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下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1.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灭亡了。直接推翻腐败的明王朝统治的军队是( )A.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 B.清王朝的军队C.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 D.明王朝的军队2.明朝中后期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A.政治日益腐败 B.宦官专权严重 C.皇帝疏于政事 D.大臣结党营私3.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 B.李自成指挥大军占领北京城C.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D.多尔衮指挥清军入主中原4.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巩固自身统治的措施是(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锦衣卫C.实行八股取士 D.建立八旗制度5.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之所以深受农民拥护,主要是因为它针对下列哪一现象( )A.宦官专权 B.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C.官员贪污 D.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6.“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歌谣中民众欢迎和拥护的起义军领导者是( )A.李自成 B.汤显祖 C.吴三桂 D.罗贯中7.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②清军入关③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④明朝灭亡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8.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隋唐——宋元——明清 B.隋唐——明清——宋元C.宋元——隋唐——明清 D.明清——宋元——隋唐9.女真族(满洲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A.金朝、元朝 B.元朝、清朝 C.辽朝、元朝 D.金朝、清朝10.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B.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C.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D.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1.“《明史》载:嘉靖朝‘士大夫奔竞贿赂,恬不为异’,科道官‘多徇私劾奏’。”这说明张居正改革前官僚系统的核心弊病是( )A.吏治腐败 B.机构臃肿 C.科举停废 D.武将干政12.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 )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 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限制土地兼并13.关于下面示意图中“?”的主题表达最恰当的是( )A.吴三桂降 B.皇太极进攻明朝C.李自成起义 D.崇祯帝自缢14.以下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明朝后期)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原有的赋税)难缓,额外复急。 ——郑廉《豫变纪略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计六奇《明季北略》A.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B.明朝建立的背景C.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满洲兴起的过程15.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请你判断表格中由上到下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迹①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仿照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国②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③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A.完颜阿骨打、铁木真、努尔哈赤 B.耶律阿保机、铁木真、努尔哈赤C.完颜阿骨打、忽必烈、皇太极 D.耶律阿保机、忽必烈、皇太极二、综合题16.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材料三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四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3)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逃跑的皇帝”是谁?(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最终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2)根据材料,指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A B A A A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D C C B1.A【详解】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推翻了,A项正确;清王朝的军队入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排除B项;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没有直接推翻明朝统治,排除C项;明王朝的军队没有推翻明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政治日益腐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A项正确;宦官专权严重是东汉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排除B项;“皇帝疏于政事”和“大臣结党营私”是政治日益腐败的具体表现,排除C、D项。故选A项。3.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B项正确;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此时起义军尚未占领北京城,明朝政权尚在,排除A项;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国号大金,此时明朝政权尚在,排除C项;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在此后的统治中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A项正确;明朝时期设立锦衣卫,排除B项;实行八股取士属于文化上的措施,而非政治上,排除C项;后金建立八旗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同时,赋税沉重,农民不堪重负。“均田免赋”的口号直接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平均分配土地,免除农民沉重的赋税负担,这对于深受土地兼并之苦和赋税重压的农民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B项正确;宦官专权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对朝政的不良影响方面,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关联不大,排除A项;官员贪污主要影响的是政治清明和国家财政的合理使用,并非农民最为关切的问题,排除C项;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没有直接的重大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据题干“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和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所以,当时流行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A项正确;汤显祖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排除B项;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排除C项;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大金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4月,攻入北京城内,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军队,因此,①③④②符合时间先后顺序,A项正确;根据历史事件中时间顺序,分别排除BCD项。故选A项。8.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朝代先后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A项正确;应该是隋唐——宋元——明清,而不是隋唐——明清——宋元,宋元——隋唐——明清,明清——宋元——隋唐,排除B、C、D项。故选A项。9.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女真族(满洲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满州在辽宋夏金时期叫女真,于1115年建立金朝。1616年女真建立后金,1635年女真改为满州,1636年改后金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D项正确;蒙古族建立元朝,排除AB项;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0.B【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不仅陈述了明朝灭亡这一历史事实,还深入分析了导致明朝灭亡的两个重要原因——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这完全符合历史解释的定义,即基于史料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B项正确;“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仅仅陈述了一个历史事实,即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于1227年灭亡,但没有对这个事实进行任何分析或评价,不符合历史解释的定义,排除A项;“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同样只是陈述了一个历史事实,没有包含任何分析或评价,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C项;“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也是单纯陈述了一个历史事实,没有涉及对该事实的分析或评价,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明史》载:嘉靖朝‘士大夫奔竞贿赂,恬不为异’,科道官‘多徇私劾奏’。”结合所学可知,嘉靖朝士大夫争相贿赂、习以为常,监察官员(科道官)徇私弹劾。这些现象反映了官僚系统内部贪污成风、监察失职的腐败问题。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整顿吏治(如考成法),说明此前官僚系统的核心弊病正是吏治腐败,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部门冗余问题,排除B项;明朝科举未中断,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聚焦文官腐败,与武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改革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是想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从而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并没有想限制土地兼并这一目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张居正改革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是想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从而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3.C【详解】根据题干“明朝末年政治腐败、1644年建立大顺、阶级矛盾尖锐和均田免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所以说示意图中的事件都是围绕李自成起义,C项正确;“吴三桂降”与农民起义的直接联系不强,更多是与清朝的入关有关,排除A项;“皇太极进攻明朝”与农民起义无直接关联,主要是清朝与明朝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崇祯帝自缢”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但它是李自成起义成功后的结果,而非起义本身,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朝后期)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原有的赋税)难缓,额外复急”,可知明朝朝廷不断加派赋税;由“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可知明朝末期,陕西北部一带大旱,造成大范围饥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以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C项正确;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是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A项;明朝建立的背景,是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B项;满洲兴起的过程,是指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耶律阿保机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仿照中原王朝体制,称帝建国,因此①为耶律阿骨打;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因此②为铁木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因此③为努尔哈赤,B项正确;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而非契丹各部,排除AC项;忽必烈建立元朝,而非蒙古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16.(1)直接原因: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2)意思:“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关系: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李自成起义军,二者是因果关系。(3)“自杀的皇帝”:明朝崇祯皇帝“逃跑的皇帝”:李自成;(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清朝顺治皇帝;民族:满族。【详解】(1)直接原因:据材料“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可知,材料反映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根本原因在于元朝的腐败统治。(2) 意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这反映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农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关系: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农民积极支持李自成起义,因此出现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李自成起义军,二者是因果关系。(3) “自杀的皇帝”:据所学可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歪脖树自缢身亡,因此“自杀的皇帝”是是指明朝崇祯皇帝。“逃跑的皇帝”:据所学可知,清军联合吴三桂入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起义失败溃逃,“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4) “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据所学可知,清军联合吴三桂入关,入主中原,“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军入关,当时的皇帝是清朝顺治皇帝。民族:据所学可知,1919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入关之时清朝顺治皇帝是满族的首领。17.(1)拓展: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2)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详解】(1)拓展: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2)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可知,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