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金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金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金卷(一)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成绩
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1.请用楷书抄写下面的诗句,注意格式,力求美观。(3分)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2.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一艘船正航行在liáo kuò( )的海面上。船员们各司其职,有的shú liàn( )地cāo zònɡ( )着船只,有的警惕地miáo zhǔn( )远方,防止意外。甲板上,一位举止duān zhuānɡ( )、yí tài( )优雅的女士正yuǎn tiào( )着大海,她眼神中满是zàn xǔ( )。突然,一只海鸥飞掠而过。船继续前行,靠近码头tínɡ bó( )后,人群cù yōnɡ( )着下了船。
3.请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供应 供词 供不应求 B.燕子 燕园 莺歌燕舞
C.晃动 摇晃 虚晃一枪 D.停泊 漂泊 淡泊名利
(2)以下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1分)
A.童孙未解供耕织(提供) B.敲成玉磬穿林响(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C.青春作伴好还乡(年轻的时候) D.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北宋朝廷的军队)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相映成趣。
B.我突然想起一件好玩的事,便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
C.王老师表扬学生时总能一针见血,大家都佩服不已。
D.他凝望窗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4)小文在作文比赛中屡屡获奖,如用一个歇后语来夸赞他,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C.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D.飞机上挂暖瓶——水平(瓶)高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景阳冈》一文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老虎的凶猛和体现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B.研究报告一般分为“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个部分。
C.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能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D.汉字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4.选词填空。(3分)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分)
我们坚定目标,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前方荆棘丛生,我们
也会勇往直前。
A.只有……就…… 因为……所以…… B.只要……就…… 即使……也……
C.只有……才…… 虽然……但是…… D.只要……就…… 虽然……但……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怨恨 抱怨 报复 抱负 拥抱 怀抱 道歉 抱歉
他曾( )生活,但却始终怀揣( ),在家人的( )中顿悟自己曾经的莽撞,于是向家人说( )后又重新启程。
5.按要求写句子。(7分)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1分)
(2)病人对沃克医生说:“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改转述句)(1分)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句子)(1分)
(4)读例句,想象情景,再从下列词语中选一个,照样子写一写。(2分)
例: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冷 吵 快 辣 静
(5)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把妈妈“深受感动”的情景写出来。(2分)
6.根据积累内容填空。(12分)
(1)诗歌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 。”诗歌善绘景,王维说:“ ,夜静春山空。”诗歌常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成边将士誓死杀敌的爱国之情;“ ,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杜甫听闻战乱结束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诗歌有画面:它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的天真烂漫;是“ ,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悠闲自在;是“临行密密缝, 。”的慈母深情;是“孤帆远影碧空尽, 。”的离愁别绪。(8分)
(2)本学期,我们初步接触了我国的古典名著,其中“及时雨”是 ,他是《 》里的英雄好汉;“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出自《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2分)
(3)读句子,猜猜描写的是四大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请填写在横线上。(1分)
①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肩背九齿钉耙。 《西游记》里的
②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红楼梦》里的
(4)猜字谜,把谜底写在横线上。(1分)
①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谜底是
②一点一横长,一撇西南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谜底是
二、口语交际。(2分)
7.小语将参加学校举办的“课本剧展演”活动。请你把以下句子排序。
(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
( )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
( )进行排练,可以制作或选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还可以配上音乐。
( )分好角色,各角色说记台词,商量该怎么演。
( )根据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三、阅读鉴赏。(28分)
(一)课内阅读:两茎灯草(节选)(9分)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8.抓住要点,理清脉络。(3分)
片段共写了 个人上前猜测“两个指头”的含义。根据提示补充要点。
大侄子 → 两个亲人
二侄子 →( )
( )→( )
( )→( )
9.抓关键词,揣摩心理。(3分)
(1)文中画横线部分是一处重点描写。通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想象严监生当时的样子,可以用一个词“ ”来形容。
(2)仔细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抓住“两笔银子”“吩咐明白”“狠狠摇”“指得紧”等关键词,可以猜测到严监生此时心里可能在想:
10.探究写法,感悟形象。(3分)
片段抓住了严监生临死前的 和 进行了细致描写,严监生的反应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形成巨大的反差,他总不得断气的真正原因是 。从这个典型事例可以感受到严监生是一个 的人。
(二)课外阅读:倔强的小红军(11分)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
②“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11.读故事,找一找小红军拒绝陈赓的借口,想一想原因,补全思维导图。(3分)
①体力强 ②同马赛跑 原因:
小红军拒绝
陈赓帮助
③ ④
12.抓住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内心。阅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3分)
(1)读句子①,从对小红军的神态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内心
(2)读句子②,从陈赓的 描写和 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此刻内心
13.文章的题目是“倔强的小红军”,作者为何要用大量笔墨描写陈赓?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赓与小红军的互动是文章的重点,这样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写陈赓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小红军而小红军拒绝,侧面反映出小红军舍己为人的品质。
C.本文记录的是陈赓的回忆,以他的所见所想贯穿全文,增强了故事感染力。
D.因为陈赓是故事主人公,为表现他的品质,所以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他。
14.读了这篇选文,你感受到小红军有什么样的精神呢?请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3分)
(三)文言文阅读:自相矛盾(8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根据句意判断,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16.结合文言文内容,分析路人的思维过程,帮助楚人找到应对方法。(4分)
17.找到原因所在后,请你为楚人支着儿,他该怎么来叫卖呢?(2分)
四、习作表达。(30分)
18.请按要求完成一篇习作。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童年,短暂而美好。你的童年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或难忘的事,请你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写出它的有趣或难忘之处。
要求:
①题目自拟,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
②内容具体,重在细节描写,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五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金卷(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
1.略(用楷书工整抄写即可)
2.辽阔 熟练 操纵 瞄准 端庄 仪态 远眺 赞许 停泊 簇拥
3.
(1) D
(2) B
(3) C
(4) D
(5) D
4.
(1) B
(2) 抱怨 抱负 拥抱 抱歉
5.
(1)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 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沃克医生说他是军人,他就是军人吧。
(3) 示例:这里的月亮再亮,也比不上家乡夜晚的月亮。
(4) 示例:冷——腊月,天多冷。蛇冷得钻进洞里冬眠,猫冷得蜷成一团,人冷得裹紧大衣直哆嗦。
(5) 示例:妈妈眼睛突然湿润了,嘴角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声音哽咽着说:“谢谢你,这太让我感动了。”
6.
(1) 烟花三月下扬州;人闲桂花落;不破楼兰终不还;即从巴峡穿巫峡;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意恐迟迟归;唯见长江天际流
(2) 宋江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曹操、刘备
(3) ①猪八戒 ②贾宝玉
(4) ①香 ②磨
二、口语交际
7.1 4 5 3 2
三、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8.4
二侄子→两笔银子
奶妈→两位舅爷
赵氏→两茎灯草
(1) 怒目圆睁
(2) 示例:都不是!你们怎么就猜不到是灯草费油呢?快挑掉一茎啊!
10.动作 神态 担心灯盏里点两茎灯草费油 极度吝啬
(二)课外阅读
11.
③等同伴 ④干粮多
原因:不想拖累陈赓,把生存机会让给他人
12.
(1) 示例:我不能拖累老同志,得装出体力好的样子让他放心。
(2) 语言 动作 焦急、懊悔,意识到小红军可能有危险
13.D
14.示例:小红军有倔强、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拒绝骑马、分干粮,用“体力强”“等同伴”等借口隐瞒自己的困境,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他人。
(三)文言文阅读
15.B
16.楚人声称“盾坚不可陷”和“矛利无不陷”,路人指出若用其矛刺其盾,必有一假,楚人无法自圆其说。
17.示例:卖盾时说“吾盾之坚,许多物不能陷也”,卖矛时说“吾矛之利,许多物能陷也”,避免绝对化表述。
四、习作表达
18.略(围绕童年趣事/难忘事,注重细节描写和真情实感,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五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5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