是“流”而不是“源”。参考答案三观点:该图案是中外文化融汇的结果。说明:据材料一,该图案最早在中国出现,且创作手法与相似图案早已有之;据材料二,敦煌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统治的边缘地区,容易受到印度、波斯等异域文明的影响;该图案仅见于敦煌佛窟,未在中国文化核心地区发现,兼之佛教中保存有与兔相关的记载,说明其与佛教关系密切。结论:该图案是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晶。考生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均酌情给分。19.【答案】(11分)(1)希腊文明核心要义产生的原因:经济上,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政治上,雅典民主制度确立,希腊城邦多元自治;文化上,轮番而治、城邦至上成为雅典公民的共识、视独立自由为最高价值。(6分)(2)消极影响:具有先天的狭隘性;具有种族主义倾向;具有殖民主义特点;具有帝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性质。(任意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三点5分)20.【答案】(12分)示例: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密切。论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经贸联系与人员往来,中国海外移民数量激增。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人口迁移频繁,也为海外移民创造了条件。结论:中国与世界密切联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平等友好往来的结果,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经济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