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
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海拔高程测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高程”,指的是测定点在起算面以上的垂直高度,起算面不同,得到的高程值自然不同。好比给一个物体量“身高”,从哪里算起,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迄今为止,我国对珠峰一共进行了三次独立登顶测量。1975 年,测得珠峰高程 8848.13米(扣除积雪厚度 0.92 米);2005 年,测得珠峰高程 8844.43 米(扣除积雪厚度 3.5 米);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分别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经过联合数据处理,测得珠峰雪面高程 8848.86 米。
我国 3 次珠峰测量时参考的高程基准面是不同的。1975 年的珠峰测量以青岛验潮站1950 年到 1956 年验潮资料确定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高程起算面;与 1975 年测量的起算面相比,2005 年珠峰测量所参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约 2.9 厘米,此次 2020 年珠峰测量采用的则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与 2005 年测量采用的起算面相比,此次起算面高出约 30 厘米。高程基准面之间的差异,会造成高程测量值的差异。我国高程测量是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尼泊尔是以印度洋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在 2020 年珠峰测量中,我国和尼泊尔两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充分协商,均同意采用全球高程基准面作为这次珠峰测量的高程起算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珠峰测量采用了最现代的测量技术,并且以国产装备为主,充分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地测量设备具备高寒和高原地区作业能力。
首次将地面重力测量沿着登峰路线测量到珠峰峰顶,并第一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了珠峰地区的重力场。这为改善珠峰高程起算面本身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次采用我国国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参与珠峰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中、俄、美、欧四个卫星导航系统组成,目前能够测得珠峰峰顶相对于参考椭球面(即近似表示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椭球体表面)的高程,简称“大地高程”。而工程建设和大众常用的高程一般称“海拔高程”。要想准确获得“海拔高程”,就需要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得的大地高,减去平均海平面和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也就是说,只有消除两种高程起算面之间的差异,才能获得我们常说的“海拔高程”。
首次在珠峰地区实施了航空三维激光测量。这不仅考验了国产三维激光设备的高原和高寒地区作业能力,也考验了我国高原航空测量的能力,航空三维激光测量可以测出珠峰三堆地形。更进一步,可以找到珠峰雪面的最高点区域,为珠峰三维地形图的制作奠定基础,此外,国产雪深雷达也首次参与了珠峰的雪深测量,为珠峰积雪厚度探测提供重要支持,也为珠峰岩面高程探测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要获得更科学、更严密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我们还大有可为,我们要对珠峰进行全面的雷达雪深测量,并确定珠峰的岩面最高点,要尽可能在岩面最高点设置固定基准站,使得不同年份、不同测量队完成的珠峰测量结果都相对于同一基准站,由此得到的岩面测量结果更具严密性和可比性,每次珠峰测量都要通过三维激光测量找到珠峰雪面最高峰,作为珠峰雪面最高点。由于珠峰雪面高程每年都发生变化,雪面最高点可能不同,但是结合雪深测量可以估算峰顶相同面积下的积雪容量,通过相同时间段积雪容量变化分析,可以为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此外,无论是国际联合进行珠峰测量,还是我国独立进行测量,珠峰高程的大地水准面应当基于同一基准面(最好是全球高程基准面),由此得到的高程可以较严格地反映珠峰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作为地球上的最高峰,珠峰测量难度极大,一直是测绘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精准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伴随我国国力发展与科技进步,未来的珠峰高程测量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推动地球科学的研究。
(摘编自杨元喜、任夏《怎样给球峰量“身高”》,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国家对珠峰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身高”开展测量工作,到目前为止,对珠峰总共进行了3次独立登顶测量。
B.2020年,我国与尼泊尔大地测量工作者共同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约定以全球高程基准面为这次测量的高程起算面。
C.准确获得“海拔高程”,必须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得“大地高程”,减去平均海平面和参考椭球面的差距。
D.虽然珠峰雪面高程每年发生变化,雪面最高点可能不同,但通过进行全面的雷达雪深测量,可以确定岩面最高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每次测得的珠峰高程值都不完全相同,是由高程测量的参考点和高程基准面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的。
B.我国对珠峰高程的测量分别相隔 30 年和 15 年,从已有的测量结果看,珠峰的“身高”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C.测绘人员首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珠峰地区的重力场,这直接为珠峰高程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D.我国测绘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精确测量珠峰,因为这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某同学看到这篇材料后,联想到以下诗句,其中不能展现山峰高程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岱宗秀维岳,崔翠刺云天。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与以往两次测量相比,2020 年我国对珠峰高程测量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5.从材料看,珠峰高程的测量结果如何才能更科学、更严密?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劳动创造人类,恩格斯指出,“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工具最初是将自然之物通过人类的加工使其成为能够打猎或捕鱼的工具,将自然的石块、动物骨头等加工成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手工艺劳动从创造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发展到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从磨制石器到制作玉器,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如陶工所制作的陶器,从简单粗陋到不断精致化,使得陶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美的欣赏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换言之,工匠就是从小学徒而终身从事某种匠工的人,如铁匠、铜匠、建筑泥瓦匠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就是工匠群体展现出的良好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是对工匠所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的概括。工匠精神是在劳动精神基础上的跃升,实现了从爱干、苦干、实干,到乐干、细干、巧干的跨越。因而,工匠精神既体现了敬业之美的精神原色,又表现了创造之美的品质追求,更展现了追求之美的价值升华。
工匠精神不仅是大国工匠群体特有的精神品质,更是广大技术工人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匠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内在包含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品质。
执着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坚实基础。执着专注,在古代主要体现为“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专注精神。在中国古代,“专一坚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界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对工作、事业的态度。古代工匠劳作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性知识和具体操作技能、技巧,而这种经验性知识、技能、技巧,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获得,特别是在制作条件极其简陋的早期社会,因而特别需要有专注和执着精神的保障。工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坐得住冷板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永不服输,永不气馁。这种精神,就是执着专注精神。正是由于执着专注,才能够做到熟能生巧、巧而生精,才能够铸成精品、终成大器。庖丁“目无全牛”解牛术的获取,靠的就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一生磨一剑的执着与专注。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内在的深刻道理,也在于此。
在信息网络时代,虽然很多工艺流程已经被机器、电脑所取代,但工匠这种执着专注的精神并没有过时。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不是工匠手工操作的表面形式,而是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即对工作的执着专注态度。这种态度,是成就时代伟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基础和强大保障。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职业操守。所谓精益求精,意为在已经很美好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美好,这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极致的精神。精益求精,不但体现在对所有产品的精益求精上,而且还体现在对整个制作过程的精益求精上。工匠之所以能够不断精进技艺、提升质量,靠的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精神的加持。工匠笃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条,永不自满,永不停歇,永不懈怠,从而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制成了匠心独具、超凡脱俗的产品。在这种永无止境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工匠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融入到作品、产品的制作之中,赋予作品、产品以灵动的气质和永恒的生命力;工匠也在这一过程中升华了自己,提升了自我,并为自己筑成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在信息化、知识化时代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产品质量、性能上下硬功夫、苦功夫、实功夫;需要我们奉行“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人生信条,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人生境界。
(摘编自郑兴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的手工艺是将自然的石块、动物骨头等加工成工具,它使人类迈出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
B.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的统称,他们从小学徒并且终身从事某种匠工。
C.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传统手工工匠已不复存在,但出现了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
D.工匠精神是工匠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体现了其对自身工作及职业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工”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各种手工艺工匠的称呼,其中不包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夫。
B.在制作条件极简陋的早期社会,工匠如果缺乏专注执着精神就无法获得经验、技能和技巧。
C.在当今高科技时代,虽然很多工艺流程已被取代,但工匠精神并没有过时,仍需大力弘扬。
D.精益求精意味着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极致,它体现在所有产品乃至整个制作过程之中。
8.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从我国第一座公路钢箱梁斜拉桥,到第一座采用整体节点焊接结构的钢桁梁桥,王汝运不断创造焊接工艺的“第一”。
B.杭州市设立工匠日、工匠文化馆、工匠文化公园等,营造工匠文化的氛围环境,进一步激发工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C.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D.大国工匠高凤林四十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终于把焊接误差控制在 0.16 毫米之内,并将焊接停留时间从 0.1 秒缩短到 0.01 秒。
9.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10.当今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武王侵随,使蘧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拴肥脂,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脂’,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瘀蠡也,谓其备脂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案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节选自《春秋左传·桓公六年》)
材料二: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节选自《将苑·善将》)
1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庸将不然 A 退 B 则不能 C 止 D 进 E 则不能 F 禁 G 故 H 与军同亡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文中指披上,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被”意思不同。
B.图,文中指计议,与《孔雀东南飞》中“不图子自归”的“图”意思相同。
C.庶,文中指或许,与李密《陈情表》中“庶刘侥幸”的“庶”意思不同。
D.信,文中指诚信,与《苏武传》中“信义安所见乎”的“信”意思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武王派蘧章与随地共商和解事宜,随人派少师负责议和,楚武王一面攻击敌军一面迎接少师。
B.斗伯比向楚武王提出的建议虽然受到熊率且比的质疑,但经过解释后最终得到了楚武王的采纳。
C.随侯认为自己的祭品肥硕,谷仓和祭器丰盈,季梁借此时机劝说随侯修明政教以达成诚实祭祀。
D.《将苑》认为做不到禁、礼、劝、信就会导致贤德的人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出战必败。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2)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5.治国与治军有相通之处,请简要说明材料一中随国“善将”的表现。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越王台①怀古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②从何说起,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④,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①越王台:在今广州越秀山上,为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所建。②十七史:这里泛指史书。③三千劫:佛教语,指时间极长、世界多次成毁的漫长过程。④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秋风立马越王台”点明时间、地点和诗人的行为,营造出一种雄浑苍凉的氛围。
B.“混混龙蛇最可哀”中“龙蛇”比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诗人为当时社会的乱象而悲哀。
C.颔联以反问的语气,感慨历史漫长、世事变迁,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D.颈联中“呼天问”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迷茫,不知如何面对腐儒的身份。
17.尾联“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 ”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 , ”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孤芳自赏。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鸡零狗碎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喜怒哀乐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超尘脱俗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则是书的精髓,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三分仙气,七分俗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9.括号里填写的句子最佳的一项是( )
A.烟火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有的吗? B.一个人一生中到底需要有些什么?
C.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 D.每个人真的都需要有烟火气吗?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 I 提到,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正如欣赏建筑的关系之美,我们每个人也都应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之美。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 2.B 3.D
4.(1)数据方面,经过联合处理,采用的则是全球平均海平面和全球高程基准面,信息更可靠;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参与珠峰测量,采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终端测量珠峰,获得了更为准确的海拔高程。(2)技术方面,采用了最现代的测量技术,并且以国产装备为主,充分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地测量设备具备高寒和高原地区作业能力:首次将地面重力测量沿着登峰路线测量到珠峰峰顶,第一次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了珠峰地区的重力场;首次在珠峰地区实施了航空三维激光测量,国产雪深雷达也首次参与了珠峰的雪深测量。
5.(1)科研工作者方面要提供更精准的数据,让最高点固定基准站确定并统一,能够精准测量雪面最高点,提升雪深测量和积雪容量固端水准。
(2)国际方面,要让基准面趋于统一,尽量团结协作形成全球一致性的参考规范或标准。
(3)国家层面,要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以为精准测量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撑。
6.C 7.B 8.D
9.①材料二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阐释工匠精神的概念,揭示其包含的精神品质,再具体论述这两种精神品质;
②在论述每种精神品质时,先阐述其内涵及意义,后联系时代背景论述弘扬该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10.①工匠精神是敬业之美、创造之美和追求之美的体现;
②(工匠精神中的)执着专注的态度是成就时代伟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基础和强大保障;
③(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工匠的人生境界,从而应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满足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
11.ADG 12.B 13.A
14.(1)现在百姓饥饿而您称心满足,祭官诈行谎言来祭祀,我不觉得这种做法可行。
(2)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没有了主人,即使您的祭礼丰盛,那又有什么福报呢?
15.①季梁告诉随侯行道而非行淫,才能民力富足,“示之以进退”。②随国修明政教,力图使百姓中没有谗慝奸诈之人,“诱之以仁义”。③随侯采取正确建议,行事有纲直而目舒。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蘧章去求得成功,军队驻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他们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国,因此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中,随国是最大的。如果随国扩张自己,必定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楚国就可以从中获利。少师这个人一向狂妄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疲弱来使他更加傲慢。”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 ”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做打算。少师很得他们君主的信赖。”于是楚武王故意以军容疲弱的状态来接待少师。少师回去后,向随侯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阻止随侯,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军的疲弱,可能是引诱我们上当,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 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无道。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而且能得到鬼神的信任。君王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史端正言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仍纵情享乐,祝史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啊。”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 ”季梁答道:“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牲畜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肥壮啊’,意思是说国内的百姓普遍富有,他们的牲畜肥壮而不断繁殖,没有生病,各种牲畜都十分充分。在奉上黍稷时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国内百姓多么和睦,收成多么好。在进献美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我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违心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睦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因此百姓都很和睦,鬼神也就会赐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成功。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没有了主人,即使您的祭礼丰盛,那又有什么福报呢 您还是先整顿内政,亲近周边兄弟国家,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也不敢侵犯随国了。
材料二:
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有四点原则:向部下讲明进和退,所以士卒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所以士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非,所以士卒能互相勉励;严格赏罚,所以士卒有诚信。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没有主要的支架那么其它的细微末节不能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需。无能的将领不是这样,下令撤退士卒不听指挥,下令进攻士卒没有节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诫不明,赏罚无度,失信于士卒,贤德之人纷纷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因此每战必败。
16.D
17.①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人登高临睨,看到飞云横于八表,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又动荡的景象,暗示国家局势的不稳定,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②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岂无倚剑叹雄才”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诗人期望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心情。③壮志难酬的悲愤。结合全诗,诗人面对社会乱象,心怀救国之志却难以实现,尾联中透露出他自己虽有雄才壮志却无法施展的悲愤之情。
18.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9.C 20.C
21.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