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形式:开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下列事件发生在隋朝的有( )①开通大运河 ②开创科举制 ③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册封渤海国的首领为渤海郡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其中开凿于春秋末年,连接江淮的古运河是哪一段?(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显赫一时的隋朝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下列选项不属于隋朝速亡原因的是( )A.统治残暴不恤民力 B.设置进士科 C.长期征战民不聊生 D.百姓徭役兵役负担过重4.“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 勤于政事 B. 善于纳谏 C. 节俭治国 D. 唯才是用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诗反映的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6.下列技术或工具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有( )①水排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唐三彩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下面属于唐太宗时期的政策措施的是( )①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②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④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⑤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8.下列哪位人物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不畏艰辛的刻苦精神 ( )A.玄奘 B.慧能 C.鉴真 D.崔致远9.杜甫诗中有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武则天称帝 B.杨炎推行两税法C.唐武宗灭佛 D.安史之乱10.自唐懿宗以来朝廷“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 )①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②灾荒连年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 ④藩镇割据,战火连绵不断,人民生活困苦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在学校举行的历史知识竞赛“主题猜猜猜”环节,主持人出示了“玄奘 西行天竺”“鉴真六次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等信息,请你揭晓正确答案——A.中外交流 B.政权更迭 C.军事征服 D.边疆管辖12.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千米,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唐朝时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是( )A.唐玄宗 B.孙思邈 C.僧一行 D.颜真卿13.学习历史,不可忽视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查阅“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96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应是( )A.北宋建立 B.元昊建立西夏 C.元灭南宋 D.金灭北宋14.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 )A.西夏与北宋 B.辽与北宋 C.金与南宋 D.辽与南宋15.下列政权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宋 ②南宋 ③辽 ④金 ⑤西夏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③①⑤④② D.⑤④③②①16.杭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在南宋时期的名称是( )A.东京 B.开封 C.兴庆 D.临安17.对右图文学家南北分布演变趋势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南方完全没有战乱B.北方废除科举取士C.历代坚持重文轻武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8.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元朝时在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机构对台湾岛进行了有效管辖C.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地方上实行郡县制D.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19.下列关于蒙古汗国和元朝的统一相关事件发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灭亡西夏 ②蒙古灭金 ③灭亡南宋 ④吐蕃归降 ⑤大理归降A.①②④⑤③ B.⑤④③②①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②①③20.元朝时西藏第一次正式由中央政府设机构进行管辖,当时中央机构里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A.御史台 B.中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二、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材料四、如右图(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著名的治世?(2分)以这两个治世为代表,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时统治者采取的主要举措。(3分)材料三是唐朝哪位诗人写的诗歌?(1分)其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2分)(3)据材料四,请列举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事件。(4分)(4)你认为唐朝时期社会繁荣开放对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借鉴和启示?(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宋太祖……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交通与贸易。当时通过广州与宋代通商的国家共有 50 多个。进口商品种类,北宋时有七八十种,……作为南海航海必经之路的海南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商业的发达,带动了海南经济的发展。——周伟民、唐玲玲《海南通史简编》材料三、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 北宋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请回答:(1)据材料一写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3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时期对外贸易发展对海南的影响(2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利弊。(4分)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关系国家人才选拔,关系社会公平,关系广大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回顾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材料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有学者认为,唐朝盛世时期的皇帝,在执政时都极为重视人才的作用,可以说唐朝兴盛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用人,大量杰出人才为唐朝的盛世提供了有力保障。(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4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关于唐朝兴盛原因的分析?(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5、ACBDC 6-10、ADADD 11-15、ACADC 16-20、DDCAD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21、(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2分)举措①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发展完善科举制;④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⑤抑制权贵,整顿吏治,重用贤能;⑥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改革税制等。(一点一分,符合题意即可,共3分)(2)杜甫。(1分)唐玄宗。(2分)(3)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和传播中国文化。(共4分)(4)启示:①要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②加强制度的改革完善;③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④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一点一分,共2分)22、(1)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3分)(2)政府设专门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3分)带动了海南的开发,有利于海南经济发展。(2分)(3)崇文抑武的方针;(2分)利: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弊: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2分)23、(1)自由报考、制度严格、程序规范、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一点1分,共4分)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一点1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共4分)(2)同意。(1分)(写出理由,一点2分,两点3分);不同意。(1分)(写出不同意的理由,一点2分,两点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