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东吴等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1.(2024七下·鄞州期末)某校设立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挖掘学生在舞蹈、武术、跳绳、绘画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通过校本课程找到自信,重拾集体的温暖。这表明( )A.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B.参与集体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C.个性的发展有助于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D.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2.(2024七下·鄞州期末)进入初中后,小志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可他又不能摆脱老师的帮助和父母的照顾,内心充满着矛盾。面对小志的内心矛盾,你应该对他说( )①自己已经是“小大人”,不用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②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③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④这些心理矛盾只会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要尽快消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2024七下·鄞州期末) 2024年1月31日,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这些好人源于平凡却不平凡,他们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中国好人学习,我们应( )①以中国好人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②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③立即投身社会建设,时刻寻找成名机会 ④积极宣传榜样人物事迹,高扬民族精神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2024七下·鄞州期末)下列关于情感与情绪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情感伴随着情绪的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②情绪是短暂且稳定的,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③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④情绪和情感紧密相连,情绪就是情感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5.(2024七下·鄞州期末)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材料所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6.(2024七下·鄞州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专门 通知强调,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广泛开展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心理健康、 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急救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专题教育。教育部这一举措( )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③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七下·鄞州期末)下列事件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法官进校园开展普法护成长活动B.教育部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C.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冰雕连”英烈被判刑D.最高法发布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失赔偿标准8.(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加强执法能力,依法严惩违法者和违法行为③形成“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④努力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2024七下·鄞州期末)织密法网,护航“少年的你”健康成长。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如今网络空间治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日臻完善,网络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是我国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方面制定的首部专门立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了细化规定。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材料二 校园欺凌绝非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很可能会成为影响青少年一生的梦魇。小云上学时,同班一名女生要求她加入自己的“小团体”,小云拒绝了。于是,她被这名女生及其同伴孤立了,一直遭受这些同学的冷暴力。小云开始变得郁郁寡欢。(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不断完善材料涉及的保护体系说明了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怎样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3)抵制校园欺凌,你我携手同行!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抵制校园欺凌。(4)请你列举两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10.(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中国奥运健儿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迸发出中国力量,表现出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据此,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弘扬奥运精神,创文明集体”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憧憬美好集体】(1)围绕“你憧憬的美好集体是怎样的?”话题,请你畅所欲言。(两方面即可)【观看比赛谈感想】(2)女子四人双桨金牌团队成员张玲说,教练常告诉我们,一个人滑得好固然重要,但是4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划得更快。这段话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两方面即可)【查找不足找差距】(3)班级里的同学是否存在与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氛围不相符的行为?请举出两例【美好集体有我在】(4)请你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集体对个人发展个性的作用【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某校设立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发展学生在舞蹈、武术、跳绳、绘画等方面的特长,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这说明集体生活提供给我们发展个性的平台,参与集体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D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在集体中个性得到发展,没有体现培养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C说法错误,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个性的发展不一定都有助于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集体对个人发展个性的作用。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2.【答案】B【知识点】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变化)【解析】【分析】①: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故①说法错误;②③: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应该认识到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故②③符合题意;④:只会,观点绝对化;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无法消除,故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我们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及时调节,否则就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阻力。3.【答案】C【知识点】榜样的作用【解析】【分析】①②④.题文中,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启示我们应以中国好人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宣传榜样人物事迹,高扬民族精神,符合题意;③.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时刻寻找成名机会是功利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榜样的作用知识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4.【答案】D【知识点】情感与情绪的区别【解析】【分析】①、情感伴随着情绪的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①正确;②、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故②错误;③、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③正确;④、“情绪就是情感”说法错误,情绪和情感紧密相连,情绪和情感也有区别,故④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情感与情绪,考查理解能力。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理解情感与情绪的关系。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5.【答案】D【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AB:观点虽然正确,但不是法律特征,故AB不符合题意;CD: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特征。法律特征包括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找到对应的特征即可。6.【答案】C【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解析】【分析】①:教育部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④:教育部采取措施,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广泛宣传安全教育专题教育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故②④符合题意;③:学校保护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回答此题要求学生抓住行为主体“教育部”从政府保护的角度回答,结合教育部开展活动的内容,从提高未成年人保护能力回答。7.【答案】C【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冰雕连”英烈被判刑,能体现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最主要特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选项未涉及法律的特征,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8.【答案】C【知识点】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解析】【分析】 ①③④符合题意,根据教材知识,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努力成为法治国家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②不是我们青少年做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此题考查生活在法治国家里,青少年如何依法办事。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和宣传法律,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规范自身行为;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发现腐败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劝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9.【答案】(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良法之治,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3)作为中学生,我们坚决不做欺凌者,善待同学,遵纪守法,增强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触犯法律的事坚决不做;不做受害者,受到欺凌时要敢于善于维护自身权利,必要时采取正当防卫,受到欺凌后不要沉默或恶性报复,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拒绝煸风点火,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治及其意义;依法办事;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法治意识【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我国不断完善材料涉及的保护体系,这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实行良法之治, 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等,据此回答即可。(2)根据所学,青少年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可以从树立法治意识,学 会依法办事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 抵制校园欺凌可以从坚决不做欺凌者,遵纪守法;不做受害者,学会依法维权;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帮助被欺凌者等方面回答即可。(4)根据所学,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点评】本题考查对法治及其意义,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国不断完善材料涉及的保护体系→可链接法治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可链接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学会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抵制校园欺凌→可链接坚决不做欺凌者,遵纪守法;不做受害者,学会依法维权;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帮助被欺凌者;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0.【答案】(1)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2) 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②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3) 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打架斗殴。(4)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为班集体建设献言献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班集体安排,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添光彩。【知识点】集体的力量;美好集体的特点;在共建集体中尽责【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美好的集体可以从是民主的、公正的,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是善于合作的,是充满活力的等方面回答即可。(2)一个人滑得好固然重要,但是4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划得更快,这说明集体力量的来源 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等。(3)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实际即可,如: 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创建优秀班集体可以从 为班集体建设献言献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班集体安排,树立主人翁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美好集体的特点,集体的力量,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东吴等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1.(2024七下·鄞州期末)某校设立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挖掘学生在舞蹈、武术、跳绳、绘画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通过校本课程找到自信,重拾集体的温暖。这表明( )A.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B.参与集体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C.个性的发展有助于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D.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答案】B【知识点】集体对个人发展个性的作用【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某校设立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发展学生在舞蹈、武术、跳绳、绘画等方面的特长,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这说明集体生活提供给我们发展个性的平台,参与集体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个性。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D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在集体中个性得到发展,没有体现培养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C说法错误,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个性的发展不一定都有助于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集体对个人发展个性的作用。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2.(2024七下·鄞州期末)进入初中后,小志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可他又不能摆脱老师的帮助和父母的照顾,内心充满着矛盾。面对小志的内心矛盾,你应该对他说( )①自己已经是“小大人”,不用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②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③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④这些心理矛盾只会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要尽快消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变化)【解析】【分析】①: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故①说法错误;②③: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应该认识到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故②③符合题意;④:只会,观点绝对化;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无法消除,故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我们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及时调节,否则就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阻力。3.(2024七下·鄞州期末) 2024年1月31日,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这些好人源于平凡却不平凡,他们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中国好人学习,我们应( )①以中国好人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②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③立即投身社会建设,时刻寻找成名机会 ④积极宣传榜样人物事迹,高扬民族精神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榜样的作用【解析】【分析】①②④.题文中,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启示我们应以中国好人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宣传榜样人物事迹,高扬民族精神,符合题意;③.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时刻寻找成名机会是功利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榜样的作用知识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4.(2024七下·鄞州期末)下列关于情感与情绪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情感伴随着情绪的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②情绪是短暂且稳定的,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③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④情绪和情感紧密相连,情绪就是情感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情感与情绪的区别【解析】【分析】①、情感伴随着情绪的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①正确;②、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故②错误;③、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③正确;④、“情绪就是情感”说法错误,情绪和情感紧密相连,情绪和情感也有区别,故④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情感与情绪,考查理解能力。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理解情感与情绪的关系。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5.(2024七下·鄞州期末)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材料所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答案】D【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AB:观点虽然正确,但不是法律特征,故AB不符合题意;CD: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特征。法律特征包括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找到对应的特征即可。6.(2024七下·鄞州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专门 通知强调,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广泛开展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心理健康、 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急救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专题教育。教育部这一举措( )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③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解析】【分析】①:教育部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④:教育部采取措施,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广泛宣传安全教育专题教育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故②④符合题意;③:学校保护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回答此题要求学生抓住行为主体“教育部”从政府保护的角度回答,结合教育部开展活动的内容,从提高未成年人保护能力回答。7.(2024七下·鄞州期末)下列事件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法官进校园开展普法护成长活动B.教育部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C.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冰雕连”英烈被判刑D.最高法发布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失赔偿标准【答案】C【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冰雕连”英烈被判刑,能体现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最主要特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选项未涉及法律的特征,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8.(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加强执法能力,依法严惩违法者和违法行为③形成“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④努力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解析】【分析】 ①③④符合题意,根据教材知识,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努力成为法治国家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②不是我们青少年做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 此题考查生活在法治国家里,青少年如何依法办事。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和宣传法律,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用法、护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规范自身行为;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发现腐败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劝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9.(2024七下·鄞州期末)织密法网,护航“少年的你”健康成长。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如今网络空间治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日臻完善,网络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是我国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方面制定的首部专门立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了细化规定。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材料二 校园欺凌绝非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很可能会成为影响青少年一生的梦魇。小云上学时,同班一名女生要求她加入自己的“小团体”,小云拒绝了。于是,她被这名女生及其同伴孤立了,一直遭受这些同学的冷暴力。小云开始变得郁郁寡欢。(1)结合材料一,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不断完善材料涉及的保护体系说明了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怎样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3)抵制校园欺凌,你我携手同行!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抵制校园欺凌。(4)请你列举两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答案】(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良法之治,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3)作为中学生,我们坚决不做欺凌者,善待同学,遵纪守法,增强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触犯法律的事坚决不做;不做受害者,受到欺凌时要敢于善于维护自身权利,必要时采取正当防卫,受到欺凌后不要沉默或恶性报复,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拒绝煸风点火,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识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治及其意义;依法办事;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法治意识【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我国不断完善材料涉及的保护体系,这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实行良法之治, 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等,据此回答即可。(2)根据所学,青少年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可以从树立法治意识,学 会依法办事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 抵制校园欺凌可以从坚决不做欺凌者,遵纪守法;不做受害者,学会依法维权;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帮助被欺凌者等方面回答即可。(4)根据所学,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点评】本题考查对法治及其意义,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国不断完善材料涉及的保护体系→可链接法治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可链接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学会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抵制校园欺凌→可链接坚决不做欺凌者,遵纪守法;不做受害者,学会依法维权;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帮助被欺凌者;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0.(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中国奥运健儿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迸发出中国力量,表现出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据此,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弘扬奥运精神,创文明集体”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憧憬美好集体】(1)围绕“你憧憬的美好集体是怎样的?”话题,请你畅所欲言。(两方面即可)【观看比赛谈感想】(2)女子四人双桨金牌团队成员张玲说,教练常告诉我们,一个人滑得好固然重要,但是4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划得更快。这段话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两方面即可)【查找不足找差距】(3)班级里的同学是否存在与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氛围不相符的行为?请举出两例【美好集体有我在】(4)请你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2) 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②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3) 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打架斗殴。(4)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为班集体建设献言献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班集体安排,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添光彩。【知识点】集体的力量;美好集体的特点;在共建集体中尽责【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美好的集体可以从是民主的、公正的,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是善于合作的,是充满活力的等方面回答即可。(2)一个人滑得好固然重要,但是4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划得更快,这说明集体力量的来源 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等。(3)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实际即可,如: 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创建优秀班集体可以从 为班集体建设献言献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班集体安排,树立主人翁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美好集体的特点,集体的力量,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东吴等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东吴等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