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一、根据语境写词语1.根据拼音写字词。(1)只见草原上一位先生骑着高大的jùn mǎ( )迎风fēi chí( ),游人从bǎn dèng( )上起身,向他投去zàn xǔ( )的目光。(2)小tǐng( )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它们cù yōng( )着,船头和船shāo( )向上qiào qǐ( )。我透过chuānɡ lián( ),欣赏两岸的风光。不一会,天黑了,周围chén jì( )下来,shēng chù( )也慢慢沉睡,小镇又huī fù( )了宁静。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翘课(qiào) 毛毡(zhān) 雇佣(gù) 祷告(dáo) 威尼斯(shī)B.牛犊(dǔ) 吆喝(yāo) 船艏(qiào) 保姆(mǔ) 黄澄澄(chénɡ)C.泛滥(làn) 精湛(zhàn) 公爵(jué) 埃及(āi) 膘肥体壮(biāo)D.遐想(xiá) 哗笑(huá) 刀刃(rèn) 淤泥(yú) 熠熠生辉(zhé)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横 停泊 熠熠发光 B.阻挡 疗阔 悠然自得C.船艄 恢复 手忙脚乱 D.赞许 牛读 仪态端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一提起北京奥运会,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B.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要记录和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C.虽然我不能分辨颜色,但我可以感受它,因为我心中有个调色盘。D.经历了怀特森先生的引导,使我们认识到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5.对于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B.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比喻)C.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比喻)D.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6.下列句子中,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A.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B.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D.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词语积累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千( )万 ( )( )自得 膘肥( )( ) 辽阔( )( ) 手( )脚( ) 不由( )( )(1)写两个与画“ ”的词语一样描写人物动作的四字词语: (2)写两个与画“____”的词语一样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3)选填词语:“情不自禁”的近义词是 ,形容牲畜肥壮结实的词是 。四、填空题8.原文填空(1)《乡村四月》,作者是 代诗人(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 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 ,表达了作者 之情。(3)读《威尼斯的小艇》,看到“速度极快”时,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看到“船只很多”时,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看到“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4)讲解的时候, , 要适当,还可以用 辅助讲解。可以根据 调整讲解内容。如,发现听众对某个部分不太感兴趣时,可以适当 。五、诗词曲鉴赏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乡村四月[ ]翁卷 ,子规声里雨如烟。,才了蚕桑又插田。【注】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9.把诗人所处的朝代和诗句填写完整。10.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11.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 ”,“插田”照应上面的“ ”,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威尼斯的小艇(节选)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②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③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13.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总能”说明 。14.选文第③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写出了景物的 (动态 静态)美,这样写的作用是 。15.有人说画“﹏﹏﹏”的部分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16.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为什么?绿林深处白鹭飞①初夏时节,风清日丽。我们终于来到了武安镇清泉村。②绿绿的秧苗站稳了脚跟,正婆娑着散发出无尽的青春。稻秧田错落有致,田间阡陌纵横,沟渠流水汤汤,清澈澄碧。金色的阳光裹着绿色的风的衣裳,在树梢上舞蹈,在房舍间穿梭,在水洼洼里谈笑。白果树、杨树、桃树、桑树围着一坡又一坡的村舍低声絮语。③走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车子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一棵高大的杏树遮天蔽日,树下落了一地浅黄的杏子。柴垛、沙堆间有小鸡呢喃着觅食,门前、草丛中有狗在撒欢。④眼睛越过门前的稻秧田,对面是一片深绿色的杉树林,山林外围是嫩绿色的杨树,树林越深,绿色也渐渐由浅至深,至深处则似一块墨绿色的玉镶嵌在广袤的天际。林间不时地传出“咕咕嘎嘎”的鸟鸣。灌入耳郭的丝丝风声捎着鸟鸣声,不断涌动着你宁静的思绪。⑤放眼望去,树木葱茏,绿荫滚滚。绿林上空,蓝天载着悠悠浮云,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阳光丝丝透进,在树林间快活地闪烁着,跳跃着,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咕咕嘎嘎”的鸣声不绝于耳,让人疑是误入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年诗行中!⑥我们惊喜地走在田埂上,向杉树林近处走去。抬头仰望,丛林中,只见它们昂着高贵的头,君临天下。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有的在枝头筑巢,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它们体态轻盈,或奋力展翅,跃跃欲飞;或相依相偎,成双成对,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偶尔回头,也见绿绿的稻秧田里。时有一两只缓缓飞落在明净的水田边洗喙叼鱼,稻田便成了一幅嵌在镜框里的画。让人不由想起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⑦暮色将近。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还有几只在林间,辗转低回着翩然而落,在薄暮中构成一幅曼妙的剪影。17.“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这句话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开头最合适( )A.② B.③ C.④ D.⑤18.仔细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绿林中的白鹭,先闻鸟声,再观其行。( )(2)短文两次引用诗句,描绘的景象是一样的,表达的情感也是一样的。( )(3)短文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迷人的田园风光。( )19.第⑤段是怎样描写白鹭的?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这段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和表达效果,分点表述。20.第⑥段画“ ”的部分写了白鹭在枝头的种种活动,最后却说“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这前后是不是矛盾了?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白马湖之冬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②那时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子虽是新建,构造却极粗略,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橡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侯,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④白马湖之冬,可谓是快意人生!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怒号( ) 遐想( ) 幽邈( )22.短文第②段中再现了风的 和 的特点。23.短文主要写白马湖冬天的特点,第③段文字为什么要写太阳的暖和?24.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请从短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来说明这一点。七、书面表达25.习作。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胜众多。你欣赏过哪些美丽的风景名胜?请你选择一处写一写。注意写出它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题号 2 3 4 5 6答案 C C C C C1. 骏马 飞驰 板凳 赞许 艇 簇拥 艄 翘起 窗帘 沉寂 牲畜 恢复【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字词。看拼音写词语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左右结构:骏、驰、板、许、艇、拥、艄、沉、牲、恢。书写时注意写完后两半部分的中间要能够刚好放得下一条竖线(不能靠太密也不能分太开,刚好即可)独体字:马、飞。书写独字体时要注意主次分明。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上下结构:凳、赞、簇、窗、帘、畜。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主要注意重心相聚和比例得当两个方面。半包围:翘、起。书写规则为先里后外。上中下:复。书写时注意三个字部要安排紧凑,避免整体字形过长。2.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祷告(dáo)——dǎo,威尼斯(shī)——sī;B.牛犊(dǔ)——dú,船艏(qiào)——shǒu,黄澄澄(chénɡ)—— dēng;D.淤泥(yú)——yū,熠熠生辉(zhé)——yì;故选C。3.C【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A.从横——纵横。B.疗阔——辽阔。D.牛读——牛犊。故选C。4.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中 主语缺失。改为:一提起北京奥运会,我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你》。B项中,词序混乱。改为: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要收听和记录当天的天气预报。D项中,主语缺失。改为:经历了怀特森先生的引导,我们认识到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5.C【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把“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样子”比作“天边的新月”,使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B.把“它”比作“三座金山”,使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C.“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为“牛群”赋予人的思考的动作,属于拟人句,而不是比喻。D.“建筑飞一般地倒退”为夸张,说明船的速度非常快。故答案选C。6.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理解,在本题中,属于动态描写的是C项。其他三项都是静态描写。7. 成 上 悠 然 体 壮 无 垠 忙 乱 自 主 点头哈腰 摇头晃脑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不由自主 膘肥体壮【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辽阔无垠: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1)描写人物动作的四字词语:左顾右盼、昂首挺胸、东张西望。(2)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四分五裂 、十全十美、 一差二错。(3)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近义词:不由自主。形容牲畜肥壮结实的词是“膘肥体壮”。8. 宋 翁卷 荷兰独特的田园 宁静、祥和、生机勃勃 对荷兰由衷的赞美 风驰电掣 数不胜数 应接不暇 条理要清楚 语气、语速 动作、表情 听众的反应 删减内容【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由衷的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成语。形容速度极快的词有:疾如雷电、雷厉风行、风驰电掣等。形容“船只很多”的词有: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不计其数等。形容“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的词有: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等。(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还可以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讲解内容。如,发现听众对某个部分不太感兴趣时,可以适当删减内容。可以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9.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 乡村四月闲人少 10.细雨密密地下个不停,天地间,如烟雾般迷蒙,淡淡的;又仿佛悬挂着一道薄纱,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此时,传来几声杜鹃鸟的啼叫声,更添些许闲适安详。 11. 绿遍山原 白满川 忙碌气氛 12.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乡村四月》是宋代翁卷的作品。默写时要注意“绿”“遍”“满”“闲”的正确写法。10.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子规声里雨如烟”意为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将画面说具体即可。示例:空中下着蒙蒙细雨,眼前的景物就像盖着一层朦胧细纱。远处传来了杜鹃在悠悠地叫唤,让人感觉平静极了。1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蚕桑”是绿色的,对应第一句中“绿遍山原”;“插田”是指在水田中插秧,对应第一句中的“白满川”。“才了蚕桑又插田”意为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表示四月农家的繁忙和热闹。1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由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可知,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美和热爱。1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14. 静态 与前文的动态描写对比,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15.不对。画线句子更能说明船行驶的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16.喜欢。因为小艇造型精美,坐在上面欣赏异国风光,更是心旷神怡。【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课文时快速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选文第①段是围绕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来展开描述的,由此可知,后面的文段或者是关键字词都能够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特点。14.本题考查的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要求学生能区分开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从不同角度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划线的句子运用了静态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石头建筑、桥梁、船舶和平静的河水相依相偎的画面,表现出古城威尼斯夜晚的宁静之美。也与前文的动态描写对比,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动城闹,艇停城静。15.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结合划线部分“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可知,这一段虽然写的不是船夫的驾驶技术,写的是坐船人的感受。但就是因为人的感受才能从侧面衬托出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所以不能删去。16.本题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全文之后,对于马克·吐温笔下威尼斯的小艇持什么样的态度,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喜欢,那就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威尼斯的小艇中赞美的词句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果不喜欢,那请说出不喜欢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17.A 18. √ × √ 19.一是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停栖在枝头的白鹭比作盛开的广玉兰花,形象地写出了白鹭洁白无瑕的色彩美和高贵典雅的姿态美(静态美);二是通过一系列的动态描写,写出了白鹭群飞时的优美姿态(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群飞景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是引用了诗句,把白鹭群飞的景象写得诗情画意,更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群飞景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不矛盾。因为在作者笔下白鹭的种种动态和绿海般的杉树林浑然一体,更衬托出了这片树林的幽静。更重要的是,作者写白鹭的各种活动,写出了它们在这里的生活是那样自在、幸福,令作者忘记了尘世的喧嚣,陶醉其间,不舍离去,心灵获得了极大的喜悦、幸福和宁静。【解析】17.本题考查段落排序。“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为总述句,对比②、③、④、⑤段的内容,第②段写绿绿的田间风光。第③段写村庄人家。第④段写稻秧田。第⑤段描写白鹭群飞的景象;因此可将这句置于第②段前,后面分述。故选A。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1)第④段“林间不时地传出‘咕咕嘎嘎’的鸟鸣。灌入耳郭的丝丝风声捎着鸟鸣声,不断涌动着你宁静的思绪”先写远处的鸟声;第⑤段“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写近处白鹭的飞行姿态。故题目说法正确。(2)短文两次引用诗句,第⑤段引用“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白鹭群飞的场景,表达作者对于白鹭之多的震撼之情;第⑥段引用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写的是水田美景,表达作者对田园美景的喜爱之情;两处描绘的景象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故题目说法错误。(3)短文中赋予了秧苗、阳光、狗、白鹭等人格化的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表现乡村迷人的田园风光。故题目说法正确。19.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定位到第⑤段,解答此题,可从修辞、描写角度以及写法等角度赏析。本段中“像盛开的广玉兰花”是将白鹭比作广玉兰花,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白鹭的色彩和姿态美感。“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通过描写白鹭群飞的活动,表现出作者对白鹭群飞的赞美之情。本段中又引用“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古诗,让白鹭群飞的场景更显诗情画意。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说明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即可。画线句子描写白鹭的活动,与杉树林浑然一体,用动态描写衬托出树林幽静的特点。通过写白鹭的活动,写出白鹭生活的幸福,让人沉醉其中,因此最后说“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所以前后并不矛盾。21. háo xiá miǎo 22. 多 大 23.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马湖冬天风十分凶猛的特点。 24.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解析】21.本题考查字音。号,hào/háo,名称;别号;指名和字。/呼叫;(风)呼啸;放声哭叫。怒号,读音nù háo,愤怒地大声号叫。遐想,拼音是xiá xiǎng,意思是超越现实作高远的想象。幽邈:yōu miǎo,形容深而幽静。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那时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抓住关键词“差不多日日有的”说明风很多;抓住关键词“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可知风很大。2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法。短文主要写白马湖冬天的特点,第③段文字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真暖和得真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衬托“忽然寒风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情味”。上文写“和暖得不像冬天”是为了和下文写大风来时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强调白马湖的风急、风大。2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如第②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25.例文:黄山云海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闻名中外的黄山。虽然爬山很累,但当我站在山顶看到那壮观的云海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清晨四点多,我们就起床赶往光明顶看日出。天还没亮,山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渐渐地,东方泛起鱼肚白,雾气开始流动起来,像一条白色的丝带在山间飘荡。突然,远处的云层翻涌起来,像煮沸的牛奶一样翻滚着,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山谷。 太阳慢慢升起时,云海被染成了金黄色。那些云朵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像温顺的绵羊,时而又像展翅高飞的白鸽。最神奇的是,当山风吹过时,云海会突然分开一条路,露出下面苍翠的山峰,就像神话中的仙境一样。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始信峰。这里的云海更加壮观,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山峰就像漂浮在云海中的小岛。我伸出手想摸一摸云朵,却只感受到凉丝丝的雾气从指间流过。 黄山的云海千变万化,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难怪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次旅行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壮丽的云海景象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一、审题。要求写一处祖国的风景名胜(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均可),必须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如黄山的奇松、云海;西湖的湖光山色等)。 文体要求 是写景记叙文,需结合个人游览经历 ,不少于400字(需注意细节描写)二、立意。通过生动描写风景名胜的独特魅力,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不要写成纯说明文(仅介绍景点资料), 不要泛泛而谈多个景点,不要脱离"特点"空发感慨三、写作思路。开篇:用简洁语言交代游览时间、地点中间:清晨/中午/傍晚的不同景象 ,或者从多角度观察 ,自然流露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结尾:抒发对美景的喜爱之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